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与马歇尔计划的异同

2015-10-09 02:12刘益萌
时代金融 2015年26期
关键词:马歇尔一带一带一路

刘益萌

【摘要】随着“一带一路”发展方式的不断明晰以及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丝路基金的设立,很多媒体评论认为“一带一路”就是美国马歇尔计划的翻版,还将其称为“马歇尔计划2.0版”。这种提法是对“一带一路”概念的混淆,两者也许存在些许共同之处,但对根本差异应该有一个细致明确的分析,这样才有助于人们对“一带一路”的正确认识。

【关键词】一带一路 马歇尔计划

“一带一路”包括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源于我国和中亚各国及欧洲在古代“丝绸之路”所谱写的傲人历史。在两千一百多年后的今天,习近平在2013年9月于哈萨克斯坦以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为主题发表演讲,首次正式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同年10月于印度尼西亚提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2015年3月28日,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上发表题为“迈向命运共同体,开创亚洲新未来”的主旨演讲中也强调了我国建设“一带一路”的立场和倡议。

一、“一带一路”与马歇尔计划的相同点

之所以有一些评论认为“一带一路”是中国的马歇尔计划,是因为两者之间的确有一些异曲同工之处。

(一)均可以解决国内生产过剩的经济问题

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的原因有很多,经济原因是首要的。美国国内因战时繁荣出现了因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为了从战时经济中走出来,就需要解决国内过剩的产能。此时的西欧经济衰落,百废待兴,急需援助,正好为国内过剩产品和多余的资金提供了一个输出的途径。

时过境迁,相似的情况也出现在我们国家,因之前的几轮投资热潮在基建和房地产行业也积累了大量过剩的优质产能,丝绸之路沿线区域覆盖人口约46亿,经济总量达21万亿美元,分别占全球的63%和29%。它们多是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落后,跟不上经济发展的需求,而且还有资金瓶颈。而中国刚好有优质的过剩产能,又可以为它们提供资金支持。“一带一路”可以在缓解基建领域过剩产能的同时,帮助发展中国家进行基础设施的建设。因此,“一带一路”与马歇尔计划均可以解决国内生产过剩的经济问题。

(二)均可以推动本国货币国际化

马歇尔计划帮助美国将布雷顿森林体系运作起来,为美元成为世界货币提供了制度安排。在布雷顿森林体系缺乏早起运作资金的背景下,马歇尔计划通过主动申请美国提供有条件援助的方式使美元顺利地在布雷顿森林体系发挥实际作用之前全面介入西欧经济,占据世界货币制高点,进而成为欧洲和世界经济的主要国际结算货币。{1}暂不论美元在世界货币中的霸权地位,马歇尔计划的确很大程度上促成美元成为不可撼动的国际结算货币。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人民币国际化的呼声越来越高,预计在2015年即可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目前中国对外的经济合作主要是以美元为载体,“一带一路”的建设将增加我国和新兴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往来,以人民币为结算货币可以让我们的货币走出去。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丝路基金的设立则有助于提升人民币在贸易结算领域的地位,增加以人民币计价的海外融资,从而为中国经济转型的关键因素,即人民币国际化,提供平台,成为国际上普遍接受的结算、计价和储备货币。

(三)均对本国外交政策有推动作用

金玲认为,中国的“一带一路”计划与马歇尔计划都是崛起的力量试图利用经济手段实现对外政策目标,也包括支持国内经济发展的基本目标。{2}二战之前,美国一直是独立发展的国家,但战后与苏联的关系和对欧洲的争夺让美国不得不主动出击。马歇尔计划除经济之外的另一作用就是控制西欧以维持其资本主义制度,扩散美国在西欧的影响,进而实现美国在世界上的霸权地位。

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地区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对新一轮的改革开放有着迫切的要求,而“一带一路”则可以平衡因过去由东向发达国家开放所造成的东西部差距,也可以实现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政策目标。“一带一路”在加强区域合作发展中的作用也与“中国政府和人民愿与世界各国人民一道,努力建设一个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外交政策目标相辅相成。暂且不提美国和我国在对外方针上的差异,马歇尔计划与“一带一路”都推动了本国外交政策的实施。

二、“一带一路”与马歇尔计划的不同点

“一带一路”的倡议是在我国出现产能过剩,环境问题严峻,急需转变生产方式和经济发展方式的国内环境下提出的。在国际方面,我国的出口受欧美经济下滑出现疲软态势,出口年增长量从2010年的30.47%下降至2013的6.01%,{3}同时美国绕开中国推进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和TTIP(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议),意图制定新的全球贸易规则。在这样的内忧外患下,通过“一带一路”这一载体将我国过剩的产能输出,同时拉动中亚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地区一体化建设,实现经济增长。这样看来,“一带一路”和马歇尔计划对二战后欧洲经济的带动作用有一些相似之处,但二者在意识形态、所处时期、涉及范围、资金支持方式和经济效用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见图1)。

(一)意识形态不同

一个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决定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美国学者莫雷尔·希尔德与劳伦斯·卡普兰在其著作《文化与外交》中提到:“考察美国外交事务的出发点是这种信仰,{4}即美国在对外关系中享有一种任何其他国家都没有的特殊使命。”正是这种特殊使命感,驱使美国将自己的影响力在世界范围内扩散,并逐渐地出现一超多强的格局。因此美国对二战后满目疮痍的欧洲实施马歇尔计划,是在苏联共产主义的包围中拯救资本主义,行使振兴西方文明这个“特殊使命”的表现,而这种意识形态也是美国霸权主义的根源。

姜安在其著作《意识形态与外交博弈》中谈到,“作为一个不可或缺的文化因素,意识形态从一开始就作为所有政治单元的文化传统的重要因素和基本元素而存在。”中国自古以来尊崇以和为贵,在世界经济体依赖程度越来越强的今天,中国一直在坚持和平、发展和合作的外交理念,“谁搞和平,我们就拥护,谁搞战争和霸权,我们就反对”,基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我们将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为中国国的基本目标。“一带一路”正是这些理念的实践,习近平主席首次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时,强调“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的发展道路和奉行的内外政策,绝不干涉中亚国家内政。中国不谋求地区事务主导权,不经营势力范围。”所以,“一带一路”并不是为了像美国当年控制西欧一样控制中亚,而是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和大家在平等和开放的基础上互惠互利。

(二)合作机制不同

马歇尔计划是美国对西欧的单边援助,形式单一。孤立主义是美国的外交传统,单边主义就是孤立主义在表面的反映。美国虽然在冷战时期放弃了单边的外交政策转而推行多边主义,但单边主义中自身利益优先的影子依旧存在,多边合作的机制往往成为了美国实行霸权主义的手段,通过多边合作,争取更多的同盟一致对抗苏联,在多边主义的外表下贯彻孤立主义,正所谓名存实亡。比如冷战期间为打击共产主义而发动的越南战争,只是由于和意识形态的冲突就造成国际局势动荡。

随着国际局势的演变,世界经济融合已经是大势所趋。“一带一路”就是利用双多边合作机制,促进区域合作的倡议。《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中提出,建设“一带一路”要加强双边合作,强化多边合作,开展多层次、多角度的沟通协商,通过上海合作组织、亚太经合组织、中国-东盟“10+1”等现有的多边合作机制,推动双多边关系的发展。

(三)涉及范围不同

马歇尔计划和“一带一路”所涉及的国家和范围也有很大的不同,也就是包容性不同。马歇尔计划并不包含滑入苏联社会主义阵营的八个东欧国家,目的是防止苏联利用马歇尔计划复兴和壮大自己的势力范围。所以美国对苏联开出难以接受的政治改革要求使苏联和东欧各国拒绝了马歇尔计划。当时对美国没有战略和经济价值的中华民国、日本、韩国等国家也没有从马歇尔计划中得到援助。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才是春。”相比之下,“一带一路”的包容性是有目共睹的,它欢迎世界各国和国际、地区组织的参与,不会刻意的排除任何国家和地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有65个,目前有近60个国家参与支持“一带一路”战略,有50多个国家明确表示愿意参与。{5}而我国也会用“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立场鼓励更多的国家参与到“一带一路”的建设中。中国将和参与“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家和地区共同商议、共同建设、共享成果,与世界分享中国发展的成绩,满足各方需求,实现全球范围内的经济增长。

(四)文化背景不同

马歇尔计划的主体,美国和西欧,都是资本主义国家,都是西方文化的传承者,因此他们有着共同的宗教和文化根基,有着相似的价值观。基于这样的文化背景,合作双方更容易在方案和措施的商议中达成一致,双方的隔阂也会更少,在计划实施过程中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宗教和文化冲突产生的摩擦,这也是美国一直热衷于和资本主义国家进行外交往来的原因。

“一带一路”涉及中国、蒙古、俄罗斯、东南亚、南亚、西亚北非、中东欧、中亚等地区,有社会主义国家,也有资本主义国家,相比马歇尔计划单纯的文化背景,“一带一路”上不同的历史文化将会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挑战。要想在稳定安全的环境下拓展投资领域、促进政治互信和利益融合,就一定要通过“民心相通”来克服因文化差异可能带来的冲突和矛盾,做好沿线节点的对接工作,共同遵守和发扬丝绸之路友好合作精神。作为东方的文明古国,“一带一路”的建设过程也就是大国形象的建设过程,一定要注意尊重各国的文化和宗教信仰,相互理解,相互包容。

(五)所处时期不同

所谓“时势造英雄”,马歇尔计划正式启动是在1947年二战后两极格局出现,美苏冷战开始的时期,所以它也是美国和苏联争夺霸权的一件武器,除了经济目的,还有着浓厚的政治色彩。当时的欧洲经济秩序混乱,很多国家和地区的运转处于停滞的状态,需要外界救助。苏联共产主义在欧洲的势力日益膨胀,资本主义陷入危机。所以,是战后复杂和迫切的国际局势孕育了马歇尔计划。

当前的世界虽然没有战争的纷扰,但世界经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出现疲软态势,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各国面对的发展问题也十分严峻。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时期,提出“一带一路”可以让之前因政治、宗教等问题没有联合起来的亚太国家实现区域一体化,让这些新兴的发展中国家带动全球经济的发展,走向新的制高点。“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既是中国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的需要,也是加强和亚欧非及世界各国互利合作的需要”{6},因此,在这个以和平和发展为主题的时代,“一带一路”并不是扩张和对抗的产物,它符合国家间合作与发展的利益,是推动世界和平发展的包容性倡议。

(六)资金支持方式不同

美国的马歇尔计划附带着包括向美国提供储备物资在内很多的援助条件以确保美国可以实践自己的经济和战略目标。对于援助基金,马歇尔计划提出对应基金制度,“对应基金”就是受援国在一个特别账户以本国货币设立的与美援等值的基金,也就是说,受援国不能直接拿到美国提供的赠款,由美国政府决定资金的支配和投资方向,主要是从美国企业购买物资运往受援国家,出售物资的所得以本国货币计入这个账户中。所以,西欧国家也在对应基金中存入了对应的本国货币,却不能自由支配。{7}马歇尔计划完成之后,除德国外的其他欧洲国家都不用归还此款项。

我国对于“一带一路”的资金支持主要来自于主权投资基金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中国出资400亿美元建立的主权投资基金也就是丝路基金主要投资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截止2015年4月15日,共有57个国家成为意向创始成员国加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涉及亚洲,非洲,欧洲,南美洲和大洋洲。{8}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主要通过贷款、提供担保和投资等渠道支持亚太地区基础设施的建设,主要包括交通、通信、能源等行业的发展。亚投行将给亚洲地区提供了一个投融资的机制,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满足建设和发展的资金需求,同时也需要带给投资成员相应的资金回报。

(七)经济效果不同

美国对西欧提供的援助主要是物质资源、无偿贷款和政治等方面的支持,主要输出给受援国的是以消费品为主的过剩产品和滞销产品。据美国商务部统计,在整个马歇尔计划执行期间有2/3的西欧进口物资来自于美国,{9}相比于对西欧经济的带动作用,马歇尔计划给美国带来的经济效果更大。美国既消化了因战时繁荣带来的过剩产能,也扩大了美国在欧洲的贸易份额。

“一带一路”主要是向丝绸之路的沿线国家输出高铁、生产设备、核电等高质量的基础设施,一旦建成,对于带动当地经济有着更长远的积极影响。中国并不只是因为产能过剩和外汇储备过多而实施“一带一路”,该倡议所关注的并不局限于其所带来的经济利益,更多的是为了能在区域一体化,和平外交,文化融合等方面起到正面作用,为世界发展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所以,要将“一带一路”和马歇尔计划区别对待,有助于正确理解和认识“一带一路”倡议。一方面,在国内外各个层面宣传其互利共赢的理念,加快“一带一路”的建设,另一方面,用实际的成绩打消公众的疑虑,在世界的舞台上展示大国风采。

注释

①金卫星.《马歇尔计划于美元霸权的确立》.《史学集刊》2008年11月第六期,70-75页。

{2}金玲.《“一带一路”:中国的马歇尔计划》.《国际问题研究》,2015年第1期,88-99。

{3}数据来自于国家统计局网站。

{4}王新谦.《马歇尔计划:构想与实施》.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第6页。

{5}邱逸.“一带一路规划将发多个语言版本,已赢得60国参与”.中国经济网,2015年1月23日,http://intl.ce.cn/sjjj/qy/201501/23/t20150123_4414541.shtml

{6}国家发展改革委 外交部 商务部.《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2015年3月28日。

{7}王新谦.《马歇尔计划:构想与实施》.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40-143。

{8}“亚投行意向创始成员国确定为57个(名单)”.财政部,2015年4月15日,http://finance.ifeng.com/a/20150415/13635359_0.shtml#_zbs_baidu_xk

{9}王新谦.《马歇尔计划:构想与实施》.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87-18。

猜你喜欢
马歇尔一带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我的梦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数说“一带一路”这5年
“走出去”能否搭上“一带一路”这趟车?
借题发挥
马歇尔的“小黑皮本”
为你早起
二战时的美国“军事设计师”——马歇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