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下教室座位设计探讨

2015-10-14 06:28崔宁宁
文教资料 2015年9期
关键词:座位成员学生

崔宁宁

(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学,江苏 南京210024)

小组合作学习下教室座位设计探讨

崔宁宁

(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学,江苏 南京210024)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的重点,对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价值,提升学生成就感、自尊心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兼顾学生成绩、家庭背景、社会背景、能力、性格、性别等诸多因素的基础上,通过合理的座位安排,将学生分配成若干个合作小组,将对合作学习起到积极的作用。

小组合作 组内异质 组间同质 座位设计

座位编排对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发展过程有重要影响。学生的课堂座位安排对班级环境具有很大制约作用,对于加强教师的班级管理工作也具有特殊效果[1]。前苏联教育家季亚琴科曾长期致力于集体教学的理论探索和实验研究,创造了宝贵的集体教学思想。他认为,在集体教学中,不同的座位编排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课堂行为、情感交流及整个教育活动都产生不同影响。因此,他主张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情景的变化,充分发挥不同座位模式的特点,灵活、科学地编排学生座位[2]。小组合作学习要真正让学生及时从小组合作中获得自己所需的信息,纠正自己学习中的不足,通过合适的座位安排,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及成绩。因此,课堂教学中座位的安排必须是教师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

Wulf(1977)经研究后发现,在学生选择座位的情形下,坐在前排及中央的学生表现出强烈的参与感,师生交互比较频繁;在教师指定座位的情况下则没有发现差异。Wulf的研究支持自我选择假设的观点。Stires(1980)的研究与Wulf(1977)得出的结论恰恰相反,Stires发现,学生在自己选择座位和教师指定座位的情况下,坐在教室中央的学生都取得了较好的学业成绩,教室座位对学生的影响起到了决定性作用。Stires的研究支持环境假设的观点。尽管对活动区的划分还存在许多分歧和争议,但众多研究都确认了活动区的存在,综合以往研究发现,以下观点得到了多数研究者的认可:坐在活动区的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较高;坐在活动区的学生较喜欢老师;坐在活动区活动区的学生师生口语互动频率较高;活动区的学生上课比较专心致志,认真听讲;坐在活动区的学生学业成绩较优秀[3-4]。

我国目前绝大部分中学在进行课堂授课的过程中都采用行列式作为安排方式,行列式座位方式自17世纪由夸美纽斯发明分班授课制以来,是各学校普遍采用的座位编排模式。因其酷似农田中的秧苗排列,故又称“秧田式”。采用这种模式时,整齐端坐的学生全部面向老师,注意力更容易集中,学生之间干扰较少,便于知识讲授和学生书面练习,也有利于教师观察和控制全班学生的课堂行为。其弊端也显而易见,它隐含“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思想,给学生(尤其是后排的学生)以“我是观众或听众”的心理暗示,不利于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和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人际交往,与现代教育倡导的平等、主动、合作、探究等教学要求相违背。但在许多城市的中小学,学生爆满,一个班少则三四十人,多则五六十人,甚至上百人,只宜采用这种模式[5]。而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和合作,以上的座位安排方式显然不符合作学习的要求。

合作学习又称“小组学习”、“团队学习”或“分享学习”,是通过学生合作共同实现学习目标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以学习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以团体成绩为基本评价依据,合作性学习有利于学生探究与讨论,通过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主动参与,培养其勤于动口、动手、动脑、乐于参加语言实践的习惯,通过生生参与为学生创造更多语言实践机会,使每个学生平等地参与学习,有充分发言和表现自己的机会,使课堂教学的主体性得以充分发挥。

1.体现合作的价值。这种学习方法让学生体会到互相帮助是大有益处的。心理学家玛瑞琳·沃特森说:“给一个公平的、仁慈的、地位平等的团体的每一位能起作用的成员提供与别人一起学习的机会让其发挥作用,这是非常有益的,它教会孩子们去关注团体中其他的成员,发扬利他主义的精神,而其行为则更大程度上体现了自发的亲社会性。”

2.有利于在教室建立社区联合体。帮助学生互相了解、互相关心,不仅在小组中而且在整个团体里感受团队精神,减少个人纠纷。

3.学习基本的生活技能。通过协作式学习,有助于培养生活中最重要的一些生活技能,比如倾听别人的谈话,了解别人的观点,有效地交流,解决争端,与别人一起合作以达到共同的目标,等等。研究表明,那些进行协作式练习的学生在这些个人的道德准则及其生活技能方面做得的确要好很多。

4.提升学生成就感与自尊心。不管是能力强的学生还是能力弱的学生,都从协作式学习小组中受益。有几项研究表明,尤其对学习能力弱的学生,他们是更大的受益者,这在所有学科及所有年级都有很肯定的结果。

5.分级制的另一种选择。奥克在《学校分级制度的弊端》一书中指出协作式学习是避免分级制度带来的负面影响的最好方法之一,它实现了教育的平等。每个学生都从这个能力参差不齐的学习小组中受益,包括那些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他们共同学习,而且还关心那些学习较弱的同学,通过给其他人讲解知识,他们对所学内容有了更深的理解[6]。

因此,在小组合作条件下的学习对教室座位的安排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与座位设计相符合的合作学习小组成员分配

合作学习小组的组建是合作学习活动得以开展的前提和基础,小组的组建要有原则性,具备操作的合理性,不能过于随意,不能随意根据座位前后左右几个学生组成一个小组,不考虑到学生之间能否合作,是否具备合作能力进行合作。为使合作学习小组的构成实现最优化,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的宗旨,由教师进行分组,尽量不让学生自己选择合作学习的伙伴,因为这样做往往是相似性的结合,即好学生选好学生,“差生”选“差生”,女生选女生,等等,不能保证小组成员的异质性和互补性。组内每个学生都有一个身份,一项职责[7]。在合作小组中,分别可以是组长、解说员、记录员、信息员、助手,等等,每一角色在合作学习小组内容活动时有不同职责。组长要负责讨论的全局、分配发言机会、协调小组学习的进程、观察同组同学合作技巧的表现,如讨论时声音的控制、提问和应答的礼貌等,修正小组同学的错误。解说员、记录员负责向全班同学汇报小组合作学习结果,这些角色在一个阶段后要互换[8]。

组建学习小组,教师要对学生的分组进行认真研究设计,使各个小组总体水平基本一致,以保证各小组开展公平竞争。小组一般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分组时不仅要求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特点出发,而且在构成上要求小组成员在性别、个性特征、才能倾向、学习水平、家庭背景、社会背景等方面存在合理差异,以便学习时发挥各自特长和优势。

组建结构合理的合作小组通常有以下几个步骤:

1.给学生按成绩分档。把班上的学生按其以往的学业成绩从最高至最低分档,尽最大努力做到客观、准确。

表1 合作学习小组分组成绩参考表

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态度与接受能力等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划分成A(综合评定好)、B(中等)、C(较差)三个不同层次,每个大层次再根据综合评定情况分为两个小层次。每组成员在性别、兴趣、能力、学习成绩等方面合理搭配,为实现组间的同质,每组中A类、B类、C类能力的成员应各有一名。

具体分组情况,要根据考试试卷的难易情况、学生平时的学习状况,以及学习能力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只要能将各小组划分出3各大层次,6各小层次的即可,小组成员也可以再少,但不宜超过6人。

2.确定小组数目。一般合作小组的成员人数以4~6人为宜。人数太多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与个人才能的充分展示,人数太少也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与互助。另外,教师还可根据班级总体人数情况对小组成员进行适当调整,保证整个班级合作小组的数量。

3.将实验对象全班学生分到合作小组中。在分配合作学习小组时,教师一定要考虑各合作学习小组之间学业水平的平衡。第一,每个合作学习小组都应包含学业成绩低、中、高的学生。第二,应保证分配各合作学习小组的组平均成绩大致相当。第三,杜绝学生自由选择本组成员,防止出现组内同质现象。第四,应注意小组成员在性别、能力、兴趣等方面的合理搭配。第五,确立合作学习小组成员的分工,并定期轮换。这样分组不但有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而且为全班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还可以改变学生在小组中长期形成的地位,即有的学生始终处于控制地位,有的学生始终处于从属地位,给每个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2]。

4.记录合作小组信息。将各合作小组成员的名字及分配的任务等信息,填到各小组的信息表上。

二、合作小组的座位设计

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模式实现团队协作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共同进步。所以教师要基于现在普遍的行列式座位安排方式进行一定的调整和改进,主要是以小组为单位,兼顾学生身高、小组成员自觉性、主动性等因素。学生的座位安排可以按图1进行设计:

图1 小组合作学习座位设计图

其中,①的座位编排方式,主要的目的是让A1层次的学生(即组长)督促和帮助B、C层次中较弱的学生,A2层次的学生督促和帮助B、C层次中较好的学生,1层次的学生(即组长)座位位于整个合作学习小组的后排中央,可督促整个小组其他学生完成布置的任务,实现预期目标。另外,安排A1、A2层次同学位于座位的同一列上,可使这个层次的同学相互优势互补,在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等方面得到增强。

②的座位编排方式,主要的目的让C1、C2层次的同学位于小组中央,可让A、B两个层次同学共同关注,帮助、督促其学习,A、B层次同学可与其他合作学习小组相近层次的同学进行相互帮助学习,且A层次同学置于后排,可监督小组其他成员的学习活动。

三、小组合作下座位优劣评价标准

小组合作能否获得成功,学习效果和能力是否获得进步,主要通过恰当的评价标准衡量,只有当小组的每个成员都能展示他们已经掌握所需学习的材料时,小组才能取得成功。当小组的成功依赖于所有小组成员测试成绩的总和时,或当依据每个小组成员对合作小组项目的贡献,对这些小组成员予以评价时,学生的成绩会上升。如果仅仅给学生小组一张工作表或一个项目,而没有说明学生个人任务和责任时,学生成绩就会下降。

我们主要以推进率、优秀率、优秀推进率等指标作为个人、合作小组和班级的评价和考核标准,个人可通过在小组中的、班级的位次、年级的位次变化;小组按小组各成员的平均分在班级各小组的位次变化计算;班级按数学成绩在大区域统考(市、区级统考)总推进率及与平行对照班级比较计算。推进率计算公式为:

其中Bi为某个学生或合作学习某小组的第i次测试成绩,为某个学生或合作学习某小组的第i次测试平均成绩,Ai为对照学生或对照小组的第i次测试成绩,A为对照学生或对照小组的第i次测试平均成绩。

另外,推进率另一简便计算方式为:

推进率=(本学期均量值的平均值-上学期均量值的平均值)÷上学期均量值的平均值×100%。

通过合理的教室座位安排,小组合作学习才能不流于表面,在实质上对小组合作学习起到促进作用,对学习能力的培养及学习成绩提高产生积极影响。

[1]余卫中.学生协作学习的合理分组[J].初探教学月刊·中学版,2007,4:40-42.

[2]段志东.教室座位编排模式摭谈[J].青年教师,2006,6:13-14.

[3]Alexandra Marx,Urs Fuhrer and Terry Hartig.Effects of classroom seating arrangements on children's question-asking[J].Learning Environments Research,2000(2):249-263.

[4]Sommer,R.Classroom ecology and acquaintanceship[J].Educational Psychology,1989(9):63-66.

[5]段志东教室座位编排模式摭谈[J].青年教师,2006,6:13-14.

[6]侯俊萍.论协作式小组学习[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3,18(6):82-84.

[7]郭传省.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M].山东师范大学,2003.

[8]Linda Campbell等著.霍力岩,沙莉等译.多元智力教与学的策略(第三版)[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座位成员学生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换座位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学生写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