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小凤
内容摘要:在话剧《茶馆》中,茶馆就是一个凝炼时代特色的社会缩影,一个展示社会风貌的大舞台,小茶馆演绎着大社会的风云变幻与兴衰起落。
关键词:小茶馆 大社会 社会缩影 《茶馆》
《中庸》有云:“致广大而尽精微。”此话用在文学创作上,亦不失为一种高超之境界。老舍曾说:“茶馆是三教九流会面之处,可以多容纳各色人物。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辩证地看,大与小是一对相对的概念,小是大的基础,大由小积成。于此,便有了对小茶馆与大社会辩证分析之基础。
一.大社会浓缩成小茶馆
茶馆是社会的一角,也是社会的缩影。[1]在《茶馆》中,老舍将一段不长不短的社会历史生活安放在茶馆这一特殊的“时空结合体”中加以展示,目的是让人们透过茶馆看社会,透过茶馆的兴衰起落看社会的兴亡更替。
1.茶馆小,天地宽
剧本中的茶馆雅俗宜人,兼容了社会各阶层人士汇集于此,它不再是一个简单的聚众饮茶之地,而是一个社会信息量异常丰富的公共空间,一个远远超越了其初始功能而承载了丰厚社会功能与精神内在之处所。这里有遛鸟喝茶、谈生意的闲情逸致,有卖儿鬻女的痛楚与无奈,有当权者的横行霸道……他们在此喝茶、会友、卖艺、谈生意、贩卖人口、抓捕良民……身份行为各异。在这里,作者将活生生的社会乱象和生活世态一宗宗撕开铺展,把混沌变态的社会现实一层层“剥”给人看,“无论是让人会心一笑还是扼腕叹息都恰到好处地折射着一个时代的风貌”[2],无不给人深思和警示。
茶馆里上演的一幕幕皆是由平常至极、司空见惯的生活琐事提炼而成,剧作者从大处着眼、小处落笔,镌刻出各种人物的命运轨迹,演绎着社会历史的轮廓和进程。这些人物集中到哪里,说什么,做什么,茶馆正是这样一个能把这些关系集中起来的不二选择。对一个社会和城市而言,茶馆或许算不上宏伟建筑,但这小小领域里的确是一个活生生的精彩世界。茶客的丰富性及茶馆功能的多样性与开放性,让茶馆与舞厅、赌场、酒吧等其他公共场所区别开来,也使茶馆成了一个最适合反映民情、展现社会的大舞台。显然,一个包罗万象的茶馆比其他公共场所更有资格成为这个社会的代言。于是,茶馆成了一段历史的真实记忆体,透着这个社会的性格,从而达到让茶馆“说话”的艺术效果,诉说着它对这个城市和社会最精彩的解读。此刻,茶馆犹如社会的一个内脏,剧本用透视的方法来发现社会的“病灶”,以引起疗救的注意。“社会的光明与黑暗,进步与落后,奋进与堕落,乃至人间的喜怒哀乐,往往都可以由茶馆折射出来。”[3]
2.社会大,能量小
《茶馆》第一幕描述清朝末年的情景,戊戌变法失败,顽固保守派依然把权。此时茶馆生意兴隆,门庭若市,但清末的社会乱象在此已表露无遗,表面的繁荣掩盖不住其釜底游鱼的本质。以“大清国”自居于世的清朝在中国史书上刻写了一段近300年的历史。然而,即便“物产丰盛,无所不有”、“中外一统、满汉一家”,只要腐败与黑暗存在,荒谬与畸形存在,即使再大也无法逃脱灭亡的命运。第二幕写军阀割据混战时期,内战连绵,人民灾难深重。茶馆生意艰难,王掌柜苦心改良也无济于事。第三幕写国民党政权颠覆前,恶势力异常活跃。裕泰茶馆破败不堪,无论主人怎样处心积虑改良也无法正常运转。最后茶馆被霸占,掌柜悬梁自尽。由此看来,一个大社会、大朝代的毁灭亦不过如此简单,就像一个小茶馆的逝去那样轻而易举。五十年一晃间,清朝灭了,袁世凯死了,民国也亡了,黑暗腐朽的旧社会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也必然消失。茶馆置身于社会,就势必随社会的变革而变化,社会的兴衰起落又可从茶馆的命运变迁中初见端倪。正如王掌柜费尽心机改良而不能挽回茶馆的命运一样,已走入穷途末路的旧中国最终能量耗尽,经不起历史公平正义的车轮辗压,必然洗尽铅华朝向新的希望和未来。
二.小茶馆演绎着大社会
相对于社会这个庞然大物来说,茶馆微不足道,但正是它,汇聚了三教九流各色人等,社会上的各种事物、矛盾冲突和社会关系便随这些人物而纷至沓来。因而,看似渺小的茶馆体现出强大的社会威力,透着“大”的内涵。
1.小人物反映时代大悲剧
茶馆中的众生百态都是社会黑暗动荡的反映。譬如茶馆王老板,虽然小心周旋、委屈求全,最终没逃出帝国主义、封建势力的魔掌而自尽。再如常四爷,从一个“铁杆庄稼”特权的满族旗人,到后来沦为贫民,最终也没逃出悲剧的命运。作者塑造并着力刻画这些小人物的悲剧角色,写他们与时代的不合拍,他们与反面人物的“彼此不相容”,从而增强了时代悲剧色彩,深刻地揭示了旧中国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显然适合于表现作者“葬送三个时代”的创作意图。老舍在《茶馆》中承继了他一贯所关注的“小人物”命运的主题。他把巨大的政治问题隐藏于小人物形象之后,通过自己认识的小人物的言行、遭遇来“埋葬”旧时代,以此来反映自己对于旧时代的憎和对新社会的爱。众多小人物在茶馆陆续出场,通过同情或斗争的相互关系,通过其人生命运的发展变化,交织成一幅旧时代社会生活的大画面,从小人物畸形和病态的人生里,反映出当时社会的畸形和病态。这是一个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官僚买办、流氓特务横行霸道、无法无天的时代,也是中国人民水深火热、灾难深重、奋力抵抗、无情死亡的时代。
2.小冲突暗示社会大矛盾
《茶馆》中没有完整的情节线索,没有贯穿始终的矛盾冲突。与“一线串珠式的情节”相对应的,是它散点化的冲突安排。比如,鸽子之争的双方之间、常四爷与二德子之间、茶馆老板与被雇佣者之间的矛盾冲突都是缘起于不起眼的普通日常生活。而正是这种极为平常的近乎“无事的悲剧”,更能激起人们对旧时代的强烈憎恨。作者对社会的深刻认识和对历史的整体反思,使得其笔下“茶馆式冲突”虽不见泪痕,也不会使人触目即惊心,却使读者在深思之中产生强烈的憎恨与同情,在激愤中涌起革旧立新、改造社会的勇气和行动。作者借小人物之间小冲突的此起彼伏、潜流暗涌,来反映当时的社会矛盾。他用笔端来“参与埋葬旧时代的战斗”,把矛盾的焦点直指向那个旧时代,人物与人物之间每一个小的冲突都暗示着人民与旧时代的冲突。如李三的报怨,巡警的勒索,难民的哀告,都表现了帝国主义指使的军阀混战给社会造成的黑暗,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这种“剪影式”的尝试,展现了清末社会的众生相,深刻地反映了帝国主义的渗透、侵略和封建统治的荒淫、腐败所造成的农民破产,市民贫困和社会黑暗,表明了中国封建社会和反动统治的末日即将来临。
3.小茶馆体现历史大趋向
老舍没有直接描写政治斗争,却深刻地揭示出任何反动统治的政权更替都换汤不换药,使得民不聊生、社会生存状态每况愈下的现实[4]。茶馆里各处都贴着“莫谈国事”的纸条,即便如此,小茶馆以及往来于此的各路人物似乎都无法躲避政治这一大问题,这其中所牵扯到的宗宗件件无不与政治有着或大或小或远或近的联系。这些事件涉及面极广,小到斗蟋蟀、喝茶玩鸟、打群架、捣卖“奇珍”等生活琐事,大到戊戌变法、实业救国、洋货倾销中国、军阀混战等社会大动荡事件,都反映了帝国主义侵略、封建统治腐朽、国民政府反动的社会现实,从而表明整个社会的黑暗腐朽,不可救药。到第二幕,“莫谈国事”的纸条依旧保存了下来,而且字写得更大。但实质上小茶馆更无法逃避政治所带来的影响,直至第三幕小茶馆被强占,王掌柜上吊,小茶馆的经营最终因社会的大震荡而无法为继。发生在小茶馆的这一切,都与大的社会环境和政治背景有着斩不断的种种联系。大社会尚已如此,小茶馆何以逃脱?因此,当京城各家茶馆陆续倒闭关门之后,经过多次改良苟延残喘下来的裕泰茶馆再也坚持不了了!在大的社会背景下同样归于毁灭的境地。
老舍先生为了将矛头直指万恶的旧社会,不惜对一个小小的茶馆浓墨重彩地刻画涂抹,俨然描绘出一幅社会的大画卷。如此,真正做到了“致广大而尽精微”的境界,将小茶馆与大社会两者演绎得自由大气、缩放自如。小茶馆是大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着大社会的历史变革和命运;大社会是小茶馆的宏阔背景,其兴亡更替必将带着小茶馆共舞其中,从而使茶馆代表了一个时代的真相,《茶馆》代表了一个时代的文学高度。
参考文献
[1][3]张轩德.小小茶馆天地宽——试论茶馆与社会[J].农业考古,2001(4).
[2]赵越超.中国话居经典《茶馆》赏析[J].北方音乐,2013(12).
[4]陆朝林.一曲旧时代的葬歌——浅析《茶馆》的悲剧特征[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2).
(作者单位:常州铁道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教学科研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