留守儿童亟需心灵扶贫

2015-10-15 16:43陈燕红
中国德育 2015年18期
关键词:物质内心心灵

陈燕红

据报道,高二学生陈某,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只给他较少生活费。日前,他在出租房里留下纸条:“我的死只和我个人有关……下辈子不做穷人家的孩子。”便离家出走达七日之久,后被父母找到时已经瘦得不成人形。

这则报道看似是一个因家庭贫穷导致孩子离家出走的案例,背后折射出的却是农村留守儿童因长期得不到父母关爱而内心孤独,甚至丧失生活热情的教育问题。作为城乡二元体系松动后催生形成的“制度性孤儿”,骨肉分离成为中国农村家庭结构的新常态,留守儿童问题时常见诸报端,有愈演愈烈之趋势。

为何留守儿童易出问题?这些留守儿童问题的真正根源在于物质的贫困么?看似是,但不全是。报道中陈伟的父亲说:“家里的经济情况虽不富裕但也谈不上贫穷。”很多留守儿童家庭的经济生活并未达到穷困潦倒、无处安身的境地,可他们的父母为了快速达到小康生活而背井离乡拼命赚钱,与孩子聚少离多,甚至少数的电话交流也只是机械地询问学习如何、钱够不够用等,而对孩子的内心想法概不过问。或许富足的金钱可以给孩子体面的生活,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学条件,但这却不能让他们的心灵真正富裕起来。他们渴望与父母共同生活,得到父母的关心和帮助,而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满足。

近年来,政府、社会一直在关注留守儿童。政府或努力缩小城乡差距,从源头上降低农民外出务工需求;或保障进城农民工子女应有的教育权利。同时,完善留守儿童救助机制,保护留守儿童合法权益。社会也纷纷助力,通过成立爱心基金会、扶贫基金会等为留守儿童提供物质帮助。但笔者认为,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另一关键在于心灵扶贫。实际上,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聚少离多的家庭关系为留守儿童问题的形成埋下了隐患。

留守儿童问题的真正解决,绝非朝夕,绝非政府、社会、学校做出努力即可,更需要家庭教育的配合与支持。学校应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积极建立家校联系,重视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父母,更要意识到孩子的心灵成长比物质享受更为重要,多陪陪孩子,多关注孩子的心灵世界,多了解孩子的内心想法。

“下辈子不做穷人家孩子”,这纸条似是给我们传达农村留守儿童贫困的境遇。但深剖原因,对这些留守儿童而言,经济的拮据只是外因,还不足以让他们丧失生活的勇气,内心的孤独、心灵的贫困才是真正压垮他们脆弱心灵防线的最后一根稻草。因此,政府、社会、学校与家庭教育应形成合力,既要物质扶贫更要心灵扶贫,共助孩子健康成长!

责任编辑/黄蜀红

猜你喜欢
物质内心心灵
冬日苏格兰 震撼心灵的美
美味下饭剧,胃与心灵的治愈
唤醒心灵
聚焦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八大突破口攻克物质推断题
抓物质特征 巧解物质推断题
心灵小语
内心不能碰的按钮
一块生锈的铁
拥有强大的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