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慧
【摘 要】声乐小组课是地方音乐学专业培养学生声乐演唱能力的一种重要教学模式,是一门以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教学目标的实践型课程。本文通过对湖南城市学院音乐学专业声乐小组的改革特色的分析与研究,旨在为今后地方声乐小组课的教学提供一点新思路。
【关键词】地方院校;声乐小组课;教学改革;实践探究
中图分类号:J60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09-0062-02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地方高校需不断地创新和深化课程、教材、人才培养方案等体系内容,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才能逐步地体现出地方高校的优势和特色。音乐学声乐专业的培养任务不仅仅是为社会培养优秀的声乐演员,还肩负着培养出更多合格优秀音乐教育人才的任务。声乐小组课是地方音乐学专业培养学生声乐演唱能力的一种重要教学模式,2013年,我校在原有音乐学专业声乐小组课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特点和教学实际,对其进行了有效的教学改革。通过两年来的小组课教学与实践,音乐学专业声乐课程改革无论从教学内容、课堂气氛、课外实践等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笔者通过在教学实践中的摸索与学习,总结出以下几点改革特色,旨在为今后地方声乐小组课的教学提供一点新思路。
一、以教材的建设为中心
音乐学专业的声乐教学是要培养全面的发展的音乐教育人才,而以往的教学中,教学的曲目大都是选取一些表演类的教材东拼西凑而成,并无专业针对性,演唱的曲目范围也是略显杂乱无章。2013年,我校根据地方综合院校的自身特色、培养目标、择业方向等各方位的需求,出版了《新编基础声乐教程》,这是湖南城市学院“21世纪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音乐人才培养规划教材”的成果之一,主要针对音乐学专业声乐小组课课程教学的教学大纲编撰而成,它的出版改变了地方本科院校音乐学专业缺乏适用教材的现状。
该教材是以音乐学专业一二年级《基础声乐》课程教学改革而发行的一本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和创新性的教材。它以地方本科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宗旨和理念为基础,根据地方高校音乐专业人才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的途径、模式、办法为基准,围绕基础声乐课程的革新与建设,在吸取众多声乐教材研究成果之上出版而成的。该教材将四个学期的课程内容根据教学任务和目标进行了明确的划分与规范。在曲目的选择上,一年级主要是选取了一些初级、中级的中外艺术歌曲、民歌、音乐剧曲目等,主要以巩固和培养学生基本的发声、演唱技巧为主;二年级则以表演排练的齐唱、表演唱、剧目片段排演为主,在曲目的内容、时代、形式、风格等方面进行了综合的搭配和筛选,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表演、组织和创编能力;同时,每个学期根据学生的学习程度穿插了一些歌唱基本常识来丰富学生的综合素养。通过有针对性地对教材的调整与修订,既规范了教学内容,同时又解决了教师教学观念与教材选择的局限性和随意性。
二、由声乐技能训练课向排演、创编课程循序渐进的培养模式
教学大纲确定了该课程是作为湖南城市学院精品课程《基础声乐》的一二年级必修课,男、女生分组授课,每小组人数一般在6到8人之间,由原来的声乐技能训练为主的小组课改成按年级层次来划分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采用声乐技能训练课向排演、创编课程循序渐进的阶段式授课形式。
(一)一年级小组以声乐技能训练为主的小组课,主要以集体歌唱、集体发声,侧重以共性为主的集体教学形式,注意学生个人歌唱问题的解决和个人技能的训练,引导学生演唱如《花非花》《我爱你塞北的雪》《尼娜》等初、中级中外声乐艺术歌曲、民歌和音乐剧曲目等,避免采用超出学生能力的高难度、专业性太强的曲目,以培养、巩固学生基本的发声、演唱技巧为主。
(二)二年级是以排演、创编课为主,它更侧重于声乐的共性训练和检查,以及声乐教学的实践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声乐表演、组织合作和创编能力。主要以重唱、小组唱、表演唱与歌舞、戏曲等内容进行教学和排练,歌唱曲目如《苗岭连北京》《谁说女子不如男》《紫藤花》等不同体裁、风格的作品,注重歌唱与舞台表演的结合和作品表现的整体效果。主要采用在教师的辅导下学生实践创编为主的授课方式,使学生基本了解和掌握成人声乐活动和中小学表演唱教学的基本形式,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实践能力为主。为他们今后从事各类音乐教育等音乐相关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使他们的声乐教学和教学实践能力更加贴近音乐教育的基础。
三、特色考评方案的制定
美国现代教育学家布卢姆曾指出“评价是一种获取和处理用以确定学生水平和教学有效性的证据的方法”,所以说,教学评价是稳定推动教学和改革必不可少的教育环节,对声乐的教学有导向性、规范性和促进性,能够有效地检验课程改革的科学性。我校在近两个学期的考评方式修改后,教学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是我系声乐教学改革的一大特色成果。
主要考评方式是以《新编基础声乐教程》教学内容为基础,一年级以声乐独唱为主,主要是考查学生基本的自我演唱能力;二年级在一年级的学习基础上,更加注重学生声乐表演、舞台表现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展示。二年级每个学期的考查形式有所不同,二年级一期要求以重唱、表演唱、对唱等演唱形式,以小组为单位参加考试,二年级二期教师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定歌剧、音乐剧、戏曲或音乐小品中的某个片段,要求每个学生都要参与演唱,并准备符合剧情要求的服装和道具(如果剧目片段需要道具),对于歌唱的技能技巧、音乐表现、歌曲处理、歌曲的完整性(包括调性、音准、节奏)等都有所要求。
四、突出课外实践的能力培养
声乐小组课是一门以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为教学目标的实践型课程,舞台实践是阶段性学习的汇报与成果的展示,也是检验声乐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环节。校内舞台实践与社会艺术实践的全面开展是对课程实践教学的有效延续与提升。
(一)每学年我们会举行一次音乐学教学成果展示音乐会,此类音乐会具有舞台效果好、形式丰富多彩、艺术感染力强等特点,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很高,同时学生的活动组织能力和创作能力都得到了锻炼,舞台的实践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二)每学年挑选一些优秀的节目或学生参与一些校外的文化宣传活动或者大型的比赛,如社区、企业活动,地方文化艺术节等,小组表演唱在这些活动中相比其他节目有以下优势:演员参与面广、演出的形式受大众的喜欢、表演的难易程度适中。通过锻炼,学生们的舞台实践能力与实际的组织工作能力同时得到提高,实现了“学以致用”的自我价值,为他们今后的择业、就业提供了锻炼的机会,从而达到了地方文艺事业与高校教育“双赢”的局面。
作为一名地方高校声乐教师,在面临声乐小课教学任务的新挑战时,需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教学能力,积极地探索出更多行之有效的教学好方法、好思路,这样才能加快地方高校教学质量的步伐,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综合性人才。
参考文献:
[1]唐海燕,曹慧姿.新编基础声乐教程[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3.
[2]余笃刚,蔡远鸿.声乐教育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
[3]朱艳,温静.地方综合类高校音乐专业声乐实践课探索[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2(7).
[4]吉全林.“重唱与表演唱”在声乐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音乐教育,2009(11).
作者简介:
汤 慧(1988-),女,湖南宁乡人,硕士学历,助教职称,研究方向:声乐演唱与教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