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基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我国开始发展生态农业和绿色食品。绿色食品是无污染、安全、优质且营养丰富的食品。绿色食品的生产发展对环境的要求较高,因此对环境要进行实时有效监控,防止环境污染致使绿色食品受到危害。同时生产绿色食品也是对环境的保护。
关键词:绿色食品;环境保护;关系
中图分类号:F323.21文献标识码:ADOI编号:10.14025/j.cnki.jlny.2015.10.002
1绿色食品的概念
绿色食品必须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它不是普通意义上仅为人们提供美味和营养的食物,而是包涵了环保、发展、协调等社会价值和高品质、安全、营养等质量要求的特定产品。绿色食品是指按特定生产方式生产,并经国家有关专门机构认定,允许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无公害、安全、优质、营养型的食品。在许多国家,绿色食品又有许多相似的名称和叫法,诸如“生态食品”、“自然食品”、“蓝色天使食品”、“健康食品”、“有机农业食品”等。
2绿色食品的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国家在工业现代化的基础上实现了农业现代化,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满足了生产需求。但是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农用化学物质大量在农田中使用,其有害物质不断地输入到土壤和生物体内,并且通过食物链进入人类和动物体中造成危害,导致食物污染。20世纪70年代由美国率先提出保护环境和提高食品安全性、发展有机农业,而这一思潮被迅速扩展到其他西方国家,并且制定相应法律支持无污染食品的开发与生产。1990年5月,我国农业部正式规定了绿色食品的名称、标准以及标志。绿色食品之所以受欢迎主要是有利于人和动物的健康并大大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
3绿色食品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绿色食品的生产过程要求无污染。如果环境达不到要求,那么绿色食品的道路也是行不通的,所以在生产绿色食品之前要对环境进行有效治理,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1对大气的要求
绿色食品产区要求周边不能存在工业区和废气排放企业,更要注意产区位上风口不能有污染空气存在。
3.2对水环境的要求
水是绿色食品生产的必须品,但是对水的质量要求非常高,需要地表水和地下水都不能有污染,水的清洁度一定要符合产业标准,在灌溉水上游不能够存在有威胁的污染源。对于地下水灌溉首先要对水进行检测,以免地上污染水渗透,使地下水受到污染。
3.3对土壤的要求
土壤是绿色食品生产的基础,土壤土质的好与坏直接影响绿色食品的质量。绿色食品种植区域不能存有重金属矿以及其他具有污染的矿产,同时也不能有化肥和农药等化学品残留,评价采用《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
我国绿色食品的发展较西方国家起步较晚,我国的坏境问题直到20世纪80年才提到国民经济发展上来,截至目前,我国的大气、水、土壤污染情况仍不明朗,所以有必要从源头抓起,实现绿色食品的生产,保护生态环境。在绿色食品的发展中农业环境的污染问题成为所要监控的重要内容之一。
农业污染主要表现:土壤污染、空气污染和水体污染。绿色食品的发展要求严格,在生产地周边不能存在金属和非金属矿,土壤不能受到污染,不能够存有化学药物。浇灌水中不能含有重金属和有害物质,同时也不能有大气污染。
食品重金属污染对人体的危害严重。食品重金属污染在整个生产和包装过程可能都存在,这就要求绿色食品生产前所有环节都要进行无污染处理。不同的重金属元素对人体的作用是不尽相同的,有的金属元素是人体所必需的,但是有些元素是有毒副作用的,比如铅、汞等物质。当人体缺乏某些微量元素时,可能导致人体新陈代谢紊乱,但是当过量摄入时,就会对机体产生危害,严重者可致人死亡。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是人类社会对人口、资源、环境与食物矛盾反思的结果,农业可持续发展既是基础也是热点,生态农业的发展和绿色食品的生产既是我国可持续持续发展的实践形式,也是现代社会的要求。
参考文献
[1]牛美华.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浅析[J].农场经济管理,2014,(12).
[2]黄国勤.中国绿色农业的发展[J].中国农业信息,2008,(08):25-28.
[3]孙鸿良.生态农业的理论与方法[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4]王运浩,韩沛新.大力发展绿色食品推动生态文明建设[J].中国乡镇企业,2013,(12).
[5]傅克文.农业环境的化学污染[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5.
[6]欧阳喜辉.论绿色食品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J].农业环境与发展,2005,(05).
[7]陈声明,陈今杰,刘超,金涛,何丽敏.绿色食品与环境保护[J].环境污染与防治,1995,(02).
[8]张平,张滨翔.浅析发展绿色食品与农业环境保护[J].现代农业,2009,(03).
作者简介:王扉,本科學历,通化聚鑫经济开发区农业技术服务站,助理农艺师,研究方向:农业环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