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冠宇
摘 要:民生新闻的方言播报形式是在传媒竞争加剧、市场细化的背景下出现的节目形态,其兴起有着多重原因。面对传媒市场的激烈竞争,相关传播者要认真思考电视方言新闻节目的现状,并且做出为来发展的策略分析,为此类节目的良性发展做好统筹规划。
关键词:民生新闻;方言播报形式;方言电视节目
民生新闻节目是我国很多地面电视频道的品牌新闻信息栏目,并且众多的民生新闻节目都是采用方言播报形式,这类节目在当地一般都有很好的收视率和影响力。所谓的方言就是指地方话,它是一种极具地方性特征却又非是独立于普通话之外的一种语言,一般只为某一特定地区的民众所掌握和使用,在我国新闻传媒行业蓬勃发展的大环境下,方言与广播电视、电影和网络等传播媒介相融合而成的各类方言节目,已经成为了社会民众眼前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本文就来探析民生新闻的方言播报形式,以期能够找到民生新闻与方言更好的融合方向,增强地方性民生新闻的传播效果。
1 民生新闻方言播报形式兴起的原因
1、方言有独特的“听觉识别”作用。方言会给电视媒体受众带来一种独特的“听觉识别”效果,这种效果催生了民生新闻方言播报形式的出现与兴起。母语对于人类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每个人对自己的母语都会有一种特殊感情,即使在现代的社会环境中人们更多的需要用普通话去进行交流沟通,但是乡音乡语却是什么时候都不会丢掉的。民生新闻主要针对的受众是在当地生活的或者有当地生活背景的人,这些受众拥有共同的方言,人们对自己方言都有普遍性的情感,这也成为了民生新闻方言播报形式兴起最重要的原因。
2、受众地域文化的认同。民生新闻的内容主要是讲述发生在普通人身上或者是发生在身边的事情,其取材主要是把本土、家庭和民生这些元素结合到一起去展现来自平民阶层的信息与事件,所以民生新闻具有极强的平民化和大众化特点。民生新闻采取方言播报形式可以让受众倍感亲切,能感觉到新闻报道中的人和事就发生在自己的身边,可以在受众的心理引起强烈的情感共鸣,所以这样的一种新闻播报形式能够收到受众的欢迎。电视作为现在普及率最高的一种大众传播媒体,其受众在所有新闻媒体中也是最多的,受众在接受新闻信息传播的时候需要地域文化的亲近和认同,而用方言形式去播报民生新闻可以满足电视受众的这种心理需求。
3、电视窄播化趋势的必然要求。当代社会是一个分群化的社会,电视受众的权利意识开始增强,也开始更多的关注自身的利益,这就导致受众的兴趣呈现多元化的特点,继而导致了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体“窄播化”趋势明显。在我国现在的广播电视传播媒体中有各种专业性很强的频道出现,大众传媒的竞争也开始变得日趋激烈,电视媒体在经营过程中纷纷开始采取小众化和窄播化的做法。民生新闻的方言播报形式是电视窄播化的必然要求,也是未来地面频道的发展趋势。
2 民生新闻方言播报形式的特点
1、在题材选取上具有亲本土化的特点。用方言去播报民生新闻是一种新闻传播的独特传播形式,也是对民生新闻在大众传播领域内更深一步的拓展。平民视角、民生内容和民本取向是民生新闻报道的三个重要原则,在民生新闻的选材上要严格遵循上述的“三民”原则。方言民生新闻制作时一般都会选取贴近生活并且富于生活气息的内容,这些内容具有强烈的亲本土化特点,这也是民生新闻方言播报形式最显著的一个特点。民生新闻在选材上亲本土化的特点,加上同样具有亲本土化特点的方言播报形式,其节目内容必定会受到受众的喜爱。
2、受众定位小众化。在我国的当今的大众传媒市场当中,各个电视媒体正在展开非常激烈的竞争,而且竞争的形势也日趋激烈,影响力相对比较小的地面媒体面临的竞争环境更是复杂。方言民生节目由于显现土化的特征的同时,也呈现出来了受众定位“小众化”的明显特点,并且坚持贴近民众生活的原则,采用轻松活波的节目样式,这样极具平民化的节目内容必定会受到本土受众的喜爱。需要指出的是,方言民生新闻的受众“小众化”并不意味着要排斥外来的受众,一档好的民生新闻节目不仅是本地人了解新闻信息的渠道,更是是外地人员了解当地风土人情的一个窗口,通过潜移默化的作用可以帮助外来人员更快的了解并融入到本地生活中来。
3、主持风格和节目形式的独特化.民生新闻方言播报形式中主持人功能会发生一定的改变,不在是传统意义中照本宣科的播音员,具备了很强的独特化、主观化和个性化特点,在主持过程中主持人可以发表自己的立场和个人见解,同时可以充分的去做个性化的展现。在传统的大众媒体新闻制作之中讲究真实、客观的报道方式,这样的报道方式往往显得有些严肃呆板,现在已经有很多方言民生新闻节目已经开始尝试与一些曲艺或者艺术形式相结合,这样的民生节目一出现就吸引了更多受众的关注,这种方言民生新闻播报形式极具独特性和趣味性的特点,可以让受众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去接受新闻信息,这样会大大增强民生新闻的传播效果。
3 电视方言新闻节目的发展策略
1、坚持“小众化”路线.目前在我国通用的语言是普通话,而方言只是我国语言中一个分支,并不是独立的一门语言。汉语文化的中心是普通话,在以后的发展趋势之中必定会各种方言的向心靠拢,这是不可逆转的,所以与普通话节目相比方言节目相对还是弱势的,因此,民生新闻的方言播报形式必须坚持走“小众化”的路线,针对特定群体的受众注重提高节目的质量。电视方言新闻节目地域文化传承上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但是随着传媒行业的变革电视媒体的竞争会加剧,方言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未来发展中将不会再像现在一样数量激增,而是会进入一个相对集约型的“质量提升期”,但是无论是什么样的发展时期,“窄播化”和“小众化” 是方言民生节目必须要坚持发展路线。
2、政策规定的健全。我国当前的大众传媒发展阶段,各类方言民生新闻节目层出不穷,并且逐渐呈现出混乱无序和质量低下的现象。由于方言民生节目大多是由竞争力和影响力相对较弱的地面频道制作,面临的受众具备本土化的特点,所以决定了其制作质量不够高,同时传播方式不够先进,并且在当前激烈的竞争环境中逐渐呈现混乱、媚俗化的趋势。作为相关的文化职能管理部门,对民生新闻节目方言化的趋势要加以监督和合理的引导,需要制定与之相关的、健全的政策规定,这样才能保证方言民生新闻节目走在正确的发展道路上。当前相关部门已经出台的措施对于方言新闻节目的引导和监督作用还不够,在未来的发展中还需要继续完善并健全政策法规规定去保证方言民生节目的健康发展。
3、拓展题材内容,优化受众结构。民生新闻的方言播报形式要在坚持“小众化”路线的基础上,去拓展更加丰富多元化的题材和内容,从而实现受众结构的优化。当前民生新闻的取材范围相对还是比较窄的,主要集中在一些贴近生活的日常琐事中,但是仅仅只有这些题材内容是不能保证方言民生新闻长远发展的。此外,由于方言民生新闻节目有贴近乡土文化的特征,所以民生新闻的方言播报形式现在所针对的受众主要是以中老年观众为主,因而使节目的商业开发力度不够。
4 结束语
民生新闻的方言播报形式在适应特殊受众需求、继承传统文化以及丰富荧屏内容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积极意义。方言最为一种新闻传媒中的表现类型,其重要的内涵不在于形式而是在与内容,方言播报形式的运用不仅仅只是一种吸引受众的技巧,更是一种具有战略高度的发展策略。只有坚持并不断完善发展策略,电视方言新闻节目乃至整个方言传播才会步入更为良性的发展轨道,拥有更加良好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陆晔, 赵明.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M].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4.
[2]王培. 方言类电视节目的生存与发展[J]. 现代传播, 2006(3).
[3]范杰. 方言电视现象研究[J].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