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 平 朱增培 曹 阳
(1.江苏省邳州市农业委员会,江苏邳州221300;2.江苏省徐州市种子站,江苏徐州221000)
水稻连粳11机插高产栽培技术
袁平1朱增培2曹阳2
(1.江苏省邳州市农业委员会,江苏邳州221300;2.江苏省徐州市种子站,江苏徐州221000)
通过连粳11机插秧高产栽培示范,探索机插秧高产技术,为徐州地区选择机插秧主体品种提供技术支撑。
连粳11;机插秧;高产栽培技术
连粳11是由江苏省连云港市黄淮农作物育种研究所选育的中早熟中粳稻品种,在徐州市作水稻机插秧品种种植具有穗大粒多、繁茂性好及熟期适中的优势。2014年在徐州国家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站超高产机插精确定量栽培技术试验中(0.87hm2),选择了连粳11号作为机插秧品种,尽管后期遇到历史上罕见的低温阴雨寡照天气,仍然取得了实产680kg/667m2的好收成。2014年连粳11在邳州和睢宁种植表现也非常突出,有望在徐州市作为机插秧主体品种推广种植。
连粳11株型紧凑,穗型较大,群体整齐度较好,熟期转色好,抗倒性较强。江苏省区域试验平均结果:有效穗20.4万/667m2,每穗实粒数133.5粒,结实率86.8%,千粒重25.2g,株高101.1cm,全生育期154.0d,较对照早1d;接种鉴定:中感穗颈瘟,感白叶枯病,高感纹枯病,抗条纹叶枯病;米质理化指标根据农业部食品质量检测中心2010年检测结果:精米率74.0%,垩白粒率28.0%,垩白度2.9%,胶稠度80.0mm,直链淀粉含量19.8%,达到国标三级优质稻谷标准。
2.1生育进程
近年徐州选择连粳11号作为机插秧代表品种。从表1可以看出,连粳11抽穗时期适宜,抽穗开花比较集中,较镇稻99晚3~4d,适宜机插栽培。
表1 不同品种不同地点的生育期及茎蘖动态
2.2茎蘖动态
2014年大田生长前期由于受到不利气候因素影响,水稻分蘖比常年偏少,但连粳11相对镇稻99仍表现出分蘖力强,成穗率高,见表1。
2.3田间抗性
自7月底开始,连粳11进入生殖生长时期,由于气候异常,低温寡照的天气一直持续50多天,镇稻99部分倒伏,而连粳11抗性较好,加上管理到位,未出现倒伏,纹枯病、穗颈瘟及稻曲病发生较轻,见表2。
2.4 产量表现
2014年不良的气候条件对大穗型品种产量影响较大,主要是穗粒数虽然多,但结实率降幅大,穗大粒多的优势不易发挥,尽管如此,连粳11仍表现穗总粒数多,结实率降幅不大,实粒数较镇稻99多十多粒,加上穗、粒、重比较协调,产量表现较高,见表3。
表2 不同品种不同地点的田间抗性
表3 不同品种不同地点的产量结构
3.1培育壮秧
3.1.1营养土准备。取玉米田上层土(略偏酸性红土)和本地部分表土(略碱性土)充分混合;5月上旬旋耕粉碎、过筛,细土粒径不大于5mm,堆积成土堆加盖塑料布进一步熟化备用。
3.1.2秧池制作。选用半旱育秧方式。冬前将秧田旋耕两遍,然后人工去除表层杂物;第2年5月初旋耕一遍,1.8m开一道沟,畦面镇压后人工加宽机开沟,并将沟土撒到秧板田低洼处拍平,最后在置秧板中线用滑石粉放线。秧板田两头用大开沟机开排水沟一道。
3.1.3装盘。5月22日开始使用机械流水线装盘落谷。装盘时先用乙酰甲霜灵按1︰80混合喷雾进行药剂拌种,晾干待用;营养土使用育秧绿5kg拌土1000~1200kg装250~300盘,分批次拌土备用;播种量控制在每盘120~150g,以30盘/667m2为宜。
3.1.4铺盘。落谷前20d校验整平秧板,摆盘前均匀撒施磷酸二铵或45%的复合肥10~15kg/667m2,摆盘要严格按中间线对齐,确保两边各有10~15cm空地用于压无纺布。
3.1.5秧田管理。近2年我们均采取干籽下种摆盘,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全田摆盘结束后,灌水保水16~24h,灌水时水一定要超过秧盘表层,确保所有秧盘泡透水,24h后排干田间多余水层(沟内有水即可)。正常气温下8~10d可以达到1叶1心,此时如无降雨应灌跑马水(随灌随排)1次,田间保水2~3h,同时对田间无纺布进行整理(清除表层局部压土,放松贴地无纺布,防止秧叶窜出无纺布)。此后大约每6d灌跑马水1次,移栽前3~4d揭除无纺布进行炼苗,同时用吡蚜酮防治灰飞虱危害。
3.2适期早栽
3.2.1秸秆全量还田。小麦成熟后用收割机粉碎小麦秸秆,对于田间地头成团草堆辅助人工分散或运出田间,施用48%(N︰P2O5︰K2O=20︰15︰13)复合肥40kg/667m2,用大功率拖拉机低速旋耕一遍,耕深约15cm左右;耕后及时上水并淹没草层。正常情况下,麦秸秆浸泡3d时间叶片就已腐烂易碎,此时放干田间多余水层,再施尿素5~7.5kg/667m2,改用手扶拖拉机浅旋1~2遍,然后沉实2d后即可移栽。
3.2.2移栽。移栽前对田间秧苗防治稻飞虱一次,同时要做到提前控制秧盘含水量,确保做到秧苗盘不黏不散。6月下旬开始移栽,连粳11属于大穗型品种,移栽密度可适当放宽,密度为1.65万~2.0万穴/667m2,基本苗9万/667m2左右。
3.2.3水浆管理。机插秧由于植伤重,僵苗要重于手插秧和抛秧,实行麦秸秆全量还田后,僵苗情况更为严重。近几年观察发现,小麦秸秆腐烂发酵主要集中在前20d,24d后则田间基本没有气泡。而淮北水稻机插秧的有效分蘖期也主要集中在栽后20d,因此栽后水浆管理应以促早发为前提,移栽时田间保持似有水似无水:栽后1~4d保持薄水层保活苗,5d后放干田间水层,然后每5~6d放1次跑马水(不建立水层),促进水稻生根分蘖和小麦秸秆腐烂排气;栽后20d除草,22d建立水层,7月下旬开始搁田至7月底。
3.2.4灵活除草。众所周知,淮北地区季节矛盾突出,机插秧移栽后能否早发直接决定高产稳产能否实现。通过近2年的实践我们发现,机插秧水稻僵苗原因除一部分是由于秸秆还田量过大造成的外,还有很大部分原因是由于施用除草剂不当造成的。机插秧移栽,由于秧苗叶龄小,苗体小,移栽偏深,田间过淤加上植伤重,且施用除草剂要求保留水层5~7d,淹死秧苗加秸秆发酵毒死秧苗是造成前期群体不足的主要原因。因此,2014年我们采用的田间管理模式是前期以促为主,“草稻”同长,待秧苗和杂草群体都达到较大水平时,再进行防治,控制杂草效果好,同时实现了水稻前期早发旺长的目的。
3.2.5科学施肥。徐州区域试验站的土壤有效氮和有效磷在中上至高级,速效钾在中下水平,有效锌在1.0mg/L以上。因此针对小麦秸秆全量还田的情况,对以往的施肥模式进行了改变:底肥施用N︰P︰K=20︰15︰13的复合肥40kg/667m2,第2次整地后施用面肥尿素5~7.5kg/667m2,栽后10d第2次上水,施用尿素15kg/667m2,栽后约40d搁田后施用复合肥22.5kg/667m2。约含总氮量21.5kg/667m2,五氧化二磷8.7kg/667m2,氧化钾8.1kg/667m2。
3.2.6及时防治病虫害。根据病虫害田间调查及预报情况,7月下旬用井冈·丙环唑+毒死蜱防治水稻纹枯病、稻飞虱及稻纵卷叶螟;8月上旬后期用5%己唑醇+24%噻呋酰胺+3.5%甲维氟铃脲+25%噻虫嗪,防治水稻纹枯病、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兼治稻飞虱、稻瘟病及稻曲病;8月下旬用40%咪鲜·三环唑+50%吡蚜酮+5%阿维氟铃脲防治稻飞虱、稻瘟病、稻飞虱,兼治稻纵卷叶螟、大螟、稻曲病及中后期叶病。
4.1合理的茎蘖动态和理想的成穗数是夺取高产的基础
历年高产栽培经验证明,淮北地区理想机插秧成穗数22万~25万/667m2。水稻品种连粳11在邳州市机插秧品种中属中大穗品种,我们制定的理想穗数目标为23.0万/667m2。据苗情点观测,连粳11前期苗匀、苗全、不缺苗断垄,栽后20d总茎蘖数达到28.3万/667m2,高峰苗达到34.82万/667m2,成穗数23.7万/667m2。
4.2大穗是夺取高产的关键
徐州地区常年10月秋高气爽,光照充足,千粒重和结实率比较稳定,因此如何在保证后期不倒伏的前提下夺取更大穗是我们高产的关键。2014年根据茎蘖动态定点调查和叶龄跟踪,确定7月20日左右开始搁田,期间7月24~25日降雨21mm左右,7月29~30日降雨60mm,搁田结束时田间基本达到了“白根泛,田龟裂、不陷脚”的搁田指标。
4.3较高的结实率和千粒重是夺取高产的保证
2014年由于8月份气温偏低,抽穗期较往年有所推迟,相同品种相同栽培方式抽穗比往年推迟4d左右。连粳11在徐州区域试验站的高产田块8月28日开始抽穗,9月3日齐穗,由于后期外观上感觉群体偏大,叶色较深,因此倒3叶和后期叶面肥没有施用,加上中后期雨水偏多,气温总体不高,因此灌浆不快,结实率不如往年高,但穗型较大,每穗总粒数达到160粒以上。田间没有倒伏。
综上所述,连粳11在徐州作为机插秧品种较为适宜,实施机插高产栽培技术可以夺得高产。
2015-02-12
江苏省农业三新工程项目《现代农业(稻麦)科技综合示范推广》资金支持。
袁 平(1968-),女,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大田作物新品种选育、试验、示范、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