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发芬
(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 贵州 贵阳 550009)
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是原无肺部感染的患者在进行机械通气(MV)治疗48h或拔管48h之内发生的肺部感染,多发于医院呼吸重症监护室,是一种呼吸机应用造成的并发症[1]。据调查统计,该病在我国的发生率为43.1%,死亡率为51.6%[2]。本文将以我院收治的32例呼吸重症监护室内机械通气相关患者为研究对象,探究呼吸重症监护室内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护理对策,现做报告如下。
对本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32例呼吸重症监护室内机械通气相关患者进行随机分组,观察组16例,男10例,女6例,年龄22-81岁,平均(56.3±12.1)岁,病情分布为慢性阻塞肺疾病、农药中毒、脑血管意外、脑外伤等,人工气道建立时间在3-87d,机械通气时间在3-88d;对照组16例,男9例,女7例,年龄21-82岁,平均(56.5±12.2)岁,病情分布为慢性阻塞肺疾病、农药中毒、脑血管意外、脑外伤等,人工气道建立时间在3-88d,机械通气时间在3-89d。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情况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次研究符合伦理学。
1.2.1 对照组常规护理
医护人员按照常规的护理措施对患者进行护理。定期检查患者各项生理指标,告知患者多注意休息,积极给抗生素、输液保持患者体内盐碱平衡[3],注意患者体温情况、化痰止咳。
1.2.2 观察组干预护理
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干预护理。首先,为患者创建一个良好的治疗护理环境,防治细菌滋生。对亲属探访的时间以及人数做出控制。定时开窗,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其次,增加定期更换呼吸机管路以及检查是否存在致病菌的次数,并进行相对的治疗。充分湿化患者气道,加强对呼吸机内气体湿度的控制,既要使呼吸机作用于患者,又要避免呼吸机管道内细菌的滋生。再次,增加对患者口腔清理的次数。防止口腔病原菌的滋生。
①通过观察两组患者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判断干预护理对预防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的效果。②检测所有患者的细菌感染情况。
本次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2.1 两组患者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发生率
观察组患者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为12.5%明显低于对照组43.8%(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发生率
1.2.2 患者病原菌分布情况
在此次研究中,检测出患者所感染的病原菌有以下几种,其中鲍曼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阪崎肠杆菌的感染率较高,分别为25.6%,22.1%,23.0%。见表2。
表2 患者病原菌分布情况
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主要诱发因素与患者身体体质、医院治疗措施、治疗药物有着很大的关联。患者免疫功能的下降以及细菌耐药性、多重耐药性的严重程度等因素都易诱发患者感染。在病原菌种类中,据王殿林等人在呼吸重症监护室内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及护理对策分析中得出结论[4]: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程度十分严重,患者很难抵抗。在护理过程中针对各个环节贯彻实施无菌操作原则是对该类病患进行护理的基本准则。另外加强各个环节的护理工作,增加对患者口腔清理的次数以及管道器材的检查更换次数,能有效防止细菌滋生,防止患者机械通气肺部感染。
根据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为12.5%明显低于对照组43.8%(P<0.05)。在此次研究中,检测出患者所感染的病原菌有以下几种,其中鲍曼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阪崎肠杆菌的感染率较高,分别为25.6%,22.1%,23.0%。
综上所述,呼吸重症监护室内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与多种病原菌相关,并受病原菌耐药性程度影响,对该类患者进行干预护理,加强无菌操作,对降低患者的感染率与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具有积极作用,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1]闫娟娟.呼吸重症监护室内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护理对策[J].中国保健营养,2013,04(30):542.
[2]王殿琳.呼吸重症监护室内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及护理对策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3,06(32):1054 -1055.
[3]徐丹.呼吸重症监护室内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分析及护理对策[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05(35):244.
[4]陈素琴.重症监护室病人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的预防和护理[J].全科护理,2012,02(32):146 -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