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资本视域下传统侨乡的社会转型

2015-10-14 21:36向绍华
企业文化·下旬刊 2015年12期
关键词:侨乡社会资本社会转型

向绍华

摘 要:本文通过对绮罗侨乡的整体调查,对比和顺侨乡发展的新兴态势,从社会资本的理论视角出发,分析侨乡转型的内在原因,并由此出发,分析传统社会资本如何与新兴社会资本整合,共同促进地方发展。

关键词:社会资本;侨乡;社会转型

一、研究缘起

初识绮罗是在《徐霞客游记》中,“绮罗,志作矣罗,其村颇盛,西倚来凤山,南瞰水尾山,当两山夹凑间;竹树扶疏,田壑纡错,亦一幽境”,从此一个小小的乡村绮罗便在中国的文化史、地理史里留下了痕迹,虽不厚重,但却深远。最初知道绮罗,就被这个美丽的名字所吸引,绮罗作为传统侨乡,因村前河流如带、状似绫罗而得名。绮罗位于腾冲县来凤山南麓,北距县城约4公里,分为上绮罗、中绮罗、下绮罗,居民依姓氏而居,自成巷道,绮罗文化底蕴浓厚,有浩瀚的古建筑群以及近百年历史的图书馆。2004年行政改制,政府将绮罗改为热海、火山两个社区,属腾冲县腾越镇,绮罗的更名叫人遗憾,近年,改名之风大行其道,绮罗改名为热海、火山社区原本是为吸引游客、增加知名度,却不想成了舍本逐末之举,地方历史文化被掩盖,空泛的旅游标签也未能达到吸引游客踏访的效果,美丽的绮罗就这样被“舍弃”。因热海、火山社区早期便为同一个村,因此,本文仍沿用集历史与文化底蕴于一身的旧称“绮罗”。

二、研究综述

(一)云南侨乡研究

作为全国五大侨乡之一的云南省,其华侨华人研究涉及诸多领域,是中国华侨华人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学界对于云南侨乡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关于云南侨乡形成的历史过程的一般研究。包括:一是杨永平与何作庆《云南陆疆侨乡和华侨华人:以云南滇西地区为例》对于滇西华侨形成的历史研究;二是杨永平《马帮文化和云南侨乡》,探讨云南陆疆侨乡与马帮文化之间的关系;三是董孟雄与陈庆德《云南近代华侨的形成、结构和华侨资本的作用》对近代云南的侨史做了相关梳理。

关于云南侨乡的个案研究。一是对和顺的研究,主要从人类学、建筑学、图书馆学、旅游管理、美学等学科角度进行研究。包括:(1)文献类,如方怡洁《云南和顺地景中的国家象征民间化过程》、梁洁《人类学视野中的和顺侨乡》、王建坤《生态人类学视野下的和顺侨乡》,主要从某一理论视域切入,对和顺做整体的民族志研究;张轶群与扶国的《中西建筑文化交融下的古聚落:和顺侨乡》、杨五美的《侨乡文化之花:和顺图书馆》、朱佳《腾冲和顺古镇旅游开发中的保护问题及其对策研究》等主要选取和顺文化的某一方面,如建筑、图书馆、旅游等对其进行专题研究;段颖《边陲侨乡的历史、记忆与象征:云南腾冲和顺宗族、社会变迁的个案研究》通过和顺宗族的个案研究,考察弗里德曼理论在边陲侨乡的适应性,并以此提出有效的地方性文本。(2)著作类,董平《和顺风雨六百年》、杨发恩《和顺:乡土卷》、《和顺:侨乡卷》、《和顺:人文卷》(2005年)以及熊清华、蒋高宸、杨大禹的和顺丛书《历史和顺》、《环境和顺》和《人居和顺》(2006 年)等,作为首部全方位介绍腾冲和顺乡的地方志书,将和顺六百年的历史作了细致的归纳和总结,全面展示了和顺侨乡的发展历程。二是对红河的研究,包括何作庆与丁菊英《红河陆疆侨乡的文化特征探讨》、孙澄与何作庆《水文化的固守与变迁:以红河县侨乡逶萨镇为例》、张虹与何作庆《红河县侨乡逶萨镇的多元饮食文化》等主要对红河侨乡的文化特征作了整体或专题的研究。

关于云南归侨的研究。包括:杨茂桦《回归与重铸:宾川太和华侨农场归侨的文化适应》,通过归侨在互动关系下的文化适应分析,认为归侨回归不仅是从侨居国到太和华侨农场的地理位置迁移,也是对太和华侨农场认同的建构过程,重铸则是归侨回归后适应新生活的过程与结果;孙东波《云锡印尼归侨的教育历程:从教育看归侨的适应过程(1960-2008年)》讨论归侨及其子女五十年的教育历程,反映归侨在新环境中的适应状态,从教育层面看归侨融入与适应当地的过程。

总的来说,关于云南侨乡的研究相对比较少,且理论视角比较单一。

(二)僑乡社会资本研究

侨乡研究中,对于社会资本的分析包括:

一是对于社会资本本身的解读,如李明欢《“侨乡社会资本”解读:以当代福建跨境移民潮为例》,以福建跨境移民潮为例,提出并梳理了“侨乡社会资本”的理论意义,认为跨国民间网络是侨乡社会资本的基本载体,跨国互惠期望是侨乡社会资本的运作机制,跨国链接增殖是侨乡社会资本的效益特性;许月云《泉州侨乡社会资本及其形成与发展》,以福建泉州为例,认为侨乡家族文化以特有的信任、互惠、合作机制和价值观念融合形成的区域文化规范和纽带,以血缘、侨缘、业缘社会关系为基础所形成的社会关系网络,构成了侨乡先赋性族缘社会资本、获致性侨缘社会资本和业缘社会资本。总的来说,侨乡研究中的社会资本分析多注重移民跨国网络给侨乡发展带来的便利。

二是对于社会资本功能的研究,包括林心淦《试析华侨华人资本之侨乡社会“根植性”及其培育》从“根植性”的概念出发,认为华侨华人与侨乡社会之间固有的关系网络为海外华侨华人的侨乡投资提供了可靠的安全预期;厦门大学庄曙强的《血缘与地缘:侨乡传统资源的当代运作》,以泉州为个案,讨论传统的地缘与血缘纽带如何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资本服务并促进当地中国侨乡社会经济的发展;许月云、刘刚、许红峰、郑志丹《侨乡社会资本对侨乡社会体育发展的功效研究》,认为侨缘社会资本是侨乡社会体育发展的重要区域资源,是侨乡社会体育发展的“输血源”和“动力源”。

总的来说,侨乡社会资本的研究注重侨乡与海外华侨华人的特殊社会网络为侨乡发展所带来的便利。

三、绮罗侨乡的特殊性

绮罗身处西南边陲,而中国的大部分侨乡位于东南沿海地区,处于“蜀身毒道”之上,沟通的是大陆东南亚,而非岛屿东南亚;而且,绮罗与其它内陆的汉族村落不同,它不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社区,而是很早就开始了与外界的交流与沟通,中国农民有安土重迁的传统,但绮罗人在固守传统文化的同时,也选择到异域谋生,这种变通固然来自生存压力,同时也来自处于边陲的特殊地理区位所赋予的特殊历史心态。

此外,绮罗有双重身份,既是传统村落,也是侨乡。作为侨乡,绮罗的社会转型体现在不再是传统的以华侨侨汇及经济支持作为主要的发展来源,在当代,其经济实现了独立,海外关系更多时候只是当地发展的辅助资源,甚至是当地寻求第三方资源的桥梁,参与全球化进程的中介力量;作为中国传统宗族村落,绮罗的社会转型体现在宗族家法的影响力减弱,时下的家族更多的是一种文化共同体,家族复兴也不过是一种乡土家族文化现象;作为中国传统村落,绮罗的社会转型还体现在:现代化背景下,乡土性与现代性的摩擦、政府行为与民间利益的冲突,除去与华侨有关的历史记忆,现时的绮罗与中国西南乃至全国其他乡村面临着同样的发展问题。

四、社会资本视域下绮罗侨乡的社会转型

绮罗的社会资本主要包括族缘社会资本、侨缘社会资本、业缘社会资本。族缘社会资本主要指以宗族纽带为依托的亲缘关系,宗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但总体来看,宗族的作用逐渐减小,由权力联接逐渐转向文化联接。侨缘社会资本主要指与海外华侨的社会关系网络所带来的社会资源,早期主要表现为移民输出、侨汇汇入以及侨乡海外贸易的拓展;40-60年代由于战争及国家政策的影响,侨乡与海外联系减弱甚至中断;7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以及全球化浪潮的影响,侨乡与海外的联系得到恢复,侨乡逐渐进入国际分工体系。业缘社会资本指人们由于廣泛的社会分工而形成的复杂社会关系,包括早期的海外贸易如玉石、茶叶等过程中结成的社会关系,以及当代蔬菜贸易中的社会联结。

(一)宗族角色的转型

如今在绮罗居住的二十个大姓,依其族谱或墓志所载,始祖多为明洪武时随傅有德、兰玉、沬英南征,平定腾越后留下来屯耕戍边的将领,绮罗现仍有“五崇祠”,包括青齐李氏宗祠、“玉虎”李氏宗祠(已毁)、尹氏宗祠、段式宗祠等,以宗族关系为纽带的族缘社会资本在早期绮罗人外出经商中发挥着极大的作用,族人之间相互帮扶,早期的大商号,多是以家族成员为核心的商贸团体。20世纪80年代以后宗族活动复兴,加上村落行政建制的涉入,宗族的影响力渐弱,由以前的主导势力向文化资本、象征资本转变,更多的表现为文化的展演。这种转变带动了地方旅游的兴起,包括一些宗祠渐渐成为旅游观赏建筑。

(二)侨缘社会资本的式微

绮罗作为传统侨乡,早期人们试图在各种文化传统与资源基础上,拉近与海外乡亲之间的情感联系与社会关联,希望从中获得侨乡发展的动力与支持,而绮罗移民怀抱着中断三十年而无法抒发的家乡情结,纷纷回乡捐资学校、书报社、修缮宗祠,弥补了地方财政不足。但近年来,由于中国经济的腾飞,外出经商者减少,很多人开始回乡谋生,绮罗侨乡背后一整套有关“侨”的知识体系趋于瓦解,“侨”由原本的生计支撑慢慢转变为符号象征。

(三)由传统侨乡到新兴蔬菜基地的转型

近年来,绮罗大力发展蔬菜业,地方贸易也由以前的外销到东南亚到现在的主要销往腾冲县城。业缘社会资本越来越被看重,不同的利益集团成为影响村落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与和顺相比,绮罗目前已改名,且被划分为两个不同的社区,绮罗似一座尘封的古堡,内藏宝玉却不示人,当地图书馆里很多珍藏的古籍因为长期无人打理而生虫,绮罗的凋敝与当地的发展战略有极大的关系,绮罗的侨乡文化底蕴没有很好的保护和挖掘,致使浩瀚的古建筑群无人问津,年久失修。

五、结论

绮罗侨乡主要包括族缘社会资本、侨缘社会资本、业缘社会资本三类社会资本,族缘社会资本渐渐弱化,侨缘社会资本主要退居幕后,目前起主要作用的是业缘社会资本,这与绮罗社会的蔬菜基地的发展以及绮罗社会的转型具有极大的关联。和顺侨乡的发展过程中,族缘社会资本与侨缘社会资本仍然发挥较大的作用,业缘社会资本相较于绮罗呈弱势,因此形成了目前和顺“重文化”、绮罗“重种菜”两种不同的侨乡发展路径。

传统侨乡若要维持文化特色,需要充分利用传统的族缘社会资本及侨缘社会资本,实现传统社会资源的新利用。侨乡研究大多探讨侨乡发展中的海外因素,事实上,侨乡既特殊也普通,与中国大多数村落一样,侨乡面临着发展的问题,而各个侨乡内部有各自不同的发展境况,因此,在传统侨乡的转型研究中,我们既要看到侨乡普遍的海外联接,更要关注侨乡内部不同群体的互动,关注侨乡内部的特殊性。

参考文献:

[1]布迪厄.实践感[J].南京:译林出版社,2003.

[2]陈达.南洋华侨与闽粤社会[J].北京:商务印书馆,1936.

[3]陈志明.迁徙、家乡与认同:文化比较视野下的海外华人研究[J].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猜你喜欢
侨乡社会资本社会转型
侨乡古村 夜赛龙舟
发挥新侨乡独特优势 助力南通高质量发展
社会转型时期的大众传媒与公共政策
明溪是怎么打好侨乡牌的
对当前我国推进PPP模式的探讨
注册会计师社会资本及其对审计质量的影响
互联网金融与PPP模式在基础设施领域的应用探讨
战后台湾如何从农业社会转型工业社会
现象级“老炮儿”折射社会转型之惑
“走基层·侨乡行”中央媒体江苏行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