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运锋,饶发候,樊应虎,韩学坤,陆秀春,李昌元,欧阳军
(1.楚雄州农业科学研究推广所,云南 楚雄675000;2.禄丰县碧城镇农技服务中心,云南 楚雄675000)
玉米以其适应性广、丰产性好、经济效益高等诸多优点在保障粮食安全方面的重要性愈发凸显[1]。云南楚雄州属于典型山区,玉米种植在该地占据非常重要位置,种植面积6.67 万hm2左右,然而楚雄州玉米产业发展还存在很多问题[2],例如稳产抗逆玉米新品种比较少。楚雄州农业科学研究推广所从2000年选育的玉米新品种有10个,为了研究这些玉米品种的丰产性及稳产性[3],为进一步进入云南省预备试验及多点示范打下基础,满足农业生产用种的迫切需要,笔者在不同生态区的1个试点进行了杂交玉米新品种的品比试验[4],以期为育种单位或示范推广单位提供参考依据。
品比地点在楚雄州农业科学研究推广所试验基地,位于云南省中部,海拔1 772 m,地理坐标为101˚45'E, 25˚14'N。多年年平均气温为15.7 ℃,年平均降雨量为830 mm,雨季多集中在7~9月这3个月。土壤多为水稻土和红壤土。
供试材料有楚14-1、楚14-2、楚14-3、楚14-4、楚14-5、楚14-6、楚14-7、楚14-8 楚14-9、楚14-10、北玉16 号(对照)。
试验采用随机区组排列,3 次重复,5 行区,小区面积12.8 m2,其中小区长4.0 m,宽3.2 m,等行距双株留苗,行距80 cm,株距40 cm,密度62 505 株/hm2[5],收获小区中间3 行,脱粒晒干计产。
试验地前茬作物为油菜,直播,播种时间为2014年5月23日,间苗时间为6月8日,定苗时间为6月13日。基肥,5月23日补施玉米专用复合肥450 kg /hm2,N ∶P ∶K=10 ∶10 ∶10。第1 次追肥为6月13日,施尿素300 kg/hm2;第2 次追肥为7月14日,施尿素450 kg/hm2,采用穴施。因2014年楚雄地区雨量较少,采用播种后灌溉。收获时期为9月26日。
主要测定项目:物候期、株高、穗位高、穗长、穗粗、千粒重、出子率、小区产量等。生育期指从出苗到成熟日子;株高:乳熟期连续取小区内正常的植株10 株,测量地表到雄穗顶端的高度(cm,保留整数);穗位高:测量地表到最上部果穗着生节的高度(cm,保留整数);穗长:测量穗基部到顶端的长度(cm);穗粗:果穗头尾相间排成1 行,测量果穗中部长度(cm);千粒重:随机取1 000 粒称重,重复3 次,取相近2个数值的平均数;出子率:子粒干重占果穗干重的百分率;子粒产量:将小区计产样本的果穗风干后脱粒,称其子粒干重,按标准水分(14%)折算出小区产量(中间3 行干子粒),保留2 位小数(kg)。产量方差分析采用SPSS17.0 软件。
从表1 可以看出,各品种生育期在104~119 d,生育期最长的品种是楚14-3、楚14-8、楚14-9,均为119 d,最短的品种是楚14-5,为104 d。
表1 各玉米品种物候期
从表2 可以看出,各品种除楚14-9 株型为披散型外,其余均为半紧凑型;各品种株高在277~340 cm,植株最高的是楚14-8,植株最矮的是楚14-1;各品种空秆率均为0%;除楚14-1 成株整齐度为齐,其余均为整齐。
表2 各玉米品种植株性状及主要特征性状
从表3 可以看出,各品种穂长在13.3~17.8 cm,最长的为楚14-5,最短的为楚14-1;穗粗在4.4~5.1 cm,最粗的为楚14-3,最细的是楚14-8;秃尖长在0~2.1 cm,秃尖最小的是楚14-3,最长的是对照(北玉16 号);穗行数在14~17 行,最少的是楚14-7、楚14-8、楚14-9,最多的是楚14-5;行粒数在29~42粒,最多的是楚14-8,最少的是楚14-4;千粒重在300~400 g,千粒重最重的是对照(北玉16 号),最轻的是楚14-10;出子率在82.8%~86.8%,出子率最高的是楚14-5,最低的是楚14-6。
表3 各玉米品种穗部性状
从表4 可以看出,从灰斑病抗性看,楚14-2、楚14-3、楚14-8、楚14-9 为2 级中感灰斑病;楚14-3小斑病最轻,轻感小斑病,其余品种比较接近;大斑病最轻的是楚14-3,其余品种比较接近;各品种均未感染穗腐病、丝黑穗病,且未发生倒伏和倒折。
表4 各玉米品种抗逆性
由表5 可知,有3个供试品种(楚14-3、楚14-4、楚14-5)比对照增产,增产比例为1.52%~6.00%,其余7个品种均比对照减产,减产幅度为6.83%~14.56%。较对照增产的品种中,楚14-5 产量为853.2 kg/667 m2,比对照增产48.3 kg/667 m2,增产产量居供试品种第1位,增产率为6.00%,增产达极显著水平(P<0.01),楚14-3 产量为843.2 kg/667 m2,比对照增产38.3 kg/667 m2,增产率为4.76%,增产达极显著水平,产量居供试品种第2 位;楚14-4 产量为817.1 kg/667 m2,比对照增产12.2 kg/667 m2,增产率为1.52%,增产未达显著水平,产量居供试品种第3 位。
表5 各玉米品种区试产量
在供试的各品种中,楚14-5 和楚14-3 产量均比对照增产显著。其中楚14-5 产量为853.2 kg/667 m2,比对照增产48.3 kg/667 m2,增产比例为6.00%,产量居供试品种第1 位,稳产性、抗病性好,适合在楚雄州及其近似地点示范推广,建议进一步多点试验及参加省区试。楚14-3 产量为843.2 kg/667 m2,比对照增产38.3 kg/667 m2,增产比例为4.76%,居参试品种第2 位,植株比较高,抗倒伏,具有突出的抗病性,适合高密度种植,有比较好的潜力,适合楚雄州及其近似地点示范推广,建议进一步多点试验及参加省区试。 其他品种有的抗病性较差,产量不稳定,需要进一步试验观察。
[1]张运锋,杨开荣,樊应虎,等. 楚雄州玉米新品种品比试验研究[J]. 湖南农业科学,2013,(4):14-15.
[2]张运锋. 楚雄州玉米产业科学发展[J]. 农业科技通讯,2014,(3):17-18.
[3]张运锋. 楚雄州玉米生产现状及育种展望[J]. 云南农业,2008,(S1):262-263.
[4]赵 祥. 冀西北丘陵区春玉米新品种筛选及适应性分析[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12,28(2):48-51.
[5]李卫平,廖华松. 湘中山区玉米新品种生态适应性研究[J].作物研究,2010,24(1):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