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的中日关系观

2015-10-08 11:10曹应旺
党史博览 2015年9期
关键词:军国主义中日关系会见

曹应旺

2013年暑假,笔者到日本拜会过一位做了半个多世纪日中友好工作、年已88岁的老人石川士郎先生。此前,2006年至2009年,笔者和他也有过多次交流。这次交流中,石川先生忧心忡忡地对笔者说:“最近的日中关系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形势最严峻的时候。”中日两国是在1972年9月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问北京时恢复邦交正常化的。按照石川先生的话来思考,结论是:“购岛事件”后的中日关系,比邦交正常化之前的20多年还要严峻。

在中日关系的严峻形势下,研究周恩来是怎样认识中日关系、怎样处理中日关系的,对破解当前中日关系所面临的问题,缓和中日关系的严峻形势,是会有借鉴作用和启发意义的。

周恩来的日本经历

近代中国有许多引领潮流的人物曾到日本学习、生活过。周恩来熟悉这方面的情况。1956年5月10日,他在中南海会见日本客人时说:在民主革命初期,我们很多人去日本学习过,在你们那里取过经。郭沫若院长就是在你们那里教育出来的;廖承志先生从小就在你们那里学的;赵安博先生也在日本学过;孙中山先生也去过日本,中山两个字就是用的日本的名字。当时改良派的康有为和梁启超也在日本住过,因此改良派和革命派都去过日本。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很多人去过日本,如李大钊就去过。陈望道译《共产党宣言》是从日文译过来的。

周恩来多次向来访的日本客人介绍他在日本学习和生活的经历。1956年5月10日,他说:我也在日本学过一年半,但是个不成才的学生。1971年1月29日,周恩来在人民大会堂会见日本乒乓球协会会长后藤钾二等日本朋友时,比较详细地介绍了他在日本学习、生活的情况。他说:我是1917年9月到1919年4月在日本,有一年半时间。我住的地方比较多,换来换去。有人给我寄来书,他们是猜的。我去日本不久,刚好十月革命就发生了。我回到中国不久,就爆发1919年5月4日的五四运动。正是从十月革命到五四运动这段时间中间,我在日本。关于十月革命的介绍,我在日本的报纸上看到一些。那里叫“过激党”,把红军叫“赤军”。我离开日本时,是在神户上船,在京都住了一个月,正是樱花盛开之时。我经过山洞,坐船到琵琶湖。琵琶湖很美。

当年周恩来在日记中记载了一些在日本的学习、生活和所思所想的情况。1918年2月4日,他在日记中写道:“我自从来日本之后,觉得事事都可以用求学的眼光,看日本人的一举一动,一切的行事,我们留学的人都应该注意。我每天看报的时刻,总要用一点多钟。虽说是光阴可贵,然而他们的国情,总是应该知道的。”

对日本人一举一动和一切行事的观察、学习,加深了周恩来对日本的认识。

周恩来说:“我在日本生活,对日本的印象很深,日本有非常优美的文化。”

周恩来感到日本人民是勤劳的、勇敢的、智慧的。

周恩来在日本学习观察,感到要另辟“新思想”,求“新学问”,做“新事情”。他在1918年2月11日的日记中,把“想要想比现在还新的思想”,“做要做现在最新的事情”,“学要学离现在最近的学问”,比作“三宝”。他在2月16日的日记中写道:“决不固持旧有的与新的抗,也不可惜旧有的去恋念它。”

这里,周恩来认为的“新的”不是军国主义。去日本前,他曾想“军国主义”可以救中国。到日本实地观察之后,他看到:“日本也是行军国主义的国。军国主义的第一个条件是‘有强权无公理的。两个军国主义的政策碰到一块儿,自然是要比比谁强谁弱了,而且军国主义必定是扩张领土为最要的事。”于是,他得出新的认识:“我从前所想的‘军国‘贤人政治这两种主义可以救中国的,现在想想实在是大错了。”

这个“新的”究竟是什么,周恩来当时的认识是模糊的,不那么清晰的。正如1919年4月5日他在京都写的《雨中岚山》诗中所表达的那样:

潇潇雨,雾蒙浓;

一线阳光穿云出,愈见姣妍。

人间的万象真理,愈求愈模糊;

———模糊中偶然见着一点光明,真愈觉姣妍。

但是,正是这个“求新”志向对周恩来日后的人生道路产生了巨大影响。

周恩来回顾日本经历,说自己是个不成才的学生,因为他在1918年3月和7月两次日文考试成绩都不理想,未能达到升学的目的。他的日文考试成绩不理想,也与他花了大量时间研究日本有关。事物的发展总是充满着辩证法。周恩来日语不好未能升学,这是“祸”;但他潜心研究日本,研究社会问题,想新的、学新的、干新的,30多年后终于成为开国总理、举世闻名的政治家,这是福。倘若他的日语很好升学了,日后他可能成为科学家、工程师、教育家,但不一定能成为总理级的政治家。

“我们是‘同文同种”

“我们是‘同文同种”,是1954年10月11日周恩来会见日本国会议员访华团和日本学术文化访华团时,由日本客人提出来的。周恩来赞成客人的观点。他说:“方才改进党的先生说,我们是‘同文同种。所以我们要在这种友谊的基础上改善中日关系是完全可能的。”他还认为“这就是我们友好的种子”。

“同文”,指中日两国在文字、文化、习俗上有许多相同之处。

文字上,中日两国都使用汉字。虽然日语的语法跟汉语不一样,日语中还有大量用片假名写的外来语,日语中的汉字也有音读和训读之别,但日语文字的主体是汉字。

文化上,中国古代许多经典著作都传到日本,成为日本民族思想的重要源头。周恩来在日本一年半时间的所见所闻,知晓中日间的这种文化联系。他说:“历史上,我们的文化彼此交流,互相影响。”“历史上两国文化往来很频繁。”他还说,中日两国相互了解最深。在东方国家中,知道我们最深的是日本,我们也比较知道日本,但比起你们来差些。

习俗上,中日两国也是相同点很多。中国的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在日本也照样是节日,只是内容上稍有不同,战后日本政府又将这些节日的时间从农历改到公历上了。中国的筷子、豆腐、酱油,也传到日本为日本人所用。周恩来在日本有过吃豆腐、用筷子等经历。1917年12月22日,他在致南开同学陈颂言的信中,谈到吃日本餐食鱼时写道:“弟则甘之如饴,大似吾家乡食鱼风味。”

“同种”,是指中日两国在人种上、血缘上有着密切的联系。

中国人和日本人都是黄皮肤、黑眼睛的黄种人。有时如果不开口讲话,就分不清哪个是中国人,哪个是日本人。1955年10月15日下午,周恩来陪同毛泽东会见上林山荣吉率领的日本国会议员访华团时,毛泽东说:“我们都属于有色人种。有色人种是被人家看不起的,最大的‘缺点就是有色。有些人喜欢有色金属而不喜欢有色人种。据我看,有色人种相当像有色金属,有色金属是贵重的金属,有色人种至少与白色人种同等贵重。”

周恩来认为中国和日本是亲戚,两国有血缘关系。1956年11月6日,周恩来会见日本客人时说,过去几年,我们曾经协助三四万日本侨民回国。他们在战后期间,给我们做了有益的事。我们很想念他们。目前也有不少日本妇女在中国和中国人结婚,但是家在日本,她们很想回家看望家人。我们两国已经是亲戚的国家了。这样的话,他讲过多次。1961年2月28日,周恩来对来访的日本客人说:“中日两国经历了战争以后,出现了新的因素。不少日本人从中国回去,也有不少日本人留在中国。战争本来使人对立,但也增加了相互的接触和了解。诸位知道,五千多日本妇女同中国人结婚了,这是历史上少有的,两国已经有了亲戚关系。”

如何认识中日之间的历史

1972年9月25日,在欢迎日本首相田中角荣的宴会上,周恩来说:“在我们两国的历史上,有着两千年的友好来往和文化交流,两国人民结成了深厚的友谊,值得我们珍视。”

这是周恩来一贯的观点。

周恩来认为与两千年友好的历史相比,1894年以来几十年不好的历史,毕竟是短暂的一刻。1954年10月11日,周恩来会见日本客人时说:“从中日关系的历史看,我们两千多年来是和平共处的。你们国家在海上,几千年都是独立的。六十年来,中日关系是不好的,但这已经过去。我们应该让它过去。历史不要再重演。我想这能够做到,因为在中日两国人民中存在着友谊。同几千年比较,六十年算不了什么。”

如何认识1894年以来中日关系的历史呢?

周恩来指出:“自从一八九四年以来的半个世纪中,由于日本军国主义者侵略中国,使得中国人民遭受重大灾难,日本人民也深受其害。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样的教训,我们应该牢牢记住。”

周恩来认为要把日本军国主义者同广大日本人民严格区别开来。1956年5月10日,周恩来对日本客人说,日本帮助伪满,那是少数军国主义者做的坏事,多数日本人是做好事的。1961年2月28日,周恩来会见山本熊一率领的日本经济友好访华代表团时指出:“日本军国主义曾经给中国人民造成灾难,同时也给日本人民造成了灾难。”“日本在战争中遭到原子弹的破坏,损失很大,日本人民接受了教训,反对侵略战争的运动正在日益高涨。”1964年4月18日,周恩来会见松村谦三等日本客人时指出:“战争的祸害是军国主义造成的。日本人民和中国人民都遭受了痛苦。但是军国主义的罪恶也教育了人民,使他们起来反对军国主义、反对侵略战争,反对把它强加在人民头上。”

周恩来认为有不少日本人参加反战同盟,参加中国的解放战争,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贡献。1954年10月11日,周恩来会见日本朋友长谈了三个多小时,部分谈话内容收录在《周恩来外交文选》内,其中有这样一段话:

“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以后,日本军队放下了武器。在那一天以前,我们打了十五年的仗,可是,一旦放下武器,日本人就跟中国人友好起来,中国人也把日本人当作朋友,并没有记仇。最大的、最生动的一件事,就发生在东北。当时有许多日军放下武器之后,并没有回国,而是和一部分日本侨民一道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有的在医院当医生、护士,有的在工厂当工程师,有的在学校当教员。昨天还在打仗,今天就成了朋友。中国人民相信他们,没有记仇。大多数的日本朋友,工作很好,帮助了我们,我们很感谢他们。他们完全是自愿来的,不是我们把他们俘虏了强制他们来的。去年大多数都被送回国了,有两万六千多人。你们不信,可以回去问问他们。曾经打过仗的人,放下武器后就一起工作,而且互相信任。很多中国人受了伤请日本医生动手术,病了请日本女护士看护,很信任他们。在工厂中,中国人信任日本工程师,一同把机器转动起来。在科学院,中国的科学工作者相信日本科学工作者的研究成果。这是友谊,可以说是真正的友谊,可靠的友谊。”

周恩来认为要把近代以来日本的工业化同日本的军国主义区别开来。1954年10月11日,周恩来会见日本客人时说,近百年来日本在经济上、文化上都走在我们的前面,经过明治维新后,日本工业化起来了。中国过去很长时间,各方面都是落后的。大家都说中国的文化古老,那是在过去,历史上是有它的地位的,但近百年来中国的发展是落后的。周恩来认为,军国主义给日本造成了灾难,可是工业化对日本人民的经济发展还是有利的。过去日本人民把一个落后的国家变成一个工业的国家,这不仅对日本有好处,同时对亚洲和世界也是有贡献的。他还指出:“近八十年来,中国学西方文化,许多是通过你们那里最早学来的。中国还活着的老一辈人,现在从事政治活动的,很多都在日本留过学。在座的郭沫若先生,就是留日生的重要代表人物,他曾经在你们的帝国大学学过医。日本文化给了我们这些好处,我们应该感谢。”

如何处理中日关系

中日是近邻,两国有着密切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环境的联系。周恩来认为中日关系是重要的国与国之间的关系。

1956年5月5日,周恩来在中南海紫光阁会见日本工人代表团、日本五金机械产业工会访华代表团、日本机关报代表团时说:在远东,中国和日本的关系,对和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我们两国友好,对双方都有利;不友好,对双方都不利。我们友好就能够共存共荣;不友好,存在和繁荣都要发生影响。11月6日,他在会见日本客人时又说,中日两国人民多来往,关系密切了,双方就感到更加接近,更加友好,这对于远东和亚洲的和平是有帮助的。1957年4月20日,周恩来在欢迎日本客人的酒会上指出:中日两国人民不仅要恢复历史上的友好传统,而且应该在新的基础上发展友好关系。

对于发展中日友好关系,周恩来提出了一些重要原则。

坚持和平共处

1953年底,周恩来提出了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

1954年10月11日,周恩来会见日本客人时指出中日关系的关键是和平共处。他说:“诸位先生可能会问,过去日本侵略中国,今天中国强大起来了,不会威胁日本吗?这一点,我可以向诸位保证,我们的确是为世界和平而奋斗的。”“所谓‘同文同种也好,‘共存共荣也好,不是为侵略别人,也不排斥别的国家,我们为的是和平共处。”“和平共处,就是平等互利、互通有无,‘共存共荣。”“按照正常的来往,中日的文化交流,有很大的发展前途,关键就是要和平共处,谁也不要存别的心思。”

1972年9月25日,在欢迎田中角荣的宴会上,周恩来指出:“中日两国的社会制度不同,但这不应该成为我们两国平等友好相处的障碍。恢复中日邦交,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友好睦邻关系,将为进一步发展我们两国人民的友好往来,扩大两国经济和文化交流,开辟广阔的前景。中日友好不是排他的,它将为和缓亚洲紧张局势和维护世界和平作出贡献。”

怎样坚持和平共处?周恩来认为首先要讲诚信。学生时代的周恩来就写过《诚能动物论》的文章,认为“诚能动物”“不诚无物”。担任总理后的周恩来,对处理中日关系更加强调诚信。

1957年2月27日,周恩来会见日本客人时说:我们主张各国从事政治的人,应该增加来往,增进了解。尤其是中日两国,我们要求和平友好,共存共荣,需要多来往。我们要相见以诚,要怎么说就怎么做。我们决不搞阴谋。旧时代的阴谋诡计的办法行不通,用新的办法才能共存。

1972年9月28日,周恩来与来访的田中角荣会谈时说:我们重建邦交,首先要讲信义,这是最重要的。我们跟外国交往,一向是守信义的。我们总是说,我们说话是算数的。中国有句古话说,“言必行,行必果”。你们这次来表现了这个精神。周恩来还把“言必行,行必果”写成条幅交给田中角荣。

坚持求同存异

周恩来指导外交工作的一个重要原则是求同存异。这个外交方面的原则是周恩来1955年在包括日本官员高碕达之助参加的万隆会议上提出来的。他说:“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存异。”

1964年4月18日,周恩来与松村谦三交谈时提到求同存异的原则。他认为亚非国家之间,“争端是会有的,但总的说来可以求同存异。为了民族独立、建设自己的国家、反对侵略战争、维护世界和平,这些国家总要进行友好合作”。4月23日,周恩来会见日本关西经济访华代表团时说:“我们两国都是亚非国家,九年前,我们两国都参加了万隆会议,我就是在那里认识了我们所尊敬的高碕达之助先生,他当时是日本政府代表团团长。”在1972年9月25日欢迎田中首相的宴会上,周恩来说:“我深信,经过我们双方的努力,充分协商,求大同,存小异,中日邦交正常化一定能够实现。”

坚持礼尚往来、友好当先

礼尚往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周恩来就将礼尚往来确定为外交工作的指导原则之一。他指出:“你对我好,我也对你好;你对我不好,我也对你不好。针锋相对,来而不往非礼也。我们总是采取后发制人的办法,你来一手,我也来一手。”根据周恩来后来的阐述,礼尚往来基本包含四层意思:第一,“要等待,不要将己见强加于人”。第二,“决不开第一枪。人家可以先对我不好,我们决不会先对人家不好”。第三,“你对我不好,欺侮我,逼得我不得不有所准备,要进行还击”。第四,“‘退避三舍。这就是说,你来,我先退,给你警告。再来,再退,再给警告,但事不过三”。

为发展中日友好关系,周恩来强调中日两国人民要多多来往。他同日本客人松村谦三谈话时,还提出了友好当先的原则。他说:“我们的政策是这样的:凡是对我们友好的国家,我们就以更友好的态度对待他们;如果敌视我们,我们就以同样的态度进行抵抗。也就是说,我们在推进友好方面是积极主动地以友好的态度求得同人家的友好相处的;如果敌视我们,我们将进行抵抗,但敌视不为人先,这是我们的原则。这些原则用两句话来说,就是友好当先,抵抗在后。”

坚持向前看、以大局为重

中日关系极为复杂,如果只计小利不顾大局,就难以处理好中日关系。

1961年2月28日,周恩来对来访的山本熊一说:“中日两国人民都应该以历史为鉴,努力消除几十年来不愉快事情的影响,使中日两国几千年来的友好关系在新时代的基础上永远地发展下去。”

1964年4月23日,周恩来会见日本关西经济访华代表团时指出:中日两国真正友好相处、合作,“这对于我们两个民族和两个国家,都是一个远大的理想”。“中日经济合作的问题,我们还应当把眼光放得更远些。”“如果我们按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十项原则,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进行经济合作,那么,发展前途是无限的。”

在中日关系中,有个如何对待台湾的问题。1973年9月9日,周恩来会见日本驻华大使小川平四郎时说:的确有台湾这个障碍,要承认这个事实。但是,这一点我们总是要解决的。中日两国不要因为这么一件事情就使大的方针受到妨碍。大的方针就是中日两国如何把和平友好条约签起来,这对改进远东形势有好处。我们希望中日两国不要因小失大。中日和平友好是大局,台湾是小局。不要因为台湾这个小局妨碍大局的前进。小局要服从大局,不能大局服从小局。要名正言顺。只有一个中国,不能有“两个中国”。一部分日本人一定要和台湾来往,这是题中必然出现的文章,我们并不重视这件事。但是有一条,如果是代表日本政府或国会去的,问题就大了,那就不行,那就等于承认“两个中国”。如果把台湾作为中国的一部分看待,那就是另外一个问题。

警惕军国主义

军国主义是近代日本侵略中国的元凶,是中日两国在新的基础上向前发展友好关系的大敌,是维护中日友好大局的破坏性因素。周恩来认为我们必须警惕军国主义,努力制止复活日本军国主义。

1960年10月23日,周恩来会见高碕达之助时说:日本虽然是战败国,战后已经15年了,一个独立的日本应该有它的自卫力量。这是我们一向所主张的。但周恩来认为这同复活日本军国主义是两回事,不能混淆。他表达了对日本有一部分人想复活军国主义的担心。

1972年11月9日,周恩来会见日本客人时指出,美化军国主义者东条英机对日本人民没有什么好处。在日本,政治家也好,知识分子也好,军人也好,如果不研究东条侵略失败的历史,而且还要美化他,将来还要重蹈覆辙。

1974年4月22日,周恩来对日本客人说,到底是自卫还是扩张,这在日本思想界里还是一个问题。有一点自卫力量是应该的,但有的人借搞自卫武装恢复军国主义那一套。武士道、天皇制、靖国神社法案也搬出来了。这种人虽然不多,但能量很大。

周恩来认为日本的发展前途存在着两条道路之争:“我们认为,广大日本人民是争取走和平、独立、中立、民主道路的,几年来国民运动的发展说明了这一点。但是,我们也看到另外有一小部分人想复活军国主义,走日本的老路。”

周恩来分析,假如日本复活军国主义将会引起不可能解决的五个方面的矛盾,即:日本军国主义和日本人民的矛盾、和中国的矛盾、和亚洲其他国家的矛盾、和美国的矛盾、和日本经济界的矛盾。

周恩来指出:“今天的中国是新中国,我们不侵略别人,对任何外来的侵略,我们一定要进行抵抗,坚决击退这种侵略。日本复活军国主义就会制造新的矛盾,同新中国不但不能友好,反而变成对立,这样对日本也不利。”“日本一旦复活了军国主义,要么听美国的话,但日本人民不同意;要么不听,这样美国就要加紧控制日本。”周恩来说:“作为友好邻邦我们愿意指出这一点,日本重走军国主义的老路是没有前途的。”

正确对待中日关系中的美国因素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抗击日本军国主义的过程中,中国和美国是相互支持的。中国是抗日的主战场,减轻了美国等盟国其他战场的压力。美国对日决战和苏联对日宣战,加速了日本军国主义的失败。《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宣告:把日本侵占的中国领土如东北、台湾、澎湖列岛归还中国,日本军国主义必须永远铲除。周恩来说:“美国人民是伟大的人民。中国人民是伟大的人民。我们两国人民一向是友好的。”

二战后,美国政府对中共领导的中国采取孤立和敌视政策达22年之久,并片面对日媾和,扶持日本反共、反华势力。日本政府受制于美国,有的甚至追随美国排华。此间,周恩来提出了促进中日关系的“政治三原则”和“贸易三原则”。“政治三原则”是对日本政府说的,即:“第一,日本政府不能敌视中国。因为中国政府并不敌视日本。”“第二,不能追随美国,搞‘两个中国的阴谋。”“第三,不要阻碍中日两国关系向正常化方向发展。”“贸易三原则”是对经济界说的,即:“一、政府协定;二、民间合同;三、个别照顾。”他还提出从民间做起,以民促官,以积累渐进的方式推进中日邦交。

田中角荣访华,中日邦交正常化,是在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和好的背景下实现的,以民促官的积累则发挥了基础作用。对尼克松访华最坐不住的国家是日本,而田中访华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又走到了美国前面。对此,1975年1月20日身患重病的周恩来在医院会见日本客人时说:田中先生一上任就立即作出决断,恢复邦交,这是了不起的,值得称赞。他比尼克松勇敢。

1972年4月21日,周恩来会见日本前外相三木武夫时说:我们不是联合起来反对任何人,我们是反对任何国家发动战争,反对侵略。你不侵略,我们为什么要反对?你不打仗,我们为什么要反对?我们坚持和平、友好。太平洋总有一天要变成真正的太平洋。日本发挥和平的作用,太平洋才太平。这对美国有利,对中国有利,对日本也有利。这是周恩来所希望的。

猜你喜欢
军国主义中日关系会见
日本经济界中国观的变迁与中日关系
神秘人约在几点碰面?
市领导会见
市领导会见
珍藏书本捐赠促进中日关系
警惕军国主义复活
中国公众对军国主义的认知度调查
镜头? 中国
普京会见俄罗斯州长直选的五位获胜者
中日关系进入 “后摩擦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