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课标下初中体育教学的有效组织和创新模式

2015-10-08 20:18魏晓晖
体育时空·上半月 2015年9期

魏晓晖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09-000-01

摘 要 随着我国社会与经济的不断发展,改革和创新已然成为时代发展的主旋律,在新课程标准下,如何更好的推进初中体育教学和对于教学进行有效组织与创新,以达到锻炼学生们的体质、增强学生们的体育意识和体育能力的目的,将是本文探究的重点。

关键词 初中 体育教学 有效组织 创新

一、如何进行体育教学的有效组织

(一)转变教学思想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以及学生们身体素质的大幅度提高,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然不再适合当今的教育体制,而且在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标准的规范和约束下,更加注重孩子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是尤为要尊重的观念。教师在进行职业中学的体育课堂教学时,需要主动规避传统教学观念,所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吸收传统教学中合理的部分,再将现代的更为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巧妙的融入到教学之中,定会有所收获。

(二)创新课堂设计

和其他文化课程相比,体育课程是最容易调动学生们积极性的课程,毕竟,“玩”是孩子们的天性,如果一味的将体育课变成跑步课或者其他体育项目的训练课,学生们很容易将这门课程看作是沉重的负担或任务,缺少积极性便可想而知,所以要创新课堂教学设计,比如用“游戏教学法”进行教学的展开,在游戏中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让他们能在游戏的过程中感到快乐和集体荣誉感,教师可以把体育课程标准中要求的部分技术动作巧妙的糅合进游戏中,让学生们在游戏中学习体育。

(三)尊重差异,重点培养

在新课程标准下,也提到了尊重差异的概念,不同身高和体重的学生、男生和女生之间必然存在身体和体育能力的差异,不能一概而论,如果教师在上体育课时只注重体育课程标准和每节课的教学目标,而不从实际的个体差异出发,往往就会以偏概全的现象,忽略了部分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心理接受能力。需要尊重学生之间存在的身体、体育能力、体育意识等方面的差异,针对这些差异而提出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要求,不能笼统的对待。

(四)情感的培养和融合

相对于传统模式的体育教学而言,除了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单调乏味缺乏创新之外,教师和学生之间缺少情感的交流也是阻碍体育教学的重要原因。在现代社会的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在掌握每堂课的教学目标的前提下亲力亲为,不能一味的要求学生们达到一定的标准而自己却毫不参与,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可以拉近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也符合高中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二、在创新中进行教学,在实际操作中探索

随着体育社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对于学校体育教学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要求体育教学不仅要切合学生们的实际情况,也要遵循社会发展规律和趋势,向学生们传授到社会生活中还可以用得上的体育能力,包括对于身体的锻炼和体育意识的培养等。那么,如何巧妙的规避传统教学的弊端,在不断创新中进行实际的探索,是需要我们进行探究的。

(一)全面发展

在现代社会,由于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以及民众整体素质的提高,“全面发展”的要求被提出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应当在尊重差异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们多方面的素质,毕竟“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的自由发展”是辩证统一的,既尊重自由和尽量做到全面是不相互矛盾的,而且在实际的体育教学过程中,也是应该被遵循的。

(二)和谐、互动、多维

这一点是在尊重“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基础上的,所谓“和谐互动”,便是需要在体育课堂上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少些理论指导,多些互动环节,从而促进体育课堂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局面的形成。

体育课程有其特殊性,那便是“开放”,教师在进行教学组织时,不必要过分的遵循教材和教参中的教学内容和目标,而应该以更为“开放”的形式来开展,多种类型的体育活动和巧妙合适的体育竞技等都可以激发学生们学习体育的兴趣,也可以开放学生们的学习体育的心态。

(三)健全评价机制

任何学科都需要进行教学评价,需要主动规避传统的“管窥式”的评价方法,转而采用“全景式”的评价方法,评价的方法可以多种多样,可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分成不同的小组进行评价,可对于不同身体条件的学生进行区别性评价,绝不能使用同一的评价标准和机制,放宽评价标准也并不是降低对学生们体育锻炼和体育能力的要求,它只是作为体育教学活动中的一部分存在着的。分层次、分差异的评价反而可以更好的让学生们提升对于体育的重视程度。

三、总结

本文在探究初中体育教学有效组织的基础上,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在初中进行体育教学创新的基本举措,在尽力规避传统体育教学弊端的前提下,体育教师们需要对现行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有深刻的认识,在认识的基础上将一些可操作的创新的理念逐步渗透进实际的体育教学之中,毋庸置疑的是,只要方法得当,新时期的体育教学一定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好的了解体育的价值和意义,这对于培养他们的生活化体育意识也是极为有益的。

参考文献:

[1] 王益.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体育教学创新思维探讨[J].学校体育学.2013:70.

[2] 雷秀华.谈新课标下体育教学的创新和评价体系的建立[J].科学大众.2011:2.

[3] 庄弼.普通高校与高中体育课程的比较研究[J].体育学刊.20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