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794(2015)09-0077-03
doi: 10.3969/j.issn.1001-8794.2015.09.023
【收稿日期】2015-05-19
【作者简介】刘淑娟(1988—),女,河北唐山人,职业技术教育学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刘艳红(1967—),女,河北唐山人,副院长,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
一、中高职衔接现状及问题
(一)我国中高职衔接的现状
“中高职衔接”是职业教育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中等职业教育是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培养技能型人才,发挥基础性作用;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发挥引领作用。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增强职业教育支撑产业发展的能力,实现职业教育科学发展,中高职衔接是关键。
我国的中高职衔接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二十多年的研究与尝试,已经实现了形式上的接轨。目前常见的衔接模式可分为以下四类: [1—2]一是对口招生模式,即中专、职高、技校毕业生通过单独组织的高职招生考试,到专业对口的高职院校学习。目前比较普遍的是3 + X模式。二是分段贯通模式,该模式需要高职院校与中职院校合作办学,中职院校招收的学生毕业后经过一定选拔后到高职院校继续深造,我们通常所说的3 +2就是这种模式。三是五年一贯制,学生参加的考试与普通中专相同,不需要参加中职升高职的入学考试,经过五年的学习,颁发高等职业院校毕业证书。相比于前三种,第四种为非学制衔接模式,此模式对高职教育申请者的受教育背景没有过多要求,只需要申请者通过考试或评估,达到高职教育入学标准,就能够接受高等职业教育。自学考试便是这种模式的典型。
(二)我国中高职衔接存在的问题
1.制度上中高职衔接不足
一方面,由于我国每年中职生源规模较大,仅通过现有的几种衔接模式远不能满足庞大的中职学生群体的升学要求。对口招生、分段贯通等模式往往是择优录取,最终导致很大一部分学生无法进入高职院校继续学习。另一方面,我国中高职衔接起步较晚,受到地区经济水平、教育发展程度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加上部分衔接模式自身的条件限制(如五年一贯制衔接模式,需要中高职院校有系统、有效的中高职衔接的课程体系,有相应的政策和配套措施,因此这种衔接模式仅适合部分具备一定办学实力的中、高职学校),导致很多地区现行衔接模式相对比较单一。
2.内容上中高职衔接不良
中高职衔接包含教育制度、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与教学内容、学制结构和招生考试制度等多方面的内容,其中课程是中高职衔接的核心。然而目前我国的中高职衔接研究多是制度上、形式上的研究,而对于中高职教育的教学内容、课程开发等方面的衔接研究还远远不够。
3.范围上中高职衔接不广
目前国内中高职衔接范围不广的问题一方面体现在涉及对象不全面。当前存在的中高职衔接模式如对口招生模式、五年一贯制、分段贯通制等多集中于学校教育体系内的衔接以及学历教育的衔接,面向的对象都是在校生。自主招生模式为在职人员提供了继续深造的条件,但是目前此种模式存在许多问题,真正通过自学考试进入高职院校的在职人员很少。另一方面体现在衔接的载体过于单调,中高职衔接局限于中高职院校之间的合作,而忽略了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针对上述问题,结合目前国内形势,本文提出可以将现代学徒制作为中高职衔接的另一种模式。
二、现代学徒制作为中高职衔接另一种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现代学徒制的实质是一种现代职业教育制度,是学校学历教育与企业岗位培训的紧密结合,是企业工作本位培训与学校本位教育的紧密结合,是产与教的深度融合。它的核心要素是校企联合招生、双元育人,学徒具有双重身份(企业员工和学校学生),岗位成才。中职毕业生不管是选择就业还是继续升学,都可以通过现代学徒制模式实现自己的可持续成长。通过与企业签订协议,以企业员工和学校学生双重身份接受企业培训和高职院校教育,以工学交替的方式学习,在岗位上成才。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不仅有利于实现产教融合,还有利于满足学生、企业、职业院校以及社会多方面发展的需求。
(一)对于学生而言
不管是选择中职毕业后就业还是继续升学,都可以通过自主招生方式成为高职院校学生(前提是学校采用现代学徒制模式与企业联合招生)。这时学徒就具备了企业员工和学校学生双重身份,学生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工作者,这种身份的转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利于师傅对学生的表现做出现场指导,也有利于学生熟悉今后的工作环境,为毕业后适应工作岗位和满足企业需求打下基础。另外,由于实习期间企业会给学生薪资报酬,这就减少了贫困家庭的教育成本,学生从事有报酬的工作,一方面可以获得经济收入,另一方面还可以真正融入到社会中,得到实际锻炼,一举多得。
(二)对于学校而言
采用现代学徒制模式能够缓解中高职院校的生存压力。目前企业对员工的学历、技术要求越来越高,基本的操作技能逐渐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多数中职学校面临招生困难的境地;对于高职院校而言,由于理论教学与实践严重脱节,高职毕业生专业对口就业率低,也面临着生源不足的窘况。中高职衔接采用现代学徒制模式,可以为选择职业教育的学生打通上升通道,有利于充分发挥中职的教育资源,促进高职毕业生的对口就业,推动高职院校的发展。
(三)对于企业而言
中高职衔接采用现代学徒制模式,企业将受益匪浅。目前真正的高素质技能人才稀缺,而学校和企业联合招生、共同培养,有利于企业根据自身对人才的要求培养学生,无论从理论知识还是专业技能方面,都能很好地吻合企业的需求。另外,企业和学生签订了合同,学生毕业后进入到企业工作,由于学生已经熟悉了工作环境和工作流程,有了基本的工作经验,企业就不必再按部就班地进行员工入职培训,为企业节省了成本,提高了效益。
(四)对于社会而言
中高职衔接采用现代学徒制模式,可以节约社会资源。目前我国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学生就业难和企业招工难并存,“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不仅需要大量高科技创新型人才,更需要大量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做支撑。现代学徒制作为一种国际流行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未来将成为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主导模式,也是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的一种必然选择,不仅有利于产教深度融合,更有利于整合多方职业教育资源,实现社会资源的节约。
三、中高职衔接实施现代学徒制的建议
(一)课程开发
学校和企业共同开发课程,构建中高职衔接的课程体系,根据不同专业今后就业的理论知识的需要,中职学校可以采用学分制开发一些衔接课程,这样,对于意愿进入高职再学习的毕业生而言,只要修够这些衔接课程的学分,就可以进入高职院校进一步学习。高职学校教师可以与企业师傅研讨,根据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以及地方经济特色发展的需要,开设符合学生理论学习及企业实践的校本课程。在课程开发实施过程中必须要有企业专业人士参加,他们除了参与到新的课程体系开发论证过程中,还可以向学校提供关于行业企业具体培训需求(如未来需求、发展趋势、工作机会等)的战略性意见,对现有课程作持续评估并提出有待进一步提高的建议。 [3]课程结构可以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方面,对于理论教学中的文化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教学任务和教学时间,以及实习课的实习时间都要有所规定。课程的设置应该充满灵活性,文化基础课要与所学专业相联系,避免千篇一律。
(二)协议明确
企业和学校共同制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企业全程参与教学,派遣技术骨干担任专业理论课兼职教师,学生进入企业接受实习和培训期间,企业指派师傅指导学生,工作是学生培养计划的一部分。学生入学就要与企业签订相关协议,保障学徒的双重身份,以及在企业实习期间享受的各种待遇。企业可以通过设立奖学金的方式,也可以通过获取高等职业院校的毕业证书、职业资格证书以及企业技术认证证书,到岗后补发学习期间的工龄工资与社保费用等方式鼓励学生努力学习。
(三)学制改革
一刀切式的学制,不仅浪费了社会资源,而且个人学习成本相对较高,办学效率低。根据不同专业的要求以及企业的需求,学制要进行改革,如普通中职的学习年限一般为三年,但是对于意愿进入高职学习的学生而言,在第二年修完衔接课程学分达到合格后,可以与合适的企业签订协议,进入高职院校进一步深造。
(四)平台搭建
中高职衔接实施现代学徒制需要搭建一个信息平台,这个平台可以作为学生、中高职院校以及企业之间彼此选择和联系的桥梁。中高职院校可以把自身的专业发展衔接要求发布到这个平台,企业也可以把相关需求发布到这个平台上,只要专业相同或相近,一所中职院校可以与不同的高职院校衔接,一所高职院校也可以和不同的企业进行合作,中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可以自由组合,学生也可以通过这个平台选择自己可持续成长的途径。
四、中高职衔接实施现代学徒制的条件保障
(一)政府的推动
国际上流行的现代学徒制模式都是政府推动的,一般有法律、政策、经费和制度的支持与保障。我国中高职衔接采用现代学徒制模式也需要政府的推动。首先,政府要在政策环境方面大力支持,如破除自主招生中户籍的限制,对校企合作的企业提供优惠的税收政策等。其次,政府要完善职业资格认证体系,明确规定中高职学生毕业时获得的职业资格证书类型,在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之间实现等值。最后,政府加大对现代学徒制的宣传,使学生和家长深入了解现代学徒制并认可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提高职业院校的生源质量。
(二)企业的参与
企业的参与是实施现代学徒制的重要条件。企业对人才的培养要有明确的要求,并全程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向教师和学生的在岗学习敞开大门,奖励表现优秀的学生,在薪资报酬和保险方面把学生视为员工,真正实现现代学徒制学徒的双重身份。
(三)学校的热情
中高职衔接实施现代学徒制,学校必须要积极主动探索现代学徒制模式。目前在我国实施现代学徒制还存法律、政策、经费和制度方面的不完备,也存在着职业院校与企业产教融合不够深入的现状,这就需要职业院校尤其是高职院校,要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市场的需要,积极主动地与企业深入合作,通过探索现代学徒制,为学校与企业共同招生、共同育人,为学生创造双重身份、岗位成才创造良好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