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铭阳
【摘要】《水浒传》作为四大名著之一,它的成功之处不仅在于它描写了一场农民起义战争,更在于它塑造了一百零八名性格各异的好汉形象,在中国文学史的人物画廊中添上了浓重的一笔。这一百单八人,为义而聚,由起义到招安再到征战,一连串的经历下来,各路英雄鲜有善终。唯有燕青,他的身上集中了作者对于那个时代所有美好品格的设想,也夹杂着作者在出世与入世之间的游移不定,他的结局也给读者带来一丝慰藉,这样一个有着机巧心灵的好男儿在乱世之中终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活。
【关键词】《水浒传》;燕青;结局;出世
燕青是卢俊义的家仆,他的正式出场在第六十一回“吴用智赚玉麒麟,张顺夜闹金沙渡”中。这和林冲,花荣,柴进等人的出场相比,无疑显得姗姗来迟,但这丝毫不影响作者对这一人物的偏爱。水浒后半部分中,燕青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大有一种后来者居上的气势,他的故事也为充满英雄豪气的水浒传奇凭添了一股儿女情长。
一、梁山泊上,机巧心灵的大英雄
燕青一出场,作者就介绍了他是吹的、谈的、唱的、舞的、拆白道字、顶针续麻,无有不能,无有不会。俗话说,技多不压身,说得就是燕青这种人。文能写词唱曲,武能拉弓射箭。在梁山众多粗人之中,唯有这小乙是那好舞文弄墨的风雅之人。也正是他这一身绝活,使得燕青在梁山上立功无数,终成宋江的得力助手。七十三回,“黑旋风乔捉鬼,梁山泊双献头”中,李逵误会宋江强抢刘太公之女,砍倒“替天行道”的杏黄大旗,大闹了梁山泊,并输了和宋江赌下的军令状。这时,是燕青教李逵“负荆请罪”,并下山和李逵一并捉了假扮宋江行不义之事的强人。一个巧妙的办法既认了输,也可不执行军令状。话说黑旋风李逵,天不怕地不怕,为何独独怕这燕小乙?原来燕青小厮扑,天下无双,李逵不顺从时,燕青小厮扑,手到一交,奈何一彪形大汉就成了燕青的手下败将,事事听从吩咐。宋江也正是抓住了这一点,叫燕青管教着李逵,这也才有了黑旋风负荆请罪的一幕。七十四回,“燕青智扑擎天柱中”扮山东货郎时,一手拈串鼓,一手打板,唱山货郎太平歌,竟与山东人不差分毫。这一回也专门描写了燕青厮扑天下无双。燕青出场时已经介绍过,六尺身长在当时并不算出众,但相扑讲究的是有力使力,无力斗智,因此燕青凭他那机巧心灵打败了那身长一丈,貌若金刚,有存孝打虎之威,霸王拔山之势的任原。进京拜访李师师时,吹箫唱曲,也是声清韵美,字正腔真。面见圣上时一首《渔家傲》唱的清韵悠扬,天子大喜,也便有了再唱《减字木兰花》的机会,得以苦诉衷肠,使招安大计得以实现。在第七十回卢俊义率军攻打东昌府时,遇到劲敌没羽箭张清,一连用石子打伤了军中一十五员大将,正是燕青一箭射得其副将丁得孙,扳回一局,稳住了战场上的局面。后来,在秋林度学习弓箭时,也是得心应手,射空中飞雁,箭箭不空,片刻之间,射落十数只大雁。这箭术应该可以和神箭将军——小李广花荣不相上下了。在后来征王庆的过程中,卢俊义破了奚胜六花阵,王庆差人来救时,燕青劝卢俊义先不要出战,在卢俊义不听的情况下,他带着五百人的部队,砍伐树木,建造浮桥,救了卢俊义大军。至此,燕青聪慧机敏,能文能武的特点应该是表现得淋漓尽致了。
从燕青的这一身绝技,内外兼修的方面来看,其实就已经为他的结局埋下了伏笔。他看得穿宋江和吴用设下的圈套,也能处理好和梁山众人的关系,那么以燕青的智慧就一定能够洞悉招安之后的结局。再看他的闲情雅致,吹箫唱曲的本事,那么归隐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二、风月丛中,心似铁石的好男儿
《水浒传》中的女人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淫妇,如潘金莲,阎婆惜,潘巧云之流;一类是女头领,如顾大嫂,孙二娘,扈三娘等;还有一类,就是为作品服务的,有牺牲品,有战利品,李师师无疑就属于这一种。而《水浒传》中的男人,好色的,不好色的;解风情的,不解风情的。这燕青恰巧就是解风情却不好色的。李师师作为一代名妓,是“东京上厅行首”,是皇上宠幸的女人,而她和燕青之间这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历来为后人所议论。
七十一回梁山英雄排完座次之后,招安大计就被提上日程,在寻找招安门路时,是燕青一语道破了“枕头上关节最要紧”的面圣关键。在游说李师师的过程中,李师师本是风尘妓女,水性的人,见了燕青这等仪表堂堂,风流倜傥的人物,自然是极为动心的,喝过几杯酒后行为举止就更加大胆了,开始撩拨燕青,燕青是个百伶百俐的人,如何不省得?而李师师的行为并不止于此,一曲唱罢,兴致上来还要看燕青的花绣,竟还拿那尖尖玉手去触碰。在这种情况下,燕青如果拒绝,无疑得罪了重要人物,会坏了梁山招安的大事;如果把握不好分寸,那么就是和皇上的女人有染,后果可想而知。于是,燕青急中生智,借着自己比李师师小两岁,立刻推金山,拜玉柱,拜了八拜,认做姐姐。还请来了李妈妈,拜做干娘。古人重名分,既成了姐弟,即使心里还有暧昧,面子上也都得规规矩矩的。因此说这八拜,是拜得住那妇人一点邪心,中间里好干大事。果然是“燕青心如铁石,端的是好男子。”其实,李师师的美,自然是叫世人为之倾倒的,燕青见时也觉得“容貌似海棠滋晓露,腰肢如杨柳袅东风,浑如阆苑琼姬,绝胜桂宫仙姊。”但是在招安大事面前,燕青也说“大丈夫处世,若为酒色而忘其本,此与禽兽何异!”那么,就李师师而言,燕青是如何仅凭三次谋面,就博得这花魁娘子的芳心呢?简而言之,高情商加高智商成就了燕青。
关于燕青和李师师,姑且不说这其中逢场作戏,真真假假,燕青在关键时刻把持得住自己,这是不容置疑的。在整个招安事件中,正是他察言观色的明慧、八面玲珑的机巧、见风使舵的机智、当机立断的果敢、操控大局的魄力,才办成了大事。
三、功名路上,激流勇退的幸存者
征讨方腊结束后,梁山人马死的死,伤的伤,在大部分人都准备回朝接受加官进爵,衣锦还乡时,燕青却私下来劝主人卢俊义:“小乙自幼随侍主人,蒙恩感德,一言难尽。今既大事已毕,欲同主人纳还原受官诰,私去隐迹埋名,寻个僻静去处,以终天年。”然而卢俊义却想要衣锦还乡,图个封妻荫子。无奈,留下“雁序纷飞自可惊,纳官还诰不求荣。身边自有君王赦,洒脱风尘过此生。”四句口号后,燕青便不知去处了,真可谓知进退存亡之机。奈何一百单八人中唯有燕青看透了这生死富贵。
《水浒传》是一部反映农民起义的小说,它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展示了官逼民反的社会现实,在写出了农民“八方共域,异姓一家”的社会理想同时,更深层次地反映了起义失败的内在原因。“自古权奸害忠良,不容忠义立家邦”梁山好汉全部接受招安,不仅没有得到荣华富贵,反而受到残酷的迫害,作者借这一情节,告诉读者,造反要彻底,不要轻信统治者,不能妥协,否则前功尽弃不说,还不会有好下场。毛泽东说:“《水浒》好就好在招安。”通过这一情节,让造反者彻底放弃对统治者的幻想。然而,文学作品除了揭露社会现实之外,还要给人们一种光明的希望。因此,燕青的结局也就是给在乱世之中的人们的一剂安慰。不管历史上的燕青究竟是怎样的结局,逍遥山水也罢,殉主也罢,至少在《水浒传》中,他是善终的,他是那个“雁序纷飞自可惊,纳官还诰不求荣。身边自有君王赦,洒脱风尘过此生。”的燕小乙。
【参考文献】
[1] 施耐庵. 水浒传[M]. 长春出版社, 2011.
[2] 曲佳源. 论浪子燕青[M].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 1989, 4.
[3] 袁行霈. 中国文学史[M].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青春岁月2015年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