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第二届吉林省农民文化节总体方案安排,围绕送科技送文化进村入户助推美丽乡村建设,9月15日,由省委宣传部、省农委共同谋划设计的吉林省农村电子商务展示对接活动在吉林省现代农业信息综合服务中心举行。本次活动旨在全面展示农业信息、农村政策、农产品产销、价格咨询、网上手机测土配方等农业现代服务体系,进一步加快推进农业信息化和农业的现代化建设,开创新农村建设新局面。
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韩煦东、省农委副主任于强、省委宣传部公共文化服务处处长赵志强、省农委科教处处长岳宏、省新农村办主任董国权及新一轮村干部和60名农民合作社代表参加此次活动。
省农委副主任于强在活动上作了重要讲话。他指出,电子商务依托互联网由城到乡快速发展,也把农业这一传统而最原始的产业,推到了电子商务这个巨大的平台上来,实现与互联网的有效对接,也就是“互联网+农业”。农业与电子商务的结合,几乎颠覆了我国传统农业的发展方式,势必会成为农业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强大引擎。正是基于这一点,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加快农村电子商务快速发展。2014年12月30日,省政府与阿里巴巴集团在长春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共同打造“数字互联网吉林”,这一框架协议里面,农村电子商务作为其重要内容被凸显出来。
我省农村电子商务现已搭建第三方平台,迈出了农村电子商务的一大步,通过几年的发展,电子商务在农村领域运用产生的效益开始逐步显现出来。重点表现,一是有效解决农产品卖难和市民买安全农产品难的“两难”问题;二是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农民科学消费水平,享受现代文明生活;三是促进农产品流通,利农便民,实现农超对接、农企对接和农商对接,促进“菜篮子”与市民的有效衔接,促进农业生产信息化、市场化、组织化和产业化;四是促进广大农民思想解放、观念更新、知识普及和能力提高,轉变农民的消费意识与习惯,使他们享受到信息化带来的便捷与实惠,对培养新型农民将产生积极影响;五是有力推动农业信息化产业的建设与发展,并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有利于培育优势产业和增强地方经济实力。总的来说,加快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是创新商业模式、完善农村现代市场体系的必然选择,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调整农业结构的重要抓手,是增加农民收入、释放农村消费潜力的重要举措,是统筹城乡发展、改善民生的客观要求,对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推进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于强副主任强调,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吉林省农业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吉林省现代农业信息综合服务中心、吉林省农村电子商务平台、农村信息服务站、“12582”服务等涉农服务平台等技术支撑,发挥农村合作社生产经营、产品质量的优势,广泛开展电子商务线上线下业务,将我省生产的吉林大米、杂粮杂豆、人参、食用菌、林蛙、黑猪、笨鸡等一些名优特产品、绿色有机食品销往全国各地,扩大市场,增加占有量,提高经济效益。要通过这些平台,大搞生产资料下乡,把优质高效、价格适宜的种子、化肥、农药、农膜、农机具等送到农民手中,促进农业生产发展。要大力开展手机测土配方施肥、远程专家对动植物疾病诊治服务,深入开展政策咨询、信息查询、人员培训、技术支持、网店建设、品牌培育、质量控制、物流运营等扎根于农业农村的电子商务服务项目。要进一步推动农村合作社带头人、农村经济人、种养大户、农机大户、家庭农场主等新型经营主体,积极参与和嫁接合作农村电子商务,插上信息现代化的翅膀,快速腾飞,扬帆远航。
吕泽梁等10名种植人参、榛子、草莓、养蜂、农资合作代表与吉林省农业信息服务有限公司签订了农村电子商务及信息化服务合作协议。全体与会人员共同参观考察了省农村信息综合服务平台。(省新农村办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