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梗溶栓介入对比分析

2015-10-14 02:40杨忠伟陈彦军李彩云新疆兵团第七师医院新疆奎屯新疆伊犁83300新疆陆军预备役步兵师第三团卫生队新疆奎屯新疆伊犁83300
关键词:溶栓心肌梗死新疆

杨忠伟,陈彦军,李彩云*(.新疆兵团第七师医院新疆奎屯,新疆 伊犁 83300;.新疆陆军预备役步兵师第三团卫生队新疆奎屯,新疆 伊犁 83300)

急性心梗溶栓介入对比分析

杨忠伟1,陈彦军2,李彩云1*
(1.新疆兵团第七师医院新疆奎屯,新疆 伊犁 833200;2.新疆陆军预备役步兵师第三团卫生队新疆奎屯,新疆 伊犁 833200)

目的 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给予静脉溶栓介入治疗与直接介入治疗,对比分析两种介入方法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8例,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直接介入治疗,治疗组患者给予静脉溶栓介入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心电图检测、胸痛缓解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患者心电图检测ST段下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胸痛明显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溶栓介入的治疗方法,能够对急性心梗患者的疗效起到重要作用,患者的胸痛缓解率较高,安全性能较高,在临床有推广使用价值。

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介入;直接介入;对比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AMI)在临床较为常见,近年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主要临床表现为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该病以往采取药物治疗,但症状不能完全缓解。鉴于此,临床上采用静脉溶栓介入治疗AMI,以确保患者的生命健康及生存质量,进而提高临床上对AMI的治愈率[1-2]。近年来,在临床治疗中,主要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和静脉溶栓的治疗方法。为了对比分析两种介入治疗方法的疗效,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AMI88例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方法,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AMI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8例,女30例,年龄43~72岁,平均年龄59.7岁。患者在治疗前均进行检查,均符合AMI症状的判断依据,均表现出胸骨后疼痛。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4例。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入院后,直接进行介入治疗。

治疗组患者入院后,给予静脉溶栓治疗,治疗完成后,对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并检测其激活凝血时间,完成后,再对患者进行介入治疗。两组患者在手术后均实施基本的心电图监护、氧气罩供氧等措施,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具体情况。

1.3 观察指标

监测患者心电图ST段下移情况,评估患者的胸痛程度,同时对比两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30天内病死率、住院时间,并观察患者是否出现过敏、出血等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心电图检测及胸痛缓解情况对比

治疗组患者的心电图检测ST段下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胸痛明显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心电图检测及胸痛缓解情况比较 [n(%)]

2.2 两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30天内病死率及住院时间比较

治疗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30天内病死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30天内病死率及住院时间比较

2.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

介入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

3 讨 论

AMI是一种突发性疾病,常常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近年来,我国AMI发病率逐渐上升,给人们的生命健康造成了巨大威胁。所以及时有效的治疗AMI的方法,成为临床医学上重要的研究内容,临床上常采用介入和溶栓方法治疗AMI。对于这类疾病,早期有效治疗可大大增加患者的生存和治愈机会,为改善患者的病症起着重要作用。静脉溶栓治疗可有效缓解AMI患者的一系列不适症状,身体自身调节机能逐渐恢复,使冠状动脉血栓得以溶解,改善心脏功能[3]。其缺点就是未全面疏通血管,不能确定患者以后是否会再次发病。

介入治疗是临床治疗AMI的一种全新方法,其优点是减少对患者的伤害,提高临床治愈率,其治疗方法被临床医学广泛运用。介入治疗可明确血管梗死情况,有效再通血管。介入治疗是有创的治疗方式,对患者会造成损伤[4]。因此,介入治疗不可以替代静脉溶栓治疗,但可以与之相互作用,共同用于AMI的治疗,临床上将静脉溶栓治疗与介入治疗结合,可有效地提高疗效。

本文对两种治疗方法进行分析,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行直接介入的治疗措施,治疗组行静脉溶栓介入的治疗措施。结果显示,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病死率低、住院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对AMI患者采用静脉溶栓加介入的方式进行治疗,可有效缓解患者症状,提高冠状动脉梗死再通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病死率,值得在临床推广中运用。

[1] 朱素娟,王胜和,张 帅,于 伟,刘忠芬.直接和延迟介入治疗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结构及功能的影响[J].山东医药,2011,(47):121-122.

[2] 王忠明,戴 萌,王淑萍,王东颖.急性心肌梗死溶栓药物的再灌注治疗新进展[J].中国医药导刊,2013,(10):47-78.

[3] 张莉莉.溶栓后介入疗法和直接介入疗法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分析[J].中外医疗,2014,(33):45-46.

[4] 刘俭葵,李淑芳,李 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围溶栓期用药护理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4,(23):78-79.

R542.22

B

ISSN.2095-6681.2015.13.127.02

李彩云,女,副主任医师,18999708650

杨忠伟(1964-),男,陕西三原,主任医师,硕士,研究方向:心血管及血管介入

猜你喜欢
溶栓心肌梗死新疆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急诊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探索构架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前急诊生化与溶栓后早期转归及预后的关系
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心律失常的有效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重复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9例临床分析
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分析
新疆多怪
新疆对外开放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