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气象灾害防御能力 减轻农业生产损失

2015-10-10 18:51:54米雷等
吉林农业 2015年10期
关键词:农业气象灾害特征分析

米雷等

摘要:抚顺地区受特殊地理位置和地形地势的影响,气象灾害频繁,霜冻、低温冷害、干旱洪涝、冰雹等几乎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造成农业大范围及大幅度歉收和减产,给农业生产造成较大损失。本文就几种主要气象灾害的发生特点及影响进行分析和评述。

关键词: 农业气象灾害;特征;分析;抚顺地区

中图分类号: S42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5.19.072

农业气象灾害指农业生产过程中因不利天气或气候条件造成的损失。农业灾害损失的70%~80%都是由于气象灾害引起的。本文通过对抚顺地区农业影响较大的几种气象灾害的发生特点、易发生时段和影响的研究,旨在为提高农业抵御气象灾害能力、降低和避免灾害性天气的危害提供参考。

1 抚顺地区气候特征

抚顺地区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地处辽宁东北部。受地理、地势条件影响,气象灾害频发。尤其是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抚顺地区各类气象灾害发生频繁,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明显增多,造成的损失和影响日趋严重。

2 抚顺地区主要的农业气象灾害

抚顺地区几乎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气象灾害发生,有的灾害出现频率很高,常见的有霜冻、低温冷害、干旱、洪涝、冰雹等,对农业生产危害极大,往往造成农业大范围、大幅度的歉收减产。

2.1 霜冻

霜冻是农业生产的灾害性天气之一,对植物危害极大,使植物某些器官遭到伤害甚至死亡。霜冻出现季节不同,危害也不同,9月份农作物正处于灌浆、成熟阶段,抗霜冻能力较弱,秋霜对农作物危害是较严重的。春季晚霜主要危害作物幼苗、定植后的蔬菜、开花后的果树及上山的幼蚕。抚顺地区的清原、新宾两县地处东部山区,群山起伏,山间谷地多,有利于冷空气下沉堆积和辐射降温,霜冻来得比较早。初霜冻最早出现在清原、新宾为9月15日,最晚出现在抚顺市区为10月17日。终霜冻结束最早的是抚顺为4月24日,结束最晚的是清原为5月27日,见表1。因此清原、新宾两县受霜冻影响比较严重。

2.2低温冷害

抚顺地区的低温冷害可分为延迟型、障碍型和混合型3种类型,以延迟型为主,多发生在作物生育前期的5月下旬~6月。其次是障碍型冷害多出现在8月。据1986年~2005年气象资料统计,近20年延迟型冷害共发生6次,比1951年~1985年少4次,1997年后未出现。障碍型冷害共发生4次,比1951年~1985年减少7次,2003年后未发生。混合型冷害发生3次,比1951年~1985年减少4次。1986年~1991年发生各种冷害2年次为偏少期,1992年~2000年发生5年次为频发期,2001年以后又进入偏少期。

2.3春寒和倒春寒

抚顺地区在1951年~1985年的35年间春寒发生过10次。1986年~2005年的20年间春寒发生过9次,倒春寒发生4次。春寒发生在4月初~5月中旬的约占60%,发生在5月下旬约占25%。强度较大的春寒旬平均气温比常年平均值低3.7℃,出现在1996年4月上旬。倒春寒发生在5月中旬占75%,发生在5月下旬的占25%,强度较大的是1997年5月下旬的平均气温比常年同期低2.7℃。

2.4 干旱和洪涝

从出现旱涝的时间角度看,抚顺地区涝年出现几率各月差别较小,旱年出现几率以冬季最为明显,而且涝年明显少于旱年。从年代分布来看,抚顺地区20世纪60年代为旱涝频发期,有2年旱,3年涝。70年代只有2年涝,8年正常,1年旱,属于少旱涝灾害的10年。80年代为最旱的10年,有5年旱,1年涝。90年代有4年旱,2年涝。从空间分布上看,一年四季中发生大旱机率新宾最多, 其次是清原,抚顺最少。而特旱年春季抚顺出现最多,夏季清原最多,秋季新宾最多。从连月旱涝发生情况看,1961年~1979年发生的基本是连涝,共有12次连涝,1次连旱。1980年~2008年连旱明显增加,共发生7次连旱,4次连涝。1961年以来连续3个月旱(涝)共发生3年,依次是:1961年9、10、11月连涝,1970年5、6、7月连涝,1999年7、8、9月连续3个月连旱。各季连旱(涝)情况见表2。

2.5 冰雹

冰雹是由强对流天气系统而引起的一种灾害天气,多以局地性为主。近20年抚顺地区共发生冰雹天气56次,其中降雹日数最多的年份是1989年,出现8天;次多年是1986年,出现6天。一般降雹时间为4~10月份,以6月份最多,占全年降雹日数的42.3%,5月份为次多月,占21.3%。雹日出现最早时间是4月中旬(1990年4月16日)出现在清原县,结束最晚时间是10月中旬(1997年10月19日)为新宾县。冰雹天气1天内均可发生,但白天多于夜间,下午多于上午,多数出现在中午至傍晚。白天降雹占全天冰雹出现次数的87%,下午降雹占全年冰雹出现次数的53%。

3 结语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事件发生频率加大,各类气象灾害出现几率增大,气象灾害明显增多,造成损失和影响日趋严重。因此,提高防御气象灾害能力和加强防护设施建设,以规避灾害天气带来的不利影响,减轻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造成的损失。

参考文献

[1]张黎,李书君,依航.朝阳农业气象灾害综述[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13,35(增):120-121.

[2]陳峪.2001年我国主要气象灾害综述[J].灾害学,

2002,17(03):65-70.

[3]姜会飞.农业气象学[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8:191-198.

[4]李明志,臧俊岭,焦仁庆.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研究综述[J].现代农业科技,2009,(14).

作者简介:米雷,本科学历,抚顺市气象局,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地面综合观测。

猜你喜欢
农业气象灾害特征分析
隐蔽失效适航要求符合性验证分析
如何表达“特征”
不忠诚的四个特征
当代陕西(2019年10期)2019-06-03 10:12:04
电力系统不平衡分析
电子制作(2018年18期)2018-11-14 01:48:24
抓住特征巧观察
建立气象灾害评估机制 降低农业经济损失
基于VB.net的农业气象灾害查询系统研究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分析
探析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气象灾害与病虫害方面的影响
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研究进展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