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徐欧露 制图 殷雪佼 晁春斌 编辑 黄旻旻
一朝蜜月,三代买家
文 徐欧露 制图 殷雪佼 晁春斌 编辑 黄旻旻
虽然中日关系阴晴不定,但买日货是我们一直会做的事呢
“中日围棋擂台赛”30周年纪念赛8月10日落幕,聂卫平带领的中国队惜败日本。30年前,正是因为在首届“中日围棋擂台赛”上连续击败三名日本顶尖高手,聂卫平一战成名。
从1984年(决赛在1985年举行)到1996年,中日围棋擂台赛一共举办了11届。非胜即负的比赛有关面子,可以连续多年保持下来,两方相互信任、关系亲密无疑是最重要的保障。
1978年中日缔结“友好条约”,之后10年一直是两国关系的“蜜月期”。1980年,日本对华亲近感达到历史最高峰,近八成的日本人对中国抱有好感。1982年,这个数字降到72.7%,但中国首次超过美国,成为日本人最亲近的国家。因为战争被绑在一起的两个国家,一个心怀歉疚,一个感念和平,握紧了对方的手,放眼未来。
30年前的“蜜月”影响了一代人的审美和趣味。在友谊的催促下,《铁臂阿童木》、《追捕》和砖头录音机、日立电视一起涌入中国,成为1980年代中国人最潮流的谈资。不知道高仓健、山口百惠,就像今天不知道莱昂纳多一样不可思议。也是从1980年代开始,中国人开始把日本制造和“高科技、细节控”画上等号。即使在1990年代,中国受到西方国家制裁时,日本也是率先伸手,1991年,首相海部俊树访华,1992年江泽民访问日本。
中国经济增长带来了两国的竞争,1994年,日本对华贸易首次出现赤字,除了消费者身份外中国又成了制造者和日本工业直接对话,这使得日本对华立场有了变化。
1990年代后半程,日资、中日合资企业还是越建越多,老百姓“边骂边买”日货也成为常态。
局面在新世纪里被打破。2012年,日本擅自将钓鱼岛“国有化”,中国爆发大规模反日游行,日资企业、日本车遭打砸,中日关系降到了“最冰点”。这一年,对中国抱有好感的日本人数比降到18%,不及1980年的四分之一,中日领导人在不同场合冷面握手的照片出现在各大媒体。
香港与内地关系近两年的微妙变化为中日间的持续尴尬打开了缺口。30年前,去日本买彩电背回来的故事出了新版—马桶盖在“护照”的带领下被“人肉”回国,官方的冷脸和群众们的“买买买”互不影响。
看《圣斗士》长大的一代已经成为主力购买者,他们“用脚投票”,把奶瓶、童装和尿不湿装满箱子拉回家。
没事,拆封箱子之前,说一句“钓鱼岛是中国的”,就能消毒了。■
1978年8月,两国缔结《中日和平友好条约》。“友好条约”签订两个月后,邓小平前往日本进行正式友好访问并出席互换“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批准书”的仪式。在日本期间,邓乘坐了新干线。一名日本记者问他乘坐此车的感受,邓小平回答说:“感觉到快。有催人跑的意思。我们现在更适合坐这个车了。”
潮起:1972
日本就侵华战争进行“反省”、宣布与台湾“断交”,成为中日修复关系的前提。对于钓鱼岛争端,两国达成了“搁置争议”的共识。1972年9月29日,中日共同发表了《中日联合声明》,恢复邦交。
潮升:
1997-2000
1997年日本首相桥本龙太郎访华。次年江泽民访日,宣布两国建立“友好合作伙伴关 系”。2000年,5000多名日本各界人士组成的使节团访华;同年,朱镕基总理访日,中日关系出现缓和迹象。
潮落:1993-1996
苏联解体、日本“泡沫经济”破灭后,美国加大了“扶日抑中”的力度,日本也跟着“挟美制华”。1995到1996年,中日在历史、台湾、领土等问题上发生了一系列摩擦,日本右翼分子登上钓鱼岛并设置灯塔,中日之间的裂痕被拿上台面。
回春:2006-2009
2006年开始,安倍晋三、温家宝、福田康夫、胡锦涛先后在“破冰之旅”、“融冰之旅”、“迎春之旅”、“暖春之旅”的大标题下开始两国高层的一系列互动,中日关系有所升温。
潮落:2001-2005
2001年,日本审定通过新版历史教科书,并给李登辉访日发放签证。4月上台的小泉纯一郎公开宣布,以内阁总理大臣的身份参拜靖国神社,之后连续4年如此,这导致中日首脑互访中断,中日关系进入低谷。
最低谷
自2005年起,中国日报社和日本言论NPO每年都会在中日两国进行一次社会舆论调查,数据显示,2013年是两国民众关系最僵硬的时期,2015年,中日关系有略微好转。
中国对日本
日本对中国
2013年
数据来源:中国日报社和日本言论NPO2015年调查
当我们谈论对方时我们在想什么
中国人为什么不喜欢日本
·在钓鱼岛问题上挑起争端,采取强硬措施
·未认真反省侵略历史
·在军事经济上联合他国对中国实施围堵
日本人为什么不喜欢中国
·不遵守国际规则
·在获取能源方面以自我为中心
·在历史问题上批评日本
数据来源:中国日报社和日本言论NPO2014年调查
潮满:1978-1992
1978年10月《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订。1979年,日本开展对华援助,这对中国的经济起飞有巨大贡献。1984年,3000名日本青年访华,一年后,500名中国青年回访。这成为见证中日友谊的标志性事件。
两国领导人也频繁互访,1992年中日复交20年,江泽民成功访日,同年,日本天皇和皇后来华,中日友好达到了一个新高潮。
2010年,钓鱼岛撞船事件让缓步前进的中日关系再次倒车。
2012年“钓鱼岛国有化”直接让中日关系进入停滞。邦交正常化40周年纪念仪式被取消,中国各地爆发大规模反日游行,日本驻华大使丹羽宇一郎座驾遇袭。这一年,日本人对华亲近感从2008年的31.8%跌至18%。
潮谷:2010-2015
1980年代的蜜月期,中国大规模引进了一批日本动画片和影视。正是从这里,中国人看到了电梯、校车、私家车、全职妈妈和可以谈恋爱穿短裙的高中生活,也第一次感受到,现代化的都市生活究竟是什么样子。
影视和动画片的命运被政治温度的变化左右。自《东京爱情故事》(1995年上海台引进)热播后,1996年,双方关系旋即进入冰点,日剧逐渐从电视台的节目单上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韩剧的风靡。直到网络普及、电视剧引进渠道变得多样,日剧才得以通过视频网站,再次在小部分观剧人群里流行。如果说上一波日剧流行是因为政治“统销统配”的帮扶,那新观众对日剧的执念,则要归功于日本文化本身的强大号召。
一期蜜月,一代人的趣味
动画片
·《铁臂阿童木》:1980年引进。在设定中,阿童木出生在2003年,对当时的很多小孩来说,这是一个无法想象的未来。但现在即使按这个年龄算,阿童木也已经12岁了。
·《聪明的一休》:1983年引进。几乎是中国最受欢迎的日本动画片之一。
·《哆啦A梦》:1987年,国内引入《哆啦A梦》漫画。
1991年,CCTV2播出了第一集《哆啦A梦》动画片。不久之后,地方台开始播放。
·《灌篮高手》:1998年引进101集的完整版。和漫画里的湘北高中、高中门口的铁路道口合影,是“80后” 中国青年去日本旅游时最热衷的晒童年活动。
游戏
·街头霸王
1987年,日本的街机厅中出现了一种二人对战游戏,很快传入中国。这个游戏确立起必杀技、防御、体力槽这些格斗术语,不会英语日语的一代人清楚地记下了隆、肯、春丽的名字和“hou yo ke”(日语里躲避的意思)这句口号。
影视
·《人证》:1980年引进。很多人看了这部电影,才知道日本曾有过被美军驻扎的历史隐痛,电影插曲《草帽歌》也随着电影热映,风靡一时。·《血疑》:1984年引进。韩剧中“戏不够,病来凑”的模式早在《血疑》里就赚尽了观众的眼泪,主演山口百惠与三浦友和成为当时风头无两的“青春偶像”。
·《排球女将》:1983年引进。电视剧的热播和中国女排在国际赛场的所向披靡相互应和。街头巷尾,随处可见模仿剧中女主角小鹿纯子必杀技“晴空霹雳”的男孩女孩——高高跳起,在空中做出回旋,然后扣球。
·《阿信》:1985年引进。当年的下海经商者,无一例外将“八佰伴”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2007年湖南卫视重播《阿信》,仍然获得了相当高的收视。
它们也30岁了
《圣斗士星矢》:
1985年在日本面世。1991年以漫画的形式引进中国内地, 1992年TV版进入内地。
·2002年降温
2002年起,时任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连续4年以内阁总理大臣的身份参拜靖国神社,引起中国民众愤慨。
“圣斗士星矢”系列第5部剧场版动画《天界篇·序章》(前5部分别在1987-1989年上映)没能引进中国。
·2015年回温
中日关系在2013年降至最低点后,逐渐回暖。今年9月,官方发布消息称,《圣斗士星矢》第6部剧场版《圣斗士星矢:圣域传说》将在国内的影院上映。其实,去年该片在日本公映后不久,大批中国粉丝就第一时间通过视频网站,提前看了剧。
任天堂红白机:
今年10月18日,任天堂经典红白机诞生满30周年。这个操作简单、游戏丰富的盒子让任天堂真的成了孩子们的“天堂”。30年间,人们手中的设备日新月异,却始终有人对童年暑假里的超级玛丽、魂斗罗、坦克大战、双截龙念念不忘。“红白机”的身影越来越远,直到商家发现了80后“怀旧潮”这块富矿,红白机销售裹挟着情怀和回忆,才在近几年逆市回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