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天晓
[内容摘要]本文针对目前产品设计专业的大学生普遍存在着的制图与动手制作实物的能力相脱节、学习依赖性严重等现象及由此引发的严重后果,提出了一些在教学方面的改革建议,希望能够通过培养大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其成长为能真正迅速为企业和社会设计合格和优良产品的实用型设计人才。
[关键词]产品设计教学 大学生动手能力 实用型设计人才
提高人才素质是新世纪高校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而产品设计人才培养工作的核心就是大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和自主创新能力。在经济全球化、设计产业飞速发展的今天,迅速而广泛的信息传播和社会的发展趋势给产品设计教育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尤其是在我国艺术设计人才日趋饱和的背景下,社会和就业压力对在校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目前,产品设计专业的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着制图与动手制作实物的能力相脱节、学习依赖性严重、学习目标模糊、自控能力差的现象,这些现象又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了大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差、急功近利、应付作业甚至抄袭设计等严重后果。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从而提高其自主学习和自主创新的能力,成为产品设计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产品设计与其他设计专业相比存在很多不同之处,相对于视觉传达设计、多媒体艺术设计等专业来说,产品设计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对创意思维的表达,它更是要创造或发明一种可以实际使用在人身上,并且还能用于交换的物品。它的对象不是平面的或虚拟的图像,而是现实存在的立体物体。因此,产品设计课程若仅仅停留在创意、绘制草图、制作像照片一样逼真的效果图等环节上的话,就只是纸上谈兵。实际上面对庞大的产品设计体系,这几个步骤只是完成了整体设计的20%,面对如何从纸上创意到实现样品制作,再到进行试生产销售等环节,学生需要实践的内容还有很多。而现在产品设计专业的大学生毕业之后面临找工作难的困境,也不仅仅是由于全球经济的萧条和艺术设计市场的日趋饱和这些原因,更多的在于产品设计专业的大学生在学习期间并没有真正的将产品设计的各个环节全部实战演习过,其中缺失最多的就是按产品的实际工艺与材料去亲自动手制作样品这个环节。虽然很多课程的设置是要求学生在创意的基础上做出样品的,可实际在课堂上往往会由于课时紧张、学生自控能力差等多方面原因,仅仅创意和制图的时间就已经占满了所有学时,再加上购置材料成本昂贵、工业化产品的模具不便于少量生产等原因,不得不以其他材料和工艺来制作粗糙的设计样品,造成不能完整体现设计意图,甚至打击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动手兴趣的后果。为此,面对传统的只注重培养学生的动脑能力,不注重锻炼其动手能力的教学模式,我提出自己的一些拙见供广大同仁参考和指正。
一、在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上循序渐进的对动手能力进行训练
对于产品设计行业来说,社会真正需要的是能迅速为企业和社会制造产品的实用型设计人才,而不仅仅是有好想法的设计师,这一目标在教学计划中就应重点体现并加大相关培养力度。一年级时,可以让学生学习设计创意和物理学原理方面的入门知识,从简单的产品设计和亲自动手制作中熟悉如何能够使产品合理使用的理论:二年级学习并体验制造产品的初步技能:三年级和四年级则要求加强制造工艺应用能力的培养,包括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到了三年级以后,每一门相关课程的老师可以给学生布置制造相关产品的题目,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形成一定意见后上机完成产品的图形设计,然后向全班讲解自己的设计结果和理由。最后,学生每人都要自己动手,必须把题目中的产品用实际的材料和工艺制作出来,且基本合格才算完成这一环节的训练。除此之外,为了使学生能从事范围较广的产品开发、设计工作,在低年级时除了要求他们接受创意、制图、图案、物理原理等基础的理论学习之外,每门课程都应注重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动手制作和实验训练。以图案教学为例,在讲授了图案的变化形式、造型规律、形式美法则等理论知识之后,给学生出一些凸显图案方面的产品设计题目(例如杯垫设计、冰箱贴等)。与此同时,要求学生在绘制图案的基础上,运用简单的材质和工艺进行相应的实际材料制作(例如对皮革进行剪、刻、镂制成杯垫),以此来加深学生对课程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兴趣。
在实习环节中也要注重实际效果,目前我们所给出的设计实习时间太短,学生在此期间很难学到实际的东西,有时甚至被学生以找工作为借口白白的浪费掉了。对此,学校应给产品设计专业3个月以上(一件产品从创意到试销售起码的时间)的实习时间,也可以利用寒暑假来延长实习时间,并要求每一位学生必须去校外的企业、科研院所或事业单位实习。同时在学生实习期间,召开实习中期汇报会,要求学生必须在指定日期回校并以小的演讲和图片的形式向本专业师生报告相应的实习情况,提交经实习基地的相关指导人员签字认可的书面材料。实习报告中应有学生在亲自动手制作产品时的过程图片,以及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内容描述。最后该生的毕业指导教师要根据实习报告分别对学生进行考核,最终给出实习成绩。
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引导,鼓励学生大胆动手
目前的大学生大部分都是娇生惯养的独生子女,从小缺乏独立动手的习惯和意识.依赖心理较强,责任心较弱,心理承受能力较差。面对这样的学生群体,在产品设计教学中就需要让其通过实际动手制作,来获得对产品物理原理、材料工艺原理的兴趣和理性认识,在教师正确的启发和引导下来加深学生对产品制造的实际体验。目前的学生在制作样品时,一旦发现问题往往只会先找老师,很少自己提出解决方案,若老师此时在忙着指导其他同学,这些学生就只是坐着干等,或者干脆放弃制作。此时,教师能否做到正确的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并做出试验小样,能否增强学生自主动手的能力,能否促使其摆脱依赖心理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对于产品设计教学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了。面对这些问题,作为产品设计专业的教育工作者,在实施训练学生动手制作的过程中,可以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较为充足的工艺制作空间和实践机会。在学生遇到问题时,以概括的词汇来提示学生以引导学生进行联想及手脑并用,自己解决问题。这样既可开发学生的智力因素,又可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可使学生能更好的理解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刺激学生自主自觉地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动手动脑能力以及观察问题、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学生能够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大胆动手,保护学生的动手热情。在学生动手操作时,教师应该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启发他们积极参与,让每个学生都动手操作,而且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中掌握知识的情感,是唤起青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对于实践操作成功的学生,教师应该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对于操作能力差的或有失误的学生也应肯定其敢于大胆动手操作的勇气,使每个学生都能自始至终地保持强烈的动手欲望和兴趣,养成大胆动手的习惯。
除此之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在学生动手制作样品之前,教给学生必要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之后,不要限定学生完全按照自己的实践经验来模仿,因为这样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实际制造产品小样的过程中积极的去思考产品设计的每一个过程,以及遇到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要让其明白动手制作样品不仅仅是为了全面立体的展示这件产品,更主要的是在实际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这个问题能否顺利解决,所花成本是否合适,这件产品是否适合批量生产和流水作业等。因此,产品设计动手制作阶段并不仅仅是理解理论知识,更是让学生自觉主动地掌握和应用理论知识的一个重要过程。最后,还要让学生对自己这一过程中学到和想到的知识,以及自己提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做一个总结,教师也要对学生在动手制作过程中每一个环节的表现做出正确的评价,为学生指引下一次动手实践的方向。
对产品设计专业学生的培养,需要转变不合时宜的观念,应该急国家之所急,加快对实用型设计人才培养的步伐,以解决学生的就业需要。而培养真正能迅速为企业和社会制造产品的实用型设计人才,需要解决好以下关键问题:首先,要从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中就加大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力度,并让实习成为具有实际意义的学习过程,尽可能地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动手制作空间。其次,教师要善于引导和鼓励学生自己动手的意识,改变独生子女的依赖心理,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自己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相信通过这些问题的解决,产品设计专业能够摆脱掉“电脑美术”、“制图艺术”的帽子,真正形成“学生为主,教师指导,师生互动,综合提高”的学生科技氛围,为社会做出最实际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