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苑茵
摘 要:高职院校开展社会职业培训,是指在常规教学之外,面向社会、面向企业、面向劳动力市场开展的旨在提高人们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的教育教学工作。高职院校不但有开展社会职业培训的必要性而且应讲究开展社会培训的策略。本文在阐述高职院校开展社会培训必要性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高职院校社会培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社会培训的思路
关键词:高职院校;社会培训;问题;建议;分析
中图分类号:G717.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5)04-074-02
社会培训是高职院校开展的面向社会、企业和劳动力市场,除常规教学活动之外的另一项重要的教学工作,它的主要目的是要提高受教育者的职业素质,主要内容涵盖了职业技能的培养、专业知识的灌输,以及创业能力的激发和塑造。同时还包括对劳动者的思想道德教育,如公民意识、职业道德和市场意识乃至法制观念的培养,等等。在高等职业教育得到很大发展的今天,社会培训也越来越得到高职院校的重视。但是由于其以学历教育为核心的培养体系和社会培训认识误区及实施难题的现实存在,使得高职院校如何利用自身优势在竞争激烈的社会培训市场中立足成为亟待探讨的课题。
一、高职院校社会服务功能的涵义
高职院校社会服务功能的涵义分为广义狭义两种,广义的社会服务,指的“是高职院校具有培养人才、发展科学技术以及直接为社会服务等功能;狭义的社会服务,是指高职院校在完成国家下达的教学与科研任务之外,在各种教育活动和教育过程中以各种形式为社会发展所做的经常的、具体的、服务性质的活动,是向区域和行业提供技术应用型和高技能型的人才培训与培养,提供技术创新、推广和服务,实施先进文化的传播和辐射,使学校成为区域的技术技能培训中心,新技术的研发推广中心,区域学习型社会中心,具有鲜明的区域性和行业性特征。”
近年来许多高职院校在发挥社会服务功能上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也形成了一些宝贵的经验,这些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二、高职院校开展社会职业培训的重要性
(一)开展社会职业培训是缓解“三难”问题的需要。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劳动力市场日趋活跃,出现了工厂招工难、农民转移难和城镇就业难的“三难”问题。失业人员职业技能低下,是就业难的根本原因。高职院校的教学资源与社会一般培训机构比较,师资队伍更加强大、培训经验更加丰富、教学设施更加完善、教学设备更加先进、实训条件更加良好,为高职院校面向社会开展社会职业培训奠定了良好基础和办学优势。充分发挥高职院校智力和人才优势,适应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围绕岗位要求和劳动者就业需要,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开展各级各类培训,提高劳动者整体素质和职业能力,可有效缓解“三难”问题。
(二)开展社会职业培训是高职院校服务社会的需要。
社会服务是高职院校的三大任务之一,是高职教育的办学宗旨,而社会服务的重要内容是社会职业培训。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企业体制、机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就业难的问题日益突出,大量的富余劳动力需要通过转岗培训再就业。因此,高职院校开展社会职业培训,有利于拓宽劳动者就业渠道、有利于劳动力就业和再就业、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全国上千所高职院校,如果每所学校每年面向社会培训人数保证千人规模的话,全国将会有过百万人受益,这对地方经济建设也是一个重大贡献。
(三)开展社会职业培训是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的需要。
高职院校的办学宗旨决定了它比普通高校更注重产业服务。它既承担了职业技术学院的计划内高等教育职能,又承担了职业培训学院的社会培训职能。充分发挥高职院校自身的资源优势,加强行业联系、企业合作,以及更好地把握市场动向,通过开展社会培训,为企业培养和输送高技能人才,为解决现今社会就业难题贡献一份力量,从而提高院校的社会影响力和美誉度。同时在中国尚不成熟的培训市场,相比较于民办培训机构、就业训练中心和技工学校等职业培训机构来说,高职院校也拥有着其高等教育性质带来的先天信誉优势。同时加上教育教学资源、师资队伍教学经验、教学设施和实训场所等有利条件,使其拥有了一定的培训市场份额,从而增加实践经验和扩充资金储备,进一步优化组合,为高职院校的自身发展提供更坚实的软硬件基础。
三、高职院校开展社会职业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技工文化水平低,职业技能水平差
通过对制造业企业技工人员情况调查发现,有相当数量的技工文化水平偏低,具有高中以上学历的人数仅占54%,具备中级工以上等级的技工占27%。另外,杭州市區职业技能培训无纸化鉴定考试已开始试运行,有一部分技工没有计算机基础水平,在理论培训与鉴定考试中存在困难,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他们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积极性。有相当多技工没有接受过正规的职业技能培训,虽然他们中大多数人有职业技能培训的需求和欲望,但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整体上,企业技工的数量与水平,无法满足企业对技工的需求,从而出现“招工难”“用工荒”等社会现象。
(二)政府职能部门对技能培训认识不到位
在政策层面对做好技能培训,为提升技工职业水平提供了保障。但在培训实施过程中,存在“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政府职能部门缺乏对培训机构合理的引导、监督和服务,加上各培训机构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与合作,出现培训教学混乱、特殊人群重复培训、培训工种与企业需求不匹配等现象,造成职业技能培训质量不高,成效不明显。
(三)投入资金缺乏,不同培训项目失衡。
目前,很多地方政府对高职教育的投入严重不足,高职院校还是依赖在校学生的学费生存发展。于是扩大学历教育的招生规模,创造经济效益,成为高职院校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扩大办学规模、改善教工福利的手段。在资金缺乏的情况下,一些培训量较大、短期内经济效益明显的培训项目,获得一定的重视并得以发展。而一些需要一定资金投入、短期经济效益不明显的培训项目,即使对社会有较大意义,也不能得到相应的重视和开展,逐渐萎缩甚至停滞。
(四)培训方式和内容与企业要求存在差距。高职院校在职业培训上存在着培训模式陈旧,针对性、实效性不强的问题,存在着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操作,培训大纲和教材不完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与劳动力市场需求不相适应等问题,导致培训的职业人才同企业需求存在差距。
四、形成大培训格局是提升社会培训效果的基础
当前,已形成了社会大培训格局,即:面向社会开展各类人员职业技能培训,全面紧抓各类技能培训项目。在新形势下,作为职业院校的培训中心,要强化培训、提升企业竞争力、增强吸引力、实现可持續发展,已成为职业院校义不容辞的义务和责任。为此,学院以技能培训中心和职业技能鉴定所为依托,开展大格局培训模式,即:采用长、中、短结合的培训方案,培养低、中、高不同等级的人才,培养对象定位在就业前与就业后、镇街劳动力与农村劳动力相结合,培养方式采取高、精、尖与短、平、快结合,面向在职职工、下岗再就业人员、农村剩余劳动力、退伍军人、社会作业人员、广大劳动者和不同学历层次的职业资格人员。同时,充分利用山东省“金蓝领”项目、技师工作站和高技能人才公共基地,拓展高技能人才培训空间,实现开拓创新、高端引领的目的。笔者所在学院,在围绕服务产业转型升级,“金蓝领”培训项目四个工种的基础上,不断扩大培训工种范围,为企业职工开展技师和高级技师提升培训;利用高技能人才公共基地的建立,加大办学投入,争取上级资金扶持,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
五、优化高职院校社会培训建议
(一)领导高度重视,将培训工作视为学校重点工作
领导高度重视是搞好培训工作的前提条件。作为学校的领导者,真正认识技能培训的地位和作用,并将培训工作视为学校的重点工作,学校的发展之本,那么,思路、招法和措施就会源源不断地涌现出来。
(二)引导企业重视职业技能培训
职业技能培训的对象主要是技工,调动技工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是增强职业技能培训吸引力的核心。首先要重视技工,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说过“人才按类型可分为两种,即理论研究型和实践应用型人才”,优秀的技工就是实践应用型人才。日本把有一定专长的技工,特别是有重大贡献的能工巧匠,由政府授予“人类国宝”的荣誉称号。其次要建立技工素质提升管理体系。
(三)坚持校企联手,合作培训。高职院校开展社会职业培训必须走校企合作之路。要深入企业,了解企业的员工状况和培训需求,制定出有针对性的培训方案;要赢得企业的信任,充分利用好企业的各种资源,包括设施、场地和人力资源。要根据职业岗位和个人需求,开发灵活、实用的培训课程和内容,着重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训内容和方式要与工作实践相结合,要与员工的个人背景和需求相结合。倡导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实现教学与培训手段化;提高培训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实用性。
(四)整合师资力量,开展多种培训
高职院校可以充分利用师资优势,为社会提供培训,满足所在区域社会人员进修,专业培训、员工培训等方面的多种需求。
搭建一个完全适合学院的、面向社会、全面开展培训工作的高标准、现代化、设施完善的硬件平台;一个覆盖面广且能充分体现学院社会服务功能的公益性、共享型培训项目平台;一个科学规范、机制灵活、高效、全面的开展培训工作的政策平台,为全面开展社会培训服务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继续教育学院利用自身的教育教学优势资源,根据行业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的特定需求,结合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就业再就业培训工作,结合学院的专业特点,积极寻找与企业合作的项目,开发不同等级和周期的多种培训项目,形成了包括联合办学、研修、资格认证以及现代远程教育等的培训项目,为区域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各高职院校要发挥其社会服务功能需从自身情况出发,结合本地区特色,对已有的校企合作进行梳理,进一步发掘潜力,做深做细,对已有的机构设施进一步做到更合理的使用,大胆借鉴其他院校的成功经验,不断创造条件,充分发挥社会服务功能,为本地经济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结语:
职业技能培训是大有前途的“阳光工程”,我们要认真贯彻国家职教工作会议精神,大力开展以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培训为重点的职工培训,积极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各行业、企业的职业培训,充分发挥职业学校教育资源和培训平台的作用,不断为行业服务,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功能。
参考文献:
[1]廖惠卿.高职院校提高社会服务功能策略的探索与实践----以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科教文汇,2010(12).
[2]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EB/OL].http://www.gov.cn/zwgk/2005-11/09/content_ 94296.htm,2011-07-30.
[3]王梓林.制度创新促合作,科研创新促服务----以黄冈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6).
[4]罗玲,周望高.高职院校开展社会职业培训的可行性探讨[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8(1):108- 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