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治国理政与创新发展群众路线

2015-10-12 11:21刘希良
桂海论丛 2015年5期
关键词:治国理政群众路线习近平

刘希良

摘 要:习近平治国理政与贯彻群众路线是有机统一的。这种统一既体现在其执政理论的创新方面,也体现在其执政实践的开拓之中,从而使群众路线获得了理论和实践双重维度的创新和发展。正是执政理论、执政实践、群众路线的有机统一和融合创新,才使得习近平的治国理政亮彩纷呈、生机勃勃,从而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局面。这说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和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永远在路上,它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关键词:习近平;治国理政;群众路线;创新和发展

中图分类号:D61;D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494(2015)05-0093-04

党的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组织路线和领导方法,是我们党代代相传的传家宝。2012年党的十八大后,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将群众路线融入治国理政的各个方面,使之获得了创新和发展,这种创新和发展是理论和实践双重维度的有机统一。

一、习近平治国理政与创新发展群众路线的理论维度

(一)融群众路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阐释之中,坚定了党执政的路径选择

习近平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为此,他基于党的十八大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了理论说明。首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性与人民性的统一。回顾和分析社会主义五百年六个阶段的发展历史,他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历史的结论、人民的选择。”[1]这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源于人民,是人民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主选择的结果。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为人民造福的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植根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是道路、理论和制度的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是能够引领中国进步、实现人民福祉的人间正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而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其根本特征是实践基础上科学性和人民性的统一,因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当代中国人民自己的意识形态,是反映其意愿并为其根本利益服务的思想理论学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家、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而党性与人民性是统一的,因此它是当代中国人民意志的体现,是人民实现自己利益的有效制度保障。最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以上三个方面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之中,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是不断发展的,既不能因其曾经或现在存在问题而否定其科学社会主义性质,也不能夸大问题以至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时期的实践割裂或对立起来,而应正确看待问题,科学解决问题,在前进征途上继续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实现人民根本利益而奋斗。这些都表明群众路线已有机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阐释之中,从而不仅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内涵,而且增强了党对自身执政道路的信心。

(二)融群众路线于中国梦的理论阐释之中,创新了党的执政理念

执政伊始,习近平就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是党力量的源泉。因此,党必须对人民负责,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基于此,他将其执政理念定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指出中国梦来源于人民,凝结了历代中国人的夙愿,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最大公约数,体现了人民的整体利益,是人民的共同期盼,因而中国梦既是民族之梦,也是每个中国人之梦。实现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其实质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就是要使民众共享人生出彩、梦想成真、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进步的机会。为此,党必须要有优良作风,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充分调动最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可见,中国梦是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产物,是源于人民又服务于人民的人民梦。这既丰富了群众路线的理论内涵,也创新了党的执政理念。

(三)融群众路线于全面深化改革的理论阐释之中,开拓了党执政的新境界

习近平指出,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一招,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当前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必须全面深化。首先,全面深化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生的,是人民意愿的体现。“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可以说,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2]我们之所以需要全面深化改革,是因为“国内外环境都在发生极为广泛而深刻的变化,我国发展面临一系列突出矛盾和挑战,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2],因此全面深化改革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其次,人民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主体。改革的力量来自人民,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最后,全面深化改革是为了更好实现人民利益。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不断改善人民的生活,因此必须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可见群众路线已深深嵌入全面深化改革的理论阐释之中,而正是因为全面深化改革的科学性和人民性,党才对之坚定不移,从而提升和开拓了其执政的新境界。

当然,习近平治国理政的理论创新不限于以上方面,但仅这些就足以说明,群众路线已融入他以中国梦为核心的执政理论的各个方面,随其执政理论的创新而得到了创新和发展。

二、习近平治国理政与创新发展群众路线的实践维度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习近平不仅将群众路线融入到其执政理论创新的各个方面,而且通过理论创新引领执政实践开拓进取,大力推动群众路线全面深入贯彻落实。他指出,“群众工作的本质是密切党群关系,核心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3],因而他在治国理政实践中对群众路线的创新和发展也正体现在全面从严治党和真心务实为民两大相互联系的方面。endprint

(一)融群众路线于全面从严治党之中,增强了党执政的主体力量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党执政最牢固的根基是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全面从严治党的根本目的就是让所有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有权而不任性,赢得人民群众的信赖、支持和拥护。为此,以重大现实问题为导向,习近平以切实行动积极开展“民心攻坚战”。

1.高扬理想信念,思想反腐树民心。

首先,加大了思想建设,强调革命理想高于天,要求党员干部坚定“三个自信”,牢记两个“务必”,并将理想信念比作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将其客观标准界定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清正廉洁、勤俭朴素、矢志不移为党和人民事业奋斗,用以衡量党员干部的思想和行为,督促党员干部改进作风,加强党性和品行修炼。其次,大力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党员干部加强道德修养,追求健康情趣,把好权力、金钱、美色关,树立心系百姓、克己奉公、为民谋利的利益观,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敢于担当、为民干事创业且功成不必在我的政绩观,依法用权、秉公用权、廉洁用权、为民用权的权力观。最后,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要求领导干部加强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研究,学习掌握好马克思主义理论这一看家本领,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要自觉学习和弘扬焦裕禄精神,见贤思齐,为党和人民事业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忘我奉献。

2.狠抓作风建设,打虎拍蝇赢民心。

首先,严厉整顿“四风”,向人民群众展示从严治党的决心。通过制定并实施“八项规定”“六项禁令”“限制三公消费”等制度措施和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对作风之弊、行为之垢进行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向全党全国人民交上了一本反“四风”的明白账和作风建设的成绩单,充分展示了治国先治党、治党必从严的决心。其次,以雷霆之势铁腕反腐,增强人民群众对党执政的信心。坚持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意志和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进行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以零容忍的态度严厉惩治腐败,“老虎”“苍蝇”一起打,且军中反腐出重拳,海外“猎狐”亮狠招,反腐不留死角、不留盲区、不允许例外。如据2015年3月12日“两高”工作报告显示,2014年检察机关就查办原省部级以上干部28名,原厅局级以上干部589人,原县处级以上国家工作人员4040人,各级法院就审结贪污贿赂等犯罪案件3.1万件4.4万人,其中被告原为厅局级以上的99人,原为县处级以上的871人[4]。这些反腐成绩的取得,大大降低了人民群众办事的交易成本,使人民群众对党执政的支持度大幅提高。最后,坚持抓常抓细抓长,向人民群众表明从严治党的恒心。他强调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坚持作风建设经常抓深入抓持久抓,反对活动一阵风式的“运动式”反腐,强化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将反腐与建制“破”与“立”相结合,依法治国与依法治党治军相结合,严明党的纪律政治规矩与推进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相结合,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着力建立健全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长效机制,充分彰显了从严治党的决心。

3.整治社会乱象,积极作为聚民心。

首先,将意识形态工作视为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大力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等宣传教育,不断增强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其次,强化社会舆论特别是网络舆论的治理,严厉打击网络制谣传谣的犯罪行为,增强网络立法力度,净化网络和社会舆论生态。最后,加大对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的整治,将扫黄、治赌、除毒与反腐和法治建设相结合,竭力净化社会风气。这些作为改善了党执政的社会生态,为党构建良好政治生态提供了支持,使党的民意基础更加牢固。

总之,全面从严治党不仅需要纯洁党的心灵,强健党的肌体,还需提升党的执政能力,正是得益于群众路线的全面贯彻,党执政的主体力量显著增强。

(二)融群众路线于真心务实为民之中,巩固了党执政的社会基础

全面从严治党最终是为了真心务实为民,真心务实为民是检验全面从严治党成效的根本标准。习近平指出:“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这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是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发展的重要保证。”[5]鉴于此,习近平察民情、集民智、解民忧、谋民利,夙夜在公,为民服务,夯实了党执政的社会基础。

1.深入基层,访贫问苦察民情。

一是深入贫困山区、边防哨所、社区村落和厂矿企业等之中,与基层百姓、官兵、党员干部和科教文卫工商各界群众广泛接触,谈心交心,体察真实民情民生民意。二是在基层建立联系点并将之制度化,以身作则,示范带动和推进全党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是着眼于解决人民群众实际生活中的突出问题,从人民群众关注的焦点难点中寻找改革切入点,以人民群众的诉求为改革导航。

2.集中民智,科学施政解民忧。

一是坚持问政于民。如推动全面建立健全党务、政务、司法和各领域公开办事制度,加大群众和媒体监督权力的力度和体制机制建设,切实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透明化。二是坚持问需于民。如推动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良性互动和有机结合,重大改革举措正式出台之前均广泛征求民意,或先行试点然后根据人民群众的受益情况再决定是否推广。三是坚持问计于民。如要求开门搞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让群众全程参与、监督和评议,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基于民意改进作风,优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

3.建章立制,改革攻坚谋民利。

一是成立了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落实了全面深化改革的主体责任和工作职责,不时召开小组会议,推动改革深入挺进。二是制定并审议通过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规划,建立健全了各级各领域的组织机构、体制机制和规章制度,促使改革依法有序进行。三是聚焦民生,制定出台大量具有“穿透力”的改革举措。仅2014年一年中央领导小组就基本完成了其确定的80个重点改革任务,中央有关部门完成了108个改革任务,出台了370条改革成果[6]。这些均产生了广泛社会影响,使人民群众普遍享受到了改革红利,增强了改革的获得感,从而深得社会各界点赞。

综上所述,习近平在治国理政过程中,无论是全面从严治党还是真心务实为民,均全面深入地贯彻了群众路线,从而真正做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可见,习近平治国理政与贯彻群众路线是有机统一的。这种统一既体现在其执政理论的创新方面,也体现在其执政实践的开拓之中,从而使群众路线获得了理论和实践双重维度的创新和发展。正是执政理论、执政实践、群众路线的有机统一和融合创新,才使习近平的治国理政亮彩纷呈,生机勃勃,从而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局面。这说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和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永远在路上,它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4:10.

[2]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N].人民日报,2013-11-16.

[3]盛若蔚.习近平与中央党校省部班学员座谈时强调领导干部要不断提高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水平[N].人民日报,2011-01-06.

[4]“打虎灭蝇”成绩单:28名省部级以上干部被查办[EB/OL].[2015-03-12].http://news.xinhuanet.com/legal/2015-03/12/c_1114618538.htm.

[5]习近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要突出抓好六个方面工作[J].求是,2013(1):3-7.

[6]中央深改组会议首提全面深化公安改革[EB/OL].[2014-12-31].http://sn.people.com.cn/n/2014/1231/c358036-23401757.html.

责任编辑 任浩明endprint

猜你喜欢
治国理政群众路线习近平
习近平的外交足迹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治国理政的新成就
习近平治国理政的历史使命及其核心地位
习近平“治国理政”集中研究的最新成果
习近平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整体架构
新形势下地市报如何运用新媒体走好群众路线
标题党
习近平主席访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