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赵鑫
不要让手机成为事故的源头
文赵鑫
绿灯亮了,头车丝毫未动,直到身后响起阵阵急促的喇叭声,车辆才缓缓起步,出现这样的情况,驾驶人十有八九是在玩手机。“低头族”这一群体正飞速扩张,即使是被三令五申禁止开车打手机的驾驶人也抵挡不住诱惑,形式也从最初的接打电话、收发短信发展到现在的收发微信、“刷”朋友圈。当驾驶人握方向盘的手不再紧张得沁出汗水,他们的胆子便慢慢大了起来,认为熟悉的路段闭着眼睛都能开个来回,所以,开车的时候玩手机也不在话下了。
但因为驾驶人几秒钟的“走神”,有人可能耽误了出行的行程,有人可能为此而丧命。根据研究数据称,开车发短信的反应速度比酒驾、毒驾的反应速度还要慢,那这种行为背后存在的安全隐患有多大可想而知。每个驾驶人都有使用道路的权利,也有严格遵守交通法规的义务,同时也应该肩负起维护道路交通安全的责任。
高速开车看微信 三车追尾皆由此
10月7日,沪昆高速黔东南麻江境内发生一起三车追尾事故,事后民警调查得知,引发此次事故的原因竟是因开车时用手机看微信。
据悉,当天下午4点30分左右,黔东南州交警支队高速大队二中队接到报警,称麻江往凯里方向龙井大桥路段发生一起三车追尾的道路交通事故。接警后,民警迅速赶赴事故现场。
到达现场后,民警发现三辆车停驶在超车道上,相互碰在一起,车辆零部件碎片在路面上散了一地,后方积压了大量车辆,民警立即作了应急处理。勘察现场时民警发现,发生追尾的路段为平直路段,视线非常好,按理说不易发生追尾事故,那么造成此次事故的原因又是什么呢?据现场民警介绍,后车在行驶过程中拿出手机看微信,注意力不集中,不知不觉跟车过近,当前车遇到紧急情况突然制动减速时,该车刹不住而撞上前车,前车受碰撞后向前推移撞到第一辆车,发生了三车连环追尾,幸好大家都系好了安全带,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开车打手机致两老太殒命
9月6日晚上21时左右,张某从定远驾车去上海。当张某驾车由西向东行驶至世纪大道时,突然听到手机响了,就低头掏出手机,接通了电话。孰料,头刚一抬起,猛然发现前方有两个路人,张某正在接电话,来不及反应,监控显示奔驰车丝毫没有减速就直挺挺撞了上去,两位过路的老太被撞飞了十几米远。事故导致一位老太当场死亡,而另一位老太在送往医院后终因伤势过重不治身亡。
案发后,滁州市公安局交通巡逻警察大队经过详细取证调查,对事故作出责任认定书,认定张某在驾驶过程中违反交通安全法规定,在驾驶过程中接听电话,观察疏忽,同时车辆在世纪大道上超速20%以上,是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负该起事故的主要责任。
行车不忘看微信 撞死青年全不知
4月4日晚上,李某独自开车回住处。当晚8点半左右,当李某开车行驶到生命科学园东侧一条南北路红绿灯路口时,正好遇到红灯。在等红灯的时候,李某觉得无聊,就拿起手机看微信。等绿灯亮时,李某仍未看完,因此李某再次启动车子后,仍然时不时低头看微信。
在此期间,李某突然听到“啪”的一声,他感觉车子撞上了什么物体。据李某事后的供述,李某说他当时并未看到人,只是发现右侧的反光镜被折到几乎贴到车窗上。李某并没有在意,就开车离开了现场。回到住处后,李某才下车查看情况,发现前挡风玻璃右侧已经裂开。李某还用手机拍下了照片,并写上“后怕”两个字,发到朋友圈。
事实上,李某撞的是一个骑自行车的路人。被撞的骑车人姓王,今年只有20岁,是当地一家公司的工人。当晚下晚班后,他和工友骑自行车返回住处,工友骑着自行车在其身后大约200米处。李某开车将王某撞倒后,王某的头部被严重撞伤。后面的工友赶上来,发现王某被撞伤,立即拨打120并报警,将王某送往医院。4月11日,王某终因伤势过重去世。
事发第二天,当地警方根据监控录像找到了李某,李某这才意识到,他头天晚上撞到人了。
开车时玩手机、等红绿灯时发信息、就连过马路时也不忘刷微信......这些随时随地玩手机的“低头族”所引发的交通事故日益增多。不少司机在开车等红灯时拿起手机,看微信、刷微博、玩自拍,有时候甚至要等到后面司机按喇叭催促才能将手机放下。
一项关于“开车时你是否打手机”的调查显示:超过6成的网友在开车时玩手机。
开车时看一眼手机最少需要3秒,如果以60km/h的车速开车,仅低头看手机的3秒就会开出50米,而这50米完全属于盲驾,危险不言而喻。
交管部门调查显示,开车玩手机是严重的交通陋习,每天取缔的“低头族”数量接近于排名第一的违法停车。据统计,打手机、玩微信等陋习引发死亡事故占了29.6%。
交管部门提醒驾驶员,路面上的情形瞬息万变,很有可能在你玩手机时,或低头的那两三秒钟,前面的车突然急刹车,或从路边窜出一个人一辆车,碰上这样的情况,根本没有时间作出反应。因此,司机在驾车过程中,不要玩手机,集中注意力,保证自己和他人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