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学张筱晨
权力变化:中国周边外交战略的选择
南昌大学张筱晨
摘要:中国虽然一直以来都是东亚大国,在权力支配中占主导地位。但是在旧中国,甚至建国后的三十年里,中国在东亚及周边地区的权力地位一直受到挑战。到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才让中国在周边地区的权力支配得以扭转。权力格局的变化,使得中国不得不做出适应中国国际地位的周边外交战略的重大调整。而主动的周边外交战略是每一个地区权力大国的固有方式,当然中国也包括在内。
关键词:权力;周边外交;战略;一带一路
中图分类号:D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4-0046-02
根据国际关系的现实主义理论,一个国家的实力就是国家权力[1]。目前的中国,综合实力正在迅速增长,权力天平不断向中国倾斜,虽然中国的权力还不足够在全球范围内对美国的权力进行挑战,但是在中国周边地区,却逐渐形成了以中国为中心的权力“金字塔”结构,这对于中国的外交战略的选择取到决定性作用。
中国崛起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一直成为国际社会讨论的焦点。很多西方学者和官员视中国崛起为“中国威胁”。尽管中国实力的高速增长和打破了原有的地区权力结构都是不争的事实,可中国每一次的周边外交的调整都是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安全的。
1、中国实力迅速上升
中国改革开放30多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这不仅让世界感到惊讶,同时也超出了中国自身的预期。目前中国经济还继续保持着高速增长,中国的实力将会进一步提升。
经济上,到2013年的8.3万亿美元,三十三年增长了8万亿美元。2013年中国GDP位居世界总量第二位,仅次于美国。未来几年,中国的经济仍将保持高速增长。
政治上,通过参与国际机制的建设和地区秩序的构建,中国的政治影响力不断提升。近年来,随着中国实力的上升,参与国际事务的机会也随之增多,参与的力度也不断加大。
军事方面,中国军事力量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中国军事现代化以及不断增长的国防预算,中国军事发展迅速,不仅具备了长距离投放能力,而且在远程打击能力方面,以及深水海军建设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
文化上,中国古代以来形成的儒家文明,被公认为影响世界的几大主要文明之一,中国的崛起,也让中华文化在全世界范围内得以传播。
最后,在人口、领土、自然资源、科技等方面的实力,也让中国在周边地区以及世界上都处于前列。中国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的高度,其权力足以在周边及世界各地施加影响。于是,中国在周边地区和国家中位于权力顶端的位置。
2、在中国及周边形成形成“金字塔”权力结构
中国实力的快速增强,也让中国与周边地区的权力结构发生变化。中国由于其强大的实力在中国周边国家中脱颖而出,实力远超周边国家或地区。于是逐渐以中国为中心,形成了一个围绕中国的“金字塔”权力结构。
在东北亚中国北部及中亚,形成了以中国为顶端的梯级权力结构。由于中国在2010年经济总量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二位,加上中国广阔的土地,日本发展后劲不足。而朝鲜半岛,韩国的经济发展已经达到顶峰,朝鲜还处于严重落后国家。在东北亚地区,就形成了以中国为权力顶端的梯级权力结构。虽然俄罗斯是一个政治、军事大国,但是受到经济发展、人口以及西方国家集体对抗的制约,俄罗斯的权力支配受限,屈居于中国之后;而中亚五国以及蒙古国都是内陆国,其发展处处受限,根本不可能在权力方面挑战中国的权威。
在南亚东南亚东南亚,中国强过印度而位于该地区权力结构的顶部。印度一直被视为中国权力的主要挑战者。经济方面,但是目前,印度的实力远逊于中国,不能跟中国一较高下。其他南亚东南亚国家不是国
小贫穷就是陷入混乱,在该地区的权力结构中位于底部。
综上所述,在中国及周边地区形成了一个“金字塔”型的权力结构。中国周边的四大地区系统:分别是东北亚地区系统,中国北方及中亚地区系统,南亚地区系统和东南亚地区系统。而在这四个系统中,中国都居于权力结构的最高位置。这样以中国为中心,向四周分散,形成了权力“金字塔”结构。
权力是国家政治行为的基本动因,一个国家的实力是权力问题。权力地位的变化是一个国家对外政治行为变化的首要因素,所以一个国家不同权力阶段就会有不同的对外战略。中国成立六十多年来,实力地位在国际社会中几经更迭,而中国周边对外战略也随之跟着变化。
1、不同权力时期的不同周边外交战略
中国是世界上处理周边外交问题最为复杂和困难的国家之一[2]。权力变化不仅对边疆地区的管理和控制产生巨大影响,同时也容易打破原有的周边地区秩序。新中国自1949年成立以来,先后经历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四代领导集体,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正在领导中国崛起。这几位领导人在位时期也是中国权力地位的不同时期,而不同权力结构下的周边战略又不尽相同。
第一,在以毛泽东、周恩来等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时期,中国的周边外交战略主要是睦邻政策[3]。中国采取睦邻的周边外交战略是于当时中国的权力地位相匹配的。
第二,邓小平第二代领导集体时期,中国主要采取的是稳定周边的战略[4]。邓小平根据中国的权力地位,实行稳定的周边战略是符合中国实力的实际情况的。
第三,江泽民第三代领导集体时期,“周边外交被放置到特别重要的地位”。这时,中国的综合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权力地位增强,在中国周边地区权力结构中,与日本、俄罗斯同属一个档次,而又明显高于周边其他国家和地区。所以江泽民时期,中国会把“周边外交被放置到特别重要的地位”。
第四,胡锦涛第四代领导集体时期,“和谐周边”的中国周边外交理念。这一时期是中国权力拔尖时期,“周边地区形势正处在大变革大调整之中”[5]。中国周边权力结构处于调整之中,这时需要一个和谐的周边才能保证权力结构的顺利调整,否则会打破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国家实力决定外交战略。中国在过去几十年的综合实力有了显著提高,在地区权力结构之中也有明显变化,可是中国的实力还不足以在地区权力结构之中崭露头角。所以中国过去几十年的周边战略比较被动,都是以周边稳定、安宁为主。
2、新权力结构下的中国周边外交战略选择——主动出击
2012年进行了新一代的领导集体的更换,中国进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的新时期。
中国崛起对西方来说,是一个零和博弈,因为中国的崛起会抵消西方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在中国周边地区,中国逐渐削弱西方的影响力,并取而代之。目前,新的权力结构还尚未成型,作为地区大国的中国必须抓住全球和地区权力结构调整的机遇期,选择主动出击,在中国周边地区构建有利于中国崛起的地区秩序。正如基辛格在其著作《大外交》中阐述的一样,现实政治是“追求其历史目标的基本先决条件”[6]。作为处在地区权力结构的顶端的中国,没必要再进行被动的周边外交战略,选择主动的周边外交战略有利于国家战略的实施。
尽管中国的权力地位在中国周边地区已经凸显出来,实力差距明显。但是当前的中国周边外交,并不像是一个处于权力结构顶端的大国周边外交。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形势严峻,加上中国的周边外交还没有完全打开局面,中国周边的外交战略“任重而道远”。不过,现阶段中国领导人审时度势,根据中国当前的战略需要,建设性的提出了“一带一路”战略,解决了当前中国周边外交战略的困境。
不同的人对发球旋转、接发、节奏等理解各不相同。只有以正确的思想对待乒乓球这项运动,其技术才会提升一个档次。而在我国竞技体育崇尚三从一大的训练原则,要求运动员认真对待训练比赛、激发自己的斗志,关键球不手软,培训自己心理的承受能力,不放弃任何一个能够接起的球。
1、当前中国周边外交的困境
中国崛起,不仅让美国等西方国家认为是威胁,而且也让中国周边国家“对中国崛起的目的感到不确定”[7]。因此“中国形象”在周边地区受到严峻挑战,中国的周边外交陷入困境。
(1)在东北亚,日本不干中国崛起,全力遏制中国。“日本拉拢域外大国——美国的介入,并遏制中国的崛起,其实质是日本不干被中国超过,成为地区权力的主导者。这是守势者与挑战者的困局。因此,中国在东北亚的外交遭遇阻击。
(2)在中亚和中国北部,俄罗斯与中亚五国的安全形势让中国的外交受阻。尽管中国与中亚、俄罗斯同处上海合作组织这个框架内,可是中国崛起正在削弱俄罗斯在中亚的影响力,而且俄罗斯作为一个大国,也是中国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中国的外交战略得考量俄罗斯的利益,所以中国的外交战略会束手束脚。
(3)在南亚,因为“中印两国之间的分歧和竞争”[8],中印关系始终停滞不前。中印被视为两个临近的大国,又是崛起中的大国,“龙象之争”由来已久,特别是中印两国在南亚地区竞争权力时,被认为是“零和博弈”。所以印度担心中国海军停靠斯里兰卡港口是有原因的。那么,中印关系是国际关系中最微妙最复杂的双边关系之一[9]。
(4)在东南亚,“中国在东南亚的国家形象仍面临着诸多挑战”[10],中国的外交面临诸多困难。所以东南亚“大国平衡”战略或多或少不利于中国对外战略的实施。
中国崛起导致周边地区权力结构发生变化,尽管中国位于地区权力结构的顶端,可是中国的周边外交并没有与中国的权力相符,相反中国的周边外交正处于困境之中。中国的周边外交要想取得重大突破,必须采取主动的周边外交战略。
2、一带一路——中国周边外交的演练
2013年9月—10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访问中亚、东南亚时分别提出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即“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是中国地区权力变化之后,针对大周边外交提出的一次整体战略;也是中国权力上升后,周边外交战略转变的大练兵。所以,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著名学者翟崑表示,“一带一路’认定为中国周边战略的具体实施”[11]。
注释:
1.金应忠,倪世雄著:《国际关系比较理论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第151页。
2.张颖:《新中国周边外交战略的确立及其中国特色》,《国际论坛》,2010年第12卷第5期,第32页。
3.曹峻:《论邓小平稳定周边的战略思想与中国的亚太战略》,《学海》,2005年第5期,第5页。
4.曹峻:《论邓小平稳定周边的战略思想与中国的亚太战略》,《学海》,2005年第5期,第5页。
5.秦治来:《和谐周边:中国周边外交战略新起点》,《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10年第6期,第25页。
6.基辛格(顾淑馨,林添贵译):《大外交》,海南出版社,2006年,第805页。
7.黄忠,唐小松:《试论亚太地区对中国崛起的认知与反应》,《教学与研究》,2011年第2期,第72页。
8.孙士海:《对中印建立互信关系的几点思考》,《南亚研究》,2003年第2期,第3页。
9.黄志军:《龙象共舞∶中印关系研究》,暨南大学2007年硕士论文,第4页。
10.韩玉贵,安秀伟:《论中国在东南亚的国家形象塑造》,《山东社会科学》,2011年第4期,第56页。
11.黄翱:《“一带一路”中国主动重塑亚洲政治经济新格局》,《东方早报》,2014年5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