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胆道蛔虫症的疗效观察

2015-10-14 02:40邢台冶金医院外科河北邢台054000
关键词:蛔虫病蛔虫胆道

韩 明(邢台冶金医院外科,河北 邢台 054000)

中西医结合治疗胆道蛔虫症的疗效观察

韩 明
(邢台冶金医院外科,河北 邢台 054000)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胆道蛔虫症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2月~2015年1月我院外科收治的胆道蛔虫症患者215例,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108例与对照组10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西药治疗,试验组患者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蛔净汤加减进行治疗;两组患者连续用药4周为1个疗程,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经治疗,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3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胆道蛔虫病,可在短时间内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且副作用少,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胆道蛔虫症;硫酸镁;蛔净汤

胆道蛔虫病为外科中常见的急腹症之一,近年来其并发症虽有所下降,但占胆道疾病的8%~10%。此病是由于肠道内蛔虫进入胆道,导致腑气不能下降,气机逆乱,致上腹部剧烈疼痛[1]。此病的并发症较多,若治疗不及时则可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发病时日较短者可出现胆道感染、胰腺炎等,发展至疾病后期蛔虫则可成为结石核心[2]。临床上治疗此病的基本原则为快速扩张胆道、缓解疼痛、排蛔虫,而单纯西药治疗不能取得满意的疗效,本文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进行治疗,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2月~2015年1月我院外科收治的胆道蛔虫症患者215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108例与对照组107例。试验组男47例,女61例;年龄7~58岁,平均年龄(32.67±8.46)岁;病程6个月~10年,平均病程(5.6±1.8)年。对照组男49例,女58例;年龄9~62岁,平均年龄(34.51±7.26)岁;病程5个月~9年,平均病程(5.4±1.7)年。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西药治疗,即维生素C 2 g+5%葡萄糖溶液500 mL,静脉滴注,1次/d;口服33%硫酸镁,10 ml/次,3次/d。试验组患者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蛔净汤加减进行治疗,组方:乌梅30 g,白芍20 g,柴胡、延胡索、苦楝皮、使君子、槟榔各15 g,大黄(后下)、枳实、木香各10 g。临床实际用药可根据患者的症状表现进行加减,若患者畏寒发热,则加金银花30 g,黄芩15 g;若出现黄疸,则加栀子、郁金各15 g、茵陈30 g,1剂/d,水煎取汁200 mL,分两次服用。两组患者连续用药4周为1个疗程,治疗后对比两组疗效。

1.3 疗效判定标准

①治愈:经治疗,患者的腹痛现象消失,体温及白细胞计数降至正常范围,B超检查显示:蛔虫排出体外;②显效:经治疗,患者的腹痛现象基本缓解,体温基本恢复正常,白细胞数接近正常计数范围,B超检查显示:蛔虫基本排出体外;③有效:经治疗,患者的腹痛略有好转,体温已下降但仍偏高,白细胞计数略有降低,B超检查显示:少量的蛔虫排出体外;④未愈:经治疗,患者的腹痛、体温及白细胞计数均未见改善,B超检查显示:蛔虫未排出体外[3]。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选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经治疗,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3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疗效对比 [n(%)]

3 讨 论

胆道蛔虫病多见于儿童以及青壮年,农村地区更为常见。临床上多数患者既往有肠道蛔虫病史,女性患者好发于男性患者。有报告称进入胆道内的蛔虫数大多数为1条,多则可达10条,但也有因数十条蛔虫而引起胆道蛔虫病者。胆道蛔虫病患者一般有较好的预后,但其在疾病发展中有一定的危险性,能够引起多种严重的并发症,其中最常见的为肝脓肿;其他并发症有慢性胆囊炎、急性胰腺炎、胆囊化脓性炎症、胆道出血、胆道穿孔、肝硬化等[4]。

此病在中医学中归属于“蛔厥”病范畴,认为其病机为蛔虫上扰,内入胆道,导致肝胆气机郁闭,不通则痛以致右上腹部发为剧烈疼痛,蛔虫上窜而致胆胃之气上逆而发为恶心呕吐[5]。现代药理研究证实,蛔净汤具有消炎退热、镇痛止呕的功效,能够促进胆汁的分泌及排泄,并调理患者的胃肠功能[6]。方中的乌梅、大黄有利胆、消炎抗菌的作用;白芍、柴胡的功效有解毒、退烧止痛、镇静解痉,此外,柴胡还能够利胆、消炎抗菌;木香在解痉和镇痛方面有着较强的作用;大黄和枳实能够松弛胆总管括约肌,增强十二指肠括约肌的协调性。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治疗胆道蛔虫病,在短时间内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且副作用少,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1] 欧定锦.静脉注射胆系造影对胆道蛔虫症的诊断价值[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08:733-734.

[2] 刘 凯,张 威,周 强,等.十二指肠镜下保留乳头括约肌功能治疗胆道蛔虫病69例疗效观察[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4,30(7):653-655.

[3] 俞细有,陈满朝.乌梅四逆散治疗胆道蛔虫病26例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0,2(11):24.

[4] 聂高华,张克明,杨其刚,等.腹腔镜在治疗胆道结石并胆道蛔虫的临床应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13): 77-78.

[5] 刘学元.自拟泻下驱蛔汤配合针灸治疗胆道蛔虫症33例[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33(10):229.

[6] 尹 超.中西医结合治疗胆道蛔虫症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2,3:213-214.

R657.4

B

ISSN.2095-6681.2015.13.035.02

猜你喜欢
蛔虫病蛔虫胆道
马副蛔虫的中草药防治试验研究
湖南省长沙市野猪源蛔虫分子鉴定
猪蛔虫病的诊断和防治
术前营养状况对胆道闭锁Kasai术后自体肝生存的影响
滇南小耳猪胆道成纤维细胞的培养鉴定
猪蛔虫病流行特点及防治措施
分析肝胆结石实施肝切除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效果
秋季养猪谨防猪蛔虫病
磨牙就是肚子里有蛔虫吗?
腹腔镜胆道手术中Luschka管损伤致胆漏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