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琪,周洁红
(1.浙江大学 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浙江 杭州 310000;2.衢州市就业管理服务局,浙江 衢州 324022)
衢州市农村青年就业问题成因分析
陈琪1,2,周洁红1
(1.浙江大学 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浙江 杭州 310000;2.衢州市就业管理服务局,浙江 衢州 324022)
随着区域经济、社会城乡一体化的高速发展,农村青年就业正呈现出新趋势、新特点。通过对浙江省衢州市下辖的柯城、衢江、龙游、江山、常山、开化等县 (市、区)559家企业用工监测和4 957名农村青年问卷调查,研究农村青年就业存在的问题。调查表明,当前衢州市农村青年就业主要存在自身素质与本地用工需求不匹配、城乡差异化的失业保险政策不利于农村青年就业、质量提高、社会阶层分化造成农村青年职业选择渠道受阻等问题。
农村青年;就业问题;衢州;成因
文献著录格式:陈琪,周洁红.衢州市农村青年就业问题成因分析 [J].浙江农业科学,2015,56(12):2078-2080.
我国正在着力推进城镇化,越来越多的农业人口从传统的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在此过程中,也不断形成新的待业群体和期待进一步改善就业质量的群体,其中农村青年就业问题最为紧迫,最具现实意义。近年来,针对农村青年就业问题,很多学者进行了专题研究。谢伟[1]以调查数据分析的手段研究广州市白云区在城市化进程中近郊农村青年就业的现状;郭秀芬等[2]提出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是解决陕西农村青年就业的有效途径;薛锋[3]研究农村青年劳动力的转移就业,提出解决该问题的创新机制;吴红宇[4]建立不同统计模型,预测了农村青年劳动力的迁移。多数研究从农村青年自身角度分析,较少从农村青年自身素质和企业用工需求两个方面论述。以衢州市为例,通过对全市559家企业用工监测和4 957名农村青年问卷调查等信息采集方式,从用工和就业两个方面研究农村青年就业存在的问题,并对问题的成因展开了分析。
1.1衢州市基本情况与从业人员现状
1.2农村青年就业素质与地区产业需求不匹配
据调查,农村青年就业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占农村青年从业人员总数的72.81%,而生活服务业、住宿和餐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及建筑业等也占一定比例。
如图1所示。但农村青年就业单位所属行业很少涉及对文化程度、技能水平要求较高的行业。本次调查显示,在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金融业,文化、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等行业的企业中,农村青年所占比例不足3.56%,且多为基础性和辅助性岗位。
图1 农村青年分行业就业分布情况
此外,随着经济转型升级的推进,衢州市将重点打造氟硅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水资源利用、高档特种纸四大产业集群,并大力发展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经济。由此预测,未来10~20年,全市对工业经济领域专业技术人才与中高级技能人才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加。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对全市559家企业用工监测数据显示,企业月平均缺技工499人,占到缺工的15.19%。但对4 957名农村青年的调查显示,其中有中高级技能等级证书人员不足4.52%。由此可见,农村青年就业素质与本地企业用工需求有所脱节,就业素质与企业需求不匹配。
1.3不同因素引发农村青年短期性失业
1.3.1经济性失业
2013-2015年 (统计截至2005年6月),在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地区经济增长从高速转为中高速,同时受企业兼并重组、企业落后产能与过剩产能淘汰、人力资源供需结构性矛盾等因素影响,衢州市企业用工需求同比有所下降,部分行业企业失业人数增加。据统计,全市人力资源市场月平均提供岗位10 792个,同比下降10.96%。另外,衢州市每年需要就业的新增劳动人口2.1万~2.3万,但本市可提供的劳动岗位为 1.5万个左右,存在较大缺口。往年,部分农村青年到异地打工分流就业,而今年整体经济形势不乐观,部分农村青年考虑到家乡生活成本相对较低纷纷回乡就业,加剧了本地就业市场资源竞争,间接导致衢州市农村青年失业人数增加。
1.3.2技术性失业
衢州市正在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工业转型换代、落后产能淘汰工作,经济结构调整和新技术应用于生产,对劳动力的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但现有农村青年劳动力由于观念、教育等方面滞后,不能适应变化。
总而言之,低年级学生在学习生字方面仍处在起步的时期,还不具备较强的自主识字能力。而采用微课教学法,就可以让他们更好地学习生字,使学生能够充分发现汉字当中蕴藏的魅力,领悟汉字的神奇,提高他们识字的效率,以推进我国教学事业的整体发展。
图2对比了衢州市人力资源市场在2014年上半年监测的559家企业和2013年监测的523家企业的用工需求。结果显示,2014年上半年,用工企业对普工、技工、技术及管理人员的需求分别为73.11%,16.83%和10.06%,与2013年相比,普工需求下降,而技工和技术及管理人员需求量上升。同时,对缺工的149家企业监测发现,机修钳工、维修电工、铣工、高低压电器装配工等技工的短缺人数占总需求的20.97%,居各类缺工原因的第2位。同期,登记在册的农村青年失业人口中,具备上述技术能力的仅占失业人数的3.42%,技术及管理人员几乎没有。因此,由于企业升级换代步伐加快,而现有员工无法适应并及时更新自身的技术水平,导致部分农村青年失业及再就业困难,已成为限制就业人数、地区经济发展的瓶颈。
1.4农村青年自身所处阶层及心态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地区已呈现出阶层分化及相对固化的趋势。这一现象引起农村青年就业资源占有数量和质量的不均衡,且存在进一步扩大趋势。问卷调查表明,自主创业2.56%,市外打工32.65%,市内打工56.23%,第一产业 7.12%,其他1.44%,其中自主创业、市外打工、市内打工、第一产业就业农村青年年均收入依次为9.8万,4.5万,3.8万,3.5万元。其中,经济收入最低的这部分农村青年其父辈也位于农村阶层中的底层,自主创业农村青年父辈多为乡镇干部、企业管理者和私营业主,呈现阶级固化的不良倾向。此外,随着城镇化的推进,由于土地拆迁或土地升值,农村青年中出现一些相对富裕的人群,获得大量经济收益和各种机会,形成新的富裕阶层。但农村青年由于自身学历较低,素质不高,上述不良的大环境及突然富裕人群的出现,对其人生观价值观产生强烈冲击,呈现出一种相对懒惰、对社会抱有偏见甚至自暴自弃的状态。这种不良的心态逐渐改变着农村青年原本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不利于自身的求职及就业的稳定性,使得部分农村青年陷入“贫者更贫”的恶性循环。
图2 普工、技工与管理人员占比情况
1.5城乡就业保障政策差异的影响
失业保险等政策保障对于农村青年就业的积极性及稳定性有着重要影响。平等可持续的政策体系会为农村青年积极的踏入城市就业,融入城市生活解决后顾之忧。但受城乡二元结构思维的影响,现有的失业保险政策普遍采取城镇和农村人员区别缴费、区别享受待遇的运行机制,增加了农村青年的不安,不利于企业农村职工队伍的稳定。目前,衢州市按照浙江省失业保险条例要求,依然执行区分城乡户籍人口的失业保险政策。在缴费方式上,城镇户籍人员由单位按照个人工资的1.5%缴纳失业保险费单位部分,个人按照本人工资的0.5%缴纳失业保险费个人部分;农业户籍人口由单位按照个人工资的1.5%缴纳失业保险费单位部分,个人不缴纳失业保险费。但在待遇享受上差别较大,城镇工失业金标准为每月1 012.5元 (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75%),农合工一次性生活补助金标准为每月405元 (城镇工失业金标准的40%)。农合工和城镇工缴费之比为3∶4,具有明显的缴费义务与享受权利不对等性,从而影响了农村青年更高质量的就业。
2.1加强农村青年就业技能培训
针对农村青年就业中出现的问题,亟须加强农村技能人才培育力度。鼓励本地中专和职校加强与人力社保、农办等相关部门的合作,分批培训农村青年,并与本地区相关企业进行对口合作,形成产业链式的专业人才培训与输送链条。让农村青年参加培训后有更多机会实现就业,从而增加提高自身就业素质的积极性。此外,以师带徒奖补政策,激励各行业技能专家在农村青年中培养传统工艺、民间文艺匠人,分流部分待业青年。
2.2加强 “网上”与 “网下”市场建设
以衢州就业网、衢州人才网等网上就业市场为平台,春季大型人力资源交流会、8.8人才交流会、每周劳务集市等实体人力资源市场建设为载体,依托市、县、乡、村四级联网公共就业服务平台的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建设,提高 “网上”与 “网下”人力资源市场关注度,使熟悉电脑、智能手机操作的农村青年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免费的岗位推荐、职业介绍服务,从而以岗位优选促进农村青年就业质量提高。
2.3建立城乡统一失业保险制度
针对失业保险政策存在城乡人员缴费与待遇不合理等问题。政策调整中,建议以城乡一体化为方向,采取适时适当的方式,修改完善缴费和待遇确定机制、提高运营效率和增加保障能力,为农村青年人员的就业提供良好的政策保障。政策执行中,建议让农合工中的失业人员按照城镇工方式缴纳失业保险费,并享受城镇工的失业金、职业介绍、职业培训、医疗补助金、丧葬补助和抚恤金、生育补助金等失业保险待遇。
[1] 谢伟.城市化进程中近郊农村青年就业状况研究—以广州市白云区为例 [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6,20 (1):16-20.
[2] 郭秀芬,丁太魁.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是实现陕西农村青年就业的有效途径 [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06,22 (3):9-12.
[3] 薛锋.江苏农村青年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研究 [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2.
[4] 吴紅宇.农村劳动力迁移动机与制度冲突研究 [D].广东:暨南大学,2007.
(责任编辑:张瑞麟)
F 304
A
0528-9017(2015)12-2078-03
10.16178/j.issn.0528-9017.20151253
2015-07-30
陈 琪 (1987-),浙江衢州人,从事农村就业方面研究与工作。E-mail:quzhouchenqi@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