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凤霞
(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武汉 430079)
描写翻译研究(DTS)于20世纪90年代在国外兴起,最开始由Gideon Toury在其力作Descriptive Translation Studies—And Beyond(《描写翻译研究及其他》)一书中提出。描写翻译研究是在多元系统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它以目标文本为取向,强调上下文语境在翻译中的重要作用,重视目的与文化背景的影响。它的出现有其必然性,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翻译首先应该是意义的转换,但从20世纪70年代起,研究者们提出了翻译研究的语境角度,传统的等价概念过于规约化,遭到质疑。[2]其次,传统的以翻译标准、原则等分析衡量译本质量的研究方法在共时性研究中行之有效,而放在历时性研究中,其缺陷就会显现。描写翻译研究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其目的不是为了制定翻译规则,而是找出翻译实践中译者普遍遵守的规范,将翻译过程放在社会和文化的背景下去考察。这样一来,这种描写性的方法适用于历时性研究,尤其是同一文本在不同历史时期产生的译本的研究。李清照词的英译从上世纪二十年代至今,跨越八十多年,这其间,社会历史文化方方面面都在发生变化,因此,描写性研究方法适合对这八十余年的英译历程作历时性描述。
李清照被公认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女性作家,其诗词创作别出一格,对后世词曲乃至整个中国文学史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正如冰心所说:“她在中国文学史的地位,不但像一颗在四千年诗歌史天空中明亮的星星,而且也是以词著称的宋代的一颗明星”。[3]后世正是为这位不可多得的女词人的才华及其词作所折服,才会不断有译者将其译成其他文字传播到世界各地。当然译本的特点不一样,产生的时代不一样,译者或选译,或全译,采取的翻译方法也各不相同。根据时间顺序,本文将整个英译历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见表1):第一阶段为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第二阶段为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第三阶段是1975年至21世纪初,这一阶段是英译的全盛时期,出现了许多译本。下面以表格形式对李清照词的英译情况做简要介绍,其后分小节对每一阶段的译本做全面的历时性描述。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成为世界经济霸主,而中国仍然是积贫积弱的状况,中国文学在英美文学系统中的地位较之前有所改观,但仍处于边缘地位,英美文学开始接纳新的文学形式,中国传统经典被陆续译介到西方世界。西方世界在译介中国诗歌之初,并没有明确地区分“诗”与“词”,到20世纪三十年代,词开始在西方世界单独出现,既有对某个词人的单独介绍,也有某种词集的译著。[4]这一时期,李清照词的英译才刚刚起步。
1926年,冰心在美国留学期间,撰写了硕士论文《李易安女士词的翻译与编辑》,这可谓是李清照词译介的开山之作。其论文中翻译了李清照的25首词,是李清照词的最早英译本。这一阶段,除了冰心的译本,另一译者是早年在剑桥大学留学的初大告,他于1937年在英国翻译出版了《中华隽词》,收词50首,后来又曾译一半,于1987年出版《中华隽词一零一首》,1937年版本一直较难获得,收入李清照词数不详,1987年版本收入李清照译词5首。初大告翻译的李清照词在数量上虽不如冰心译本,但其译词已形成专门的词集,在当时难能可贵,译词发行形式较正规。
表1 各阶段李清照词英译研究
这一时期李清照词译本虽少,但其翻译特色却体现了当时的历史文化背景,也适应了中西方文化交流的需要。20世纪初,西方传统诗歌要求变革,与西方诗歌传统大相径庭的中国古典诗歌引起了许多西方诗人、汉学家、翻译家的极大热情。埃兹拉·庞德、艾米·罗厄尔等诗人主张诗歌翻译中放弃传统的韵律、生僻词汇,采用自由体译诗。在这样的背景下,李清照词在冰心的译笔下呈现出其特有的简洁、灵巧之美。初大告也采用这一时期时兴的自由诗体格式翻译词作,译诗分上下阕,不用韵,格式不受束缚,但有节奏。他的译词深受英国读者喜欢。
第二阶段是从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近二十年的时间。与第一阶段相比,这一时期从事李清照词翻译的译者增加,译者基本上都是国外学者或华裔学者,美国学者王红公(Kenneth Rexroth)、C.H.K.Kwock、Vincent Mc Hugh、华裔学者许芥昱、柳无忌、何赵婉贞等都对李清照词进行了翻译尝试,而国内这一期间鲜有人翻译。这一特点的出现有着深刻的原因。建国以后,中国整个文学研究受主流意识形态,主要是教条主义的不良影响,同时在庸俗社会学观念的主导下,阶级斗争的观点、人民性的单一价值标准也造成对作家作品评价的失当。[5]这一时期的词学讨论中,李清照词是讨论的热点之一,并且在政治“左”的思想影响下,被肆意贬低,这使得李清照词的研究及译介大受阻挠。然而,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时期,出现了李清照词译的第一个全集,华裔学者何赵婉贞也在其硕士论文中翻译了李清照词43首,数量也颇丰。
20世纪50、60年代,美国社会经历着巨大的变化和动荡,女权主义、民权运动、反战运动等各种社会思潮涌起。[6]与此同时,中国古典诗歌的译介在美国掀起第二次浪潮,美国诗坛急需从中国诗歌中汲取养分,诗人如王红公等尽管手中缺少中诗原文,还是找来一些其他欧洲译文进行转译。转译中,一方面译文中出现了不少错译;另一方面,王红公也积极将李清照原词中的元素用于自己的诗歌创作。在很大程度上,其译诗特点创作大于翻译。何赵婉贞所译43首李清照词以散体直译为主,译文简洁流畅。胡品清所译全集《李清照》是应特怀恩出版公司之邀,其译本涵盖了李清照的生平和历史资料,采用自由诗体格式翻译,译词忠实于原文,特定诗词加以详细描述与评论性分析,译本对于缺少中国文化背景知识的外国读者非常具有可读性。
“文革”十年,李清照词研究同其他中国古典文学一样进入休克期,这十年间,国内几乎没有出现李清照词的译本。“文革”之后,中国实行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政策,中国与西方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交流愈来愈频繁,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上升。作为上层建筑的中国文学在世界文学体系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逐渐摆脱边缘化境地。国内外新的思潮不断涌现,跨学科跨视角研究活跃,这一时期的“女性主义视角”可谓为李清照词的译介与研究起到了助推的作用,使得这位中国最杰出的女词人的重要地位进一步突显。这一阶段是李清照词英译的全盛时期,译者和译本数量颇丰,还出现了四个全译本。以下就这一阶段的主要译本和颇具特色的翻译方法做具体描述,其他表中列出的译者及译本不作赘述。
1.四个全译本
1979年与1984年出现了两个李清照词的全译本,分别是王红公、钟玲合译本和James Cryer译本。王红公、钟玲合译本中,译诗沿用王红公主张的创作性翻译方法,他作为意象派诗人的才情和创造性在译诗中得到充分体现。James Cryer的译本既遵循了传统翻译理论中的“信”,又秉承了“创意英译”的方法,但由于其对李清照原词理解的偏差以及当时美国社会背景的影响,他的译本中存在大量的误读、误译。中国著名翻译家王椒升是为数不多的李清照词全译者之一,他所译的《英译李清照全词》于1989年出版,其译词受到了国外汉学家的高度评价。他在翻译中采用自由体诗歌的形式,对译词做必要的注释以解释原词中特有的意象、典故、风俗习惯等,使西方读者更好地理解原词。
进入20世纪90年代,翻译李清照词的译者越来越多,对中国古诗词译介做出突出贡献的许渊冲是其中非常有影响力的一位。他提出了著名的翻译“三美”论,即意美、音美、形美,主张韵体译诗。“三美”论对应译诗是指在在传达原诗意美的基础上,要尽量体现原诗的音美和形美。许渊冲所译李清照词基本体现了他的“三美”论,同时也是为数不多的李清照词全译者之一,其所译李清照词60首收入他所著的《文学与翻译》一书中。这一时期,许多其他翻译家如徐忠杰、王知还、朱纯深等也是采用韵体译诗的翻译方法翻译李清照的词,在此不作赘述。
2.选译本
1975年,柳无忌和罗郁正合编的《葵晔集》出版,该书一出版即成为美国许多大专院校讲授中国文学的教材,在美国出版界引起了轰动。其中包括李清照译词13首,由华裔学者欧阳桢翻译,采用的是自由体诗的形式,译本强调可读性和忠实性。1976年,唐安石(John Turner)翻译出版了《汉诗金库》一书,收入李清照译词3首。他是西方李清照词英译中唯一一个用韵体译诗的译者,他认为译诗对原诗韵律方面的忠实应胜过对字面的忠实,译者应努力寻求与原诗类似的、古雅的词汇进行翻译[6]。1980年,Kwock和Mchugh合译的《有朋自远方来》出版,收入李清照词21首,他们倾向于模拟李清照词独特的句法结构。与王红公创意性翻译方法译诗不同的是,他们的译诗以忠实于原文为翻译准则,注重原诗整体意义的传达。在李清照词译者中,著名翻译家翁显良别具一格,他独创了古诗词散文体翻译法,译诗追求原诗中的神韵、思想感情等,不在乎押韵与否,分行与否。在他1985年出版的《古诗英译》一书中,收入了李清照的一首词,采用的就是散文体译法。
20世纪末,女性主义文学理论的发展日趋成熟,这无疑给李清照词的译介与研究开拓了新的视野。1990年,美国缅因州举办了一次国际词学研讨会,余宝琳所编著的Voices of the Song Lyric in China是其重要的研究成果。方秀洁在其所著《词体之女性化过程——女人的意象与声音》中肯定了李清照在词史上的重要地位。著名华裔译者叶嘉莹在其《花间词的复义及女性声音》一书中翻译并探讨了李清照的《渔家傲》。另外,20世纪末出版的《中国传统女诗人》是非常重要的一本译著,它以向西方读者介绍中国传统女诗人的才华为目的,肯定了女性作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这本译著收入了李清照词24首,李清照作为中国杰出女词人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本文首先介绍了由多元系统理论发展而来的描写翻译研究方法。然后,运用这一方法对八十年来李清照词的英译历程作了历时性描述,结合不同时期的社会背景、诗学传统、主流思潮等描述李清照词的选译、全译情况,译者的翻译特色,译本的接受情况及对译入语文化的影响等。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和译介的展开,李清照词的价值越来越得到发掘和认可,其作为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女词人的地位进一步得到巩固。在李清照词的英译及研究中,华裔学者做出了巨大贡献,正是他们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1]Munday Jeremy.Introducing Translation Studies:Theories and Applications[M].Shanghai: Shang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10.
[2]王鹏.描写翻译研究及其方法[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8(4):96-99.
[3]冰心.冰心文集(第五卷)[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
[4]王洪.唐宋词百科大辞典 [Z].北京:学苑出版社,1990.
[5]蒋寅.中国诗学的百年历程[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6]党争胜.中国古典诗歌在国外的译介与影响[J].外语教学,2012(3): 96-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