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华
摘 要:通过对弋阳腔(这里专指戏曲中的弋阳腔,又名高腔)的音乐发展轨迹,来研究她独特的唱腔魅力,以及她对中国戏曲发展的深远影响和社会意义。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弋阳腔;音乐;社会;音乐教学
项目:2014年度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社会视域下我国高校师范音乐教育改革的新设想——以河南高校为例”
1 弋阳腔的地区分布及研究状况
弋阳腔与昆山腔、余姚腔、海盐腔并称四大声腔,并有“南昆北弋”之称。2006年弋阳腔成为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江西省首批入选文化遗产保护的戏曲声腔。产生于江西省弋阳县的弋阳腔在戏曲中属于古典的戏曲声腔,她形成于我国南北戏曲交替的年代,大约在14世纪中后期。对中国的四十多个剧种,比如京剧、秦腔,豫剧,川剧等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在明朝嘉靖年间,不同于清新优雅的的昆山腔,有着极强的民间生活化的弋阳腔,用她通俗易懂的文化内容和极富观赏性的视觉冲击与昆山腔争奇斗艳。随着余姚腔、海盐腔逐渐衰落,弋阳腔以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昆山腔一道有力地、完整地推动着中国戏曲的发展。对于弋阳腔这个概念,人们有多种不同的理解,有的认为弋阳腔指的是弋阳人在生活中自由传唱的本地民歌、小腔等腔调,有的认为是指流传在弋阳地区的宗教音乐[包括佛教音乐和道教音乐],有的还把“弋阳乱弹”也称之为弋阳腔,我们这里研究的弋阳腔专指的是戏曲中的弋阳腔。五百多年来,弋阳腔就像一位辛劳的母亲孕育并直接影响的剧种多达47个,流传的范围包括安徽、河南、江苏、湖南、福建、广东、山东、山西等在内的十三个省份。戏曲史家万叶先生把她称之为“弋阳诸腔”或“弋阳腔腔系”。
弋阳腔作为我国民间古典戏曲艺术的重要代表,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社会意义。值得一提的是20世纪以来,中国学术界在弋阳腔的研究领域内取得了辉煌的成果,如专著方面主要代表有:赵景琛的《读曲小记》、《戏曲笔谈》,王芷章的《腔调研究》,周贻白的《中国戏剧史长篇》、《中国戏曲史纲要》,黄芝冈的《弋阳腔考》,徐慕云的《中国戏剧史》,欧阳予倩的《中国戏曲研究资料初辑》,张庚、郭汉城的《中国戏曲史》,流沙的《明代南戏声腔源流考辨》,廖奔、刘彦君的《中国戏曲发展史》等。
有关弋阳腔剧目的考证书目研究代表作有:傅惜华的《明传奇全目》,北婴的《曲海总目提要补编》和董康的《曲海总目提要》等。
有关弋阳腔[高腔]音乐的研究,学术性专著主要有:石生潮、黎建明的《目连戏、南戏源流与声腔形志研究》,路应昆的《高腔与川剧音乐》等,也有资料性的汇编,如江西省戏剧学校编印的《江西弋阳腔曲谱》,江西省赣州剧院编印的《青阳腔曲牌音乐选集》,万叶编纂的《江西弋阳腔[高腔]曲牌一百首》等。以上列举的这些学术著作直接或间接地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源泉,为研究弋阳腔音乐奠定了文献基础。
为了促进了当代戏曲艺术改革与发展,也为了弋阳腔的发展,2004年10月,云集了来自北京、上海、浙江、广州、福建、湖北等全国各地众多研究戏曲的权威专家学者在弋阳腔的故乡弋阳,举行全国弋阳腔(高腔)学术研讨会,为弋阳腔和中国戏曲的发展献计献策,这次全国性的戏曲大会为繁荣弋阳腔戏曲文化事业搭建了极好的发展平台。
2 弋阳腔的音乐流变
随着社会的发展,弋阳腔也随着文化的洪流不断的进行改革和创新,以她鲜明独特的文化形式,逐渐形成了在全国当时最独特的高腔体系。弋阳腔音乐在她五百多年的发展中,经历了多次变革与创新,用她始终保持了的豪放粗犷并且生活化的戏曲文化特点,散发出了独特的艺术魅力和顽强的生命力。当时的有人用“村鄙俚语”、“恶俗”等词语来形容弋阳腔的舞台剧本,弋阳腔作品的剧本文词创作者大都是在所谓的名人学士看来是下里巴人的没有名气的普通人,但是接近群众生活的艺术作品才能有更强大的生命力,才能被普通的老百姓所喜欢,这也正是弋阳腔的一直流传至今依然受到人们欢迎的重要原因。
在弋阳腔的发展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很多适应当时社会文化特点的新流派,这些流派创作出了大量的反映当时社会现实的新剧目。在演唱技巧上,也产生了很多独特、优美并有力量的新唱腔,丰富了她的艺术内涵。比如在明代初期,弋阳腔以连台大戏的方式与南戏的传奇剧目进行了激烈的竞争,形成了南北戏曲共同繁荣的大好局面。到明代中期,以弋阳新腔为代表的徽州弋阳腔派系进驻徽州,以家庭社会剧为代表的南京弋阳腔派系与当时新崛起的昆山腔争夺演出市场,弋阳腔在城市的戏曲市场中逐渐有了很扎实的根基。同时以时调青阳腔为代表的农村派系依然保持弋阳腔连台大戏的传统演出方式,并开始用雅调俗唱的方式演出当时有名的文人创作的传奇故事改编的剧本,使农村中的普通百姓也欣赏到高雅的戏曲文化,用各种方式争取到社会不同群众层次的欣赏和认同。
在明代,弋阳腔剧目发展到了多达两百余种,曲牌四百余支,她独创的“改调歌之”功不可没,这种全新的、创造性的艺术形式为弋阳腔的繁荣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万历时期以后,弋阳腔结合了徽青两种唱腔之特点,重新编排了兼具历史和传奇题材的剧目,用“徽池雅调”为名进行演出,并改造当时大盛的昆曲的名剧,如《金貂记》、《葵花记》等,在当时中国的戏曲舞台上昆曲和弋阳腔两大剧种大放异彩,成为当时最负盛名的两大剧种。晚清时期,昆曲逐渐衰落,乱弹剧种异军突起,但弋阳腔仍然拥有坚实的群众基础,并不断创新,不断完善自己的剧目内容和表演形式,依然成为当时举足轻重的剧种。比如打出江湖戏码抗嘉湖的弋阳武班和东北的弋阳高腔班,以此来吸引观众。 弋阳腔以她通俗易懂的民间性获得了强大的生命力,赢得了更广阔的演出舞台和众多的戏曲观众。
弋阳腔发展、创新的另一个重要艺术形式就是“加滚”,对她以后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由后来的青阳腔把“加滚”推向戏曲艺术的极致。弋阳派系的演员们通过自己的艺术舞台实践,把“唱”和“念”两者结合起来,形成了“滚唱”和“滚白”,一种新的艺术表现形式“滚调”就在这样的基础上形成了。她冲破了一直以来传统的腔词格式,更能推动戏剧冲突,比较善于表达激烈、冲突性的艺术情感。在承接了南北曲的衣钵的同时结合自己积累的艺术特色,对传奇戏曲的文学体裁的曲牌音乐加以发展并有新的突破。这次变革也使弋阳腔艺术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也是我国戏曲声腔历史上的一次伟大变革。
开放性是弋阳腔表演体系的一大特点,她具有“海纳百川”的气度。并在她吸收其他艺术种类优点的同时,除了产生出她自己的弋阳腔高腔系统以外,其他声腔剧种很多都借鉴吸收她的优点。例如无论文武交叉的多元表演形式、角色行当、剧目、板式形式都进行了大量借鉴的京剧,多达三十多句的滚板描写洞房之夜的黄梅戏《女附马》等,都借鉴了弋阳腔艺术表演形式。
总的来说,弋阳腔剧目题材非常的广泛,用她的民间性和通俗性紧紧抓住了大众的当下的文化心理,用一系列优秀的反映社会现实的剧目,引起观看弋阳腔的热潮,也映射了人民群众当时的社会愿望和文化需求。
3 弋阳腔的社会意义
弋阳腔与昆山腔是他们之后戏曲剧种的众多源头之一,弋阳腔在自身的不断发展创新中,对中国戏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中国戏曲的发展繁荣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她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为人们的精神生活提供了广泛的欣赏空间。如弋阳腔按照目连戏连演七天七夜的结构形式,开创出一条以连台大戏的剧目为中心的民间戏曲发展道路。弋阳腔产生了很多以中国真实历史故事,以及中国民间的鬼怪故事为剧本的剧目,甚至于后来移植的传奇剧本,以及多部通俗文学作品也被改编成弋阳腔戏曲剧本,这些都深受当时社会群众的喜爱,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弋阳腔用与众不同的“通俗性”、“大众化”的艺术特点,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艺术特色的戏曲道路,对于中国戏曲的俗文化发展具有方向性的影响。
“忠、孝、节、义”是弋阳腔的传统剧目不变的内涵,一直都用洗涤和教化人的内心作为自己的艺术审美宗旨。例如表现岳飞精忠报国的忠的剧目《风波亭》,表现目连救母亲脱离地狱的孝的剧目《目连救母》,表现秦雪梅教子成长的节的剧目《三元坊》,表现程婴救主的义的剧目《八义记》等等。弋阳腔的很多剧目都是对是非、忠奸、善恶等的宣扬,在满足着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对于当今社会也有着有着十分重要的教育意义。不难看出,弋阳腔成为人民的群众的精神食粮,人们通过通俗易懂的弋阳腔戏曲接受着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教育。
在音乐的创作上,弋阳腔的音乐具有“错用乡语”、“本无宫调,亦罕节奏”、“可以随心入腔”“ 徒歌”、“帮腔” 、“向无曲谱,只沿土俗”等特点,具有很强的随性自由的提点,与诗歌中的民间歌曲灵活自由的本性很相近,相对于昆腔拘于谨严的格律有非常大的不同。弋阳腔不同于传统曲牌规范的死板,具有更加宽广、自由随性的审美创作特点,更加反应了大众的心声。以自由的民间性为宗旨,是弋阳腔的创作的本源,这也正是当代中国戏曲正努力寻求美学回归的生存本位。
戏曲的根来源于民间,从她的发展历史来看,她存活最繁荣的时期,民间给予了她最宽阔的舞台,也是她生命力最重要的来源,是她的生存之根本。中国戏曲无论在农村还是城市的舞台,都无法割断这生命之根。善于学习的弋阳腔广泛吸收民歌、佛教、道教、“南戏”、“北曲”、等不同音乐艺术形式和社会文化的营养来不断的丰富自身。与当地语言、文化相融合,入乡随俗的适应各地环境、赢得不同地域不同文化层次观众的审美要求,因为这样才在全国蓬勃繁荣起来,并对中国的戏曲产生了深远的积极影响。
4 总结
戏曲史学家万叶在为弋阳腔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报告中阐述道:“弋阳腔与昆山腔,二者在中国戏曲史上,一个崇雅,一个尚俗,一雅一俗,并驾驰驱,共同推动中国戏曲运动的双轨发展。”这句话充分肯定了弋阳腔为中国戏曲发展所作的贡献。弋阳腔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民间古典戏曲声腔的代表,有“戏曲鼻祖”、“中国古典戏曲最辉煌的代表”、“中国四大古老声腔”等之称的弋阳腔,在中国戏曲的发展进程中,起到了中国戏曲在通俗化、民间化的道路上摸索的优秀典范作用,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社会意义。对于研究弋阳腔戏曲理论及声腔艺术的改革研究,也能为中国当代戏曲的走向探索出一条光明的道路。弋阳腔目前的发展现状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对于整个中国古典戏曲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随着广大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日益增长,为了戏曲文化能更好的服务人们的精神文化,我们更应该去在保护中发展弋阳腔这个古老的戏曲艺术,让她散发出她新时代的艺术魅力。在高校的音乐教育教学中也应该加大对传统戏曲音乐的重视,特别是师范专业的音乐教学,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传的保护和传承有很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龚国光.江西戏曲文化史[M].江西:江西人民出版社,2003.
[2]中国戏曲志 江西卷[M].北京:新华书店北京发行所,1998.
[3]万叶.江西弋阳腔[高腔]曲牌一百首[M].江西:江西省文研所戏曲研究室,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