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会娟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是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三节“世界的地形”一节第二课时的内容,这部分内容理论性较强,比较抽象,超出学生的感知范围。如果单纯依靠教师讲授,学习难度较大,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而本节中的课程标准“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读坡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就落实在该内容之中,因此这一课时的内容既是本节重点也是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直观形象地突破这一重难点成为这节课教学的关键所在,笔者在设计这堂课时采用四个不同类型的地理实验串起整堂课的内容。首先教师用等高线地形模型演示如何把立体地形转化为平面的等高线地形图,并在等高线地形模型及相应的等高线地形图上指认讲解山地的五种地形部位;其次通过电脑模拟等高线地形图及山地五种地形部位的绘制过程,加深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印象;然后再通过学生动手制作地形模型,激发学习兴趣,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巩固所学知识;最后利用秋游进行地形地貌考察实验,让学生真实感受大自然中的地形,在实践中印证所学知识。
实验一:教师演示实验
实验名称: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及地形部位演示。
实验目的:了解立体地形转化为平面的等高线地形图的过程,提高学生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能力;让学生在等高线地形模型上认识山地的五种地形部位及其等高线特征。
实验材料:等高线地形模型。
实验过程:①教师利用等高线地形模型介绍山地的五种地形部位——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让学生通过观察模型指认各个地形部位。②教师利用等高线地形模型讲解立体地图转化为平面等高线地形图的过程,并展示一幅根据立体地形图绘制的等高线地形图。③教师指导学生观察绘制的等高线地形图,找出五种地形部位的等高线特征,并对比陡坡与缓坡处的等高线差异。④教师讲解等高线地形图的重要性,重在说明其与人类活动的联系。如山谷处经常发育有河流,某些较陡河段适合开展漂流活动,某些河流峡谷位置适合修建大坝;陡崖处比较危险,但适合开展攀岩活动;缓坡处登山更容易;地形平坦处适合野外露营等。
实验提示:如果学校没有购置相应的等高线地形模型,本实验教师也可用“拳头”代替,演示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及地形部位的判读。
总结评价:这一演示实验能使学生获得生动而直观的感性认识,加深对等高线地形图知识的印象,帮助学生形成正确、深刻的概念,因其能提供形象的感性经验,较易引起学生兴趣,集中注意力,使学生牢固掌握知识。
实验二:电脑模拟实验
在教师演示并讲解完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过程及相关知识后,再利用电脑视频、动画模拟等高线地形图的制作过程及五种地形部位的判读,实现立体实景图到平面地形图的变换,从而使学生进一步巩固知识,轻松掌握这一知识难点,也为接下来的制作实验奠定基础。
实验三:学生制作实验
实验名称:橡皮泥等高线地形模型制作。
实验目的:让学生在等高线地形模型的制作过程中,感受山地的整体面貌,掌握五种地形部位及陡、缓坡的知识,加深对等高线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自主探究学习能力。
实验材料:橡皮泥、小刀、铅笔、白纸、彩笔、直尺、小竹签两根。
实验分组:4人一组(2人负责制作、切割模型,2人负责绘图)。
实验过程:①先用橡皮泥捏出山的主体,再用小刀等工具塑造出陡坡、缓坡、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②分别用两根竹签从山地模型的两个山峰顶部穿孔至底部。③以桌面为“海平面”,用直尺量出山地模型的“海拔高度”,并根据一定的等高距用彩笔描绘出山地模型的等高线,再用小刀沿着等高线对山地模型进行水平切割。④将切割好的山地模型分层展示到白纸上,从最底层部分开始,沿橡皮泥的切割线进行等高线绘制,绘制完后,将其取走,对其上一层进行绘制,以此类推,直到所有等高线绘制完成。按橡皮泥的形状绘制出等高线。每次绘等高线时两孔对齐,据此画出等高线地形图,实现从立体图到平面图的转换。⑤教师巡回检查、指导,发现制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并让学生验证每种地形部位对应的等高线形态。
总结评价:教师点评各组作品在制作材料选择、色彩搭配、制作手工精制程度上的优缺点,并提供建设性意见。结合学生意见,进行作品评比。这一操作实验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模型,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还使学生获得最原始的感性认识,再通过自己的思维加工,能够总结出规律,有助于等高线知识的掌握。与此同时,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动手能力、创造能力都得到有效锻炼。
实验四:课外实践实验
实验名称:厦门同安野山谷地形地貌考察。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真实的山地地形部位,让学生印证所学地形知识。
实验材料:野山谷地形图、指南针、相机、实验报告。
实验过程:时间:2014年10月18日(周六)上午8点出发,大约16点返回。带队教师:地理贾老师、余老师。实习学生:厦门双十中学初一10班学生。观察及活动内容:①观察山地、丘陵的地形特点并对典型地形区进行拍照;②观察并识别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总结其特点,并在实验报告上绘制这五种地形部位的立体简图及转化后的平面等高线地形图;③观察陡坡、缓坡的差异并绘制立体简图及等高线地形图;④完成野外实践实验报告。
实验提示:①参加此次活动学生,必须在家长签署同意意向书之后方可参与。②应提前介绍考察内容,并对学生加强安全教育,确保实践者的安全。
总结评价:学生均表示这次秋游寓教于乐,很有意义。野外考察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在大自然中学到了课本中难以体验到的知识 ,亲身体验了大自然的神奇与雄伟 ,希望学校多举行此类活动。指导学生走入生活、走进大自然,来验证书本上学习到的原理和现象。既有利于巩固知识点,也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和探究思维的开发,培养学生地理学习兴趣。
总而言之,通过这四个不同类型地理实验的开展,实现了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等多种学习方式并用,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理论走向实践,有利于重难点知识的突破。同时,在实验过程中还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等。中学地理教育应该重视学生地理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加强地理实验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