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第三产业就业效应分析

2015-10-09 03:22:08奥斯曼玉散雪合来提马合木提新疆财经大学统计与信息学院乌鲁木齐830012
西北人口 2015年3期
关键词: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比重

奥斯曼·玉散,雪合来提·马合木提(新疆财经大学统计与信息学院,乌鲁木齐830012)

新疆第三产业就业效应分析

奥斯曼·玉散,雪合来提·马合木提
(新疆财经大学统计与信息学院,乌鲁木齐830012)

本文通过1978—2012年的新疆的第三产业生产总值及新疆的就业人数有关的数量分析,对新疆第三产业的劳动就业吸纳能力的现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新疆第一产业的就业劳动力吸纳能力不断下降,第一产业存在大量的剩余劳动力,输出给其他产业,第二产业的就业劳动力的吸纳能力的空间太少,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第二产业的对劳动力的需要没有显著地提高,只有新疆第三产业的就业劳动力的吸纳能力不断提高,接受第一和第二产业流出的剩余劳动力,只要发展新疆第三产业,才能良好的解决新疆就业问题。

新疆;第三产业;就业;趋势

一、问题的提出

大学生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目前已成为新疆党政部门和人民所注关的一个重要问题。能否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取决于能否解决就业问题,解决就业问题是解决民生问题的首要任务,不仅关系到新疆人民的根本利益和生活水平,还关系到新疆社会的稳定与可持续发展。

新疆作为一个农业大区和贫困地区,就业问题一直是阻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特别是在当前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时期。新疆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存在这样一种现象:第一产业就业劳动力吸纳量已达到基本饱和点,农村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需要对外转移。随着科技投入的增加,第二产业对劳动力的需求发生变化,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数量的要求迅速下降,从而导致第二产业的劳动力吸纳能力下降。随着第三产业的迅速稳定发展,第一产业存在的剩余劳动力逐渐向第三产业转移,第三产业在新疆三大产业中就业增加速度最快,新增就业劳动力数量最多。虽然新疆的第三产业的就业比重还远低于发达国家及我国沿海发达地区,但第三产业为解决当前新疆就业问题做出了重要的作用,成为吸纳就业的主要力量。

最近几年,随着对口援疆政策的实施和新疆跨越式发展目标的初步实现,新疆经济体制和产业结构优化取得了相当好的结果。新疆按三次产业的就业人数的分布有了新的局面,新疆三次大产业的就业结构取得了一定程度的优化和改善。从1978—2012年的相关经济数据可以看出,新疆三次产业中第三产业的就业比重持续不断上升,到2012年己经达到了32.95%,远远超过第二产业的就业比重15.51%,如果新疆第三产业能够保持持续上的趋势到2020年新疆第三产业就业人数的占总就业人数的比重将会超过70%,超过第一,第二产业就业劳动人数比重的和值。虽然新疆第三产业内部的各行业就业劳动力人数情况存在较大差异,对新疆就业劳动力的吸纳能力不相同,但整体来讲,新疆第三产业对解决新疆当前的就业困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的重大目标,首先解决新疆的就业问题,第三产业作为解决新疆当前的就业问题的主要产业,所以对第三产业的就业劳动力吸纳能力的现状及未来趋势进行研究就显得十分需要的。因此,为新疆第三产业在解决新疆就业中的重要作用和新疆就业问题的复杂性和典型性。本文将以新疆1978年到2012年的相关数据,通过计量经济学模型的方法使用来计算新疆第三产业的就业吸纳的点弹性,并且通过C-D生产函数,考虑时间因素,技术发展因素等来考察第三产业劳动就业贡献率的变动趋势,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二、新疆第三产业GDP增长与就业增长现状分析

1.新疆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在不断地变化中持续增长,新疆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随之经济的不断发展,新疆第三产业GDP占新疆总GDP的比重不断提高(见图2),保持波动增长的趋势。新疆第三产业的GDP比重由1978年的17.2%增加到2012年的36%,增加了28.8个百分点;反而新疆第二产业的GDP比重下降了,1978年的47%下降了2012年的46.4%,减少了0.6个百分点。新疆第一产业的GDP比重具备不断下降的趋势,1978年的35.8%下降到2012年的17.2%,减少了28.6个百分点。1978年到1984年,新疆第三产业 GDP比重不断地波动增长中,由 17.2%到23.9%。1985年到1991年期间增加速度较快,增加到1991年的34.6%;1992年到1998年之间增长速度较慢,1992年的 34.6增加到 1998年的 38%;1999年到2005年之间较慢的速度下降,继续增长趋势受到第二产业的强劲阻止。1999年第三产业比重40%,2002年增加到43.7%,到了2005年下降到35.7%。2006年到2012年期间保持波动趋势;2006 年34.8%,2009年增长了37.1,2012年下降了36%。随着新疆第三产业GDP比重的波动增长,新疆三次产业的GDP结构有1978年的35.8%∶47%∶17.2%转变为1990年的39.8%∶31.8%∶28.4%,从“二、一、三”形式转为“一、二、三”形式的产业结构。从1990年39.8%∶31.8%∶28.4%转变为2012年的17.6%∶46.4%∶36%,从“一、二、三”形式转为“二、三、一”形式的产业结构。新疆的产业结构随着新疆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不断协调优化。

新疆经济发展正在处于全面工业化的阶段,在总GDP结构中第二产业GDP比重的高一些是符合经济理论和经济现实的。但新疆第三产业的发展速度还是较慢,第三产业GDP占总GDP的比重20年之间只增加3个百分点,2012年仅为36%。而且发达国家和我过的海边发达地区的第三产业占得比重60%-80%之间。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第三产业占得比重平均也达到45%水平。根据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新疆第三产业不但发展不足,而且还具备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2新疆第三产业就业持续增长,由传统型就业模式向发展型就业模式迈进

新疆第三产业的就业比重1978年的13.61%增加到2012年的35.66%,增加了22.05个百分点,其绝对就业人数也大幅度不断地增加,由1978年的66.84万人增加到2012年的360.37万人,增加了将近6倍,新疆三次产业的就业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1978年的72.6%∶14.33%∶13.61%转变为2012年的48.73%∶15.61%∶35.66%(见表2,图1)。

第一产业就业比重显著下降,第二产业就业比重小幅度上升,第三产业的就业比重高幅度上升的趋势,接受了大量的第一产业转移的劳动力。新疆就业结构的这种变化与新疆的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保持一致的。根据配第·克拉克定律;产业结构的高级优化的重要的标志是国民经济的发展使劳动力就业结构中第一产业占的就业比重下降,第二产业占的就业比重先升后降,第三产业日益增长的趋势。新疆的产业结构的变化基本上符合配第·克拉克定律,不断向高级化演进。

表1 1978—2012年新疆三次产业的生产总值及构成表

根据西蒙·库兹涅茨的经济理论的划分,就业人员在三次产业的结构水平上分为三种模式 (见表3)。可以看出,新疆目前的人口就业结构仍然属于发展型模式。新疆第一产业占得就业比重过大,绝对数2012年达到492.36万人。而且第三产业这个以服务为特征的涉及的范围很广的,就业接收容量大的产业部门发展不足。研究阻止了新疆人口就业结构的高程度的优化和调整。

从表3可看出,2012年新疆的第一产业属于发展模式,第二产业属于传统模式,第三产业属于发展模式。通过对新疆的第三产业GDP结构及第三产业就业结构现状的分析,参照发达国家和地区或有关其他标准,可以看出新疆第三产业仍然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可以吸纳更多的劳动力,从而进一步优化协调新疆的产业结构。但经济发展水平和具体区情的不同,根据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数据得出的结论在新疆能否发挥作用。本文从第三产业就业吸纳弹性及劳动就业贡献率的方面来研究这个问题。

表2 1978—2012年新疆三次产业的就业人数及构成表

图1 新疆三次产业就业人数

图2 新疆三次产业比重

表3 就业人口结构类型表

三、新疆第三产业发展对就业的吸纳弹性能力分析

就业吸纳弹性是衡量经济发展引起就业增长的一个大小的一个经济指标。本文采取中国科学院国情分析小组建立的经济发展与就业人数之间的数学函数关系,建立经济计量经济模型,模型数学形式如下:

其中l表示新疆三产业就业人数,A表示常数,y表示第三三产业的GDP,α为三次产业的吸纳弹性,μ为随机扰动项,为了回归估计方便,将等式转换成线性方程,对这个等式两边取对数可以得到:

根据1978年到2012年的新疆第三产业生产总值和新疆第三产业就业人数等相关数据,利用Ewiews6.0对方程式(2)进行OLS参数估计,模型参数估计结果如下

方程(3)的回归模型参数估计可以看出,回归模型的t检验、F检验均通过0.01水平下的显著性检验,由于DW=2.069,在显著水平0.05的情况下,大于通过查表得到的临界值1.370,结果表明随机扰动项不存在列相关。R2=91.23,可以看出回归模型的拟合优度良好,新疆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数的变动的总离差中91.23%可以由新疆第三产业GDP的变动来解释。根据回归模型方程(3)的结果可以得知,新疆第三产业的就业吸纳弹性系数为0.296,也可以说,新疆第三产业GDP增加一个百分点,其就业人数增加0.296个百分点。为了使用比较,本文采取相同的计算方法计算同期的第一产业以及第三产业不同时期的就业吸纳弹性(最后计算结果见表4)。

1978年到2012年,新疆第一产业的就业吸纳弹性系数为0.052,通过显著性检验,符合经济理论。从不同阶段的结果来看,1978年到1994年期间,新疆第一产业的就业吸纳弹性系数1.43,以后变为0.109,这表明经济的持续增加,随着第一产业GDP占总GDP的比重的不断下降,新疆第一产业的就业吸纳弹性系数继续下降,这表明新疆的第一产业就业1995年代就达到了饱和点,不能继续吸纳劳动力,而且表现为向其他第二,第三产业流出剩余劳动力的趋势。

表4 新疆三次产业不同时期的生产总值和就业回归方程参数估计结果表

1978—2012年,新疆的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就业劳动力吸纳弹性系数分别为0.094和0.296,均为正数,均通过显著性检验,可以说新疆的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生产总值对就业的增长都有促进的作用。但是第二产业的就业劳动力弹性小于第三产业的就业劳动力吸纳弹性系数。看得出新疆第三产业对就业劳动力的接受能力优于第二产业。从不同时间段来考察,新疆地产业的就业劳动吸纳弹性系数的的变化程度较大,1995年前的0.154变为2012年的1.22,这与新疆改革开放三十度年来,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经济不断发展,经济结构与产业结构适应不断优化调整的经济环境密切相关的。这种变化表明了工业企业减员不断增加,随着高级科学技术的进入,新疆本土工业企业的高科技的使用率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直接导致工业企业的减员,产生了大量的下岗人员,下降了第二产业的就业劳动力吸纳弹性系数。

新疆第三产业的就业劳动力吸纳弹性系数始终在保持在比较高的水平上,尤其是1995年以后,第二产业的就业劳动吸纳弹性系数下降为0.071,反而新疆第三产业的就业劳动力吸纳弹性系数仍然保持0.371,保持力高水平的就业劳动力的吸纳弹性系数。这表明新疆第三产业接受第一产业,第二产业转移的劳动力的潜力不可限量的。上述结果也说明大力发展新疆第三产业的发展解决就业问题的政策是可行的,也是非常有效地。

四、主要结论及对策建议

1.积极筹借资金,加强对优势行业和产业的投资

市场经济环境中的行业,企业发展,不仅需要良好的市场环境,完善的政策保证,同时还需要有充足的资金的保障。在第三产业发展过程中,要突出新疆第三产业中优势和重点行业地位,可以采取以下方式,第一,引导资金流向,使其用再组需要的地方:进一步加强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适当引导资金流入第三产业中的重点和优势行业,资助新疆第三产业中的重点行业和重点项目。第二,继续鼓励民营企业的稳定迅速发展,民营经济对新疆第三产业的发展贡献较大,同时起到极大的就业带动效应。第三,关注注入资金的实施效果,在最有收益的行业投入资金,以起到最大的带动效应。例如,向新兴服务业投资,会收到产值和就业双重收获。

2.大力发展教育和培训,提高劳动力素质和就业能力

要继续扩大就业和再就业的规模,减少失业,就必须重视提高劳动力的本身素质,增强劳动力的就业能力,必须加强对他们的教育和培训。第一,加强下岗人员的职业培训,提高下岗人员的再就业率。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新疆的很多工业行业的对高新技术的依存度不但提高,对劳动力的依存度不断减少,甚至产生大量的下岗人员,增加社会的就业压力,各级政府行政单位建立完整的下岗人员培训体制,提高下岗人员培训质量,提高他们的职业职能,增加就业机会。第二,进一步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职业职能培训,新疆农村存在大量的剩余劳动力,需要向外转移,往城市转移,他们到了城市以后大部分人进入工地当民工,无法从事其他行业,所以要提高对他民的培训力度,让他们掌握职业职能,迅速进入高技术含量的行业及服务行业就业。第三,提高大学生的毕业之前的就业教育,提高他们的就业意识,避免发生毕业等于失业的现象。第四,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大力建设中专高职的职业学校,提高职业教育比重,大量接受没考上高中和大学的初中和高中生,让他们的早点儿掌握实用性强的职业职能,提高他们的就业率,减轻社会的就业压力。

3.大力发展具有特色的服务行业,提高第三产业的就业力度

新疆作为少数民资地区,具有很多特色的服务产业,比如维吾尔族餐饮业的发展,新疆旅游景点地区建设和进一步完善。新疆维吾尔族食品在中国和国际市场受欢迎的,未来的发展空间大,要发展新疆维吾尔族餐饮,必须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新疆的很多维吾尔族餐饮企业已经进入内地市场,代表性的有新疆五月花餐饮公司,新疆海尔巴格餐饮公司,像这样的民族特色的餐饮企业的往内地发展,对新疆第三产业,特别是服务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引导新疆劳动力往内地就业的作用极大。新疆拥有很多有名的旅游景点,但是开发和建设不完善,需要大力的发展开发和完善,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旅客,通过旅游行业发展引导就业,吸引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多余的劳动力到旅游行业就业,提高新疆的就业水平。

[1]李媛媛.1978年以来广东第三产业就业比重变动的实证分析[J].学术研究,2003(2):52-56.

[2]王春枝,吴静.中国第三产业就业效应的实证分析[J].统计与信息论坛,2005(3):64-69.

[3]刘辉群.我国第三产业就业效应新论[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005(3):91-94.

[4]元方,苏青,杨凌,支海波.西安市第三产业就业的实证分析[J].科技导报,2005(7):56-59.

[5]王晓萍,张艺.1985年以来浙江第三产业就业变动的实证分析[J].浙江统计,2004(11):8-9.

[6]王春枝,吴新娣,郭计珍.中国第三产业就业效应的实证分析[J].内蒙古统计,2004(6):26-27.

[7]雷淑伶,杜琼.内蒙古第三产业就业效应分析[J].北方经济,2009(18):63-64.

[8]李金叶,王军.新疆第三产业就业效应分析[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 (5):1-6.

[9]朱玥莹,蒋乃华.江苏省第三产业就业效应分析[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 (4):18-22.

[10]赵建国.发展第三产业促进就业的实证分析[J].改革,2002(1):36-39.

[11]赵农华.上海第三产业发展推动劳动就业增长的实证分析[J].统计研究,2002(2):51-53.

[12]王军.新疆第三产业发展及其就业效应研究[D].新疆大学,2009.

[13]丁韦.第三产业带动就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7.

[14]许彦.中国转型期就业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

An analysis on the employment effect of the third industry of Xinjiang

Aosiman Yusan,Xuhelaiti Mahimuti
(Department of statistics and information of Xinjia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Urumqi Xinjiang 830012)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ertiary industry in Xinjiang space is large,the employment absorption capacity is very strong,among them especially the emerging technology industry employment proportion increase the most.So,In the future should actively support new industry to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hird industry,help them become bigger and stronger;On the other hand,will comprehensive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human capital,make to adapt to the demand of the knowledge intensive service industry in the future.In this paper,on the basis of the third industry in Xinjiang in 1978-2012 output value and employment related data analysis,the employment absorption capacity of the third industry in Xinjiang current situation is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Xinjiang primary industry employment labor absorption capacity is declining,the first industry,there are a large number of surplus labor force output to other industries,the second industry in the employment of the labor force absorption capacity of the space is too little,with the improve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evel,the second industry of the need for labor is not significantly improved,only the third industry in Xinjiang employment labor absorption capacity continue to improve,to accept the first and second industry flow of surplus labor force,as long a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hird industry in Xinjiang,can well solve the employment problem in Xinjiang.

Xinjiang;The third industry;Employment;Trend

F269.24

A

1007-0672(2015)03-0118-05

2014-07-07

本文系新疆财经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资助,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重点项目(项目编号:XJEDU050313B0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厅软科学项目(项目编号:20144213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奥斯曼·玉散,男(维吾尔族),新疆沙雅人,新疆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数量经济学。雪合来提·马合木提,男(维吾尔族),新疆乌鲁木齐人,经济学博士,新疆财经大学教授,研究方向:数量经济学。

猜你喜欢
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比重
今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或仍下降
消费导刊(2018年9期)2018-08-14 03:19:56
国内生产总值指数
中央和地方财政收入及比重
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研究
智富时代(2017年4期)2017-04-27 19:16:42
1995年-2015年营业税与第三产业增加值相关关系
一季度第三产业增速明显下滑
生产性服务业与第二产业之间的互动机制
商(2016年23期)2016-07-23 18:04:47
京津冀第二产业结构趋同性研究
关于逐步提高直接税比重的几个问题
提高第三产业占比缘何欲速不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