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正
在中国,每当一个新概念出现时,大家都观望,等解读出来后,就开始论战。究其根本,中国人太多,竞争太激烈,要想脱颖而出必须先去解读,要想独树一帜就要抢先反驳。
最近看到许多工业4.0、智能制造的微信群都在上演正反方大论战,甚至有些都上升到共产主义和资本主义的争论,所以不管是2012年的智慧城市还是去年开始的工业4.0,在中国的声音远比美国和德国要喧嚣。德国60%的企业几乎都没怎么听说过工业4.0,更别说去实践了,这就能说他们信息化、智能化、自动化做得不好么?
企业是逐利群体,但凡哪个技术、哪个理念、哪个应用,只要有利于企业获得利益,就是好技术、好理念、好应用,和几点零没有关系。国内的企业信息化基础薄弱,大多连基础信息平台比如ERP都还没有完全实施到位,何谈横向集成、纵向集成、端到端集成;工业4.0也好,工业互联网也罢,告诉大家的是一个制造业未来的框架,选择哪个点开始要从企业实际需求出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都只是工具,只有能够触动企业变革,提高效率,节约成本,推动创新的才是为我所用的好技术。
当然,能够通过概念打动老板的也算是概念的一大用处了。
中国企业在智能化道路上,在看一眼天边的彩虹之后,还是需要埋头赶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