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骛轩,吴 睿,曹 阳
(1. 湖南省核农学与航天育种研究所,湖南 长沙 410125;2. 永顺县农村工作办公室,湖南 永顺 416700)
魔芋属于天南星科,魔芋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在我国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地区,传统种植主要在居民房前屋后和海拔300 m 以上的非耕地上。20 世纪80年代,我国魔芋栽培、加工研究及其产业化生产开始起步,四川、贵州、云南、湖北等省发展较早。湖南省魔芋产业化推广应用始于2008年大湘西魔芋有限公司成立,目前在湘西地区的桑植、永顺、慈利、保靖、江华、宁远、嘉禾、新田、龙山、绥宁、新化、新邵等县市有一定种植规模。但由于种植投资成本大,栽培技术还不完善,种植魔芋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还不明显。降低成本,完善栽培技术,提高经济产量,是魔芋产业化发展的关键[1-2]。湖南大湘西既是柑橘主产地又是魔芋主产地[3],基于此,探讨了椪柑园套种魔芋的栽培技术与效果,为经济作物套种新模式的探索与推广提供参考。
供试魔芋品种为“湘芋一号”。施用肥料为人畜粪和商品有机肥,有机肥含有机质35%,N、P、K 总量为20%。
试验在永顺县吊井乡4年期椪柑园进行,其土壤基本理化性质:pH 值4.6,有机质8.74 g/kg,全氮、全磷和全钾分别为0.36、0.25 和8.70 g/kg,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分别为23.0、0.1 和18.0 mg/kg。
将橘树适当进行修剪,保持树枝条距地面有80 cm 的高度,以利魔芋采光。以离橘树蔸50~100 cm 的土地翻挖30 cm 深,开挖好栽培槽(30 cm×30 cm)。在栽培槽内施入有机肥,平均每蔸魔芋用量为20 g 和人畜粪(约每蔸1 kg),再覆盖一层细土。
选大小基本相同的种芋,等分切成4 块,用75%农用连霉素7 g 对水10 kg 浸泡1 h,取出种芋晾干后,粘上草木灰。将处理好的种芋摆放于栽培槽内,蔸距40 cm,用细土覆盖,疏通排水沟。
从2014年5月下旬至9月下旬高温无雨期每隔半月灌水一次,根据干旱情况及时适当浇灌。7月10日、20日和30日分别采用75%农用连霉素7 g 对水10 kg 进行叶面喷施预防病害。不定期人工铲除杂草。
以椪柑园套种魔芋为处理A,空地直接栽种魔芋为对照B,各栽种250 蔸,每50 蔸为一组。于4月10日栽种,11月20日收获测产。试验期间主要调查两个处理日灼病和软腐病的发病情况。
从图1 中可以看出,日灼病总发病率处理A 为11%,处理B 为37%,为处理A 发病率的3 倍以上。软腐病总发病率处理A 为7%,处理B 为11%,较处理A 高4个百分点,说明椪柑套种魔芋,有利于预防日灼病和软腐病的发生,对魔芋丰产起到保障性的作用。从图1 中还可看出,日灼病、软腐病的发病时期主要集中在7~9月份,尤其是7月份为发病高峰期。7~9月气温高,日照强,是发病的一个主要影响因素,所以必须做好预防措施,包括遮阴、水肥管理和药物防治。
图1 不同处理对魔芋病害情况的影响
计产结果表明,椪柑园套种魔芋有利于魔芋生长发育和经济产量的提高。处理A 平均产量为0.61 kg/蔸,较处理B(0.53 kg/蔸)高15.1%,差异达显著水平。魔芋膨胀倍数处理A 为10.15,较处理B(8.90)高14.0%。
魔芋属半阴性植物,光照大、强、叶片易发生生理性病害,对光合作用影响较大,叶片一旦被强日光灼伤,恢复很难,严重影响魔芋产量[4]。从本试验所获得的产量数据情况分析,处理B 没有遮阴植物保护,被日光灼伤叶片较多,魔芋膨胀倍数减少,对产量影响大。
(1)从初步试验结果看,椪柑园内套种魔芋可行,而且可增加收益。据资料介绍,湖南柑橘种植面积有38 万hm2,年产量338 万t,居全国之首,而主产区集中在大湘西,大湘西也是魔芋栽培主产区,魔芋和柑橘套种,不但充分利用了土地资源,而且在栽培魔芋过程中,结合加强橘树的培育管理,明显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单位面积经济效益,为魔芋的丰产提供了一种良好的栽种模式。
(2)柑橘与魔芋套种,最好选择迟熟的柑橘品种园,如椪柑等,待魔芋开始倒苗,再采摘椪柑,这对魔芋产量影响不大,否则,果树成熟期早,采果时易伤害魔芋苗,会影响魔芋产量。
(3)魔芋以林下经济作物栽培进行推广应用,包括椪柑园、葡萄园、猕猴桃园等,前景广阔,但本研究供试面积有限,大面积推广应用还有待扩大面积试验示范,进一步总结栽培管理要点,形成整套栽培管理技术模式。
[1]肖骛轩,吴 睿,肖如升.浅谈湘西魔芋产业的发展[J].湖南农业科学,2012,(2):39-40.
[2]吴 睿,吴同斌,肖骛轩,等.不同魔芋品种越冬贮藏与栽培试验研究[J].湖南农业科学,2012,(15):26-28.
[3]杨水之,谭青莲,石雪晖.无核椪柑育种研究进展[J].湖南农业科学,2012,(17):120-122.
[4]蔡道辉,何卫蓉,李泽森,等.武陵山区魔芋防病丰产高效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2,(14):6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