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就业影响因素浅议

2015-10-11 08:06□文/林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5年17期
关键词:失业社会保障劳动力

□文/林 雪

(安徽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安徽·蚌埠)

我国就业影响因素浅议

□文/林雪

(安徽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安徽·蚌埠)

[提要]就业问题一直是各国关心的社会问题和经济问题。扩大就业有利于刺激消费、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经济增长,具有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本文通过计量经济方法并运用Evi ew s软件,实证分析影响我国就业的基本因素,并提出对策建议。

就业问题;计量经济方法;Evi ew s软件;对策建议

收录日期:2015年7月29日

一、文献回顾

自从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经济飞速发展,从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而同时就业政策也从包分配到部分包分配部分自主择业变为完全自主择业。同时中国从21世纪因人口红利导致经济增速发展。中国这个人口第一的大国从理论上似乎从未缺少过劳动力。但从目前来看,劳动者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多数劳动者不能找到满意的工作,而用人单位面临着招人难,从宏观上看,整体我国面临着结构性失业问题,指的是现有劳动力的知识能力结构与市场需求不匹配的尴尬现状。因此,本文综合几项经济变量,运用Eviews软件来分析一下就业的影响因素。

由于就业增长产生的巨大效应,不同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对这个问题展开了探讨,得出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丁守海(2008)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为例,提出加紧劳动管制会引发就业危机的研究,从劳动管制的角度提出了适合我国分析就业问题的几点建议,分别是:农民工就业问题的研究要建立在城乡二元结构和劳动市场二元结构的双二元结构基础上;基于我国劳动管制的市场环境和西方国家不同,基于准自然实验的双重查分方法比西方文献中流行的面板数据分析方法要更为适合。刘玉成、童光荣(2013)通过对我国1991~2009年各省面板数据的分析,发现经济增长对就业的影响存在较明显的地域特征,就业与经济增长存在较强的负相关性。王毅丰(2014)认为经济增长与就业之间的正相关关系趋于弱化,社会保障制度起到了重要的补充作用,通过分析2006~2011年的面板数据,得出当社会保障支出每增加1%,就业人数就增加0.0643%的结论。史烽、熊静、蔡翔(2013)提到随着我国经济增长速度不断加快,就业总人口绝对量虽逐年增长,但经济增长的速度与就业量增加的水平存在严重的不协调、不均衡,通过经济增长对区域就业空间的影响分析,得出经济全国的产业结构使得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较小。刘新、刘星(2010)分析得出我国就业压力主要在于地方政府,一般来说财政政策会通过影响经济增长、教育和社会保障水平来影响就业。凯恩斯在《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中提出假如有效需求不足的话,即使工资处于降低趋势也不可能导致就业率提高。英国经济学家菲利普斯则进一步证明了货币工资和失业呈现负相关的论点。

二、影响因素分析与模型建立

(一)影响因素分析

1、G D P(亿元)。根据宏观经济学理论,当经济发展时,会导致市场需求旺盛,供给会相应调整而增大,因此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并且,经济发展较快,GDP较高的地区例如东部沿海,也吸引了大多数劳动者来就业,而我国西部少数偏远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需要国家出台政策鼓励大学生前去就业。因此,GDP作为最具代表性的经济发展因素,因此被选出作为解释变量之一。

2、参加失业保险人数(万人)。由于我国的市场经济还处在初步发展阶段,因此需要政府调控来弥补一些不足,而社会保障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之一,对失业有一定的影响,社会保障可以促进劳动力的再生产,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同时就业的增加也为社会保障提供了资金来源。因此,我国各地政府都在努力加强社会保障力度,提高人民的福利水平,也作为一定的吸引劳动力的手段。在此基础上,本文选取全国参加失业保险人数作为解释变量之一。

3、国家财政支出(亿元)。从宏观经济学角度,国家的财政支出有利于增加社会需求,理论上有利于增加工作岗位,提高就业水平,并且国家的财政支出一定程度上表明国家对某一产业的支持,可以带动民间资本的流动,理论上也可以增加工作岗位。因此,本文也将其列为解释变量。

4、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工资总额(亿元)。工资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劳动力的价值,在劳动者择业时,是重要的考虑因素。古典模型认为工资的增长将导致劳动供给增加和劳动需求量的减少,而最终影响将取决于供给和需求二者变化之间的差距。因此,将工资总额列入模型作为解释变量。

(二)模型的设定与方法选择。(表1)Y:就业人员(万人);X1国民生产总值GDP(亿元);X2参加失业保险人数(万人);X3国家财政支出(亿元);X4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工资总额(亿元)。

基于以上数据,可建立初步模型:

报告形式:

模型检验:

F检验:F=1646.976远大于临界值3.09,其P值0.000000也明显小于,说明模型中解释变量对就业人员数Y有显著影响,模型线性关系显著。

T检验:国民生产总值GDP(X1)的t值小于2,表明国民生产总值GDP对就业人员数(Y)没有显著影响,并且国家财政支出(X3)的t值同样小于2,表明国家财政支出对就业人员数(Y)没有显著影响,其他各参数的t值的绝对值均大于2,表明其他各参数对就业人员(Y)有显著影响。

但由于本题中Std.Error过大,可能存在多重共线性,现对其进行进一步检验:

多重共线性检验:判断模型中存在较强的多重共线性,对模型中各个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单独做回归,得其相关系数矩阵如表2所示。(表2)

通过计算表明,各解释变量都与被解释变量高度相关,且解释变量之间也是两两高度相关的。则按照逐步回归法最后选定模型为:

判定系数:R2=0.996552接近于1,表明模型对样本数据拟合优度高。

F检验:F=1719.043远大于临界值3.09,其P值0.000000也明显小于α=0.05,说明各个解释变量对就业人员Y有显著影响,模型线性关系显著。

T检验: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工资总额(X4)的t值小于2,表明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工资总额对就业人员(Y)没有显著影响,其他各参数的t值的绝对值均大于2,表明其他各参数对城镇居民储蓄(Y)有显著影响,但此模型已经是三个二元辅助回归方程中R2的方程,表明此方程在二元回归方程中已是对被解释变量解释程度最高的,因此被选中。

表1 

表2 

三、我国就业存在的问题

从模型结论中,可以看出就业人员会随着GDP的变动而反方向变动,这充分说明了我国目前经济发展的模式与就业之间的矛盾,这也违背奥肯定律的结论,结合我国实情分析,可以得出如下原因:

(一)我国近年来大力推行国企人事制度改革,针对国企人员冗余,大部分国企进行了裁员,导致了大量的失业人口,而由于技术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这些失业人员自身素质并不能满足现今社会企业的需要,且这些失业者多数年龄较大,再进行技能培训和寻找新工作难度都较大,使得近年来高经济增长与高失业率并存。

(二)经济增长绝对量虽然仍然持续提高,但是经济增速却在放缓,表明经济正面临着转型压力,同时社会保障在日趋完善,人民生活水平也在日益提高,使得部分人即使不就业也不会面临较大的生存压力。而随着我国国民受教育率的提高和产业结构升级,使得毕业生在择业时大多存在高估自己的现象,出现了技术性工人急缺的结构性失业现象,导致出现了因部分人就业愿望不强和毕业生择业的盲目观,部分适龄劳动力失业。

(三)从文教角度分析,作为大学生群体毕业时的一个重要选择,考研分流了部分毕业生,而同时大多数高等院校也在扩招,导致大学生毕业人数的增大,但选择就业的却不多;从企业角度来看,大部分企业在选择职工时存在好高骛远的倾向,对于职工的要求远远高于职位的真正需求,导致了即使经济在增长,但还是伴随着失业率的增长。

(四)我国存在劳动力从农村向城镇流动、西部向东部流动的普遍趋势,导致了在东部和城镇地区,劳动力密度较大,而岗位供给有限,且由于集中了大量的劳动力人口,导致劳动力自身素质之间的竞争也比较激烈,导致了大量的失业。而与此同时,在我国西部和农村地区,由于大量的劳动力流失,造成了经济发展缓慢,劳动力急缺的现状,而正是由于经济的发展较为落后,使得劳动力进一步流失,陷入了恶性循环。因此,我国还存在劳动力供需地域分配不均导致的失业,其根本原因还在于经济发展的不均衡。

四、政策建议

(一)继续坚持产业结构升级转型,增加岗位供给。推动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升级,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比,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自主创新,解决就业问题,要从源头上增加岗位供给量,增加就业机会。同时,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利用政府投资引导人才流动,以均衡我国经济发展的地域差异,平衡区域人才需求。

(二)继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让人民无需畏惧失业,从而推动人才向新兴产业流动,使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力争到“十二五”期末,形成基本完备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并稳步提高保障水平,为人民建设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同时,加强对在职人员的岗位培训,使得没有失业的人可以紧跟科技进步,避免失业。完善就业体系,建立社区文化,让一些失业人员可以在自己的社区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鼓励失业人员再就业,帮助完善基层建设。

(三)加强思想教育和政策宣传,潜移默化的改善教育观念,培养毕业生对自身的正确认识,引导人才正确流向,提高学生的就业热情。鼓励高校在学生毕业前进行就业指导,帮助毕业生能够清晰的认识到就业环境与现状,在毕业生自行选择就业方向的前提下,针对性的给予指导,避免学生就业的盲目性。也可加强对支援经济落后地区的宣传力度,引导人才的流动,为我国的经济均衡发展做贡献。

(四)引导企业建立正确的招聘方针,树立岗位需求与员工能力相匹配的原则,不仅要增加就业机会,还要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和综合能力。加强企业层面对人才的呵护意识,维护好员工的合法权益,在企业内部形成良性的竞争环境与竞争意识,避免人才在进入企业后的进一步流失。

五、小结

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和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我国就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将会越来越大,这在为广大毕业生和正在寻求工作的人员提供良好机遇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政府应从宏观调控的层面,充分利用市场自主调节的作用,坚持“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政策,加强对就业创业的组织领导,使人才更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妥善解决就业难、工作难的问题,从而有效地缓解城镇化建设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权益,促进就业创业市场又好又快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丁守海.最低工资管制的就业影响分析[J].人文杂志,2008.

[2]刘玉成,童光荣.经济增长、人口、工资对就业的影响及地区比较[J].经济经纬,2013.

[3]王毅丰.我国社会保障支出对就业的影响效应分析[D]. 2014.

[4]史烽,熊静,蔡翔.经济增长对区域就业总量及结构的空间影响差异分析[J].商业时代,2013.

[5]刘新,刘星.地方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对就业的影响效应——基于1999~2008年的面板数据经验[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

[6]余剑秋.关于“克强指数”变量对经济增长贡献程度计量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11.

[7]肖军.就业与经济增长问题研究[J].社会科学辑刊,2009.

[8]于庆华.贵州省经济增长过程中的就业问题研究[D].2012.

[9]马忠栋,王建平.劳动力流失对城镇失业的影响研究[J].中国人口科学,2011.

F241

A

猜你喜欢
失业社会保障劳动力
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广东:实现贫困劳动力未就业动态清零
失业预警
无人机 会有时——飞行员的失业时代
坚持就业优先 推进社会保障全覆盖
媒体募捐永远成不了社会保障
相对剥夺对农村劳动力迁移的影响
不同类型失业青年的生存现状与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