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晓峰++周飞舟
【摘 要】我国养老产业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有关养老产业的标准体系还不够完善,导致养老产业发展缓慢。对当前国际和国内人口老龄化现状进行了概括,对养老产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最后对养老产业标准化工作提出了加强标准化建设、强化标准执行监督工作、加快专业化人才的培养和加大对养老产业的投入的建议。
【关键词】养老产业;标准化;人口老龄化
0 引言
截至2014年,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数量已超过2个亿,占总人口的14.9%,据《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预计,未来15年里,全国的老年人口规模将突破4亿。老龄化程度发展快、老年人口激增、高龄化和空巢化趋势明显、城乡老龄化差别大等一系列问题已经逐渐演变成了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之一。同时我国的养老事业的发展严重滞后,养老机构管理水平、服务质量与国外相比还很落后,养老设施匮乏,各种养老服务还不够规范,养老制度还不够完善,因此,为了推动我国养老问题的解决、规范养老产业的发展、维护老年人的权利,我国应加快建立和完善与老龄化进程相适应、与经济承载能力相协调、与社会发展相统一的养老标准体系。
1 人口老龄化现状
1.1 人口老龄化的定义及根源
人口老龄化是指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而老年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老年人口所占比例增长的动态过程。人口老龄化包含两重含义:一是,指老年人口相对增加,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逐渐上升的过程;二是,指社会人口结构表现出老年状态,进入老龄化社会。根据1956年联合国《人口老龄化及其社会经济后果》确定的划分标准,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占总人口比例超过7%时,则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1982年维也纳老龄问题世界大会确定的标准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超过10%,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
导致老龄化产生的根源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因素有如下三个:
(1)生产力的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科学技术的进步让许多疾病得到有效控制,人们在健康和长寿方面取得了突破,人口寿命得到大大延长。
(2)为了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和减轻人口对社会经济发展造成的压力,实行计划生育政策而出现的生育率降低。
(3)现代社会出现的诸多问题,特别是生活压力,让许多地区和国家出现少子化现象。
1.2 中国老龄化现状
早在1999年,我国就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截至2014年,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数量已超过2个亿,占总人口的14.9%,而这一比例已经高于联合国传统老龄社会10%的标准。据预测,2015年以后我国将迎来老龄化的高峰期,未来20年中国的老年人口比例将会超过20%,平均每年将会增1000万老年人,而到2050年,老年人口总量将超过4亿,高龄人口将达到9500万,同时我国也逐渐出现了少子化现象,特别是沿海地区,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的增加、生活压力的加大导致丁克家族逐渐盛行,加之多年的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我国出生率已经逐年下降,2013年出生人口1640万人,出生率仅为12.08‰,在老龄化和少子化的双重压力,将导致我国人口结构失衡,进而应发各种社会问题。
在应对老龄化、少子化程度加剧的同时我国还将面临三个严重问题:
(1)未富先老。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并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然而我国仍不是经济强国,我国的人均GDP为4385美元,是日本的1/10和美国的1/11,应对老龄化社会的经济能力还比较低。同时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大,沿海与内陆发展不平衡,应对老龄社会的能力也存在差距。
(2)未备而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问题,我国在经济、制度、认识等准备都不充分,养老保障制度缺失严重,养老服务事业发展严重滞后,养老市场供应严重不足。同时在社会发展方面,特别是有关民生的住房、社会保障、医疗、教育等方面的改革发展十分缓慢,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发展严重滞后。面对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对老年人的长期照料服务和养老资源分配等社会管理以及政策体系,都处于缺失状态,如果解决不好将会严重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政治稳定。
(3)孤独终老。据统计,我国城市空巢老人比例已经达到49.17%,接近一半,而农村已经达到38.13%,相比于其他老人,空巢老人面临问题更加严重,一是,经济可能得不到保障;二是,日常照料得不到保证;三是,精神慰藉得不到满足,空巢老人已成为全社会最弱势的群体。
2 养老及养老产业
2.1 养老产业的概念
养老产业主要是指通过为老年人提供商品和服务来获得营利的事业活动的总称,以满足老年人的多样性的生活需求和高层次的文化需求,是一种以新型的市场模式,也被称为老龄产业、老人福利产业、银色产业等。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养老问题已经演变成为了社会问题,而养老产业的发展对于缓解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压力、照顾老人的家庭压力、改善老年人的生活需求和精神需求、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稳定等有着十分巨大的作用,养老产业作为新型产业逐渐受到社会的重视。养老产业作为一项重要的服务业,是国内服务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养老产业的市场发展空间非常巨大,同时也是国家政策重点支持项目之一。目前我国养老产业的主要形式有以下几种:
(1)养老服务业,主要是对老年人开展的生活照料、日常护理、康复治疗等服务业务,同时还包括老年人的就业、教育、娱乐等诸多方面,在提高养老水平、促进生产、拉动内需、增加就业岗位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2)老年用品业,主要是指是老年人专用的生活用品,如手杖、轮椅等;辅助用品,如助听器、假牙等;专用食品,如低糖、低脂类食品,以及其他产品的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产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对养老用品的需求也日益强烈,然而我国在这一领域的发展还十分落后,针对老年人的各种用品还有待进一步开发。
(3)老年金融产业。在发达国家,老龄金融产业已经比较成熟,老年金融在整个养老产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养老资金的重要来源之一。随着个人理财业的兴起,以及老龄化的加深,老年理财的市场需求也在快速增长,相比传统的理财产品,老年人更加注重理财产品的稳健性、保值性和易操性。我国的的老年金融产业还出在起步阶段,近几年各大银行也陆续发布了各种老年金融产品,如中信银行推出的全国首张中老年客户专属借记卡“信福年华”卡。
(4)老年住宅产业,是一种跨行业的综合产业,是指以建造和经营老年住宅为营利方式的产业,包括老年住宅的规划和设计,住宅部件的开发和生产,老年住宅的建造以及老年住宅的经营、维修、管理和服务[1]。主要形式有老人公寓、老人集体住宅、老人社区等。目前国内对养老地产市场的发展还比较落后。
3 我国养老产业存在的问题
3.1 养老产业链还不够完善
我国养老产业刚进入起步阶段,养老产业链还不够成熟,产业发展进度缓慢,企业投入巨大但是成效太小,产业发展不均衡。养老机构数量少,能够提供良好服务的机构更少,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很难满足不断增长的老年人口的需求,同时养老机构分布不均,造成养老资源的浪费。养老服务过于单一,导致居民群众参与养老服务的积极性不高,同时舆论宣传力度不够,社会化养老还没有得到大多数人的重视,对养老机构也存在许多顾虑,导致养老机构发展缓慢。
3.2 养老产业标准还不够完善
目前,在养老产业领域还没有制定出一个独立完善的标准体系,相关标准制定分散,已经出台的大多为地方性标准,缺少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不利于养老产业标准化工作的开展,同时已有标准过于宽泛,缺乏实施细则、保障措施、评估监督等具体操作,可执行性不强。监管力度不够,导致养老产业发展长期处于自发、无序的状态,产业发展中的问题也难以及时反应给有关部门,这将严重阻碍标准体系的完善,也会影响养老产业链的发展和社会养老水平的提高。
3.3 缺乏专业性人才
我国养老产业刚刚起步,养老产业人才市场还不成规模,我国还没有与养老产业相关的技术委员会和科研机构,这使得许多有关养老标准体系建设的课题没有专业人员和机构进行研究。全行业缺人已是普遍,养老产业发展缓慢,人们对社会化养老期望降低,同时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不明显导致投资商对养老产业投资热情降低,产业发展资金不足,举步艰难。
4 我国养老产业标准化发展建议
4.1 加强养老产业标准化体系建设
养老产业标准化是养老产业有序、健康、高效发展的重要保证,是促进养老产业发展、规范养老市场、提高养老服务水平、保证老人用品质量等的重要手段。只有加快建立和完善我国养老产业标准,才能切实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改善老年人的生活水平,才能促进养老资源的有效利用,并提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将为解决社会老龄化带来的许多问题创造条件,对于缓解社会养老压力,以及维护社会的发展和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我国应该加快有关养老产业各方面,如管理、服务、设施、工作制度等标准的制定工作,逐步建立以国家标准主体、地方标准和行业标准为补充的养老产业标准体系,并在实践中不断细化、调整和完善,并加强对养老产业标准化工作的政策支持和资金补助。同时积极引导和鼓励养老住宅产业、养老服务业、老人用品业等其他养老行业参与到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制定工作当中,从而促进养老产业标准体系的完善,对推广养老产业标准,增强服务者、管理者和经营者的标准化意识,都能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4.2 强化养老产业标准的执行监督工作
加强养老服务标准实施的监督管理工作,使标准化工作落到实处,有关部门应加强合作,建立相应的协调机制,建立专门负责评估、监督和管理养老行业的机构,对行业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意见,对老年人的需求和投诉要做到及时处理、严肃对待,以保障老年人的权利,并在工作中完整的评估、监督和检查机制,从而促进养老产业持续健康地发展。监督和检查范围包括:服务方面,要求各养老服务机构根据老年人的特点,提供多元化服务,组织多种多样的适合老年人的文体娱乐活动。
4.3 加快专业化人才的培养
建立和完善养老产业标准化培训机制,加强专业的人员队伍和专家队伍的建设,并依托高校、职业院校、护理机构等单位,培养具有专业知识、专业技术的标准化人才。针对不同养老行业培养相关专业化人才,可在高校和技校开设与养老服务相关的课程,如老年护理、老年日常照料、医疗保健、精神关怀等,针对不同养老需求,开设专门服务于特殊老人的专业,并注重职业道德的培养,同时加强这方面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加快养老产业人才市场的发展,及时发布人才需求信息,提供多种就业渠道,制定相应的特殊岗位补贴政策,提高护理人员收入,减少人员流动过快,从而建立起与养老产业发展相适应的人才队伍。
4.4 政府部门应该加大对养老产业的投入
政府部门应该将养老产业看作21世纪新兴的成长产业,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充分利用市场机制作用,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合力推动我国养老产业健康发展。把养老产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当中,加大对养老行业的扶持力度,可采取税收优惠、减免费用、信贷支持等优惠政策,增加对养老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鼓励吸引社会力量投资养老服务机构,组织自愿者团队开展各种形式的老年生活照料、医疗救助、家政服务等服务活动,弥补养老机构的不足。
5 总结
我国养老产业刚处于起步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养老产业发展水平还很落后,我国养老产业的标准体系缺失,已有标准可执行性不强,导致产业发展缓慢。加强制定和完善养老产业标准体系,能够为养老产业提供科学管理方法,是养老产业的全面发展的基本保障,同时对于完善标准体系建设、规范市场、维护老年人的权益具有积极推动作用。专业化人才的培养,是管理创新、产业创新、制度创新的人才保证,是养老产业发展的核心力量,人口老龄化问题是我国当前面临的一个重大难题。养老的产业化和社会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将老龄化问题转变养老产业是一种创新更是一种挑战。
【参考文献】
[1]孟圆华.现阶段老年住宅产业发展与对策研究[D].重庆大学,2008.
[2]田维.浅谈养老用品研发与标准化[J].中国标准导报,2013(9):44-47.
[3]张时飞.中国应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J].中国社会保障,2009(9):34-35.
[4]吴岩.浙江省养老服务标准化现状及对策[J].中国标准导报,2013(9):48-50.
[5]杨会英,彭嘉琳,周亚莉.以政府为主导实现养老服务行业的标准化管理[J].社会福利,2005(10):38-41.
[责任编辑:邓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