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瑞才 孟建武 戴凌云 张后奎
(1.盐都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江苏盐城224002;2.盐都区粮油作物技术指导站,江苏盐城224002;3.盐都区大纵湖镇农技推广中心,江苏盐城224022)
机插水稻不同行距栽培技术研究
张瑞才1孟建武2戴凌云2张后奎3
(1.盐都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江苏盐城224002;2.盐都区粮油作物技术指导站,江苏盐城224002;3.盐都区大纵湖镇农技推广中心,江苏盐城224022)
以中熟中粳“南粳9108”为试验材料,研究机插水稻不同行距和施肥水平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机插水稻行距25cm,施N为20kg/667m2的总茎蘖数多,出叶速度快,有效穗多,产量水平极显著高于其它处理区。
机插水稻;行距;栽培技术
近几年水稻机插秧技术已成为提高水稻单产和效益、省工省力、大幅度提高劳动效率的新型水稻轻简栽培技术,是今后水稻栽培技术的发展方向。目前在大面积生产中使用较为广泛的是25cm和30cm行距插秧机,究竟是那种行距更适合大面积的水稻夺高产?本研究拟通过田间三因素裂区试验,探索在不同的密、肥、水条件下不同行距的互作效应,探讨机插水稻不同行距对产量的影响,以确定机插稻的最佳行距及肥水管理方案,为进一步提高机插稻产量提供理论依据。
1.1试验材料
本试验选择穗型中等的优质食味粳稻“南粳9108”为中熟中粳品种,全生育期150d左右。
1.2试验地点
试验安排在排灌条件较好,肥力一致的盐都七星现代化农场试验区7号田进行。前茬小麦产量430kg/667m2。
1.3试验设计
本试验于2013年5月18日塑盘育秧、6月8日分区机插。试验区以不同行距为主试验因子A,设A1为25cm,A2为30cm共2个水平。副处理为不同搁田时间B,设3个水平,B1:7月10日,B2:7月15日,B3:7月20日。副副处理为不同施肥量(施纯N量)C,设3个水平,C1:17kg/667m2;C2:20kg/667m2;C3:23kg/667m2。
氮肥中基蘖肥与穗肥比为6︰4,其中基肥︰分蘖肥=6︰4,穗肥两次施用,倒3叶用肥︰倒1叶用肥=7︰3。P和K肥分2次施用,基肥和穗肥各50%,P2O5为7.5kg/667m2,K2O为7.5kg/667m2。
1.4小区排列
本试验设18个处理,3次重复,共54个小区,每小区面积45m2(6m×7.5m),共2430m2。
试验区用地0.47hm2。小区之间用塑料薄膜包裹的高埂隔离,独立排灌。
2.1对营养生长的影响
2.1.1茎蘖动态。7月10日搁田不同行距的18个小区,各处理间基本苗变辐较大。施纯N为17kg/667m2的6个小区,机插行距25cm比行距30cm田间基本苗明显增加,平均多1.59万/667m2,增30.75%,见图1。施纯N为20kg/667m2的6个小区,平均多1.71万/667m2,增34.97%,见图2。施纯N为23kg/667m2的6个小区,平均多1.14万/667m2,增17.59%,见图3。18个小区平均基本苗增27.77%。由于田间发苗条件均较好,行距25cm施纯N不同的3个处理总茎蘖数为21.01万~22.48万/667m2,比行距30cm的总茎蘖数15.98万~17.82万/667m2,多4.11万~6.01万/667m2,增25.7%~33.7%。25cm行距的处理出生的大分蘖多,这为最终获得大穗奠定了基础。再从高峰苗看,7月10日搁田的不同施肥区发苗高峰各处理间差距不大,只有施纯N为20kg/667m2的高肥区比低肥区推迟5d左右;行距25cm的峰值比30cm的高2.35万~5.03万/667m2。
7月15日搁田不同行距的18个小区中,25cm行距的9个小区平均基本苗6.74万/667m2,总茎蘖数19.07万~26.06万/667m2,比30cm行距的平均基本苗5.08万/667m2多1.66万/667m2,高32.67%。30cm行距的总茎蘖数18.58万~22.16万/667m2,25cm行距比30cm行距多0.49万~3.90万/667m2。各处理高峰苗出现的时间基本一致,见表1。
7月20日搁田不同行距各处理茎蘖动态。25cm行距的总茎蘖数26.17万~29.27万/667m2,30cm行距的总茎蘖数22.70万~24.98万/667m2。发苗高峰期各处理的时间一致。峰值差距不大(图4、5、6)。
2.1.2出叶速度。“宁粳9108”机插秧各试验小区,出叶速度基本一致,呈抛物线上升,最终叶片数为15~16叶,见表2。
图1 7月10日搁田,施纯氮17kg/667m2的茎蘖动态
图2 7月10日搁田,施纯氮20kg/667m2的茎蘖动态
图3 7月10日搁田,施纯氮23kg/667m2的茎蘖动态
图4 7月20日搁田,施纯氮17kg/667m2的茎蘖动态
图5 7月20日搁田,施纯氮20kg/667m2的茎蘖动态
图6 7月20日搁田,施纯氮23kg/667m2的茎蘖动态
表1 7月15日搁田的各处理茎蘖动态汇总
行距7月29日(万/667m2)8月5日(万/667m2)8月12日(万/667m2)8月19日(万/667m2)8月26日(万/667m2)10月17日(万/667m2)25cm31.5928.5426.0324.8123.7223.0030cm27.3025.6924.6123.3122.0521.6425cm31.1332.9628.0026.4925.0524.3730cm31.4232.2428.0724.6322.7922.2125cm32.6926.6424.3923.6122.6522.2030cm31.3826.8624.4523.4222.2721.69
注:此表中数据都是3个重复的平均数。
表2 水稻不同机插行距试验各点出叶动态
2.2对产量的影响
2.2.1有效穗。行距25cm比30cm的穗数增加1.65万/667m2。高峰苗多2.75万/667m2。成穗率低1.3%。从不同搁田时间来看,7月15日及7月10日搁田的处理成穗率均高于7月20日搁田的处理,说明推迟搁田不利于茎蘖成穗。穗数随着搁田时间的向后推移而增加,施纯N为17kg/667m2的处理成穗率高于其他施氮水平高的处理(表3)。在不同的施氮处理间,施纯N为20kg/667m2的处理穗数最多。穗数没有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在不同的施氮处理间,高峰苗的变化趋势和穗数的变化趋势一致。
2.2.2每穗粒数。扩大栽插行距同样有利于每穗总粒数的提高,栽插行距25cm和30cm的不同处理平均每穗总粒数分别为119.13和123.17。7月15日及之前搁田的处理每穗总粒数较晚搁田的处理多(表4)。
2.2.3结实率。结实率的方差分析结果显示(表5),施纯N为23kg/667m2的处理结实率显著低于其他施氮水平。栽插行距30cm的处理结实率高于25cm的处理,说明扩大栽插行距有利于提高结实率。
表3 试验各处理间成穗率方差分析
注:*表示在0.05水平差异;**表示在0.01水平差异。下同。
表4 试验各处理间每穗总粒数方差分析
2.2.4千粒重。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在不同栽插行距,不同搁田时间,不同施氮量之间,千粒重均没有显著差异。但是其中以施纯氮量17kg/667m2的处理千粒重最高。
2.2.5产量。方差分析表明(表6):两种不同行距间的产量有显著差异(F=18.88*),即25cm行距机插的产量显著高于30cm行距机插的产量。不同行距与不同搁田时间的互作效应,对产量无显著差异。不同行距采用不同的氮肥施用量处理,在小裂区施纯氮量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F=6.11**)。施纯N为20kg/667m2的处理,产量水平极显著高于另外2个施氮水平。3个不同的搁田时间处理间产量虽然没有达到显著差异,但是可以看出7月15日搁田的处理产量水平高于另外2个搁田时间处理。不同行距、不同搁田时间与不同的N肥施用量之间的互作效应,经F值测定,对产量的影响有极显著的差异。
表5 试验各处理间结实率方差分析
表6 各处理实收产量方差分析
机插稻各处理实收产量,25cm行距27个小区平均为641.12kg/667m2,比30cm行距27个小区平均619.28kg/667m2,增产21.84kg/667m2,增3.53%。
多因子裂区试验结果表明:机插稻用25cm行距插秧、7月15日搁田、施纯N为20kg/667m2为最佳组合。
水稻不同行距机插,由于各处理茎蘖动态的差距,病虫害的发生时间和损失程度不同,特别是纹枯病的发生有随着单位面积总茎蘖数的增加而加重的趋势,因此要增加这方面的关注。
2015-01-06
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项目(2011BAD16B03);江苏粮食丰产科技工程项目(BE2009425)。
张瑞才(1957-),男,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作物栽培技术研究和推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