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芳
老师抛出问题:“今天的课,每人写一首关于家人的诗,你们打算写谁呢?老师想写妈妈。”
学生们做思考状。
老师接着引导:“你们可以列出三条对这个人的不满,希望他改掉的毛病,比如我妈妈:1.爱生气,2.化妆时间太长,3.打电话的时候嗲声嗲气,和平时声音不一样(以上三条为板书)。”
学生们爆笑。
老师继续“穿针引线”:“下面用‘可是这个词,写出三条这个人的长处,我妈妈:1.做饭很香,2.喜欢干净,3.我生病的时候对我非常非常温柔(板书)。”
学生们于是边思考边写。老师让写好的同学念一下,没写出来的同学可做参考。大家都投入地朗读和倾听。老师说:“最后用一句话对你写的人表达感激之情,我写的是,能当妈妈的孩子,真好!”满屋充溢着感动的氛围。
老师又让写完的同学互相交换一下,用ABC给对方打分。
如是,一首清新自然的小诗在老师巧妙的引导下完成了,虽然短小,但里面有转折、有亲情、有日常生活的气息,还有每个孩子的独特感受。相信每个在场的孩子日后写作时,不会有思维的定向性,即一味去堆砌溢美之词,在下笔前,他们会想起老师那个“化妆时间太长”的妈妈来。endprint