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胃痞病脾胃湿热型患者的疗效观察

2015-10-14 02:40姚红军山西省运城市中心医院中医科山西运城044000
关键词:湿热型脾胃实验组

姚红军(山西省运城市中心医院中医科,山西 运城 044000)

中西医结合治疗胃痞病脾胃湿热型患者的疗效观察

姚红军
(山西省运城市中心医院中医科,山西 运城 044000)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胃痞病脾胃湿热型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2月~2014年7月收治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基础药物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自拟汤剂治疗,并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经治疗后,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胃痞病脾胃湿热型患者,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与使用。

中西医;胃痞病脾胃湿热型;疗效

胃痞病指胃脘部出现不适现象,按其部位触之无形,只有在进食后才会出现腹胀症状,且反复性发作,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如不及时有效治疗,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1]。目前,临床上西医治疗,虽可改善患者临床特征,但疗效并不明显。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患者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2月~2014年7月收治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25~65岁,平均年龄(30.4±2.4)岁;病程5个月~2年,平均病程(1.5±0.5)年。对照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26~67岁,平均年龄(31.6±2.6)岁;病程6个月~3年,平均病程(1.6±0.6)年。所有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烧心症状,符合疾病诊断标准,通过临床检查和实验检查排除药物过敏、其他疾病患者。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基础药物治疗[2],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常州四药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0086,)20 mg/次,2次/d,莫沙必利分散片(成都大西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1110)5 mg/次,3次/d,均为口服,连续服用1个月;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自拟汤剂治疗,组方:半夏、陈皮各12 g,黄连、黄芩、茯苓、苍术、薏苡仁、白术各10 g,竹茹6 g。水煎服,200 ml/d,分早晚2次服用,连续服用1个月。同时,还可针刺患者足三里、内关等穴位,1次/d,20 min/次,连续治疗1个月。

1.3 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患者胃痞病疾病特征消退,临床检查结果阴性;好转:患者胃痞病疾病特征减少,临床检查结果有改善;无效:患者胃痞病疾病特征、临床检查结果未变化。

1.4 统计学方法

选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n,%)

2.2 两组患者疾病症状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疾病治疗前、后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疾病症状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疾病症状评分比较(±s,分)

组别n治疗前治疗后实验组5043.89±8.125.23±3.67对照组5044.12±8.0111.34±4.78 t 0.1437.17 P 0.8870.000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

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其中呕吐1例,腹泻1例;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其中呕吐4例,腹泻3例,肝肾功能异常1例,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00,P=0.046)。

3 讨 论

近年来,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胃痞病疾病病发率持续上涨,腹部肿胀为疾病主要特征,并伴有不同程度恶心、呕吐、反酸等症状,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4]。目前,临床针对此类疾病的发病原因尚不明确,但均认为和内脏敏感度高、肠胃功能障碍等因素相关。如今,临床均使用西医治疗,给予奥美拉唑、莫沙必利分散片等,奥美拉唑药物抑酸作用突出,可从根本上改善患者由于胃酸分泌量过大导致的腹痛症状;莫沙必利分散片为受体激动剂,服用后可加快胃排空进度,改善临床症状。然而,虽服用药物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但疗效并不明显,再加上疾病具有反复发作的临床特征,间接加重患者病情,危害生命健康。因此,必须探讨针对性药物治疗。

祖国中医学认为:胃痞病临床分型相对较多,如:肝胃不和型、脾胃湿热型、脾胃虚弱型等,尤以脾胃湿热型最为常见,由各种因素共同导致,将清热化湿、理气和胃作为疾病主要治疗原则。方中半夏、竹茹可化痰、祛湿,陈皮可理气、燥湿,茯苓可健脾、安神,黄连、黄芩可清热、泻火,苍术、薏苡仁、白术健脾燥湿,将所有药物联合使用可起到清热化湿的治疗目的。此外,将针灸应用于患者治疗过程中,疗效更佳,通过针刺患者的足三里、内关等穴位,可加快肠胃蠕动,促进胃肠吸收,调节阴阳气血,预防疾病复发,符合由丽娜等[5]研究的结果。此外,由丽娜等研究表明,患者临床治疗期间需加强饮食保健,如:叮嘱患者养成良好生活习惯,以营养丰富且易消化类食物为主,禁止暴饮暴食、过量食用生冷食物现象,禁止吸烟、饮酒、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愉悦的心情,根据自身兴趣爱好可以听音乐,参加社会活动,做到生活起居规律,确保睡眠充足。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采用中西结合治疗的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6%、不良反应总率为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医结合治疗胃痞病脾胃湿热型患者可改善临床症状,降低疾病复发率及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1] 金丽萍,黄冬度.应用中西医联合与单纯西药治疗胃痞病脾胃湿热型患者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14,18(07):1460-1462.

[2] 胡 畔.中西医结合治疗胃痞病脾胃湿热型的临床观察[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2.

[3] 何雨芹.中西医结合治疗胃痞病脾胃湿热型临床研究[J].医药前沿,2014,(36):229.

[4] 郭东明,郭亚荣.中西医结合治疗胃痞病脾胃湿热型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4,(z1):172-173.

R259

B

ISSN.2095-6681.2015.13.042.02

猜你喜欢
湿热型脾胃实验组
三仁汤合泻黄散加减治疗小儿脾胃湿热型厌食的临床效果探讨
遮光处理对微藻繁殖及其水质指标的影响
基于病证结合的脾胃病湿热理论的创新与应用研究
好脾胃 养出来
脾胃失调该如何调理
平胃散合半夏泻心汤联合西药治疗脾胃湿热型慢性浅表性胃炎对复发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效果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趣味 “课课练”对城镇小学四年级肥胖男生的体重和BMI的影响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湿热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