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国,周主贵,李冬萍,李秀玲,张金莲,陈廷速
(1.广西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2.广西农业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广西 南宁 530007)
兜兰属(Paphiopedilum)植物是最受欢迎的兰科植物之一,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1]。随着国际花卉市场对兜兰的大量需求,以及持续的采集压力致使我国野生兜兰种群数目锐减,部分兜兰在野外已极难发现[2]。恢复兜兰种群数量是保护兜兰的有效途径之一[3-4],然而兰科植物微小的种子本身无法贮存养分。在自然条件下其种子萌发阶段完全依靠菌根真菌为其提供养分[5],但人工种植过程中缺少兰科真菌的作用,制约了兰科植物种群恢复的进程[6]。研究表明,菌根对多种植物的生长发育有促进作用,兰科植物也与特定的菌根真菌相结合而汲取养分[7-9]。自然条件下,兰科菌根真菌促进种子萌发,有助于植株吸收无机养分和水分[10]。因此,菌根真菌对兰科植物生长发育极为重要,在兰科植物人工栽培中引入菌根化育苗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兰科菌根真菌的形态学特征与鉴定、共生关系的研究均涉及到菌根结构观察与侵染率测定。由于研究者所采用的染色方法不同[11-13],其研究结果往往缺乏可比性。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兰科菌根染色方法进行比较和改良。本研究以同色兜兰营养根为材料,对比酸性品红、台酚蓝、苏丹红Ⅳ、苯胺蓝和墨水等5种染色剂对其菌根真菌的染色效果,以期建立高效、准确的同色兜兰菌根染色方法,为兜兰菌根研究提供基础。
同色兜兰植株采集于广西雅长兰科植物自然保护区,现保存于广西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兰科植物资源圃中。选择资源圃中健康植株的营养根作为试验材料。
1.2.1 脱色时间 采集同色兜兰生长良好的营养根,用已消毒的剪刀截取4-5 cm的根3-4段。在自来水下冲洗干净,切成2-3 cm的小段,用滤纸吸干水,加0.2 g·mL-1KOH溶液完全浸泡根系,90℃分别水浴3、5、7、9 h,然后用自来水轻轻冲洗3次。用10%H2O2脱色5 h后用自来水冲洗3次。加2%HCl溶液室温酸化30 min,去掉HCl溶液,用自来水轻轻冲洗3次。用5% 醋酸墨水染色,即以5 mL派克纯黑书写墨水加95 mL家用白醋配制。染色液室温过夜后,将根段放在水中保存。
1.2.2 5种染色方法对比 用5种染色剂进行染色处理,各染色剂配制如下。①苯胺蓝染色液:0.1 g苯胺蓝+100 mL 95%酒精;②酸性品红染色液:0.15 g酸性品红+100 mL乳酸+100 mL甘油+100 mL蒸馏水;③苏丹红Ⅳ染色液:0.1 g+苏丹红Ⅳ染料+10 mL 95%酒精+10 mL甘油;④台酚蓝染色液:0.05 g台酚蓝+100 mL乳酸+100 mL甘油+100 mL蒸馏水;⑤醋酸墨水染色液:5 mL派克(Quink)纯黑书写墨水+95 mL家用白醋。各处理均采用1.2.1所述方法,但90℃水浴5 h;①-④染色后的根段在乳酸甘油溶液(乳酸∶甘油∶蒸馏水为1∶2∶1)中保存,⑤染色后的根段在蒸馏水中保存。
1.2.3 制片与显微镜观察 挑取脱色处理后的根段于载玻片上,加2-3滴乳酸于根系使其起褪色作用,盖上24 mm×50 mm盖玻片,用手指将根段稍用力压扁。使用奥林巴斯CX41显微镜观察和拍照。
同色兜兰菌根不同脱色时间下染色效果差异较大(图1)。从图1可见,3 h处理的菌根皮层杂质未消煮干净,造成皮层染色较深,反差不明显;7 h处理的菌根皮层杂质少,但部分皮层细胞破裂,染色背景杂;9 h处理的菌根皮层多数已经消煮烂,皮层细胞破裂较多,细胞内容物染色,不易进行压片观察;5 h处理的菌根皮层比较干净,杂质少,染色效果较好。
图1 不同脱色时间下同色兜兰菌根皮层染色效果(×10)Fig.1 Dye results of P.concolor mycorrhiza in different treatment durations
2.2.1 同色兜兰菌根 同色兜兰菌根5种染色效果见图2。其中,酸性品红和苏丹红Ⅳ染色方法操作简便,但是兜兰菌根真菌很难上色,仅见根皮层被染上相同或略浅的颜色,极少见菌丝着色;苯胺蓝染色效果一般,根内杂质被染上较深的颜色;台酚蓝染色效果可靠稳定,但皮层被染上相同或略浅的颜色,菌根真菌与皮层组织之间颜色反差小;墨水染色对菌根真菌的染色效果较好,能清楚地观察到菌根真菌的泡囊和菌丝着色牢固。
图2 同色兜兰菌根5种染色效果对比及菌根真菌形态Fig.2 Comparison among five staining results in P.concolor mycorrhiza and mycorrhizal fungi morphology
2.2.2 兰科真菌及其他菌根真菌 兰科真菌是兰科植物特有的一类菌根真菌,其在兰科植物根内具有明显的菌丝圈、菌丝团、菌丝结及菌丝消解的针状结晶等结构。墨水染色方法可以清晰地观察到兰科真菌不同时期的形态,也能够较好地染色观察到其他菌根真菌的菌丝和泡囊(图3)。此方法适用于同色兜兰菌根真菌鉴别和侵染率统计。其他4种染色方法对兰科真菌的染色效果不理想,对其他菌根真菌的染色效果也达不到观察目的。由此可见,醋酸墨水染色方法可以较好地区分兰科真菌和其他菌根真菌。
2.2.3 效果及成本比较 对比5种染色方法的染色效果、成本、试剂毒性和根段保存时间(表1),墨水染色具有无毒、成本低、清晰度高、反差大和染色效果佳的特点。菌根染色后能够较好地观察不同菌根真菌形态,便于对兰科菌根真菌鉴别和侵染率的统计。
表1 5种菌根染色方法染色效果比较Table1 Comparison among five results of staining in P.concolor mycorrhiza
以兰科真菌为目标进行染色时,会有其他种类真菌同时被染色,这些真菌是非兰科真菌的内生真菌,与兰科真菌形态差异较大,极易区分,利用醋酸墨水染色方法可以对兜兰其他内生真菌进行观察(图2)。酸性品红染色时,皮层被染上淡淡的红色,菌丝不能着色;用苏丹红Ⅳ染色时,仅皮层的杂质着色,看不见菌丝着色;而用苯胺蓝染色时,一般的杂质也能染上较深的颜色,无菌丝着色;用台酚蓝染色时,泡囊、菌丝都能着色,有部分杂质也着色,根皮层也染上略浅的颜色,反差不明显、不易观察;采用醋酸黑色墨水染色时,菌丝着色十分牢固,经过清水长时间浸泡脱色后,根皮层组织可以接近完全脱色,然而真菌的菌丝仍然保持鲜明的蓝色,可以通过形态特征的比较,区分兰科真菌与其他根外真菌。与此相比,酸性品红和苏丹红Ⅳ染色后,皮层组织与真菌在脱色阶段是同步脱色的,当皮层组织脱色至无色透明时,真菌菌丝的形态亦不再可辨。通过比较可知,经过墨水染色的根系,根内的菌丝等结构着色很深,与背景反差大,而且其他各种结构表现都比其他几种染色剂染色效果好。
本研究表明,醋酸墨水染色法对区分兰科真菌与其他共生真菌更有效,在观察菌丝的形态、入侵方式和统计侵染率时,可以减少误差。在醋酸墨水染色法中使用Quink黑色墨水为染色剂,既兼顾染色效果又低毒性。
[1]郎楷永,陈心启,罗毅波,等.中国植物志·兜兰属:第17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2]罗毅波,贾建生,王春玲.初论中国兜兰属植物的保护策略及其潜在资源优势[J].生物多样性,2003,11(6):491-498.
[3]HOSSAIN M M,KANT R,VAN P T,et al.The application of biotechnology to orchids[J].Critical Reviews in Plant Sciences,2013,32(2):69 -139.
[4]ARDITTI J.Factors affecting the germination of orchid seeds[J].The Botanical Review,1967,33(1):1 -97.
[5]陈瑞蕊,林先贵,施亚琴.兰科菌根的研究进展[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03,9(1):97-101.
[6]DEARNALEY J D W.Further advances in orchid mycorrhizal research[J].Mycorrhiza,2007,17(6):475 -486.
[7]郑超文,肖娅萍.兰科菌根真菌研究方法的概述[J].微生物学杂志,2014,34(4):85-89.
[8]刘润进,李晓林.丛枝菌根及其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9]范黎,郭顺星,徐锦堂.我国部分兰科植物菌根的内生真菌种类研究[J].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21(2):169-177.
[10]ZENG S J,ZHANG Y,DA SILVA J A T,et al.Seed biology and in vitro seed germination of Cypripedium[J].Critical Reviews in Biotechnology,2014,34(4):358 -371.
[11]吕梅,伍建榕,马焕成.春兰菌根的显微结构观察[J].西南林学院学报,2005,25(2):8-11.
[12]陈廷速,李松,张金莲,等.丛枝菌根(AM)真菌对甘蔗根系侵染研究[J].西南农业学报,2011,24(5):1757-1760.
[13]杨亚宁,巴雷,白晓楠,等.一种改进的丛枝菌根染色方法[J].生态学报,2010,30(3):774-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