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社区图书馆建设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2015-10-09 21:52郭丽娴
科技资讯 2015年17期
关键词:总分馆制社区图书馆

郭丽娴

摘 要:欧美国家的社区图书馆建设起步较早,充分重视图书馆定位,在总分馆制、社区信息服务、技术应用与培训、组织合作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果。为适应数字时代大众阅读需求变化和期望,社区图书馆将在加大技术投入,加强社区信息服务,打造公共阅读环境空间等方面进一步探索实践。借鉴英美等西方国家经验,该研究者提出我国社区图书馆发展的若干对策以提高社区图书馆建设和服务质量,促进其可持续发展,满足大众对科学知识和精神文化的需求。

关键词:社区图书馆 总分馆制 社区信息服务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6(b)-0204-03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目前已迈入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京津地区等发达地区甚至达到发达国家水平,这为社区图书馆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民众生活迈入小康阶段,科学知识需求和精神文化需求快速上升,要求社区图书馆提供优质服务,对社区图书馆的覆盖程度和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国家前所未有地从政策、法律层面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我国社区图书馆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根据我国社区图书馆现状,借鉴美国、英国社区图书馆发展经验,该研究者提出了我国社区图书馆发展对策。

1 国外社区图书馆的社会发展定位

欧美国家的社区图书馆建设起步较早,其中美国在社区图书馆的体制建设、服务理念、技术应用、功能完善等方面走在世界前列。印度图书馆学家阮冈纳赞曾经说过“图书馆是生长着的有机体”,这一观点在美国社区图书馆发展上体现的尤为突出。作为公共图书馆的一种重要形态,美国的社区图书馆深深扎根于不同社区中,并随着一个社区、一个地区和一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变迁,不断的生长、发展,为社区居民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和多元化的信息服务。

美国图书馆素来有“民众智慧之源”的称号,社区图书馆与普通民众关系也最为密切。自诞生之日起,它始终秉承着“广泛的自觉和平等,以及普及教育的机构形象”这一指导方针,在传统社会中承担着教育、文化、娱乐和保存的角色,并规划出了成熟的服务项目和模式。进入21世纪后,随着数字化、网络化和信息化所带来的变革和挑战,社区图书馆加强了传统服务模式和因特网技术的结合,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社区的教育中心、资讯中心、文化中心,并保存所在社区的历史和传统,以满足所在社区、民众及政府对社区图书馆的需求和期望。

社区图书馆承担着共同的历史使命,但又因其分布在不同州、县,而各有其社会发展定位和特色。如纽约市人口最密集地区的布鲁克林公共图书馆的定位为:确保社会知识、历史和文化的保存和传播、为本地区的居民提供免费的图书和信息服务,以便于当地居民自由开放地获取教育、娱乐和研究所需的知识和信息。旧金山公共图书馆的定位为:为多元化的社会致力于自由和平等地获得信息、知识、自由学习和阅读的乐趣。[1]因而众多的社区图书馆在其发展建设中展现出各自的特点和吸引力,为公共图书馆探索发展道路提供了宝贵经验。

2 国外社区图书馆的建设发展

在20世纪70年代,国外在社区图书馆建设和服务方面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成果。经过多年的发展,国外社区图书馆在运营管理、信息服务、技术设施建设等方面都已逐步完善和成熟。

2.1 总分馆制——社区图书馆管理模式的逐步完善

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社区图书馆普遍采用“总分馆”模式。通常在一个城市或一个地区设一个总馆或中心馆,其下设立若干分馆,总馆对分馆的人、财、物实行统一管理,分馆在总馆指导下为所属社区提供读者服务工作。总分馆之间有高度统一的协调管理、严格完整的组织体系和事业发展统筹规划,且严格按照服务人口的数量设立图书馆服务网点[2]。

例如美国洛杉矶公共图书馆设有1个中心图书馆和72个分馆,拥有600多万册馆藏,为近400多万用户群提供服务,覆盖范围达470平方英里。[3]它实行集成统一的组织管理,由图书馆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和实施整个图书馆总分馆发展战略规划,全方面协调处理文献资源、经费、服务、设备、技术标准、工作人员等。

英国伦敦市公共图书馆也采用总分馆制管理模式,在32个行政区中,每区都设有1个中心图书馆和十几个社区图书馆,组成了伦敦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极大提升服务品质,扩大服务覆盖面积。英国文化部计划,截止到2013年,全英国将建立功能齐全的现代化社区图书馆网点,届时市民在任何时候都能从所在社区的图书馆上免费调阅英国任何一本图书。[4]

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在数字化、网络化高速发展的环境下,总分馆模式在资源合理配置和共享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为社区图书馆的服务拓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因而在欧美国家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2.2 社区信息服务——社区图书馆的服务创新

历经百年的发展,公共图书馆的使命发生多次变化。面对社会环境的变迁、利益相关者的质疑,公共图书馆也曾几度彷徨和迷失。自20世纪80年代起,美国公共图书馆的命运与社区发展的轨迹交织在一起。[5]图书馆不断创新服务理念,探索新的服务方式,以充分刺激用户兴趣和满足社区需求,最终获得社区的认同和支持,社区图书馆由此焕发出勃勃生机。

其最为成功的一项转变就是将“普遍均等”的理念融入图书馆服务,面向特定社区开展社区信息服务,帮助人们获取有关处理日常生活问题和推进社区发展的信息资源的服务,其范围广泛,包括提供医疗保健、社会福利、政治参与、法律、家政管理、就业求职、金融援助、住房供给、娱乐休闲等方面的信息,以及本土文化与社区记忆的建设,社区规划与社区事务的咨询服务等。[6]

以纽约和芝加哥中国城的社区图书馆为例,收藏有大量中文图书。社区图书馆一般划分为成人阅览区、青少年阅览区和儿童活动阅览区,各区的设计和服务都比较人性化。比如,儿童阅读区设立低矮书架,布置充满童趣。社区图书馆针对不同读者提供个性化服务,比如为老年读者购入大字号的书,向残障读者提供免费邮寄服务,为儿童提供益智游戏。纽约州萨福克县马斯提克斯-默里奇斯-雪莉社区图书馆除提供常规借阅、计算机等服务外,还提供免费纳税辅导、职业辅导、家教服务及作业辅导、补助申请辅导及家庭关系辅导。

在英国,图书馆是为公众提供文化服务的重要抓手。2013年9月英国伯明翰图书馆正式向公众开放,为吸引民众开设了瑜伽课、编织兴趣组,提供各种学习服务,包括文学、算术和计算机技能的专家辅导,甚至试行了“微笑工坊”教人们如何微笑。伯明翰图书馆仅仅是英国众多公共图书馆的一个缩影。深入了解会发现公共图书馆特色服务项目非常丰富,如电话号码服务、居民名册服务、当地事件记录、旅游信息服务、当地政府的工作和政策法规文件服务、剧团和合唱队的布景服务、专利资料保藏服务、地图服务等。英国的公共图书馆如同一个社区信息集散中心,在这里能感受到整个社区脉搏的跳动。

2.3 跨越数字鸿沟——社区图书馆的技术应用与培训

因特网技术的使用和数字化时代的到来,让许多图书馆读者都渴望看到图书馆的数字化拓展服务,在各种传统的公共图书馆社会角色之内,也越来越多地强调使用计算机、网络、数字资源等现代信息技术来开展公共图书馆的服务。例如,英国2003年出版了未来十年英国公共图书馆使命框架,特别提出“帮助获取数字技能和服务”的使命,要求公共图书馆利用网络平台为社区居民提供广泛的数字化服务和设施,例如建设和维持当地的社区网站、为社区居民提供数字化文化资源获取全国网络资源等。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公共图书馆加强了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与培训,逐步更换先进技术和软硬件设备,提供技术指导和相关培训以及内容丰富的数据库,以缩小数字鸿沟,促进社区图书馆为居民提供无差别的服务。

在美国,许多社区图书馆也顺应时代发展而改变。例如荣获2015年美国最佳小型图书馆奖的蒙大拿州贝尔格莱德社区图书馆,作为一个用户人数仅为12700人的小型公共图书馆分馆,它善于利用技术开展各项活动,建立移动网站,平均每月访问数量为4436人次。为读者提供台式电脑服务,设立3D打印工坊等各种新技术应用的空间。此外,它还积极参与“蒙大拿共享书目”和全州性的文献传递工程,通过资源共享传递系统为图书馆用户提供优质的数字资源服务。

2.4 联系与合作——社会组织助力社区图书馆发展

在美国社区图书馆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社会力量起到了重要作用。比如,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在1880~1920年间在美国捐资建设了1688家社区图书馆,占该时期美国公共图书馆数量的一半。为此,国外社区图书馆采用各种方式获取当地社区民众的支持和参与,促进图书馆自身发展,促使图书馆服务深入民众。例如,通过公共图书馆基金会、图书馆书友会等号召社区公众捐助资金,为图书馆开拓经费来源,或者通过设立志愿者岗位来鼓励社区公众参与图书馆服务。此外,还重视通过各种形式吸引社区公众献言献策。对于小型的社区图书馆而言,借助外部社会力量的支持,开展图书馆服务,更是尤为重要。

贝尔格莱德社区图书馆2014年为12700名居民流通了90548册次图书资料。这些居民中有1588人每周都会造访图书馆,图书馆每周开放6天44个小时,每周还会有1024名读者访问图书馆网站。[7]它能出色完成工作,得益于通过大量的捐赠和合作伙伴充实图书馆的资源、承担服务的花费。其中与美国志愿者服务组织合作,得到6名志愿者的协助,此外还有社区志愿者、合作者,参与图书馆活动的设计安排。在举办“成长中的故事”活动时,志愿者成为了主要力量,每个月到地区的日托中心为孩子们讲故事,与护士们交流经验。2014年共有500名远离图书馆的孩子参加了这项活动。

3 国外社区图书馆的特点与发展趋势

经过多年的不断探索与实践,国外社区图书馆的建设已经较为成功,并具有非常突出特点。其一,定位明确,管理系统成熟有序。总馆、分馆之间有着明确的功能定位和职责分工,并确认了其在延伸服务体系中的责任和标准。其二,积极应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采用多元化、特色化的服务方式,通过阅读服务、信息服务、活动组织、培训教育等多种渠道来吸引读者,拓展服务领域。其三,遵循“普遍均等”的理念,通过社区图书馆将服务延伸到社区,惠及每个公民。以美国为例,据美国图书馆协会统计,2010年美国共有17078所公共图书馆,平均每1万7千人有1所图书馆,分布密集程度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其四,以提供“社区信息服务”为突破口,帮助提高社区居民个人技能和生活素质,跨越信息获取障碍,搭建社交平台,让社区图书馆成为社区信息中心,促进当地的社区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

社区图书馆获得的成功,无疑提高了社区图书馆的社会认知度,为自身赢得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皮尤研究中心2013年发表的一项调查报告显示,美国公众认为图书馆是社区的中心,是读者与其他地方机构联系的纽带。90%的被调查者认为图书馆是“非常重要”或“比较重要”的,如果社区附近的公共图书馆关闭,会对整个社区产生影响。[8]但是,人类社会仍在迅速向前发展,进入数字时代,大众的阅读习惯与需求、关注重点也会随之出现新的变化。在目前已有的基础上,载誉前行的社区图书馆也适当需要做出一些变化,增加或者强化服务内容与功能,不断完善其建设方案。

(1)加强先进技术应用和设备投入,重视技术培训。皮尤研究中心的调查报告显示,图书馆员以及受访读者都对未来图书馆的新服务和新技术充满期望。例如,提供大量的数字资源、电子书以及平板电脑和电子阅读器的外借;扩大手机图书馆等图书馆移动服务;尝试新的技术设备,应用程序的培训服务;提供数字媒体实验室服务;提供免费的网络环境。

(2)进一步加强社区信息服务,增加新的服务内容。2013年,英国图书馆馆长协会发布了关于公共图书馆基本服务领域的报告,提出未来公共图书馆将聚焦四个领域:健康、阅读、信息和数字。其中,健康服务包含为社区居民提供非诊所型社区空间,即给予居民向医疗专家咨询的机会,以及获取健康资源的便利;信息服务包括为居民提供上网便利,使得他们能获取求职、卫生及财经信息。

(3)强化社区图书馆的学习、娱乐、休闲功能,打造良好的公共阅读环境空间。调查显示,59%的美国人认为图书馆应该为阅读、工作、休闲提供舒适的空间。多数读者很享受图书馆的阅读和学习的好环境,如图书馆提供的安静的学习空间、优秀的咨询馆员和丰富的研究资源。在英国公共图书馆已成功地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从让读者查阅文献、获取知识的功能,朝着传播知识、交流思想和放松身心的方向发展,成为了读者终生学习的最佳场所,当地居民的文化娱乐中心。

4 对我国社区图书馆建设的启示与借鉴

4.1 加强体制创新,加大总分馆制推广和完善

总分馆制在国外社区图书馆的建设中已经取得明显成效,尤其在合理统筹图书馆系统的服务资源方面优势突出。我国社区图书馆建设应该积极借鉴国外经验,在经济发达地区深入推进总分馆制。例如,2015年广州市颁布实施《广州市公共图书馆条例》,其第十二条第三款规定:“区人民政府负责建设区和镇、街道公共图书馆,建立公共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区公共图书馆为区域总馆,镇、街道公共图书馆为分馆。”通过正式的法规条例明确提出广州市公共图书馆系统采取总分馆制管理模式。广州市公共图书馆系统可借鉴国外做法,进一步根据图书馆服务的用户特征、用户需求制定周密的战略发展规划,合理进行服务网络的网点布设和空间规划,统筹图书馆系统的资源配置,进而在制度层面确保总分馆体系中资源配置和共享效率的最优化。

4.2 重视社区图书馆的定位,加强服务功能的设计和拓展

在社区图书馆的管理与发展中,我国各级社区图书馆需要明确各自承担的使命,确立社会定位,有助于加强服务功能的设计和拓展。通过依据各自使命(即社区图书馆对其服务对象承担的责任)设计和创新服务内容,完善自身服务功能,才能保证围绕使命开展丰富的服务活动、围绕使命合理配置所有资源,从而有效覆盖社区图书馆的服务范围,提升服务水平,突出社区图书馆自身特色,同时也能促进总分馆制模式下的公共图书馆系统整体的发展与进步。

4.3 加强与其他组织机构和社会力量的合作

我国在社区图书馆建设方面开展了多方探索与实践,由于受现行体制所扰,国内多地的社区图书馆建设始终面临人员、经费、专业技术力量不足等问题而难以解决。例如,即便国内普遍认为发展较好的苏州模式,通过“全委托”关系的确立,有利于总馆对分馆的全面控制,但是也由此带来了编外员工队伍的规模及其利益诉求问题,影响后续发展。[9]对于大多数缺乏有力支持的社区图书馆来说,借鉴国外经验,重视各类机构和社会组织的支持,吸引志愿者和寻找合作伙伴,丰富服务内容,扩大服务范围,是实现社区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策略。

4.4 支持所有社区内的学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是最快见效和可持续发展的

我国城镇的中小学都是按社区布局的,所有的中小学校都设置有图书馆和家长学校,资助中小学校图书馆扩展适合社会读者的图书文献资源和扩展馆舍空间及管理服务人员,既充分利用了馆舍空间和文献资源,又发挥了学校图书馆的社会效益,加强了学校与社区的之间的关系,这是一举多赢的社区图书馆持续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 邓爱东.中美公共图书馆定位与推广之对比与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3(1):4-8.

[2] 肖焕忠.总分馆制发展模式比较研究[J].图书情报知识,2007(3):41-43.

[3] 刘兰,黄国彬.国外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典型案例分析及其启示——以洛杉矶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为例[J].图书馆建设,2010(8):2-6,13.

[4] 伦敦公共图书馆散记:不花分文坐拥书城[EB/OL](2004-03-21)[2015-04-25]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content_1376462.htm.

[5] 胡立耘.美国公共图书馆社区信息服务的特点[J].图书馆建设,2009(5):74-77,83.

[6] 曹磊编译.美国小型图书馆的典范——贝尔格莱德社区图书馆[N].新华书日报,2015-03-06A08.

[7] 美国驻华大使馆官方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7f297b00102 ejse.html.

[8] 于良芝.为了普遍均等的图书馆服务——评苏州图书馆的分馆建设[J].国家图书馆学刊,2007(3):18-19.

猜你喜欢
总分馆制社区图书馆
汕头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探索与实践
浅析总分馆制下的乡镇图书馆建设
论现阶段县级文化馆总分馆制的深入建设问题
濮阳市开展全民阅读与建设书香城市探析
县级图书馆未来走向趋势探索
关于社区图书馆若干建设问题的探索与思考
浅谈“社区图书馆”建设
新加坡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观察与思考
浅析社区图书馆建设
香港公共图书馆城市服务述略及其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