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姝
这是捷克作家扬·齐米茨基先生第十六次来中国。15天的创作采风,让他在舟山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夏天。齐米茨基想通过参访舟山的传统文化、舟山人的生活工作等方面,了解舟山,感受舟山海洋文化。而夏天的舟山,本身就是一个美妙的故事。欧洲作家邂逅美丽海岛,会擦出什么样的艺术火花呢?
出生于布拉格的齐米茨基,是一名作家、诗人,也是一位医生。他的《德沃夏克大夫的案件》《匿名》等多篇刑侦小说被译成法语出版;长篇小说《坝上姑娘》《休息时刻》《谋杀陷阱》获马瑞克文学奖。齐米茨基曾多次来到中国,游历了诸多名胜,有感而发,2001年推出中国特写诗集《芦笛》。其中的游记《玉龙》、爱情小说《杭州的花楸树》受到众多读者的青睐与关注。
舟山如同一首诗写进了齐米茨基的心里,嵊泗的海洋文化令其分外着迷。五龙乡田岙村是以渔民画著称的“壁画村”,色彩缤纷的墙体渔民画每年吸引大量游客慕名而来。齐米茨基一行在田岙,漫步于乡间小路,欣赏着绘制于建筑墙体上的艳丽作品,不时询问渔民画所表达的内容,了解本土的海洋文化内涵。
“十二鱼汛是什么意思?”“哪个月份捕捉到的带鱼最为肥美?”渔民画所展现的渔民生活劳作场景让齐米茨基充满好奇,他一边用手中的DV将所见所闻记录下来,一边还拉住好客的村民合影留念。
得知这些作品的原创作者都是当地的普通渔民渔嫂时,齐米茨基称赞说,嵊泗渔民画颜色鲜艳,画风抽象,在线条、颜色的运用上与他所仰慕的一位捷克画家风格十分相似,艺术在跨国界与跨行业之间能达到这种相似与契合,让他感到非常惊奇。在嵊泗县海洋文化研究会,他与当地的文艺研究者交流艺术创作心得,并一一领略了嵊泗渔歌、渔民画、渔绳结、海洋诗歌、海洋文化剪纸这些极富特色的海洋文化精品。
素有“蓬莱仙岛”之称的岱山岛,也令齐米茨基夫妇称赞不已。墙角的尼龙网绳上,晾晒着鱼干;渔村人家的水缸外部,绘满了五颜六色的渔民画;小巷深处,一尊尊雕塑重现着渔业生产的场景……在岱山海洋渔业博物馆看到渔民生活习俗、渔业生产绳结、贝类标本、旧军舰上的舵轮后,齐米茨基不由地连连感慨:“也只有伟大的自然才能创造出这样丰富的海洋生物,还有这样勤劳的海岛人。”
定海古城也是齐米茨基的到访地之一。在定海古城博物馆里,翁洲走书传承人黄素芬和她的团队表演的《双珠球》丝丝入扣,台下的观众听得津津有味。翁洲走书朗朗上口的唱词,诙谐质朴的唱腔让齐米茨基听得特别专注。在得知翁洲走书是流传于舟山群岛的一种古老的曲艺品种,于2007年被列入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后,齐米茨基竖起大拇指称赞:“这种表演形式很好,我很喜欢。18世纪的欧洲也有类似的说唱形式表演。虽然亚欧两地有所差异,但文化方面还是存在一定共同点。”
在定海的这些天里,齐米茨基一行来到舟山名人馆,从历史名人的故事中体味海洋历史文化;走进定海城区一家中医馆,“讨教”针灸技术,学习中医文化;雨中漫步中大街、西大街,感受定海古街文化,与贝雕非遗传承人夏雨缀交流,学习贝雕的制作工艺……
齐米茨基说,令他印象尤为深刻的是雨中漫步中大街、西大街,这让他感受到百年老街坊所透露出的历史沉淀感。老街的楼上是古房,楼下是商店,这是一种古代与现代的融合。在散步过程中,他甚至会想象这儿的人曾经生活的场景。
齐米茨基一行还来到岱山的盐田参观。一颗颗洁白的海盐又咸又鲜,齐米茨基尝了尝说,这味道来自大海的恩赐,也来自盐民的辛劳。走在一旁素有“万步铁板沙”之称的鹿栏晴沙上,齐米茨基欣喜地发现,这里的沙滩不容易陷下去,走在上面一点都不费力。“我去过不少沙滩,但这样特别的沙滩还是第一次看到。”坐在沙滩旁,齐米茨基记录了良久。“这片别样的沙滩是到舟山以来,最赋予我灵感的地方。”
普陀和朱家尖,稀薄的雾气,清澈的波浪声,柔软的沙滩,脱去鞋子,一步一个脚印,感受着脚底与金沙的触感,这样的情节,怕是创作灵感会源源不断地涌现吧。柔软的沙子,却能够构成如此波澜壮观的沙雕建筑群,仿佛来到的远古遗迹。当齐米茨基看过唯美的沙雕后,不禁也想尝试下雕沙的乐趣。
在拥有海光山色之美的漳州湾,齐米茨基迎着海风感受到了渔村最质朴的海洋气息。乌黑发亮的鹅卵石依坡斜垒,积滩成堤,如一条巨龙静卧在碧波恬静的漳州湾。海浪拍打乌石,似低声吟唱,欢迎远方来的客人。在这里,可以搭乘渔家渔船出海、拉网捕鱼,体验当一回渔民的滋味;或是乘游艇出海、垂钓,踊跃参加海上挑战类的游戏,如海里蟹笼捉蟹,都有别样的乐趣!
齐米茨基用笔细细地在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记录下最初的感悟和见闻。他定是要把这些告诉给他的读者,舟山是有多美。
(本文照片由丁和宝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