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貴刊224期刊發的議員陳明金在立法會二會期的工作總結全文,不禁噓唏。第四屆班子上任至今,已有一年多了吧?五大司除社會文化司及轄下的衛生醫療領域,改革動作頻頻,其他司“三板斧”動作乏力,表現平平,尤其運輸公務司新問題疊出,老問題加劇。曾因“率真”、“務實”令坊間耳目一新的司長羅立文,工作到現在,面對問題卻這也不知道,那也不知情,市民報怨之下,難免要懷疑他及其團隊的能力。
就拿日前被擱置的媽閣至林茂塘的公交專道來說吧,交諮委郭良順稱,或與“天眼”未完成安裝有關,此說法與交通事務局早前理由類似。他們言及交通訊號牌等硬件仍在完善當中,以及因專道設置牽涉區內不同的道路持份者和商號的權利,現階段未有共識,故難以如期實行。說白了,當局擔憂的還是民意。而坊間對公交專道的質疑,一部分是源於訊息傳達的誤會,公交專道影響其他車輛的行駛範圍,已成市民既定印象。然而媽閣至林茂塘的專道,卻是以整治行人路和縮減泊車位的方法辟出,並非向現有行車線開刀,媽閣至林茂塘公交線路實施後,影響範圍並不會像新馬路假日專道或舊橋禁行那麼大。當局所謂對“道路持份者和商號”帶來的不便,實際上僅限於路邊車位減少和店家上落貨的部分,與該路段的擠塞現狀相比,處理那部分當局應該有的是辦法。
所以,擔心那些不同的“道路持份者”沒有共識,理由牽強。設置十分鐘咪表位,不也涉及很多道路持份者?質疑專道聲音主要指車位減少,將令該區原已十分緊張的車位數雪上加霜,政府若重視這種聲音,那為何又向咪表位同樣緊張的南灣和皇朝一帶下手?這邊說怕影響到原泊車位,怎麼到了那邊就不怕了?政府又稱,瞭解到有人反對十分鐘咪表位,但認為這值得試行,半年後將作檢討。同理,媽閣至林茂塘公交專道,也可先試行、後檢討,當局怎麼索性就一“擱”了之呢?說到底,政府真正擔心的,不是車位多少的問題,而是附近商鋪的利益。
可見政府不但經濟上向既得利益者傾斜,解決交通問題也如是。政策若對整體交通有利,本應果斷施行,然卻當局在權衡大眾利益與小眾衝突矛盾上,總是錯了位,使得民意贊成取消的不取消、民意反對設置的卻執意設置。公共停車場月票制度由取消玩“凍結”便是典型例子。要加大車位流動性,取消月票制是最立竿見影的,總比設個只停十分鐘連買午餐時間都不夠的快閃咪表位好,這是明擺著的事,但政府卻礙於那些所謂“道路持份者”的利益而不敢造次。
筆者認為,擔憂民意是必須的,但要全面滿足不同道路持份者的意願,也是歪曲了民意的意思。澳門的道路和車輛問題已是難解,即使大刀闊斧地改革亦不見得能治本見效,若然還要顧忌既得利益者而縮手綁腳,澳門交通恐怕將如死結般永無解決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