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课改中存在的不良现象

2015-10-14 12:33崔利平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5年8期
关键词:课件新课程教学内容

崔利平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8-0035-02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课堂教学的学习内容开放灵活起来,教学形式不断丰富起来,教学手段开始先进多样起来,学生也有了更多自主选择的机会。实施新课程,要牢固树立课改理念,以人为本,全面关注学生生命发展,既要坚决反对穿新鞋、走老路的“伪课改”,也要反对形式主义、搞花架子的“虚课改”,扎扎实实地搞好新课程改革。然而在新旧教学思想交替的过程中,不断出现了一些与新课改初衷相去甚远的不良倾向。

一、多媒体教学中虚假的繁荣

新课程的一些公开课、研究课、观摩课,教师为了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手段,从教师提问到学生回答……师生反复演练到烂熟于心,一切双边活动丝丝入扣,配合默契,教师的活动像天马行空,学生的活动如行云流水。当我们一个小节、一个小节地欣赏“实景话剧”的时候,恍如在观看海市蜃楼,可望而不可及。如此这般,这种靠奢侈排练锤炼出来的“美声态”,严重脱离了教学常态,是对教育的一种嘲弄与伤害。

二、赏识没有原则,“似乎什么都对”

各科《课程标准》强调对学生尊重、赏识,但并不意味着对学生一味表扬而不敢指出学生的错误和不足。有的教师动辄就是“你真聪明、你真棒、你真能干……”“你将来就是中国的托尔斯泰!”“你将来的成就要超过牛顿!”等表扬语;有部分教师(特别是低年级教师)喜欢叫学生用集体鼓掌等来对学生进行表扬,“啪—啪—啪啪啪”“嘿—嘿—你真棒”,一节课上掌声此起彼伏,“赞”不绝耳;有的教师或以物质,如铅笔、橡皮等小文具作为奖励。这样做,一方面显得老师的“赞誉”用得太滥,也很虚伪,很容易被学生识破,不能对学生起到应有的激励作用;另一方面,容易给学生以误导,使其难以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难以发现自己在思路和方法上存在的问题,轻则容易产生骄傲自满的心态,重则会影响其身心及学业的发展。对学生而言,过多的夸奖会导致许多学生只能表扬不能批评,不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三、“放电影”式教学

许多教师认为不用课件就不足以出“新”(即新理念、新思维、新方法),一些示范课、展示课当然更不例外。所有的授课教师都会有制作精美的课件,使每一道教学程序都通过电脑演示出来。兼声、形、画于一身的电脑课件也无不美轮美奂,确实能吸引学生和听课教师的眼球。但电脑终究不如人脑灵动,因为设计好的程序有时不能轻易更改,教师在课堂上只得千方百计引导学生按既定的思路走,无法越雷池半步,大有“请君入瓮”之嫌。一些对课件操作不是非常熟悉的教师,为避免电脑半道“发脾气”,只得小心翼翼地操作,全神贯注地呵护,同时还得请一位电脑高手作为技术支撑。于是,本该重点关注的主体——学生被忽视了,整堂课变成了频频切换画面的课件展示会。事实上,如果教师的主要精力集中在课件的演示上,师生互动就会退居次要地位,学生自主学习活动随之而被冲淡,顾此失彼,得不偿失。

四、虚假的“合作学习”

我们的许多教师不管课型适不适合小组合作,不管问题有没有讨论价值,不管时间是否允许,更不管学生是否有探究的欲望,是否真正围绕问题展开研究,教师一声令下,学生必须迅速加入学习小组,投入热烈地讨论之中。为了迎合老师的意愿,学生也通常是装模作样地去合作、去探究,主持人、记录人、发言人一应俱全。时间一到,即使有时有些学生正处于欲罢不能的探究状态,教师一个手势,合作学习便戛然而止,每位学生迅速返回原座,胸有成竹地准备全班交流汇报。于是,小组合作探究成了一种装饰性的教具,学生则成了教师所谓的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的“小组合作”秀的道具。这样的作秀,小组成员没有实际意义的交流,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获取乐趣的权利被剥夺,充其量不过是一种注重形式、过程热闹的低效或无效的课改。

五、教学形式主义

各科《课程标准》提倡课程的开放、教材的开放,提倡课堂教学要立足教材又要超越教材,提倡生活是教材。于是,不少课堂教学活动形式多样:既有自主学习,又有合作讨论;既有唱唱跳跳,又有写写画画;既有图片资料展,又有课本剧、故事表演;既有新闻发布会,又有产品推销活动等。教学犹如唱大戏,你方唱罢我登场,教师唯恐落下一项。一项项的活动犹如什锦火锅的材料一般充斥课堂,不管教材内容是否需要这些活动,这些活动是否有助于教学内容,可怜的文本被弃之一旁,宝贵的时间在热热闹闹中被消磨。这样的课型看似教学形式丰富,课堂气氛活跃,实则内容庞杂,喧宾夺主,非教学内容充斥课堂,教室成了多功能活动室,教学质量必然大打折扣。诚然,唱歌、表演话剧(戏剧、小品)也好,配乐朗诵、法庭辩论也罢,根据教学的实际要求,这些形式用好了,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从而获得他们所需的知识和经验储备。而有些教师设计活动却是为装点门面,活动已经脱离文本和正常教学内容,成为课堂教学的“游离成分”,到底是形式服从于内容,还是内容服从于形式,孰重孰轻,值得我们认真思量。

六、教学中教师靠边站

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尊重学生的多元理解,营造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有的教师开始有意无意地退出教学的主导地位,任学生漫无边际地发挥。学习内容由学生挑选,学习方式由学生决定,学习伙伴由学生确定,学生说到哪,教师就跟到哪,教师被学生牵着鼻子走,有的甚至退出了教学舞台,成了一名旁观者。这样的课堂表面上看似尊重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体现了课改的精神,实际上并没有真正的自主。此类“伪课改”歪风劲吹的直接后果便是学生真正主体地位的动摇,基本课堂秩序的紊乱,教学效率和质量的减损。我们应该深入领会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思想,摆正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更加灵活地选择和使用教学方法,使自己具有更多地创造新形式、新内容的空间,从而告别那些华而不实的、中看不中用的花拳绣腿,追求“活”而“实”的课堂,这才是新课改的本质。

(责任编辑 刘馨)

猜你喜欢
课件新课程教学内容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用Lingo编写Director课件屏幕自适应播放器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从“广用”到“省用”——谈音乐教学中课件使用的“度”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提高高中数学多媒体课件质量的几点思考
应用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取与舍
高中体育新课程实施“碰壁点拔”式教学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