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明(陕西省地方电力水电有限公司紫阳水电分公司,陕西 紫阳 725300)
斑桃水电站坝基灌浆施工技术措施
李晓明
(陕西省地方电力水电有限公司紫阳水电分公司,陕西 紫阳 725300)
摘 要:斑桃水电站在大坝基础固结、帷幕灌浆工程施工中,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保证了灌浆工程质量,达到了优质工程标准。
关键词:水电站;大坝;灌浆;技术措施
紫阳县斑桃水电站为具有周调节性能的混合式电站,工程由大坝、压力引水隧洞、厂房等主要建筑物组成,总装机4200kw,大坝位于汉江二级支流八道河上,控制流域面积193km²,总库容280m³,为浆砌石多园心双曲拱坝,最大坝高43m,坝顶高程560.5m。
坝基固结灌浆与帷幕灌浆是在坝体砌筑至高程523.0m时进行,固结灌浆和帷幕第一段兼做坝基接触灌浆,帷幕灌浆深度要求进入相同不透水层(单位吸水量小于0.03升/分.米.米)5米,共完成固结灌浆88孔,灌浆段长515.90米,帷幕灌浆23孔,灌浆段长386.40米。
坝址区地层岩性主要为古生界O1-2泥质板岩,钙质板岩和夹砂质板岩,岩块厚度大,板理发育,下游广泛分布有沿板理侵入的辉石闪长岩,由于侵入作用,在坝址区特别右坝肩发育一变质程度高,硬度大的蚀变板岩,坝址区为走向NW-SE,倾角较大的单斜构造,节理裂隙发育,多见石英、方解石充填,地下水位约在523.00米左右,工程地质较好。
3.1 钻孔、冲洗
钻孔施工采用XY-IA型钻机,Φ59mm双管单动钻具,金刚石清水钻进,孔位由测量人员采用莱卡全站仪现场施放,位置精确,孔斜均小于1º,终孔后用清水经钻具在孔内循环洗孔,将孔内杂质及岩粉冲洗干净,灌浆前用压力水在孔内循环冲洗,达到冲洗裂隙的目的,为提高效率,高压水冲洗裂隙结合压水试验同时进行。
3.2 简易压水试验
压水试验采用单点法,目的在于了解灌浆段的单位吸水量,判断灌浆段的地层破碎情况,并以此来指导灌浆施工,压水试验使用的压力值为灌浆压力的70~80%,每5分钟测一次注入流量,流量稳定时间为20分钟。
3.3 灌浆
坝基灌浆分帷幕灌浆和固结灌浆两部分,两者在灌浆工艺上基本相同,仅在个别标准上有所区别。
(1)灌浆次序。固结灌浆先施工上、下游两排孔,后施工中间两排孔,施工按两个次序,逐级加密,通过上下游及两坝肩的钻孔灌浆施工,用浆液将整个坝基的四周先围起来,由于四周的裂隙已被封死,因此,在中间灌浆施工时,充分做到使浆液在裂隙中挤密、压实,从而使得坝基中的裂隙完全被水泥充填达到了固结的作用。
帷幕灌浆先施工了4#、12#、20#三个先导孔,并进行了灌浆试验,确定了灌浆参数及工艺,其后的施工按三个次序进行,在同一段上,后序孔较前一序孔晚一个段次施工,有效的防止了串浆。
(2)灌浆方式。施工中根据设计要求,灌浆方式采用自上而下分段,孔内循环式灌浆,即每钻进5~6米后进行灌浆,水泥初凝后再重新扫孔并进行下一段的施工,保证了浆液在孔内处于流动状态,浆液中的水泥不易沉淀,大大减少了埋管事故的发生,避免了沉淀的水泥堵死裂隙。
(3)灌浆压力。一般认为,帷幕灌浆的压力在表层段不宜小于1~1.5倍水头,底部不易小于2~3倍水头(大坝建成后水头以40m计),根据经验公式P=P0+MD计算,P0为初始压力取0.4兆帕,M取0.05,D为岩层厚度,利用计算结果,并通过试验的验证和试用调整,实际施工中,固结灌浆采用0.4兆帕,第四段1.3兆帕,灌浆时采用一次升压法,个别裂隙发育地段分级升压。
(4)灌浆段长。根据规范要求,段长一般控制在5~6米,在单位吸水量小,岩石完整性好的地段,适当加长,最长8米,灌浆时,射浆管距孔底距离不大于0.5米,在进行下一段的灌浆时,止浆塞置放在已灌段的段底以上0.5米,防止漏灌现象的出现。
(5)浆液的配制及变换。浆液的配制采用JP-80型搅拌机制浆,浓度按水灰比(重量比)分为5:1、3:1、2:1、1:1、0.8:1、0.6:1、0.5:1七个级别。开灌采用5:1,个别吸浆量大的孔段,采用较浓的比级开灌,浆液变换的原则为:
1)灌浆压力不变,注入率持续减小或注入率不变,压力不断升高时,不改变水灰比;
2)某一比级浆液注入超过300升或灌注时间已达一个小时以上,而注入率无显著变化则改浓一级;
3)注入率大于30升/分时,根据情况越级改变浆液浓度。
(6)灌浆结束标准。帷幕灌浆:当注入率小于0.4升/分时,继续注60分钟,或注入率小于1升/分时,继续灌注90分钟即结束。固结灌浆:当注入率小于0.4升/分钟,继续灌注30分钟即可结束。
(7)特殊情况处理。对于施工时发生的串浆现象,如58#、60#孔,采用两孔同时灌浆的做法,当串浆孔为正在钻进的孔时,应停钻并采取堵漏措施,待灌浆完毕后,再冲孔洗孔继续钻进,对于孔口或地表冒浆,采用移动上浆塞和地面封堵的办法处理,由于上述方法运用得当,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8)封孔。封孔采用机械压浆封孔法,即将止浆塞置于基岩面之上,灌注灰比0.5:1的浓浆,压力0.8兆帕,当注入率不大于1升/分钟时延续60分钟,灌浆结束后闭浆数小时,待孔内水泥沉淀初凝,检查封孔深度,如孔深大于5米则用上述方法继续封孔,如孔深小于5m,则采用人工封孔,即将水泥球投入孔内,用铁管捣实,并计算水泥投入量,确保封孔质量。
灌浆是为了增加坝基强度,防渗和减小扬压力的目的,判断灌浆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单位吸水量W值得大小,设计要求W值小于0.03升/分.米.米。
4.1 从单位吸水量和单位吸入量来分析
坝基灌浆第一序孔的单位吸水量可以代表岩石的原始渗透性,从第二序孔的施工情况就可以反映出第一序孔的灌浆效果。
经统计,固结灌浆由一序孔到二序孔其单位吸水量平均值由0.042减小至0.024,单位水泥注入量由60.2公斤/米减小至30.4公斤/米,均降低约50%,而单位吸水量小于0.03升/分.米.米的孔段的合格率由69%上升至82%,从上、下游两排孔和中间两排孔的施工情况比较来看,上、下游两排孔的单位吸水量均值为0.074,而中间两排孔的单位吸水量均值为0.012,降低了84%,单位水泥注入量由96.9公斤/米,降至10.76公斤/米,表明灌浆效果是显著的。
帷幕灌浆随着孔序的增加,统计结果也反映出了单位吸水量降低,单位水泥注入量减少,合格段的合格率增加的规律,说明随着灌浆的进行,岩石中的节理,裂隙逐渐被充填,其渗透性变差,从而起到了防渗的作用。
4.2 从检查孔的结果来分析
固结灌浆在全坝基面均布抽检四孔,W值最大为0.012,最小为0.0028,帷幕灌浆均布抽检三孔,W值最大为0.003,最小为0.0026,均满足设计要求的0.03升/分.米.米。
从以上分析来看,说明灌浆的效果是显著的,质量是优良的,但是应指出,由于该地区岩性、构造等因素,岩石中的裂隙发育呈较大的不均匀性,因此,在局部地段出现了与理论上的规律不一致的现象。如个别后序孔的吸浆量大于前一序孔,单位吸水量小而吸浆量却较大等,经现场分析,都属于正常。
参考文献:
[1]张亮勇.水利水电工程灌浆施工技术[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23).
[2]曲洪久.浅析水库施工中灌浆施工工艺[J].才智,2012(02).
[3]常泽勤.浅析水利灌浆施工质量控制措施[J].广东科技,2012(13).
[4]何素香.水库大坝的灌浆施工分析[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