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患者护理中心理干预的应用

2015-10-15 07:58权金林党建中
卫生职业教育 2015年9期
关键词:显著性心理护理

权金林,党建中

(甘肃省中医院,甘肃 兰州 730050)

老年患者护理中心理干预的应用

权金林,党建中

(甘肃省中医院,甘肃 兰州 730050)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护理中心理干预的应用效果,为改善治疗效果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我院2012年3月至2013 年6月收治的100例老年内科患者,按照随机分组原则,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针对患者心理特点增加心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和心理干预效果。结果 观察组护理评价优良率为94%,对照组为74%,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焦虑、抑郁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老年患者护理过程中增加心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减轻患者焦虑抑郁情绪,使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为康复提供有力保障。

老年患者;护理;心理干预

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以及医疗水平的提高,我国人均寿命明显延长,已步入老龄化社会。因此,老年病研究成为重要课题,尤其是老年病护理。随着医学模式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护理模式也发生了转变,心理护理变得越来越重要[1]。心理干预是整体护理模式中的重要环节,其特点为运用护理程序,消除患者不良心理刺激,协调社会支持系统,为患者解决问题,提高其依从性,进而为康复奠定良好基础。为进一步提高老年患者的护理质量,我们以100名在本院就诊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心理干预在护理中的重要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3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100例,男54例、女46例,年龄60~79岁,平均(71.2±2.5)岁。其中,心血管系统疾病32例,呼吸系统疾病27例,消化系统疾病23例,糖尿病18例。排除明显精神疾病者,按照随机分组原则,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符合本次研究要求。

1.2 实施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护理期间不进行心理辅导。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心理干预,具体步骤如下。

1.2.1 分析老年患者心理特点(1)孤独和失落。老年患者因儿女长期不在身边,常觉得孤单寂寞并伴有恐惧感,住院期间,生活单调,易有被抛弃感,加之缺乏与家人和专业人士的沟通交流,行为、性格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改变[2]。(2)焦虑和抑郁。老年人机体各项机能衰退,急性期往往心理压力过大,易引发心肌梗死,加之陌生的医院环境也易使其产生焦虑和抑郁情绪,对预后过分担心,以食欲下降、烦躁不安等为主要表现。(3)情绪不稳定。易激惹、不配合治疗,依从性较差。

1.2.2 实施心理干预(1)建立良好护患关系。患者入院时,护理人员应主动迎接,安排合适的床位,介绍住院须知、病区环境、主管医师、责任护士等,尽量满足患者及其家属的合理需求。陪同患者进行各种辅助检查,增强其安全感,减轻消极心理[3]。(2)尊重患者的合法权益。维护患者合法权益、尊重患者人权、态度真诚和蔼是顺利实施护理的前提。护理人员需根据老年患者的文化程度、职业、性别恰当称呼,不伤害患者的自尊心,使其保持乐观情绪[4]。(3)消除焦虑和抑郁情绪。加强入院宣教,了解患者的生活习惯和个性爱好,观察其心理活动、精神状态,耐心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及注意事项,以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4)加强日常护理。长期卧床患者,需勤翻身,保持皮肤清洁,以防褥疮发生。嘱咐患者多食水果、蔬菜,忌辛辣,帮助其改善消化功能,促进肠蠕动[5]。

1.3 观察指标

1.3.1 患者满意度 应用医院自制问卷,对护理满意度展开调查。评价标准:优:患者对护理满意,且治疗效果明显,生存质量得到显著提高。良:患者对护理基本满意,病情明显改善,生存质量得到改善。差:患者对护理不满意,治疗效果差或病情恶化。

1.3.2 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采用SAS 和SDS对老年患者心理状态进行评估。以我国常模为依据,SAS标准分的分界值为50分,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69分为重度焦虑;SDS标准分的分界值为53分,53~62分为轻度焦虑,63~72分为中度焦虑,>72分为重度焦虑。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有显著性差异;计量资料以(M±SD)表示,进行t检验,P<0.05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 患者对护理的评价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对护理的评价见表1。观察组,优40例,良7例,差3例,优良率为94%;对照组,优33例,良4例,差13例,优良率为74%。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说明心理干预确实能有效提高老年患者的护理质量和治疗效果。

表1 两组患者对护理的评价(n)

2.2 护理后SAS和SDS得分比较

护理后SAS得分,观察组为(36.0±2.2)分,对照组为(58.0± 5.4)分;SDS得分,观察组为(40.0±2.3)分,对照组为(62.0± 4.2)分,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两个量表得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得分在分界值以下,说明心理干预确实能有效改善老年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见图1)。

图1 两组SAS和SDS得分比较

3 讨论

随着改革的深入,医疗水平显著提高,医疗模式也随之发生巨大变化,除重视疾病本身的护理外,精神、社会、人文方面的干预也已引起了广泛重视[6]。社会老龄化的到来使得我国老年患者数量大幅度增长,对于老年患者的治疗以及护理也已经成为当前基层医院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7]。由于老年患者存在疾病多、病程长、易复发、情绪波动较大等特点,因此对老年患者需结合多种方式加以护理[8],其中心理护理便是重要的一部分,也是当前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之一。

在对老年患者的护理过程中我们发现,部分老年患者认为自身已经没有多少社会价值,只会增加家人的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9];也有部分老年患者认为自己有过杰出贡献,因而对医疗护理服务要求很高,不满意医护人员的护理水平等[10];同时易产生因疾病引发的紧张焦虑情绪,并形成住院依赖等问题[11]。

本研究针对患者心理特点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心理干预,如采取建立良好护患关系、尊重患者合法权益、消除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加强日常护理等措施。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焦虑抑郁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在老年患者护理过程中实施心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护理质量,使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为康复提供有力保障,值得在临床推广。

[1]徐竞,张萍,杨文.42例老年心肌梗塞患者对医院依赖心理分析及指导[J].南方护理杂志,1998,5(6):31-32.

[2]谈燕飞,梁柳梅,李素珍,等.老年心脑血管病人抑郁状态调查及心理护理效果评价[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4,12(2):201-202.

[3]孙富国,甄海鹰.注重医疗工作中的语言技巧[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12,10(2):144-145.

[4]范泉玲.浅谈内科老年患者心理护理[J].中国伤残医学,2011,19(3):144-145.

[5]滕沁伶,程君,罗晓辉.内科老年病人的心理特点及护理[J].西南军医,2010,11(12):1248-1249.

[6]胡秀英,刘祚艳,龙纳.老年护理学的新理念及发展趋势[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25):2977-2979.

[7]吴明,朱列和,邓丽红,等.浅谈惠州市住院老年患者焦虑抑郁倾向的影响因素及心理干预[J].中外医学研究,2013(4):75.

[8]杨春霞.老年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心理干预护理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23(10):364-365.

[9]关颖,黄丽华.对手术后孤寡老年患者的心理干预护理[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1,7(2):85-86.

[10]廖志云.胆结石手术合并高血压病患者的心理干预护理研究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4):653-654.

[11]叶红英.心理干预护理对消化性溃疡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疗前沿,2013(9):254.

R749.055

B

1671-1246(2015)09-0147-02

猜你喜欢
显著性心理护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本刊对论文中有关统计学表达的要求
舒适护理在ICU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心理感受
基于显著性权重融合的图像拼接算法
基于视觉显著性的视频差错掩盖算法
论商标固有显著性的认定
建立长期护理险迫在眉睫
中医护理实习带教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