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航工业:诠释“中国制造2025”的深刻内涵

2015-10-14 03:27本刊综合报道
国防科技工业 2015年8期
关键词:中国制造2025飞机工业

□ 本刊综合报道

中航工业:诠释“中国制造2025”的深刻内涵

□ 本刊综合报道

全复合材料单发轻型涡轮公务机“领航”150

现阶段,世界各个国家的工业制造格局都正在发生调整和改变,德国提出了工业4.0的概念,美国提出了再工业化,英国提出了英国工业2050计划,中国也正式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目前,我国制造业正处在从产业链中低端向中高端“爬坡”的转型升级关键阶段,既有前所未遇的挑战,也有前所未见的机遇。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航工业”)董事长林左鸣认为,在全球的高端制造业的格局重新书写的今天,面临变革的浪潮,低成本和人口红利不再是中国制造业的优势,要善于利用互联网+的思维,激发创新活力,走两化深度融合的道路,诠释“中国制造2025”的深刻内涵。

“中国民机征服美国市场,不仅是凭借与国外飞机同台竞技的技术水平,更是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成功体现。”

中航工业出口美国的运-12飞机,作为唯一取得美国FAA型号合格证的中国国产民机,很快将在美国投入使用,游客将会乘坐中国造的飞机,俯瞰科罗拉多大峡谷。就在去年的第十届珠海航展上,中航工业成员单位哈飞公司与美国维信航空公司在珠海签署20架运-12系列飞机销售合同。这是中国国产民机首次出口发达国家,在中国民机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中国民机征服美国市场,不仅是凭借与国外飞机同台竞技的技术水平,更是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成功体现。”中航工业董事长林左鸣说。

在过去的几年里,信息化改变了飞机设计制造实验过程的种种方式,大大提高了飞机的制造效率,不论材料、工艺还是设备都与信息化建立了千丝万缕的联系,无纸化正一步步变成现实。如今,工程师利用计算机基于数据库模拟设计新材料,计算机的三维仿真体系,可以仿真几乎任何几何形态,甚至复杂的发动机滑油管和燃油管路。以前歼-10飞机从开始立项研制到第一架飞机首飞,周期为12年,实现定型还需要6年。现在,尽管大型运输机比歼-10飞机复杂得多,但整个研制过程一张图纸都没有,全部在计算机上进行设计,仅用5年多就完成全部工作并进行了首飞。

尽管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与欧美等国家相比中国还有一定的差距,例如,波音777在10到15年前就第一次实现了全飞机的无图设计。林左鸣介绍,中国的飞机制造在升级过程面临的困难不少,资金缺口就是其中一个。根据美国公布的数据,从20世纪50年代初到本世纪初,美国大约在航空发动机的基础研究方面投入超过了1000亿美元,中国的投入估计约5亿元人民币。航空发动机被称为工业皇冠上的明珠,全世界具备研制能力的也只有屈指可数的几家公司,其难度可想而知。

2月25日,中航工业西飞完成C919大型客机翼身组合体各大部段对接,顺利交付

航空发动机是实验性技术,产品的生命周期很长,一般为50年左右。其技术成熟度跟投入的资金成正比,投入资金越大,就越容易成熟。“研发投钱极多,周期极长,短期内很难赚钱。而且,整个研制过程靠实验,最后才能得到成功的产品。但好处是产品的寿命长,至少30年,有的甚至50年后还在卖。航空发动机现在主要问题还是干,重要的是干。我们集团自筹了100亿资金,推动发动机的研制。”林左鸣说。

下一步,中航工业将向人工智能张开怀抱,积极参与中国制造2025计划,在全球高精尖技术的浪潮中一路前行。

“智能化制造,最根本的特征是无人化,廉价劳动力的优势将一去不复返。”

林左鸣认为,“无论是德国的工业4.0,还是英国的工业2050计划,包括中国制造2025,目的都是希望能够提高我们的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尤其是降低人工成本”。

中国航空人原来做了大量零部件转包生产,全世界几乎所有大型客机都有我们做的零部件,但这种情况基于两种现实正在悄然改变:一是如今更多使用复合材料零部件,复合材料采用全新设计、全新工艺制造,这种技术在西方先进航空制造国家也属于新领域,带有一定垄断性,并不愿对外转包和加工。

更重要的是,无论工业4.0还是中国制造2025,采用智能化制造最根本的特征就是无人化,这就带来一个重大突破,即工业成本大幅降低。过去是大量采用劳动力进行工业生产,包括劳动力在内的工业成本是线性增长的,随着规模增加,成本不断增加,随着时间推移,劳动力成本不断增加。如果工业4.0实现,无论在美国、中国或非洲,在采用机器人生产的前提下,成本都是相同的,工业机器人的投资和价格,都会有一个基本相同的国际化水平。廉价劳动力的优势将一去不复返。中航工业日前在武汉投资120亿建成了一个低温LTPS多晶硅生产线。通过大幅提高生产自动化,原来需要6000左右员工完成的生产任务,如今只需要30%左右的员工即可完成。

这种趋势将给中国制造企业带来两个挑战。林左鸣认为,首先,劳动力的整体水平亟需提升。过去中国的人口红利,在很大程度上是教育红利,九年义务教育就可以从事工业制造。但如果要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目标,则需要劳动力的学历、素养整体水平都更高。另外,工业机器人的大量采用将使劳动力需求大大减少,这将提高中国的就业压力。上述两个挑战都是中国制造业实现转型升级绕不开的两个问题。

面对挑战,林左鸣已经备好了两条“锦囊妙计”。第一条是,大力推进制造与服务业融合发展。发达国家普遍存在“两个70%”的现象,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GDP的70%,制造服务业占整个服务业比重70%。目前很多世界知名航空制造企业,通过发展服务业缓解就业压力的同时,运用信息技术实现制造与服务的融合,为客户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在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竞争中形成优势,一举多得。比如美国通用公司推进“On point”服务计划、波音公司推进“Boeing Edge”服务计划、罗罗公司推进“全面维护”计划。在中国,制造业智能化升级将带来劳动力向创新和服务端的转移,因此要推动价值创造模式由“劳动对象化”向“生活对象化”转变,大力发展工业服务业、文化创意、养老健康等现代服务业,这将是化解就业压力的关键举措。

第二是,促进科学技术与商业模式(创意)的融合创新,构建“互联网+”的新商业模式是加速企业创新有效途径。林左鸣说,世界经济发展周期类似于电磁波效应,表现在科技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创意)两者交替推动经济发展。因此,在新一轮技术和产业革命正在孕育的时代背景下,面对当前技术推动发展的空档期,企业要在已有技术基础上容纳入新的信息,用商业模式(创意)创新来创造新业态、新模式,贡献新就业。

“互联网变革,可能会彻底改变整个工业面貌。‘中国制造2025’需要中国的工业发展不能停留在制造,一定要从创新源头入手寻求突破。要善于利用互联网思维和技术。”

林左鸣表示,互联网变革对现有的工业企业,无论组织形式还是商业模式,都会带来颠覆性的挑战,甚至可能彻底改变整个工业面貌。目前,国内已经有一些典型商业企业借助互联网实现转型成功,工业企业能不能做到?林左鸣认为,工业企业不仅可行,而且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以中航电子为例,根据摩尔定律电子技术更新换代的周期大约为18—24个月,对新出的电子产品,如果采用传统的商业模式,通过销售渠道、投入大量广告资金扩大宣传,可能产品刚做成熟,就被新技术又取代了。而在互联网时代,公众可以实时参与、互动,为产品研发和市场开发提供很多个性化的小众需求,通过互联网聚集起来产生“长尾效应”,则会形成巨大的市场。

AC312

目前,中航工业正在利用计算机、互联网平台努力打造一个调动全社会资源进行工业创新的平台——中航联创平台(“爱创客”),借此平台可以将中航工业50万人团队和社会上蕴藏的巨大的创新创业能量,在第一时间用网络化、扁平化的形式聚集起来,是中航工业全面迈入以“互联网+”为牵引的创新创意时代的重要一步。林左鸣谈道:“大型企业管理繁冗,会压抑富有活力的创新团队发挥价值。‘爱创客’是中航工业调动全社会的资源进行工业创新的手段。‘中国制造2025’需要中国的工业发展不能停留在制造,一定要从创新源头入手寻求突破。”团队初步设想,争取5年融资300亿左右,形成千亿左右的经济规模。

面对观众“点头致敬”的直9和停在停机坪上的AC312

猜你喜欢
中国制造2025飞机工业
飞机失踪
“拼座飞机”迎风飞扬
乘坐飞机
神奇飞机变变变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工业技术
上半年工业经济平稳运行
2003:工业经济高速稳步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