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朝文
摘 要:随着国际交流的日趋频繁,英语作为一种国际交流最常用的语言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因此,对交流者的听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有责任和义务去探讨提高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发发和途径。
关键词:英语;听说;能力;培养;方法
项目来源: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课题“教师自主与学生需求相关性研究——基于江西省高校的调查和分析”(项目编号:14YB125)
1 当前大学英语听说教学现状
英语作为一种国际交流最常用的语言,听说技能变得日趋重要。然而,很多学生虽经历了十多年的外语学习,却听不懂,讲不出,俗称“哑巴英语”,无法与外国人直接交流。作为一个高速发展的发展中国家,我也正全力寻找与外界更多的交流与合作。因此,培养听说读写译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专业人才,提高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听说实际应用能力成为我国英语教育的主要目标。
虽然就行了多年的英语听说教学的摸索改进和提高,在实际的教学中也取得了不少成果,但是还存在不少需要改进的地方,具体表现如下:首先,英语教学目标不够精确,对英语听说应用能力认识还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高校英语教学实践中始终存在着重“过关”轻“能力”的现象。再加之我国各高校学生要参加全国统一的 CET 考试,部分学校还将 CET4 考试成绩与学生的学位管理联系到一起,而且用人单位也越来越重视学生是否通过 CET4,CET6 考试。这就使得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英语教师在课堂上从头到尾讲词汇,说语法,练写作等,为的就是让学生能通过 CET 考试,而学生自己为了能通过 CET 考试则是“上课记笔记,下课抄笔记,考试背笔记”(王蕾,2003);其次,教学方法相对落后,教学设备比较落后,教学模式单一,单班学生数量庞大。虽然在近几年的英语教学中交际法、认知法已走进校园,有些教师也已经意识到它们的重要性,并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大胆尝试,但大多数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语法翻译法体系组织教学,授课时大多用母语教学,并以教师为主体,教师的讲解占据大部分课堂时间,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不仅导致课堂的沉闷,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学生无法开口并参与其中。另外,在高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许多高校却仍旧采用“粉笔、黑板、录音机”这样陈旧的教学设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教师每天必须一黑板一黑板的书写,这样即费时又费力不说,学生还觉得枯燥无味,而且到了阴天,光线不好的时候都会给学生带来不便。听力课上,也会因为录音机的效果不佳,使得学生听不清楚,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这些因素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更影响学生的心境。缺乏语言环境,缺少交流。语言环境是外语学习的关键,在外语学习中是必不可少的。没有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就无法使英语习得者把所习得的语言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
2 听与说的关系
从交际角度来看,人类交际的最基本方式就是口耳相传的口语交际。人类语言起源于远古时期,语言的产生最初就是以语音的形式出现的。听与说是口语交际行为,是直接的交际活动,它们既互相影响,又互相促进。在听、说、读、写四项语言技能中,听和说的关联最为紧密。听力教学是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一个教学难点。大学英语听力教学只有四个学期,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地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一直是大学英语老师在不断探索的课题、要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必须改进、优化听力教学模式,以听带说、以说促听,最终达到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目的。
索绪尔在1983 提出语言是声音和意义的结合体这一观念。听和说是对语言声音符号进行处理。听是听其声、悟其义,说是用其声、表其义。听与说的内在联系在口语交际中体现在很多方面:首先,听与说有着共同的物理基础,语音是语言的物质材料,是语言的物质外壳。人们之所以能感受和运用语言,是由口腔发出的语音作为物质外壳,使语言成为物质的、现实的,听得到、说得出来的言语。在循环模式中主要表现为“话语信息”,话语信息是以词句的形式再用语音来体现的。没有语音,语言的词和句也就不复存在。语音是语言的本质属性,是口语交际活动中最基本的物质媒介,是听、说活动共同的物质基础。其次,听与说共同的神经生理基础在口语交际活动中,说话者先在大脑中产生需要表达的意义,然后在大脑中,经过记忆,提取信息,进行加工,将意义转化成相应的语言符号形式。大脑再由神经系统发出发音指令,使发音器官完成意义的表达,形成话语,即发出一系列有声的语言符号。这些声音符号(话语)以空气为媒介,传送给听者。听者同样用大脑听觉器官将声音信号转化成相应的音响形象,再经过信息解码,将其转化为相应的意义,存入记忆中。至此,一次言语交际过程完成。简而言之,听、说口语交际过程就是完成对语言声音的意义之间的转换过程,而完成这一任务主要的物质基础是交际双方的大脑、发音系统和和听音系统。大脑、发音器官和听音器官共同构成听和说的神经生理基础。第三,听说有共通的语言交际环境,由于任何系统都存在于一定环境之中,而环境总是以某种方式作用于该系统。言语交际活动也总是在特定的时间、空间、情景和特定的人之间进行的。这种言语交际活动所处的客观环境就是外贸通常所说的语境。不过,客观环境只能以主观反映的形式存在于交际双方的头脑中。由于某种原因交际双方的社会知识、认知知识及语言知识互不相同,客观环境只能表现为交际双方的认知中的环境,即循环模式中交际双方共享的交际环境。要使双方交际成功,双方交际环境必须为对方“相互显映”,即交际环境的重合。这时交际双方达成思维同步,交际也就成功了。言语就在这个重合部分被传递、接收。听、说过程都是在共同的交际环境中进行的。第四,听与说共同的认知心理基础言语交际被视为复合循环系统,即在言语交际过程中,除了存在交际者外部言语相互传递和内部信息加工这一循环外,还存在一个运行于记忆与编码、解码、内部言语之间的三个支持性循环。记忆是复杂的大脑思维现象,是人类认知活动的最底层。在记忆的帮助下,大脑完成言语交际中声音与意义的转换。众所周知,信息加工理论最简单的模式是输入—记忆—输出。记忆是信息输入输出的心理基础,而且听和说都是利用相同的信息处理模式在记忆里对信息进行加工。
3 提高大学生英语听说的方法途径
第一,听力课听与说相结合,基本上所有学生已意识到听力课的重要性,现如今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听力已经占到总分的35%,但是那种枯燥的“反复听”“反复练”的传统教学模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对听力拿高分的需求。一次课下来,除去教师解释新词新背景及检查答案时间外,其余的时间学生都在无休止的听。这样枯燥的教学模式学生根本就无法集中注意力,更不用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所以,笔者认为听力课应听与说相结合,在输入( input) 的同时,能有所输出(output),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手脑并用,提高听力的效率。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觉得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教材的选择,教师在选择教材时要注意听力内容的真实性和可信性。如对话一定要符合真实的情境,有语调,吞音,连读,更要有感情。这样学生听起来不会觉得乏味,模仿起来也很有趣。对话的模仿和实践。书上提供的对话,一开始可以大规模的模仿,即不是一人一角色,而是多人一角色,然后再通过个人的表演来检查。通过重复和模仿书上的对话,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对话表达和技巧后,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真实的情境,让学生自己编对话,这些情景的设计一定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和兴趣。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大多数同学的表现欲望是很强的,只要你告诉他们怎么去说,该说些什么,他们的创造力是无限的,总能给你惊喜,所以,教师要结合好的教材并利用自己的智慧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文章听力的教学。段落文章的听力是四、六级级考试中学生最为头疼的一部分。文章比较长,需要记忆的信息较多,再缺乏有效的刺激,大多数学生在听这部分时是“漫不经心”“囫囵吞枣”。 教师在对这部分进行教学时,首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做题习惯和技巧,如根据题目和问题来猜测文章的内容,文章主题句的位置,教会学生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记录下尽可能多的关键信息,也即我们通常说的速记法。其次在处理听力材料时要坚持“精听”。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问题,特别是细节方面的问题以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对于较难的文章,可以让学生逐句重复,或让学生相互讨论来进行信息的补充,或听写结构复杂,难以理解的长句。在教学中,我发现“精听”比“泛听”更能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和听力效率。影像资源的利用。在听力课上,大多数教师会给学生放一些原版电影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听说水平。其实由于缺乏有效的检查,大多数学生在看了若干部电影后,听说水平并没有实质性的提高,电影纯粹就是一种娱乐和休息。我在教学实践中觉得这几点值得参考: 一是看电影要与任务结合起来,不能是纯粹看,而是要给学生布置一定的任务,写台词,复述,表演都可以。 而是电影的选择,篇幅不要过长,不要有中文字幕。
第二,改变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方式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是被动的接受,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忽视学生的运用能力的培养,即听说能力没有被重视起来;随着四、六级考试改革的实施,以及社会的快速发展,这种教学方式已日渐显出弊端。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在实际教学中忽视学生实用英语能力的提高,“聋子英语”及“哑巴英语”现象普遍。自2007 年《要求》正式稿下发以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重点从以阅读写作为主转移到了以听说为主上来,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讲授课也转变成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听说课,现在还流行翻转课堂。“听说课应该是师生合作,相互交流的一个过程;学生是主角,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师应当营造一种平等、安全、轻松、快乐、和谐、互动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能自在的融入其中;教学过程中设计一些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话题,并留出一定的时间让他们自由讨论,各抒己见;而教师则充当引导、督促和点评的角色,而不是满堂灌。另外,要适时创造机会让学生体会到成就感。心理研究证明,人们明知一件事情很辛苦还努力去做,最大的动力之一就是成就感。因此,在使学生对学习感兴趣的同时,设计一些他们力所能及的话题,使学生获得成就感,以达到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的目的。
第三,改变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手段,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网络语言实验室等高科技设备进入大学并广泛应用于外语教学中,国内具有影响力的专家、学者、出版社也致力于引进、研发一系列适合中国学生英语水平的教学软件。事实证明,计算机技术应用于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确实使学生的听说能力显著提高,教学效果也有了明显的提升。在计算机多媒体协助下的现代英语教学使抽象的、枯燥的学习内容转化成了形象的、有趣的、可视可听的动感内容,这样不但增强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而且还为学生提供了直观形象的场景,便于学生理解、记忆、矫正错误发音,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和英语听说能力,老师也可以大大减少像板书这样的体力劳动。
第四 ,开设语音选修课,我国大学生大多数从初一就开始学习英语,按道理,语音语调作为语言基础从初一就开始训练。但由于我国各地区教育资源不平衡,英语教师水平参差不齐,有一部分学生到了大学还是一口地方英语。城乡学生在这方面的表现差距尤为明显。语音语调上面存在问题的学生不管在阅读、写作、翻译方面的能力有多高,他们在听说方面的能力始终提高不上去。因为他们说的别人不容易听懂,别人说的他们也听不怎么懂。鉴于以上现状,笔者建议各高校为非英语专业学生开设英语语音选修课,条件允许的话可以进行小班上课,这样才能保证教学质量和成效。
第五 ,重视背诵及复述,中国学生的语言输出或千篇一律,或语病百出,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原始材料的积累太少。每一个学习母语,都从口语开始,然后学习书面语。而在语言环境缺乏的情况下,中国学生学习外语则是从学习书面语开始,口语对于中国学生而言是一个全新的开始,一切都得从零开始。在这种“从零起步”的过程中,“积累”就显得尤为重要,而“积累”最有效的手段就是熟读背诵。学习者在熟读、背诵的过程中,听觉刺激加强了学习者对语言知识的记忆,使得英语学习者积累了大量的英语单词、词组和句型。因此在随后的语言输出过程中,学习者就能从自己积累的丰富的语言知识储备中搜索出合适的词组、句子、甚至段落,并以十分有效的方式融入自己的口语当中,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复述是提高英语学习者口语能力的另一条有效途径。与背诵相比,它是一种更为高级和复杂的方法。如果说背诵是一个通过机械反复操练来强化语言刺激的学习方法,那么复述就是将机械操练与积极思维相结合的更高形式的活动。学习者在复述过程中,将听到、看到和读到的内容经过思维加工、整合,用自己掌握的语言知识准确、流畅地表达出来。
4 结语
要培养好大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以顺应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除了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和课堂教学手段,消除语音学习障碍,重视背诵和复述外等上面说提及的方法和途径外,还有其他一些途径等待大家的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1] Alderson,J. Charles ,C Clap ham & D. Wall. 2000. Language Test Construction and Evaluation.
[2]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3] Devote,A. Joseph,1983,The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Book. Harper &Row Publishers,New York.
[4] Hughes,A. 2000. Test for Language Teachers,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4] 陈学恂.中国教育史研究.180 页
[4]方文礼.外语任务型教学法纵横谈[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