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 艳,李锦彬,吕文龙
(广西水利科学研究院,广西 南宁 530023)
广西是一个山地多、丘陵广、平地少、年降雨量大且分布很不均匀的省区。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二次土地调查主要数据成果公报,广西全区现有耕地面积为443.1 万hm2,其中大于6°的坡耕地面积为153.20 万hm2,占耕地总面积的34.58%;大于15°的坡耕地面积为54.6 万hm2,占耕地总面积的12.33%。区内30%以上的耕地为坡耕地,10%以上的耕地为陡坡耕地。坡耕地是水土流失的重要策源地,在暴雨径流的作用下,坡耕地土壤被分散、剥离、搬运、沉积,这造成大量的水土流失,使耕地土层变薄、土壤养分流失、保水能力变差,从而土壤生产力下降,阻碍当地农业可持续发展[1-2]。
近年来,国内诸多学者对坡耕地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及综合治理模式进行了研究。陈伟[3]、王健等[4]研究了黑龙江省西部丘陵漫岗区及渭北旱塬的坡耕地水土流失特征,姜芃等[5]在浙江省中部钱塘江流域研究人工降雨条件下坡耕地水土流失特征,张晓远等[6]、姚孝友等[7]研究了粤西、淮河流域的坡耕地水土流失特点,并提出防治措施和综合治理模式。但是,针对西南土石山区坡耕地水土流失的研究相对较少,对水土流失的年内分配研究也较为缺乏。因此,研究选择了西南土石山区种植玉米的坡耕地,以期明确当地坡耕地水土流失特征。
试验地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大化县江南乡带林村,该区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日照充足、热量丰富,雨量充沛,干湿季节明显,年均日照1 395 h,年均气温21.7℃,全年无霜期在360 d 以上,年均降水量1 170 mm,雨量较充沛,多集中在5~9月份。
试验地内种植作物为玉米,种植株行距为0.5 m×0.6 m,根据当地的耕作习惯,试验地一年种植两季玉米,其中春季玉米在2月中旬播种,6月底采收;秋季玉米在6月底或7月初播种,10月采收。2014年,试验地春季玉米在2月18日播种,6月25日采收;秋季玉米在7月5日播种,10月20日采收。
径流小区选取时做到避免跨越河流、道路、山脊,也不应靠近林缘,应布设在具有类似的地形地貌、坡向一致、坡度范围在5°~15°的区域。试验设3个径流小区,编号依次为S1、S2、S3,分别布置在4.5°、9.0°、14.4° 3种不同坡度的坡耕地上。径流小区设计为宽5 m、长20 m 的矩形标准径流场,投影面积100 m2,小区间用浆砌水泥砖砌筑30 cm 高的隔墙,径流小区下方设有径流桶,采用分水设备将试验区内全部径流加以分割,只取其中小部分通过量水设备,最后按分水比例还原计算,径流桶直径1 m,高1.2 m。
试验期间,利用小型气象站对试验地的气象指标持续进行观测,观测指标包括降雨量、风速、风向、气温、太阳辐射、大气压力、空气湿度等。
径流泥沙观测在每次能产流的降雨之后进行,观测内容主要包括测量径流桶水位高度、径流含沙量等指标。径流桶水位高度主要采用钢尺进行测量,用钢尺在桶内取不同的3 点测定水位深度,取平均值作为水位数;含沙量指标在降雨后24 h 内把径流桶内的水搅匀取泥沙浓度样,并在室内把泥沙浓度样放入105℃烘箱烘烤至恒重,以此测定径流含沙量。
2014年对3个径流小区分别进行了17 次径流、泥沙数据观测,其中4月1 次、5月2 次、6月3 次、7月4 次、8月3 次、9月2 次、10月1 次、11月1 次。
从表1 中可以看出,3个径流小区总产流量依次为1.97、7.34、17.44 m3,小区S2、S3 的总产流量分别为小区S1 的3.72 倍、8.83 倍;3个径流小区总产沙量分别为5.41、62.19、268.96 kg,小区S2、S3 的总产沙量分别为小区S1 的11.50 倍、49.72 倍;小区S2、S3 的单位体积径流泥沙含量分别为小区S1 的3.09倍、5.63 倍。随着坡度的增加,径流小区产流量、产沙量都明显增加,但产沙量增加的幅度更大,即随着坡度的增加,径流小区单位体积径流泥沙含量明显增加。
表1 不同坡度坡耕地水土流失
从表2 中可以看出,3个小区5~9月产流量分别为1.73、7.03、17.04 m3,分别占总产流量(4~11月)的87.85%、95.78%、97.74%。
从表3 中可以看出,S1、S2、S3,3个小区5~9月产沙量分别5.19、59.76、261.44 kg,分别占总产沙量(4~11月)的95.93%、96.09%、97.20%。
根据观测结果,5~9月的产流量达到年内总产流量的85%以上,产沙量达到年内总产沙量的95%以上,坡耕地年内水土流失主要集中在5~9月,其中产沙量的集中情况更为明显,且产流量和产沙量都有随着坡度增加而集中程度更高的趋势。
表2 不同坡度坡耕地产流量年内分配情况 (m3)
表3 不同坡度坡耕地产沙量年内分配情况表 (kg)
从表4 中可以看出,坡耕地水土流失量变化与降雨量的变化情况基本一致,试验地降雨主要集中在6~8月,坡耕地产流量、产沙量也主要集中在这3个月。其中坡耕地产流量主要集中在7、8月,这主要与7、8月降雨量较大有关;而产沙量主要集中在6、7月,这不仅和降雨量较大有关,还和坡耕地下垫面情况有关,6、7月是当地春季玉米采收和秋季玉米播种的交接时期,土地失去了地表覆盖物,玉米播种又导致了土体扰动,土壤较为疏松,易被冲蚀。
表4 不同坡度坡耕地降雨和水土流失观测情况表
研究表明:坡度越大,坡耕地水土流失越严重;降雨越多,水土流失量越大;当地耕作习惯对水土流失也有较大影响。
(1)坡耕地径流小区S2(坡度9.0°)、S3(坡度14.4°)的总产流量分别为S1(坡度 4.5°)的3.72 倍、8.83倍,总产沙量分别为11.50 倍、49.72 倍,随着坡度的增加,径流小区产流量、产沙量都明显增加,但产沙量增加的幅度更大。
(2)坡耕地5~9月的产流量达到年内总产流量的85%以上,产沙量达到年内总产沙量的95%以上,坡耕地年内水土流失主要集中在5~9月,其中产沙量的集中情况更为明显,且产流量和产沙量都有随着坡度增加集中程度更高的趋势。
(3)坡耕地的水土流失量与降雨量的变化基本一致,试验地降雨主要集中在6~8月,坡耕地产流量、产沙量也主要集中在这3个月,但由于受当地玉米种植耕作习惯的影响,坡耕地产流量主要集中在7、8月,而产沙量主要集中在6、7月。
[1]辛 艳,王 瑄,邱 野,等. 辽宁省不同耕作方式对坡耕地水土及氮磷养分流失的影响效果[J]. 水土保持学报,2013,27(1):27-30.
[2]肖 波,喻定芳,赵 梅,等.保护性耕作与等高草篱防治坡耕地水土及氮磷流失研究[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3,21(3):315-323.
[3]陈 伟. 黑龙江省西部丘陵漫岗区坡耕地降雨径流与土壤侵蚀特征[D]. 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2012.
[4]王 健,尹武君,云 峰. 渭北旱塬坡耕地水土和养分流失特征[J]. 水土保持学报,2012,26(1):33-37.
[5]姜 芃,严力蛟,董有浦. 人工降雨条件下南方坡耕地水土流失特征[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13,41(4):96-99.
[6]张晓远,张凯锋,丘保芳. 粤西坡耕地区水土流失特征及防治措施-以泗纶小流域为例[J]. 亚热带水土保持,2014,26(4):13-17.
[7]姚孝友,刘 霞,张光灿. 淮河流域坡耕地水土流失特点与综合整治模式[J].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2,10(1):94-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