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海 孙冬辉
摘要: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在全国均有种植,水稻的产量稳定对于农业经济的稳定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在水稻生产中,保稳产、夺高产始终是不变的目标。水稻高产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如土壤、气候、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每个环节都要认真落实到位,才能确保稳产高产。本文主要针对水稻的田间管理这一环节的技术要点进行分析研究,希望对水稻生产有所帮助。
关键词:水稻;高产;田间管理;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5.19.009
水稻生产中,基本每年的6~7月份开始,水稻便进入插后的管理时期,这个时期非常关键,主要生产目标是保苗,促返青,提高成活率和增加早期的分蘖数量,具体的技术可以通过调整水肥、控制水温、以水调气,通过精细管理,达到壮根、壮秆和分蘖充分的效果。
1水的管理
1.1灌溉方式调整
水稻刚插完秧时,由于根系尚处在发育阶段,未完全适应新环境,对于水分的吸收能力较弱,而随着天气的转热,气温不断升高,而且易有大风天气,这时叶片的水分蒸腾加速,水稻对于水分的需求会增加,所以插后要马上建立水层,进行灌溉,水深要达到苗高的一半或一大半,也就是最大要达到苗高2/3深度,以不淹没苗心为宜。这样的水层能有效防止叶片蒸腾失水,而且也可以起到防止晚上低温冻苗的作用,以水护苗。水稻苗返青后,就要适当撤水,调整水深为3~5厘米的浅水,这样的浅水层升温快,水温和地温都会相应提高,特别是阴雨天,水温会变低,但一旦转晴,在阳光的作用下,浅水层升温会很快,地温也会快速提高,对于稻苗的根系发育十分有利,能起到促根壮根的作用,利于发新根,促进秧苗早分蘖;另外一种方式是间歇灌溉,每次不要灌太多,一般以3~5厘米为宜,自然落干后,脚窝有水,田面无水时,再进行一次灌溉,这样不断循环灌水是提高地温的有效办法。
1.2晒田
水稻分蘖盛期至幼穗分化前的这段时期,可以将稻田中的水全部排光,进行晒田。通过晒田,可以改变土壤的理化性质,对于土壤中的空气含量、微生物含量都有所调节,利于生长中心的转移,从原先的以分蘖为主转向以穗的发育为主,对大穗的培育是十分有益的。经过晒田,可以调整植株的品质,利于根系的发育,能有效提高分蘖和成穗率,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起到增产的效果。
一般在每年的6月中下旬,田间稻苗的茎数达到计划茎数的一大半时,水稻的有效分蘖快要结束,这时如果植株长势过旺、较早出现郁闭、叶黑、叶下披、不出现拔节黄及土质粘重、排水不良的低洼地块,就要进行撤水,一般要晒5~7天的时间,如果没有以上情况,就不用晒田,反而要加深水层进行淹田。晒田时,要注意田间土壤的变化,出现田面发白、地面龟裂、池面见白根、叶色褪淡挺直,就达到了控上促下、促进壮秆的目的。晒田程度要视苗情和土壤而定。苗数足、叶色浓、长势旺、肥力高的田应早晒、重晒,以人立不陷脚,叶片明显落黄为度;相反则应迟晒、轻晒或露田,田中稍紧皮,叶色略退淡即可。晒田不宜过头或不足,要灵活掌握。
1.3增温灌溉
水稻的生长对于温度的变化比较敏感,所以地温和水温都会影响水稻的正常生长发育,在灌溉时一定要对水温进行控制,避免温度变化过大。特别是高温的白天,如果直接灌溉,很容易致原本较高的水温突然下降,而对水稻的生长发育产生影响,导致分蘖力下降而蘖数减少,生育期延后。灌水的时间应在日落后2小时之内或日出后2小时之内进行,水温自然降下来或还没有升上来,这时灌水温差变化幅度较小。最理想的灌溉水应当是无污染的河水,因为同处一个环境下,温差很小,不会对水稻产生什么影响。采取井水灌溉的地区,要注意不要把刚抽上来的水就直接灌到田间,应先放到晒水池中,或者加长水渠、加宽进水口,或者采取表层水灌溉等增温的办法,避免冷水向稻田直灌。
1.4经常检查加固田埂,防止漏水
稻田的田埂一定要牢固,在田间管理中很容易忽略这个问题,常常发生田埂的渗漏导致灌溉水一夜漏光的情况,一旦出现漏水的情况,就会造成除草剂的除草效果变差,而且对于水稻的生长也会产生严重的影响。另外施完肥的田块,肥料损失就在所难免,水流到哪块田地,就会增加此田块的肥量,产生稻苗徒长的情况,而失肥田又不能很好生长。水稻移栽后,要经常查田,检查田埂的坚固程度,及时发现及时修补。
2分蘖肥的施用
2.1施肥量
分蘖肥主要是氮肥,一般占整个生育期的20%~30%。尿素3~5公斤/亩,或一般土壤肥力高的地块可少施,土壤肥力低的地块可多施;壮苗早插的可少施,弱苗晚插的可多施。同时要注意水稻锌肥的施用。
2.2施肥方法
一是要早施,由于氮肥的肥效慢,施肥后需要过一段时间才能见效,因此应早施分蘖肥,一般返青后立即施用;二是要看苗施肥,先用分蘖肥的80%全田均匀撒施,其余20%就看田间长势,长势好的地方少施,长势较差的地方多施。这样全田长势能达到基本一致。施肥后,田间要保有水层,不能排水,自然落干后灌水。另外,雨天及上午露水未干时不要施肥,以免叶片粘上化肥,烧坏稻苗。
3病虫草害的防治技术
水稻的田间管理阶段,要特别注意病虫草害的防治,这几种为害都会导致水稻秧苗的生长发育不良,从而影响分蘖、出穗和结实。常见的病虫害有稻蓟马、稻苞虫、稻瘟病等,在防治时要根据不同病虫害的类型,结合发病规律,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对于稻蓟马可以使用乐果、多杀菊酯防治;对于稻苞虫可以用晶体敌百虫防治;對于稻瘟病,可以使用三环唑、稻瘟净防治;在使用农药时一定要注意用法用量,尽量使用低毒、高效的化学药剂,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及残留。对于杂草可选择对杂草杀伤而对秧苗无伤害的除草剂进行化学除草,对杂草较多的田块需采取人工除草、除稗。
作者简介:姜海,中专学历,榆树市农机技术推广站,助理农艺师,研究方向:农业技术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