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地方本科院校创新教育研究和思考

2015-10-09 20:21郭丽丽
科技资讯 2015年19期
关键词:万众创新大众创业创新能力

郭丽丽

摘 要:创新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视的,国家的发展,“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具创新能力的人才。而创新型人才又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教育的创新。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信息经济、知识经济向智慧经济演进过程中,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和未来意义。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背景下,创新教育模式及方法需要不断改革和大胆尝试。高校是思想、文化、科技、人才资源的聚集地,也是培养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阵地。因此,中国高等教育的创新发展更是需要关注地。

关键词:创新能力 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7(a)-0177-02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理工科高等院校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主阵地之一,具有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重要责任和义务。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在近年教育研究与改革中,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始终是一个重要研究内容。然而,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背景下,创新教育的内涵进一步升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教育模式及方法需要深刻变革和创新。

1 创意、创新、创业教育协同发展

“三创”教育是当前高等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传统教育研究往往将三者割裂,只突出研究其中某一方面。近年来,国内部分高等院校在三创教育方面开展了深入研究与实践,不同高校对三创教育内涵及定位有一定差异[2]。

武汉大学在全国率先提出“创造、创新、创业”为基本内容的三创教育,构建了具有武大特色的多样化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清华大学开展了“创意、创新、创业”三条主线的教育工作,并通过具有学习、活动、资源和培育四个功能板块的清华x-lab支撑三创教育,发起了由六十所院校、十余家企业或机构参加的“创客教育基地联盟”,以期促进三创教育快速发展。深圳目前有各类“创客”超过1万人,各类创客空间100多家。按照深圳创客空间拓展计划,到2017年底,全市创客空间数量将达到200个。

从上述分析看出,当前创新教育都尝试建立“创意或创造、创新、创业”相互衔接的生态体系;加强院系之间的交流合作;构建横向与纵向相结合的支撑体系;力争创意、创新、创业教育相互衔接、互相促进、协同发展。

2 以创新实践基地为重要平台,搭建三创教育生态体系

地方本科院校受限于师资、经费条件限制,难以像清华大学一样耗资9000万元构建三创教育大楼,将三创教育软硬件资源集中配置。然而,地方本科院校构建以“创新实践基地为核心,院系专业实验室、大学生产业园、社会平台为支撑”的三创教育生态体系具有可行性[2]。长春理工大学为创客教育基地联盟发起单位之一,因此从“创意、创新、创业”三创角度思考重点开展三方面工作:

2.1 不断升华教育理念、规章制度先行

一般情况下,地方本科院校的创新实践基地和实验教学中心由学校教务处或资产处管理,大学生产业园由学校管理,科学竞赛和创业活动由团委或学生处管理,不同高校的管理模式都不尽相同。然而,这样分头管理模式导致三创教育协调性差、执行力差、成效不突出。学校需要不断提高三创教育的理念和重视程度,成立三创教育领导小组、建设管理委员会,统一协调各个部门的工作。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将三创教育规范到制度管理框架下,形成高效的管理运行机制。

2.2 开展丰富多彩的三创教育活动,打通各教育环节,融合三创教育资源

地方本科院校应该建立各职能部门、各教育环节和资源的融通机制,通过丰富多彩的三创教育活动,科学调配学校教育资源。例如:学科竞赛、创意大赛、创业大赛等。可以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创客空间和虚拟公司,充分发挥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良好的三创教育氛围,学生的创新思想得到充分释放,创新能力得到不断提升。

2.3 走出象牙塔,与社会建立密切联系

部分地方本科院校往往缺少与社会、企事业和公司联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封闭式教育环境下,三创教育难以成功。社会、企事业和公司的人力资源、硬件平台、风投资金等都是高校三创教育的重要支撑和助推器。

3 新时期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和思考

创新实践基地是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平台。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三创教育等背景下,创新实践基地的定位和功能发生了深刻变化,基地不再是开展创新教育“主阵地”,而是整个学校教育生态体系中“一个节点”,其具体工作和活动需要不断改革和创新[3]。以该校吉林省大学生电子技术创新实践示范基地为例,下面简单阐述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3.1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充分发挥大学生创新潜能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潜能对学生的长远发展将产生持续影响;可以创造环境,感染兴趣;设计问题,激发兴趣;形式多样,诱发兴趣;强调实践的训练和个性的发展;着重张扬学生的独立性,尊重其主体性。

3.2 加强学生创新训练,不断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

教师提供创新训练项目或者学生自带项目,教师的作用表现为策划、引导和激励。学生自主查阅资料、论证方案、电路焊接和调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3.3 注重采用合作式、研究式教学法

广泛吸纳有兴趣的学生组成团队,开展“义务维修”、“无线通信系统设计”、“电子制作”等活动,定期开展创新教育培训,鼓励学生参加竞赛,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精神。

3.4 带领学生参加工程实践,培养创业精神和能力

通过工程实践和社会实践,充分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发挥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创新水平,促使他们走出校门能迅速被社会接纳和认可。

4 结语

新时期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和创新教育绝对不能固步自封。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和社会发展现实需求,为地方本科院校创新教育和人才培养提出了非常严峻的挑战[4]。生源、生存、发展等问题日益显现,国际、国内教育竞争日益激烈,地方本科院校需要抓住历史机遇,占据优势,赢得先机,综合考虑创意、创造、创业等教育实际,结合现有教育平台,整合现有教育资源,力争以点带线、以线带面,促进人才培养水平和教育质量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 赵志军.“三创”教育体系化构建:意义、逻辑基点及路径[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159-162.

[2] 黄兆信.地方高校创业教育的转型发展[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6):141-146.

[3] 刘宏升,刘晓华,王正,等.精英人才培养模式下创新实践基地的建设与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10):156-158.

[4] 郭星梅.基于创新教育理念下高校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4(S5):7-8.

猜你喜欢
万众创新大众创业创新能力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下小微企业金融支持体系研究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视角下的广西精准扶贫对策研究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推动机制
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中学生物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