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腔皮影与时腔皮影艺术风格比较研究

2015-09-29 14:33师帅
文艺评论 2015年5期
关键词:老腔皮影

○师帅

老腔皮影与时腔皮影艺术风格比较研究

○师帅

老腔原是流行于陕西关中华阴一带的皮影戏,是一种古老的地方小戏,俗称“老腔影子”。由于老腔发源于华阴市的双泉村,且长期以村民张氏户族家族戏的形式存在,因此又称“华阴老腔”。时腔又称碗碗腔,“是关中东路(府)皮影的主流,也是关中皮影的重要种类之一,发源于同(同州)朝(朝邑)——今大荔县,盛传于二华(华县、华阴)、渭南、蒲城、白水、澄县等地”①。过去以“同朝”时腔皮影为最佳,现在华县时腔是典型代表。目前,华阴老腔已入选国家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时腔皮影已入选陕西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一、老腔皮影与时腔皮影的艺术风格概述

老腔皮影与时腔皮影同属陕西关中地区的地方戏曲,它们的成长与发展都离不开其相应的文化根基,即各自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积淀。老腔皮影与时腔皮影同属影子戏,其既有一定的共性,又有鲜明的个性特征。首先,二者有相同的戏剧形式,即都是让观众透过白色的亮子,观看一种平面偶人的表演。其艺术效果不仅取决于偶人,还取决于艺人演唱、乐器伴奏、灯光等的相互配合。其次,它们的表演者和观赏者都是以广大农民为主。过去,在农闲时节尤其是重大节日期间,每当夜幕降临,常常会有皮影戏演出。每当此时,一个个造型优美的影人,在皮影艺人的操纵下,都会幻化成表达农人真挚情感、体现多彩民风民俗的人物形象。观众不仅能得到美的享受,也能实现情感升华。尽管二者有诸多相同之处,但如果从艺术风格的角度去分析探讨老腔皮影与时腔皮影,我们可以很深切地感受到二者的不同:老腔皮影粗犷豪迈,雄浑奔放,高亢激越,有大江东去浪淘尽的大气;时腔皮影细腻幽雅、婉转缠绵,有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柔美。我们可以把老腔皮影的这种艺术风格称之为阳刚之美,把时腔皮影的艺术风格称之为阴柔之美,阳刚之美和阴柔之美都是中华艺术的传统审美特质。阳刚之美是一种崇高之美、信念之美、力量之美,阳刚之美会让人产生一种激昂慷慨的喜悦、快乐与自豪。观赏老腔皮影,人们在获得力量、信念的同时,又能获得审美愉悦,常常在刹那间忘却了自身的存在,并能达到“物我两忘”“物我同一”的境界。每当此时,观众在艺术陶醉中往往会觉得台上的英雄人物好似自己,自己仿佛就是台上的英雄。阴柔之美是一种柔和之美,像春风细雨,如娇莺啼柳。清代文学家姚鼐在《复鲁絜非书》一文中云:“其得于阴与柔之美者,则其文如升初日,如清风,如云,如霞,如烟,如幽林曲涧,如沦,如漾,如珠玉之辉,如鸿鹄之鸣而入寥廓;其于人也,漻乎其如叹,邈乎其如有思,暖乎烟,如幽林曲涧,如沦,如漾,如珠玉之辉,如鸿鹄之鸣其如喜,愀乎其如悲。”②姚鼐认为,阴柔之美具有清新、柔和、优雅、幽静并兼有淡淡愁思等特征。观众在欣赏时腔皮影时,可以获得如“轻风扬波,细瀫微澜”的美感。虽然在欣赏过程中,每当好人蒙冤、有情人难成眷属时,一丝淡淡的愁思会涌上心头,但随着大团圆结局的到来,人们的愁思便会随之烟消云散。与此同时,一股暖暖的柔情会在心头荡漾。

二、老腔皮影与时腔皮影艺术风格的差异

艺术风格是指艺术作品在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中展现出来的一种审美格调。老腔皮影与时腔皮影艺术风格分别是阳刚之美和阴柔之美,其个性特质主要表现在音乐唱腔、伴奏乐器、艺术语言等方面。

1.二者的音乐唱腔各不相同。老腔皮影和时腔皮影唱腔的基本结构体式虽然都属于板腔体,但在声腔方面却有鲜明的区别:老腔皮影最大的特色是拉波,而时腔却没有。拉波又称托腔,就是“采用一人主唱众人帮腔附和的拖腔方式”③。拉波一般出现在剧情的高潮部分,往往是戏中的主角领唱最后一个词或者一句,众人附和着同时唱出或喊出,如《取金陵》中张操将军奉命率领大军攻取金陵城的唱段。意气风发、踌躇满志的张将军唱道:“本帅马上要传将令,(惊木)夸!(众合)嗨!大小三军你们听,(夸)(众合)嗨!一路上公买要行正,(夸)(众合)嗨!莫要糟扰好百姓,(夸)(众合)嗨!哪个胆大犯吾令,(夸)(众合)嗨!三尺宝剑不容情。”④在这段唱词中,“夸”是惊木敲打木板的声音。张将军每唱一句,众人都附和帮腔呐喊“嗨”,演唱与呐喊声此起彼伏,交替接应,形成雄奇、浩大的气势。赵熙先生曾评价道:“挥戈舞抢任潇洒,战马腾空似云翔,众人帮腔一人唱,千军万马过大江。”⑤此诗无疑真切地道出了老腔拉波的审美风格。

与老腔皮影只用真声演唱不同,时腔皮影唱腔最大的特点是真假声混用。过去,老腔皮影的演员全为男性演员,不存在男女分腔的问题。男性演员一唱到底,即便要转为女角色演唱,也是男声代替。时腔皮影男女演员均有,小生、小旦、老生、老旦、青衣、须生、丑角行当等齐全。时腔真假声混用,很有讲究。老生、老旦、须生、丑角用真声演唱。小生、小旦、青衣真假声结合,实词用真声腔,启口轻圆,虚词用假声腔,声腔较高。假声就是演唱时演员通过有意识的控制而只使部分声带发出声音,这种声音一般比真声要高。演唱时真假声混用,有强烈的表现力,可以使人物感情饱满、逼真,使唱腔优美入味,如《香莲佩》中美丽的少女魏绛宵(小旦)在后母的逼迫下,带着痴呆的弟弟魏呆迷,手提大笼来到郊外捡柴。她悲哀地唱道:“在深闺只怕人瞧见,今日却来野河滩。羞答答粉红桃花面,举步迟金莲小行动可怜。正行走、抬头看,亲娘坟墓在那边。哎、母亲呀。痛裂肝肠寸寸断。”⑥在此唱段里,演员用假声演唱“哎、母亲呀”,其余全用真声演唱。前后真声演唱的“实”和中间假声演唱的“虚”形成一种强烈的对比,把魏绛宵肝肠欲断的悲哀情感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从而体现出时腔皮影摇曳多姿、婉转动听的唱腔特点。

2.二者的伴奏乐器有别。在戏曲中,音乐伴奏是其演唱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丰富、支持唱腔,而且在刻画人物性格、烘托舞台气氛、促使剧情发展等方面,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皮影演唱中,音乐伴奏不仅能为演唱锦上添花,而且能充分发挥不同乐器的辅助作用。老腔皮影和时腔皮影的伴奏乐器丰富多彩,既有中国最古老的打击乐器如梆子、锣、鼓,又有管乐器长号,还有弦乐器板胡(拉弦乐器)、月琴(弹拨乐器)等。其中,老腔皮影的月琴为三弦,时腔皮影的月琴为二弦。二弦的月琴音色清脆柔和,适合婉转的说唱;三弦的月琴相对来说音量较大,音色浑厚,具有较大的变化幅度,适合表现豪放的情怀。老腔皮影和时腔皮影伴奏乐器最大的区别在于:老腔有惊木伴奏,时腔有碗碗伴奏。惊木是经过加工的长方形木块,在演出高潮时,演员挥起惊木,砸击皮影舞台内供人坐或放东西的木凳,发出巨响,其声如霹雳,音调干而高,如上文所引《取金陵》一段唱腔中多次出现的“(惊木)夸!”在此选段中,张将军豪迈的演唱、叩击惊木的激烈声响、众人帮腔附和的呐喊声,三者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增强了激越、昂扬的气氛,形成了“拉波号子冲破天,惊木一击鬼神惊”的气势。老腔皮影武戏中还有喇叭伴奏,喇叭的音色洪亮、饱满,表现力强,能吹奏出古代战争战马嘶鸣的特殊效果,给观众以身临其境的震撼感。

时腔皮影最个性的伴奏乐器是碗碗,所以时腔又称“碗碗腔”。碗碗是一种铜质乐器,属于打击乐器的范畴,音质明亮而轻盈,非常适合为缠绵悱恻的爱情戏伴奏。在时腔皮影戏中,月琴的悠扬伴着碗碗的清丽,具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艺术效果。需要说明的是,老腔皮影戏中的文戏有时也用碗碗,但它常和梆子、板胡相互配合伴奏,整体的音乐效果是高亢而昂扬。时腔皮影用管乐唢呐伴奏,而老腔皮影却没有。唢呐音色明朗,悠扬,具有一定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在时腔皮影中,凡才子佳人终成眷属的喜庆场面,常用唢呐伴奏,能增添欢快、热闹的氛围。

3.二者的语言各有特色。首先,老腔皮影的语言是生活化的口头语言,这些语言来自民间,通俗易懂,亲切自然,富有趣味性,特别接地气,如《卖杂货》剧终时,货郎唱道:“收拾锣鼓煞了戏,人马撤回府州城。回回回,散散散,看戏看到二更半。头又闷,眼又酸,进城去,狗叫唤。进门去,都抱怨,上炕踏的娃叫唤。众位乡亲散散散,我到主家喝汤去。”⑦这些口语化的语言,刻画了货郎害怕招惹是非、急于离开是非之地的急切心情。其次,老腔皮影中,仿文言的道白,也同样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李靖点星》中,李世民上场时道:“寡人唐太宗在位,自朕登基以来,东征高丽,多亏平辽王屡建奇功,高丽投降归顺,不料甘州汉王反乱,朕去亲征,二载还朝,实想太平。昨日边报延安干旱,百姓慌乱,张花作乱,抢掠百姓,为害不小,不免与先生商议,常随官,诏先生上殿。”⑧李世民的道白,紧凑简练,明白易懂。第三,老腔皮影还喜欢用感叹词,如“哎”、“嗨”、“唉”、“噢”等,这些感叹词常常在拉波时众人合唱的语句中,具有烘托气氛、增强豪迈气势的作用。第四,老腔皮影中的人物形象多为英雄好汉,他们的语言常常铿锵有力,充满阳刚之气,如历史剧《定军山》中老将军黄忠的唱词:“先生道我年纪老,气得黄忠面发红,三千人马随了我,此去舍命建奇功。黄忠法正行人马,前哨军人报一声。”⑨刚劲有力的唱词,体现了老将军黄忠刚直、忠义的性格特征。

时腔皮影语言最大的特色是自然、婉转。它的唱词和道白,以本色自然为主,又兼有清丽含蕴之美,并依据不同的人物与环境有所侧重,如《火焰驹》中,黄璋闻知李彦荣府中的变故,不顾女儿的反对,逼迫黄桂英和李彦荣解除婚约。此时的黄桂英万般无奈,心如刀绞:“坐卧间不住地长吁短叹,有几番不由人恨地怨天。想前生我或者罪孽无限,今世里故教奴补报前愆。莫不是五百年盟誓太短,故令我今世里虚结良缘。”⑩哀怨惆怅的唱词,细腻地道出了黄桂英内心的烦恼与哀怨。此外,时腔皮影中一些韵律化的对白,也富有诗意之美,如《万福莲》中女扮男装的谢瑶环和袁华一见如故,她热情地邀请袁华住进衙门:“袁华:‘大人官高一品,义气过人,不敢高攀。’谢瑶环:‘说哪里话来?如不然,你我弟兄相称,以为世外之交,何如?’袁华:‘这个也通。’谢瑶环:‘即着人役,去搬相公行李,请到书房叙话。’袁华:‘(念)只谓举世无人知,哪晓官衙有解人。’谢瑶环:‘(念)相逢但说三分话,只未全剖一片心。’”⑪这段对白,富有流畅含蓄的诗意美,蕴涵着谢瑶环欲言又止的心理情态。

三、老腔皮影与时腔皮影艺术风格迥异的缘由

作为关中地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小戏,为什么老腔皮影和时腔皮影会呈现出迥异的艺术风格呢?笔者认为,形成其不同风格的元素很多,但最重要的是历史地理文化背景的不同、戏曲题材的差异等原因。

1.二者的历史地理文化背景不同。关于老腔的起源,目前主要有三种说法:其一是“拽船说”;其二是“兵营说”;其三是“孟儿说”⑫。无论老腔的起源如何,我们都以为老腔的诞生、发展与关中地区乃至华阴的历史地理文化有必然的联系。从自然背景分析,陕西关中地域辽阔,土地平坦肥沃,素有“八百里秦川”的美称,险峻的华山,巍峨的秦岭更给关中地区增添了雄奇的韵味。地处秦岭北麓的华阴,是三秦的交通要道,又是黄河、渭河、洛河的交汇之处。过去,由于交通不便,因此,常常用木船载客运货,身强力壮的船工便在这里云集。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华阴市有西汉漕渠和西汉京师粮仓遗址。“据《前汉书》和《华阴县志》及王兆麟《华阴发掘西汉京师粮仓遗址》(1982年2月9日《陕西日报》)中记载:泉店村处黄、渭、洛三河交界处,是汉代京都的粮仓基地,是西通长安的水路码头。”⑬这片热土孕育的历史积淀深厚、民风民俗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尤其是军旅文化和船工号子文化,深深地影响了老腔的形成与发展。军旅文化是反映军队官兵生态的文化,其精髓是展现军人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百折不饶的精神面貌。戍守在京师粮仓基地的士卒们,远离家乡亲人,他们需要英雄文化来消解枯燥的军旅生活,需要豪迈的斗志来焕发军人的风采。长此以往,形成了粗犷、豪迈的军旅文化传统。船工号子文化,形成于漕运劳动中,它是船夫拽船时的劳动号子,具有雄浑辽阔的文化特色。船工在起锚、拉桅、摇橹、拉纤等劳动过程时,需要精神饱满、步调一致,由此形成了一人领唱,众人合唱的句式简洁明快、节奏铿锵有力的船工号子,这些号子具有响遏行云、兵山将海、令人精神振奋、提高劳动效率的功效。老腔在形成与发展过程中,难免会受到上述因素的影响。

相对于老腔皮影而言,时腔皮影的诞生与发展,更多的与关中地区的社会心理密切相关。目前学术界认为皮影发端于汉代。顾颉刚在《中国影剧史及其现状》一文中说,西安在汉时“亦有影戏,且已甚完备”。还有史料说时腔最早起源于汉朝宫廷。清人左乔林在《海阳竹枝词》中描述了汉代皮影戏演出的盛况:“张灯作戏调翻新,顾影徘徊却逼真,环佩姗姗莲步稳,帐前活见李夫人。”据民间传说,到了唐代的杨贵妃,在喝酒取乐的时候,喜欢敲着铜碗欣赏影子戏,碗碗腔由此形成。“碗碗腔产生和形成年代,据史料和老艺人追忆大约产生在清乾隆年间,并产生了著名戏曲家李芳桂及其作品八本两折,称为‘十大本’。”⑭我们认为,时腔皮影是人们在社会生活日益安定、繁荣的情况下,追求精神享乐的产物。关中素有帝王之都的称号,物产丰富,人们安居乐业。这样富饶的环境,形成了关中人安于现状、小富即安等心理,在这种心理支配下,人们既追求物质享受,也追求精神享受。在繁忙的劳作之余,人们期望通过欣赏戏曲,以期进入一个超越自身、超越现实的想象境界,使情感得以调节,精神得以舒张,心灵得以净化,人格得以提升。而时腔的阴柔之美正切合了人们的审美需求。时腔皮影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著名的戏曲家李芳桂及其作品。李芳桂是关中渭北平原的汉子,清乾隆年间的穷秀才。科考失利后,他就把全部的心血投入到为时腔皮影撰写剧本上。他的十大本,都是富有阴柔之美的爱情戏。在他的推动下,一时间,时腔皮影名声鹊起,人们争相观赏。这或许就是时腔皮影生存的人文背景。

2.二者的戏曲题材各有侧重。观众看戏,实质上是看情节、看故事。老腔皮影和时腔皮影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题材模式。老腔皮影多取材古代战争题材和神话传说,只有为数很少的生活剧,如《卖杂货》《秃子尿床》等。在古代战争题材中尤以春秋列国、三国历史剧为多,常演的剧目多达三十多种。诸如有名的《三战英布》《失街亭》《战冀州》《空城计》《取西川》、《定军山》《张良归山》《四圣归天》等。这些古代战争题材的剧情模式大体是:根据历史与传说来敷衍故事,强调智慧谋略在政治战争中的作用,突出仁政战胜暴政,正义战胜邪恶的战争主题;情节曲折、动人心魄;人物多是有胆有识、顶天立地的英雄好汉;演唱格调豪迈雄壮。辛勤劳作的船工抑或生活单调的守粮士卒,他们虽然从事的工作不同,但生活的环境和心境大体相同。面对雄奇的华山、奔腾怒吼的黄河,在他们胸中荡漾的一定是豪迈的情怀,昂扬的斗志,吼出来的腔调必定是高亢、粗犷、豪迈的。由于现实生活中难以提供适合他们理想的表现对象,于是老腔艺人就大胆地发挥想象、幻想能力,从神话、传说、历史故事中寻找符合的重要素材。而这些历史题材中的英雄人物形象,既不受生活真实的约束,也不为时间、空间所限制,更重要的是能唤起观赏者不断创造自己生命价值的强烈激情,赋予人们有限生命以无限的意蕴。所以在老腔皮影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擅长表演以历史戏、英雄戏为题材的传统。戏中的英雄人物正气凛然、大智大勇、力挽狂澜,具有气吞山河、力拔山兮的英雄气概,体现了男子汉大丈夫的阳刚之气。

时腔皮影的题材丰富多彩,既有才子佳人的爱情戏,又有社会风情戏,还有忠奸斗争戏及绿林豪杰戏,其中以才子佳人缠绵悱恻、富有阴柔之美的爱情戏为主。诸如《紫霞宫》《万福莲》、《节义楼》《白玉钿》《火焰驹》《白衣庵》《春秋配》《金碗钗》《十王庙》《蛟龙驹》等。这些爱情戏具有一定的剧情模式。才子佳人是戏中的主角。如《香莲佩》中迈着三寸金莲的柔弱美人魏绛宵,侠义、英勇的秀才吕思望;《白玉钿》中多愁善感、委婉美丽的崔双林,胸怀正义、多才多艺的秀才李清彦等。在这些少女身上,体现了中国古典美人的阴柔之美;在这些秀才身上,体现了中国古代读书人博学有谋、清白行高的特点。这些戏在结构上最大的特点是大团圆结尾。千百年来,中国的老百姓普遍存在因果报应的心理,信奉“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的生活哲学。王国维《红楼梦评论》云:“吾国人之精神,世间的也,乐天的也,故代表其精神之戏曲小说,无往而不着此乐天之色彩:始于悲者终于欢,始于离者终于合,始于困者终于亨。”⑮时腔皮影是自娱戏曲,首先是要让观众喜欢、爱看,而老百姓看戏是为了找乐,追求心理的愉悦和精神的享受。而恶人受到惩罚,好人得到善报的大团圆结局,使人们在欣赏戏曲的过程中,既宣泄了心中的怨愤,又得到了精神上的慰藉。在《万福莲》中,作为武则天委派的巡按谢瑶环,她女扮男装,奉旨巡查,结识了富有正义、英俊洒脱的义士袁华;谢瑶环的美貌、才智也深深地吸引着袁华。在丫鬟的撮合下,二人以万福莲为定情信物结为丝萝,共同为反周复唐的大业而奋斗。在袁华、谢瑶环、县令龙象乾等人的联合下,武则天逼迫退位。剧终,在碗碗、唢呐、梆子、月琴的伴奏声中,袁华、谢瑶环这对有情人终成眷属,观众也转愁成喜,破涕为欢。著名戏剧家李芳桂的出现,把时腔皮影推向了高潮。他不仅为时腔皮影撰写了《春秋配》《火焰驹》《紫霞宫》《香莲佩》《蝴蝶媒》《万福莲》《玉燕钗》《白玉钿》《如意簪》《清素庵》(一说《春秋配》)《火焰驹》《紫霞宫》《香莲佩》《蝴蝶媒》《万福莲》《玉燕钗》《白玉钿》八个本戏以及《玄玄锄谷》《四岔捎书》两个折子戏)“十大本”,还亲自实践编导时腔皮影的演出。李芳桂为时腔皮影撰写的“十大本”,大多是才子佳人的爱情戏,长此以往,时腔皮影就形成了以爱情戏为主的题材传统。这些爱情戏剧情模式大体一致:才子佳人——一见钟情后花园;多情公子——从戎建功或科考中状元;皇帝赐婚——天成之美大团圆。

综上所述,老腔皮影与时腔皮影在孕育、发展过程中,由于历史地理文化、题材等方面的原因,分别形成了阳刚之美和阴柔之美的艺术风格。这两种迥异的艺术风格,主要表现在其音乐唱腔、伴奏乐器、艺术语言等方面。今天,老腔艺人对老腔进行了改革创新,他们已经把皮影与演唱、演奏剥离,使老腔由皮影戏转变为艺人直面观众的戏曲表演形式。⑯虽然如此,老腔皮影与时腔皮影仍不失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艺术珍宝。对二者艺术风格进行比较研究,既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其艺术特质,又有助于保护、传承、开发皮影艺术。

(作者单位:渭南师范学院教务处)

①⑫梁志刚《关中皮影研究》[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34页,第26-27页。

②[清]姚鼐《惜抱轩文集》[M]卷6,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102页。

③王衡《论华阴老腔的艺术风格及其审美意蕴》[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第9期,第38页。

④⑦⑧⑨杨甫勋《华阴老腔》[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43页,第13页,第128页,第113页。

⑤赵熙《华山下,看“老腔”皮影戏》[J],金秋文萃,2006年,第9期,第46-47页。

⑥⑩⑪[清]李芳桂《李芳桂剧作全集校注》[M],王相民校注,西安:三秦出版社,2011年版,第9页,第389页,第303页。

⑬⑭鱼讯主编《陕西省戏剧志·渭南地区卷》[M],西安:三秦出版社,1994年版,第73页,第74页。

⑮张燕瑾《中国古代戏曲专题》[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7页。

⑯王衡《华阴老腔的保护现状及其面临的问题》[J],兰台世界,2012年,第3期上旬,第52页。

2013年度文化部项目“关陇地方戏文化生态调查研究”(13DB09)、2014年度陕西省教育厅哲社重点研究基地科研计划项目“老腔戏曲文化研究”(14JZ012)、2013年度陕西省艺术课题“关中地方戏的地域文化特色及其当代传承研究”(陕艺2013(0026))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老腔皮影
新时代背景下老腔的新发展
唱首老腔给党听
老腔新韵绕梁来
老腔唱新歌
月光皮影
月光皮影
我爱皮影
不老的皮影
老腔的颜色
皮影的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